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嬴政的手里。
战国时代,为了防止将军们私自调兵,各国建立了严格的兵符制度。统兵将领们,认符不认人,才有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精彩故事。秦国以法治国,制度尤其规范,没有兵符,战功赫赫如白起,同样调不了兵。这个时代的兵符,大多做成老虎的模样,又称为虎符,分为两半,一半在领兵将领之手,一半控制在国君手中。
蒙骜交还虎符,兵权名义上就回到了嬴政手中,哪怕嬴政还没有亲政。太后手里也有兵符,但能调动的只是秦国的卫兵,而不是正规军。蒙骜从军多年,军中宿将,有自己的老部下。当过兵的人知道,在某个将军手下当过兵、打过仗,这种印记很可能会伴随一生。蒙骜主动交还兵符,还传递了一个信号,蒙家忠于秦王。蒙骜的那些老部下,也会忠心的站在秦王一边。
失策,失策!吕不韦暗地里恼怒不已,大家同为山东之人,蒙骜为何不与自己抱成团,专心对付秦国的本土大臣呢!本来想利用赵姬掌握兵权的计划,看来是落空了。想到赵姬,吕不韦心里是爱恨交加,曾经沧海难为水,赵姬有了嫪毐之后,只疼新人,忘了旧人,一心一心宅在雍城,让吕不韦在咸阳少了很多助力。这还不说,那以前对他点头哈腰的嫪毐,得了赵姬雨露滋润,有模有样的学着吕不韦招揽门客,竟然渐渐形成了一股势力。私下里,赵姬还要求吕不韦帮助嫪毐封侯,一个女人,要求以前的情人帮助自己现在的情人谋辉煌前程,怎么想怎么别扭。
齐国田氏代齐的时候,国君、大臣一个个猪一般的对手,怎么轮到我吕不韦,却是一个个猪一样的队友,而他还不知道,他的对手嬴政,那可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神对手。赵姬没有多少政治上的野心,对性生活的享受却极为热衷,吕不韦有信心玩弄赵姬于股掌之中,为此不惜送个假太监给赵姬。满足了赵姬的高潮,赵姬就会听他的,吕不韦心里如此打算。嫪毐嘛,闲人一个,人长得人模狗样,没有什么才干,只是他下面那家伙特大特坚硬。真是一大遮百丑,又大又硬万花丛中走啊!
赵姬、嫪毐都没有什么政治上的才干,吕不韦才放心的撮合两人在一起。可吕不韦还是低估了人性的力量,人是一种会变化的动物。嫪毐在丞相府的时候,低声下气,恭恭敬敬,甚至可以说是唯唯诺诺,或许还会因为他那家伙引起别人的嫉妒,遭致一顿暴打。进了太后的寝宫,上了天下最强国家的太后,上了当今秦王的母亲,荣华富贵唾手可得,是个人心理都会有所变化。
受过苦的人,苟富贵的时候,记起的不是曾经的小伙伴,而是想要加倍的享受回来。通俗的说,叫暴发户心态。学术一点,这叫补偿心理。嫪毐跟在吕不韦身边,别的什么也没学会,治国理政一窍不通,可他的行为模式,却有意无意的在模仿吕不韦。吕不韦豢养门客,嫪毐也招揽门客。吕不韦封为文信侯,嫪毐也想要封侯,天天在赵姬耳边吹枕头风。嫪毐彻底征服了赵姬,赵姬本来智商就不高,沐浴了嫪毐的精华,智商更加降低了。
看来,想要掌握兵权,还得用兵才行。吕不韦拿定了主意,大军征伐的时候,最适合清理不听话的将领,只要得胜还朝,自然能获得军事上的威望。秦人不服一个东方来的商人丞相,但他们会服一个能统领秦军打胜仗的丞相。昭襄王时期的魏冉,不就是既能理政,又能打仗吗?
第34章 监军成蟜()
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也许说得太过赤裸裸,却一句话道出了权力的本质。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发生,背后的斗争,无不铺就着血淋淋的尸骨。
吕不韦在秦国的根基仍然太浅,任他百般努力,仍然没有完全掌握兵权。秦国的政治环境下,除非同时碰上了昏君奸臣,还真没有人能够成为田常那样的权臣。嬴政不是胡亥,不会完全听从吕不韦,华阳太后、夏太后背后的势力,军方的老秦人,明中暗中都在阻挠吕不韦的专权行为。
政变需要军队的支持,清洗需要军队的支持。内史郡、咸阳的基本盘已经扎好,吕不韦迫切的想要掌握兵权。蒙骜等老将死后,军中职位最高的,只剩下前将军张唐、后将军樊於期。吕不韦没有军功,想着亲自领军东征,顺势清洗军中的敌对势力,培养自己的亲信。
山东六国,赵人善战,齐国、燕国太远,秦楚两国关系正是良好的时候,魏国刚刚没了信陵君。吕不韦立时想要攻打魏国,拿出地图一看,有一块土地分外醒目,这不是东周国吗?
