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人走了出来,看到孔武身边的老头,脸上的表情顿时变得有些精彩。
“原来是慈明来了,许久未见,不知你今日要来,勿要怪罪为兄啊!”
来人竟是这颍川书院的现任院长荀俭荀伯慈!
而现在荀俭叫孔武身边的老人叫做慈明,就算是孔武再笨,也终于明白了自己面前的老人到底是谁。
荀爽字慈明,颍川颍阴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尚书令荀彧之叔,名士荀淑第六子。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被时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排名第六位,但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
面前的老人自然是自己一直都要寻找的荀爽,也就是自己手里这封帛书要送达的人。
“原来是荀老先生,子陵失礼了,一路上多有得罪,还请老大人勿要见怪。”
孔武赶紧拱手先说道,看荀俭这个态度,虽然荀爽是他的六弟,但是荀爽的才学与名气,可是大了荀俭不止一点点。
荀爽满腹经纶,潜心研究经籍,很少参与世事,但是现在能够遇到他,真是自己这几辈子才能修来的福气,这样的机会自己必须把握住。
“子陵无须多礼,如今的孩子们,如你这般沉着冷静的,倒也不多了。”
“大兄近来可好?”
荀爽随意与孔武说了两句,便转头看向站在堂中的荀俭,开口说道。
“一切安好,若不是担任了这颍川书院的院长,我也早就隐居乡里和六弟你一样了!”
“大兄说笑了,大兄德才兼备,经纶满腹,不是大兄担任这颍川书院院长,我可是想不出还有谁能胜任。”
两人站在原地聊了半天,丝毫没有坐下说话的意思,孔武被人无视,却不敢多说些什么,和越兮两人安静的站在了荀爽的身后。
“慈明向来无侍从,这两位是?”
两人聊了许久,荀俭终于是注意到了孔武和越兮二人,听到荀俭问起自己,孔武赶紧打起了精神,还没等自己说话,荀爽开口说道。
“哎呦,这人老了真是记性不太好,还未曾介绍。”
“此乃青州平原县令孔武孔子陵,身后那人乃是子陵的护卫,我与子陵在山下结识,子陵虽然年轻,但是眼光性格都乃是上上之选,他日必成大器啊!”
“谢过荀老先生夸奖,子陵实在愧不敢当!”
“见过荀院长,久闻颍川书院之名,今日来此,只为能够一观颍川书院之毓秀,还请荀院长莫要见怪!”
荀爽在荀俭自己面前竟然夸起了自己,这让孔武不由得有些受宠若惊,在路上孔武曾经隐晦的向荀爽表达了自己招贤的想法,想必这荀老夫子是想要帮自己一把了。
“无妨,入我书院之人,无论官职,无论贫贱,无论世家寒门,我都一视同仁,万万没有偏颇责怪之理!”
荀俭的这番话,让孔武心里对面前的这位颍川书院的院长肃然起敬,在这样的时代还能做到坚守本心,一视同仁,并无偏颇。
就光是这份胸怀,也足以容纳下万丈深海,也许也正是如此,郭嘉、戏志才这样的寒门士子才真的有机会能够和世家弟子一起,站在同一个地方而不被人所诟病。
“荀院胸怀宽广,子陵佩服!子陵今日前来,便是想见见如今的书院中的青年才俊们,相互交流,相互探讨,还请院长准许!”
孔武实在是没有心思听里两个老头子在这里闲聊扯淡,只能先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慢慢聊,自己去找寻一些大才聊聊。
荀俭和荀爽对视了一眼,荀爽一个微微的动作让荀俭点了点头。
孔武得到荀俭的批准,迫不及待的告退退出了大堂之中,堂中只剩下了荀爽和荀俭。
“六弟今天怎么会带此人来我这里?难不成,是打我这些学生的主意不成?”
“依大兄之见,此人如何?”
“沉稳有余,但看起来却心机颇深,想来定非寻常之人,六弟是从哪里认识此人的?”
荀爽把自己和孔武认识的经过原原本本的告诉了荀俭,两人坐在堂中你一言我一句的聊着孔武的事。
而此时的孔武早已经从学院的正堂跑到了内堂之中,刚一进入内堂,孔武却没有听到任何读书的声音,孔武不禁有些好奇。
左看看右看看,正当孔武不知道该去哪儿的时候,内堂中的一扇门却打开来。
门后出现了一名男子,年纪约莫二十左右岁,面容清雅,气质从容,虽然穿着很朴素的青衫,但是却挡不住身上那股沉稳睿智。
男子看到孔武站在堂中,从门内走了出来,拱手说道。
“敢问大人乃是何人?何以在这内堂之中?”
