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的一个。”
孟朵的话语,平平淡淡,道出的场景却是精心动魄。蒙恬身后的荆苏,亲卫蒙豹等人,眼里闪过诧异之色,这么残酷的训练当真灭绝人性。
“妾身见过之后,心里就在想,各国就好像候选的死士,打来打去,最后只会剩下最强的那一个。”孟朵转头望向西边秦国的方向,继续说道:“见识过蒙将军和秦国官吏之后,妾身相信,天下终归会归于秦吧······”
良久,孟朵又叹了一口气:“不过,很多人内心里瞧不起秦国,哪怕秦国却有值得学习之处,不少人仍然拒绝承认!”
“这很多人里,也包括夫人吗?”蒙恬坐直了身子,语气一凝,逼视着脸颊泛起了红晕的孟朵。
好一个酒后的妩媚少妇!蒙恬没有喜好熟女的爱好,但也不得不承认,有的女人,即使年华不再,仍然风韵犹存。赵姬如此,孟朵也同样如此。
六国人爱六国,秦人爱秦国。孟朵的话,挑拨了荆苏、蒙豹等人的爱国之心,眼里的怒火隐而未发。
历史上,秦国经历过六国卑秦的耻辱,可现在秦国实现了伟大复兴,成为战国最强大的国家。孟朵说不少人心里瞧不起秦国,关中长大的秦人如何不怒!
这个时候,如果蒙恬一声令下,只怕孟府会步了韩府的后尘。
些许是感受到了秦人的不善,孟朵的眼里,闪过一丝慌乱。可蒙恬却沉得住气,静静的等着她的回答。
罢了罢了,天命果真在秦的话,秦国的将军就不会心胸如此狭窄。孟朵心里安慰着自己,暗中吁了一口气,缓缓说道:“妾身在韩府为妾的时候,孟府已经没落了。可当我看到,孟府的隶臣,有人发达了,过得比妾身还好,但妾身心里却怎么都瞧不顺眼,即使维持表面的礼节,都有些勉强。六国人心里面怎么看待秦人,或许跟妾身曾经的心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孟朵没有正面回答蒙恬的逼问。
蒙恬却听出了孟朵话里的意思。
秦人的祖先,不过是为周王养马的下人,成为诸侯的历史很短,起步也不高,若论身家历史的话,山东的楚国、燕国、齐国,那个不比秦国来得光鲜。
篡夺姜氏齐国的田氏一族,祖上也是陈国公子,国家虽小,与周王的关系却更亲近。
后世资本主义开始发展的时候,商人们赚得盆钵体满,但贵族阶层,仍然鄙视这些满身铜臭的商人。这个时代,秦国国势蒸蒸日上,不少六国人前往秦国发展,可还有更多的人,内心的优越感仍然没有丧失。
秦人可以征服天下,却无法击败六国之人内心的高傲。
想我祖上,比你秦国强多了,你秦国不过就是一暴发户罢了!
虎狼之秦,后世带着赞赏的目光,追忆铮铮秦风,可六国人说出虎狼的时候,内心却是满满的歧视。
何为虎狼?野蛮人而已。
中原的史书,虎狼总是给非我族类之人。
“儒家的人常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可在我蒙恬看来,孟夫人长发及腰,见识却是极为不凡。”孟朵的话,如响鞭,抽在蒙恬的心里,分裂的时日久了,这种惯性的力量远远的超过了蒙恬的估计。
六国的历史悠久,实力更加强大,不比春秋时星罗棋布的小国。秦国统一天下扫六合,不同性质的元素融合在一个试验瓶里,没有经验,稍不注意,那可是会出大事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蒙恬受教了!”
旁人看来,蒙恬是个矛盾的人。言语间,蒙恬对儒家的教导,有些不屑,可对儒家的话语,却信口拈来。
“蒙将军不怪罪妾身就好!”孟朵松了一口气,连忙招呼道:“妾身府里,刚刚收容了从齐地来的小说家,故事说得十分精彩,就让他为蒙将军说上一段!”
第59章 小说家()
小说家?
乍一听到小说家这个名词,蒙恬想到了不少的文化名人,他们为人类留下了无数的璀璨作品。
“没想到战国时代就有小说家了,可为什么没有作品传世?”蒙恬心里狐疑着,眼睛一亮,倒有些期待起来。
这个时代的小说家,到底是何等模样?
春秋时期,人类历史的轴心时代,中国迎来了思想文化的百家争鸣,素有十教九流之说。儒墨道法的显学之外,尚有农家食家等小门小派。
小说家,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不入流的学派。
孟朵的吩咐传下去不久,从厅堂外面,疾步走进来一位瘦瘦的年轻小伙子。
他很瘦,细竹竿一样,有些营养不良。紧身的青布衣衫罩在他的身上,没有一分多余。他应该不会是喜欢这紧身的装扮,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人囊中拮据,买不起更多的布。
“鄙人是来自齐地的小说家谋,敢问各位贵宾想听何种故事?”