周平王东迁后,周室越来越弱,内部还闹分裂,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国,为秦昭襄王所灭。东周国苟延残喘,战国乱世,毫无存在感。些许是太过寂寞,又或者是眼红,秦国先祖不过是周人家中的马夫,现在活得这么好,怎么想心里怎么痒痒。信陵君攻秦的时候,东周君为了在国际上显示自己的存在感,派人参加了合纵联军,虽然很少,而且兵器盔甲都没有带。
嬴政登基后,秦国安心休养生息,耐心等候信陵君离开这个世界。魏国曾经是霸主,怎么也比落寞了几百年的东周强,两厢一比较,还是攻打东周国最为划算。
“东周蕞尔小国,也敢参加合纵攻打我秦国,现在是时候灭掉这个名不副实的东周国了。”朝会上,吕不韦坚决主张对东周国用兵。
春秋的时候,诸侯争霸,为了显得名正言顺,还要举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抬出周天子,显示自己的大义。战国时代,各国纷纷称王,谁也没将周天子放在眼里,只是山东六国也没有心思攻灭周国。要不然,与之毗邻的魏国,早已得到了周王宫中的九鼎。
山东六国没有攻灭周国、建立取代周王室秩序的信心,秦国则不然,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确立了攻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宏观国策。实力的强大给了秦国朝廷无比的信心,山东六国不敢灭周,我秦国敢。
吕不韦灭周的提议一出,秦国君臣没有反对,只剩下由谁领兵的问题。
“我提议由张唐担任此次伐周的主帅。”内史盛成了吕不韦的传声筒,首先提议。
“樊於期将军熟读兵法,公忠体国,我提议由樊将军为主将。”有大臣瞧出了端倪,连忙出言反对。
“张将军为主帅!”
“樊将军为主帅!”
非张即樊,两派围绕伐周的主帅人选,争执了起来。
嬴政心里极为不满,你们这些人,眼里还有没有寡人,吵吵嚷嚷,成何体统。不过,嬴政很有城府,不会公然表示心中的不满,而是高声问道:“蒙将军,你支持哪一位呢?”
蒙武正低头数着地上的蚂蚁,冷不丁的反应过来。群臣见嬴政发话了,才想起来,朝堂上还有蒙武将军在呢。本来蒙武没有出席廷议的资格,只是蒙家主动交还兵符,蒙骜一辈子辛苦征战,嬴政对蒙武很信任,群臣也不好说什么。
“末将听从大王号令!”蒙武知道这个时候,可不能随便表态,索性做了一个不是回答的回答。
“臣等遵从大王号令!”蒙武没有回答支持谁领兵,但他的态度很明确,他会站在大王一边。有忠于秦国王室的大臣迅速反应过来,纷纷表态。这几年来,嬴政可没有沉溺于上林苑围猎,不知不觉间,有不少大臣坚定的站在了秦国王室一边。
“此次伐周······”嬴政目光扫过廷议大殿中的群臣,缓缓说道:“寡人任命樊於期将军为主帅,成蟜为监军!”
吕不韦心里有些失落,关键时刻,秦王还是信任自己的兄弟。秦国的将军,平常不领兵,任他把张唐推到前将军的位置,仍然不能掌握军队的实权。
有人失落,有人欢喜。樊於期压下心里的激动,眉宇间闪过一丝狠厉。
他的妻子夏氏告诉他,夏太后病了,还病得很严重,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夏太后很担心,她死了之后,成蟜再没有问鼎王座的机会。樊於期并不是草包,自然明白夏太后的担心,他能成为秦国的后将军,夏太后起了很大的帮助。夏太后一倒,华阳太后、吕不韦肯定不会让他好过。庄襄王在位的时候,有意扶持夏太后的势力,华阳太后嘴里不说,心里却极为不满。
嬴政逐渐长大,越来越展现出一个合格君主的素质,再拖下去,成蟜就没有机会了。樊於期暗中握了握拳头,心里有了主意,富贵险中求,此次伐周,就是最好的机会。
“大王为何会任命公子成蟜为监军?”蒙恬隐约记得,成蟜似乎发动了一次反叛。
“大母病重,说成蟜于国无功,担心她去后成蟜受苦,要寡人为他争取一份军功,获得封地,以保证衣食无忧。”内心深处,嬴政希望成蟜能够帮助他。从小没有体会到父爱,赵姬回国后对嬴政关心甚少,到雍城居住后,一年也见不到一次。从心理学上来说,嬴政其实十分缺爱,才特别渴望兄弟和睦。哪怕明知道成蟜看不起他的出身,他也希望给成蟜一个机会。“惠文王在位的时候,樗里疾、嬴华对内理政,对外领军攻伐,相得益彰,寡人希望成蟜、子婴也能为寡人分忧啊!”
人才的诞生,跟概率有很大的关系。各国王室,人口基数那么大,总会产生一些杰出人物。春秋战国时期,王室公子担任丞相、将军的不少,不少人建立了莫大的功勋。秦国历史上的宗室子弟,杰出人才出了不少,樗里疾留下了传记,嬴华颇有将才,早年白起就是他手下的兵,只是死得太早,没有留下声名而已。
蒙恬想了想终究没有再说什么,嬴政本质上不是一个残暴的君王,或许真的是政治上只有利益,没有良心。后来的嬴政,再没有给予宗室真正的实权,跟成蟜的背叛有很大的关系。自己的兄弟造反,经历过成蟜的叛乱之后,也许嬴政才真正开始蜕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