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在最前面的是冯劫、司马昌的小队,他们左手端着圆盾,右手举着三丈长的长枪。秦军的长戟,不适合单手握持,蒙恬画出图样,交由工匠直接打造枪头,勉强组建了一个长枪方阵。
中间的小队是苏角、涉间的队伍,他们举着罗马式的盾牌,腰配长剑,身披重甲。李必、骆甲的骑兵紧随其后,最后则是冯毋择的工程小队。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高声唱着秦风无衣,踏着整整齐齐的正步,羽林郎们从嬴政面前走过,精神抖擞。哪怕没有军旅经历的嬴政,也能感受到一股别样的气势。
“蒙恬,你练军还真有你的一套!”嬴政很满意,平常紧绷的脸上有了些许笑容。
“大王,他们还没有见过血,算不得真正的精兵。”蒙恬实话实说,上林苑围猎,羽林郎们捕杀了不少鹿啊狼啊之类的,但没有真正上过战场,他们仍然是一群新兵蛋子。“等真的上过战场,还能保持这等气势,才算是真正有了魂。”
“大王,快回营帐里去吧,这天好像是要下雨了。”宦官宋午突然指着蒙恬身后的天空,黑压压的一片,铺天盖日,乍一看,跟暴雨前的乌云没有什么分别。
“那好像不是乌云?”蒙恬回过身一瞧,吃了一惊,哪有压得这么低的乌云,空气中似乎还散发着嘶嘶的声音。“大王快回营帐,那是蝗虫。蒙虎、蒙豹,快吹响回营的号声!”
蒙武、蒙豹抽出牛角,呜呜的响声声震云天,紧急回营的信息远远传扬开去。
回到营地后,所有人关紧门窗,忐忑不安的听着外面的嘶嘶声越来越响。成群结队的蝗虫,落到上林苑的青草上,树叶上,狼吞虎咽,不久,整个上林苑就成了蝗虫的天堂。
“大王,现在让我护送大王回咸阳。”古代社会,蝗灾往往是大动乱的先兆,蝗虫吃光田地里的粮食,接着便是饥荒,饥荒催生流民,流民走投无路之下便会造反。亲眼见识这个时代的蝗灾,蒙恬明白,处理得一个不慎,很可能就会造成严重后果,他才要早日护送嬴政赶回咸阳。为了应对蝗灾,秦国朝廷势必会举行廷议。
“好!”嬴政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即跨上马车,蒙恬带着李必、骆甲的骑兵,向咸阳疾驰。
咸阳城,漫漫蝗虫过境,人们一片恐慌。秦国建国以来,还没遭遇过这么严重的蝗灾。听说,蝗虫是从东方飞来,想来东边的韩魏等国也遭了灾。这下子,大家同病相怜,大哥也别说二哥。
“大王,丞相已召集群臣廷议,请大王立即前往廷议大殿。”刚刚抵达咸阳宫,景开连忙前来迎接,禀报廷议的消息。
吕不韦没有经过嬴政,直接召集廷议,嬴政面上没有任何表情,心里却很不舒服。当初,庄襄王去世的时候,安排大臣辅政,可没有专门委托给吕不韦一人。自即位以来,吕不韦的权势大为扩张,连华阳太后都很少干预吕不韦的扩权行为。
“蒙恬,你跟寡人一同进殿。”
“诺!”
蒙恬跟在嬴政身后,充作临时护卫,跟随嬴政迈入了咸阳宫的议事大殿。这里高居地面几十米,是咸阳城的最高建筑,站在上面,可以俯瞰整个咸阳城,给人一种天下尽在掌握中的感觉。建筑影响心境,商鞅营造咸阳宫的时候,怕是已经懂得建筑对人的影响,一代又一代的秦国君臣,从巍峨的咸阳宫放眼望去,颇有指点江山、睥睨天下的味道。
“大王驾到!”宋午高声唱道。嬴政脚步不停,快步迈向正中央的王座。
“拜见大王!”
嬴政没有实权,但在法律上,他却是秦国真正的君主。参加廷议的大臣,也许并没有将嬴政放在眼里,但制度礼仪不能荒废,规规矩矩的向嬴政行礼。
“众卿平身!”嬴政熟悉朝廷上的礼仪,知道群臣拜见的只是他座下的王位。“寡人回宫的路上,见到蝗虫遮天蔽日,草木庄稼席卷一空,今年的粮食肯定会减产,众卿可知道该怎么应对?”