谋的神态很卑微,模样并不俊俏,但他的声音却很动听,似乎有股魔力,让人觉得很舒服。
“说你最拿手的故事吧!”蒙恬右手一盏,蒙豹端了一小鼎酒水,递到谋的手中。“故事开始之前,先润润喉!”
“多谢将军!”谋的眼里闪过一丝诧异,又有一些感动。
先秦时代的小说家,后世多不了解。据班固所著《汉书.艺文志》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也就是说,小说家所做的事以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并呈报上级等为主,然而小说家虽然自成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跟富贵人家豢养的小丑舞姬没有什么两样。
谋游荡了好些地方,到不少的大户人家里混口饭吃,人们呼之即来,呼之即去,把他当做奴仆,活得没有丝毫尊严。
人生第一次,有人能在席上赏他一杯酒,已经是颇为难得了。
谋端着小鼎,深吸了一口气,品味美酒的醇香,沉醉不已。如此神态,孟朵十分不喜,暗中皱眉。她倒不是觉得谋不应该喝酒,而是觉得下人不应该享用尊贵的酒器,更不能享用招待贵客的美酒。
不过美酒由蒙恬赏赐出去,孟朵也不好说什么。
蒙恬身后的荆苏等人,却不以为意。与蒙恬相处久了,他们感受到了蒙恬不一样的气质,没有十分严格的尊卑等级,只要按着规定办事,蒙恬还是很好相处。
习惯了平等的人,不会刻意做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秦国的氛围,阶层流动的道路并未凝滞。
“美酒入喉兮吾忘忧,文思泉涌兮客聆听!”谋念念不舍的归还了酒鼎,晃了晃脑袋,意犹未尽。“将军赏酒,谋自当奉上最珍贵的故事。”
谋缓缓闭上眼睛,蕴量着情绪,等他再度张开眼睛的时候,播音般的声音抑扬顿挫而来:“话说,纣王初登基的时候,前去拜谒女娲娘娘的庙宇······”
封神演义,后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源头早在战国时就形成了。谋娓娓道来,初级版的封神故事缓缓铺开,内容没有后世那么丰富,但在这个娱乐手段匮乏的年代,仍然吸引了大批的观众。
现在的小说家,称得上后世说书人的祖师爷。为了混口饭吃,不入流的小说家们混得连戏子都不如。
蒙恬觉着,谋的故事并不精彩。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故事,哪怕换做郭德纲来讲,观众也会审美疲劳。但厅堂里的众人,一个个却是听得津津有味,当听到纣王逼死比干的时候,一个个更是义愤填膺······
封神的故事,纣王的残暴,或许并不那么真实,但谎言说了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周代八百年的传唱,一件件丑恶的坏事,一件件堆积在纣王的头上,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蒙恬读过秦代的历史,知道秦国的王室,跟商王朝颇有渊源。
秦人的祖先恶来,曾是纣王的大将,死在了周王朝的军队手里。赢氏一族忠于商王朝,受到周王朝的清算,被强制性的迁移到了西垂之地。
几百年过去了,赢氏一族仍然保留了商代的习俗。秦国的贵族下葬的时候,墓室规划成亚字形,头朝东方而葬,跟国民党人的坟朝大陆方向,有异曲同工之妙。
秦人向东扩张的强烈欲望,或许跟他们原本就来自东方,有莫大的关系。
楚人做梦都想着打回祝融之地,秦人也希望能重新收回故土。
伟大的毛爷爷说过,文艺要为革命服务。曾经,蒙恬极度反感这种管控文化的态度,可身在历史的洪流中,蒙恬才明白,那位伟人真正读懂了历史。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可枯燥的历史,又能影响多少人。只有越简单的文艺形式,才能真正的塑造人心。
想想一部三国,一部说唐,多少历史上的伟岸人物,跌倒在口口相传的高级黑里,怎么也洗不白。
六国人不是看不起秦国人吗?或许,可以借助宣传来打碎六国人骨子里的傲气。
这样想着,蒙恬看向谋的眼光,不仅多了一层意味。鼎鼎有名的三国、水浒,最初的时候,可不就是说书人口口相传的吗?
“彩!”
当谋终于说完纣王自焚的结局,众人纷纷喝彩,觉得大快人心。
人性总是相通的,希望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正因为现实的不满足,才无比渴望故事契合人们心里的伦理。
“再赏一鼎酒!”蒙恬鼓掌笑道:“纣王的故事过了近千年,听先生的讲述,仿佛活生生的一般!”
“不敢当先生之名!”谋朝着蒙恬深深的鞠了一躬。这个年代,先生可不是随便称呼的,小说家之流,更不敢享用先生的名号。
“百家各有所长,凡是在自己的领域学有所长,万人不及,如何当不得先生之名!”蒙恬摆了摆手,丝毫不以为意。百家争鸣,争是假象,各家无不希望自家的学说成为国家的主宰。
孔子在鲁国当政的时候,毫不犹豫的杀了法家的少正卯,孟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