嬴政的心情很急切,群臣却显得很沉默。
吕不韦主持廷议的时候,群臣不清楚吕不韦心思的时候,都不敢随便发言。有官员违逆吕不韦,小的贬官,大的甚至发配到了陇西。时间久了,再有廷议,群臣就不敢随便发言,廷议渐渐演变成了政协会。
“仲父,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嬴政感到十分无奈,头转向吕不韦的方向,面色柔和,充满期待。
“蝗虫吃光了庄稼,粮食收不上来,今年受饥荒是必然。为今之计,一方面纳粟拜爵,收取更多粮食,充实府库。另一方面,则应当出兵,从他国取粮。”
商鞅变法后,上战场可以获取军功爵,不愿意上战场,愿意向国家多交粮食、多交财物,可以换取民爵。只是民爵的等级有限制,到五大夫可就到顶了。吕不韦纳粟拜爵的提议,确实能够从存粮大户手中换取粮食。人性是自私的,这是秦国上下的普遍认识。吕不韦商人出身,懂得人追求利益的本性。这个时候,提倡爱国爱君,鼓励秦人捐献粮食,肯定没有什么好的效果。索性以粮食换取爵位,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实现利益等价交换。
纳粟拜爵的提议得到群臣的一致赞同,蒙恬也认为,与其像汉武帝那样公然掠夺,还不如和老百姓进行利益交换。为了一个爱国爱君的名义,让人捐献海量的粮食、财物,太社会主义化了。
吕不韦纳粟拜爵的提议得到通过,嬴政一点开心的感觉也没有。臣子们都看吕不韦的眼光行事,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大王?!
“那出兵的提议,众卿怎么看?”三年前,信陵君大败秦军后,秦国紧守函谷关,休养生息,再没有大规模向外用兵。嬴政没有亲政,不代表嬴政接触不到秦国的藏书资料。昭襄王后期用兵连连失利、三年前秦军失利,秦军后备兵员远远不足,粮食消耗过多,各处官仓存粮不多,军民士气并不高昂。这些实际,嬴政心里很清楚,才显得很焦急。
庄襄王时期,吕不韦反对向外用兵,但此一时,彼一时,庄襄王死后,政事上,吕不韦大权独揽,但军权上,却始终不得要领。蒙骜对他政事上揽权的行为不闻不问,却极力排斥吕不韦插手军队的动作。暗中投靠吕不韦的张唐,始终得不到蒙骜的信任。
想来想去,只有向外用兵,才有机会染指兵权。吕不韦早就计划着出兵,只是他的势力还没有完全稳固,现在华阳太后、夏太后相互牵制,赵姬背后支持他,吕不韦就想着,是时候在军队中培养吕系的势力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臣以为,用兵之事,当询问蒙将军。”御史大夫蔡泽身后,御史中丞王绾开口说道。
蔡泽心里不满吕不韦揽权,他纠察的奏章全都落到赵姬手里,又转回到吕不韦的丞相府。拳头打在棉花上,三天两头,赵姬还会训斥他一顿,时间久了,蔡泽没了脾气,成了朝堂上不说话的御史大夫。
“王绾曾经从过军,还获得过五大夫的爵位,想来也是知兵之人。”吕不韦暗中瞪了蔡泽一眼,自己不出面,就安排手下的人出面吗。“在座的各位大臣,不少人都领过兵,秦国怎么用兵,大家都是可以畅所欲言的嘛?!”
第28章 廷议()
白起、司马靳死后,秦军将领青黄不接。嬴政继位后,蒙骜、麃公、王龁为秦军三驾马车。王龁久病在床,终于没能继续熬下去,秦王政二年的时候便去世了。麃公旧伤复发,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昏迷。现在的秦军,主要是蒙骜在主持。吕不韦想要掌握兵权,必须要向蒙骜发难。
“惠文王在伐蜀与伐韩之间犹豫不定的时候,司马错与张仪各自据理力争,张仪主张伐韩,将军司马错主张伐蜀。现今来看,伐蜀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王绾没有回答吕不韦的问题,反而说了开去。蔡泽心里对王绾的印象不由得大为改观,内政上王绾不多说话,可一旦涉及到对外用兵,却如此据理力争。“蒙老将军身为秦国上将军,议兵的时候,不征求蒙老将军的意见,不符合秦国的制度。”
王绾的一席话,朝堂上的秦国本土大臣连连点头,秦律深入人心,如果吕不韦的做法不符合秦国制度,他们就算不明着反对,背地里也会使绊子。这个时候,朝堂上的秦国本土大臣,数量仍然不少,秦国宗室虽然沉默,但不代表他们没有力量。
“对外用兵,事关国家大事,没有蒙老将军在场,确实不适合讨论。”蔡泽再也无法置身事外,王绾是他手下的御史中丞,刚刚一席话,吕不韦肯定会以为是自己的示意。吕不韦商人出身,一步登天成为秦国宰相,内心深处,蔡泽心里颇为不服,更看不起吕不韦的商人出身。“待蒙老将军前来后,继续商议是否出兵。”
见御史大夫蔡泽表明态度,明显不支持吕不韦一脚踢开蒙骜的提议,终于有不服吕不韦的大臣跟进。华阳太后本家的侄子昌文君、昌平君明确表示反对。吕不韦大肆豢养门客,暗中揽权,行事为人带着浓烈的东方色彩,与秦人朴实低调的性格格格不入。秦国自立国以来,公子王孙谁都没有养过那么多门客,吕不韦不过一邯郸街头的商人罢了,却学孟尝君、信陵君等人,号称府内门客三千。一些秦人眼红,苦心竭虑,以进入相府为荣,却不想去战场立功。背地里,相当多的本土秦人对吕不韦极为不满。
“既然这样,那就去请蒙老将军前来商议吧!”嬴政向王绾的位置望去,记住了王绾的样子,知道王绾并没有投靠吕不韦。
蒙恬随侍在嬴政的王座下,一直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