“在下平原县令孔子陵,乃是荀爽老先生的好友,随荀老先生同来书院,见识一下这天下第一书院的气派,若有冒犯之处,还请先生见谅。”
如此气质,况且还出现在这颍川书院之中,这样的人物,岂能是凡品?
“原来是叔父的好友,失敬了!”
两人拱手见礼,孔武按捺不住,继续问道。
“敢问先生如何称呼?”
“大人客气,先生不敢当,在下荀彧,字文若,大人有何见教。”
当荀彧说出自己名字的那一刻,孔武心脏不争气的咚咚快速跳动了起来。
荀彧是谁?若论行军打仗,比荀彧高明的人那是多了去了,但是若论到内政的治理,在这三国之中,荀彧称第二,就不会有人再敢称第一了。
而且荀彧曾经投靠在袁绍的门下,虽然袁绍是世家,吸引到了荀彧,但是孔武背后还有孔圣人的背景,想来自己花些心思,定能找到突破荀彧的办法。
想到此处,孔武赶紧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拱手说道。
“我曾听闻荀爽先生说过,荀彧先生自幼聪慧,通读史书,若先生不嫌,子陵敢请先生同武一谈,敢问先生意下如何!”
第182章 :戏忠出好感突起…()
“这”
听到孔武的邀约,荀彧感到有些纳闷,想来自己和面前的这个人也只是第一次见面,谈不上认识,更谈不上熟络,第一次见面为什么要邀请自己和他深谈。
唯一的可能也只有自己的叔父荀爽又多说了许多自己的好话,使得面前的这个人想要结交自己。
想拒绝,但是偏偏面前的这个人是个朝廷官员,自己只是一个白身,拒绝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正当荀彧为难的时候,正堂方向徐徐走来一个人,同样的文士打扮,但是身上穿的是粗布麻衣,手上拿的是破旧的书卷,一看便知乃是寒门仕子。
“文若,咱们不是约好了要同出门游历吗,为何你还在此处?”
来人老远便看到孔武和荀彧的身影,看到荀彧在和别人说话,便没有走出来,后来又看到了荀彧脸上的犹豫之色,这才赶紧走了出来想帮荀彧解围。
看到来人的模样,荀彧脸上的犹豫之色变得有些欣喜了起来。
“戏忠啊戏忠,我可是一直在等你来找我,你可算是来了!来,我给你介绍。”
“这位是平原县令孔武大人!”
“这位是我的同窗好友戏忠戏志才,我之前和戏忠约好。”
还没等荀彧的话说完,戏志才突然把手挡在了荀彧的面前,开口说道。
“你说你是何人?”
“平原县令孔子陵?那个建立孔门村收拢流民为己所用的孔子陵?”
戏志才在听到了孔武的名字之后,本来平静不已的心思瞬间变得有些活络了起来。
在孔武听到戏志才这个名字的时候,心里的震惊又怎么会比他戏志才少?
戏忠,字志才,乃是颍川书院中比较年长的了,乃是寒门仕子的代表性人物,精通谋略,善于算计对手的心理,乃是曹操手底下第一谋士,深得曹操器重,只可惜耀眼的时间太短,戏志才从出山到死亡,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
就算是戏志才在死后,更是给曹操推荐了改变了曹操命运的郭嘉,但是戏志才这个人的光芒,依旧不能被遮挡住。
本来想这趟来颍川就是冲着荀彧和陈群二人来的,倒是把戏志才给忽略了,直到现在孔武遇到了戏志才,心里的这股招贤之心又蠢蠢欲动起来。
“先生此言差矣,孔武并非把流民收拢,为己所用。”
“这些流民都是自愿来到我的身边,给他们机会让他们用双手养活自己和家人,天下不稳,百姓遭殃,我又怎么忍心看到自己身边的百姓们被战火波及。”
“所以我只能够尽我最大的努力,能够救下来的,又怎可见死不救。”
孔武十分恭谦委婉,要知道,面前的两人虽然年纪不算是很大,但是妖孽般的意识与智商,让孔武不得不说每句话都得小心翼翼。
“哈哈哈哈,还真是你孔子陵!”
“半年前,我有幸去过一趟平原,说实话,你能够把平原治理成那个样子,我戏忠佩服!”
“百姓们对你也是一片厚赞,说大人义薄云天,心系百姓,今日得见大人真容,还请大人受我一拜,谢过大人对流民百姓的慷慨相助之恩。”
戏志才说完,作势便要跪下,孔武眼疾手快,一把便拖住了戏志才的身体,赶紧说道。
“先生何必如此,若是空有一腔抱负,却无实行,那便是大话。”
“那些百姓们有的不远万里前来投奔我孔武,百姓信任我,我又怎么能让他们失望。”
“这些都是我分内的事,先生可千万不可如此!”
孔武说完,戏志才才没有再坚持,但是替荀彧解围的想法,早就被戏志才给抛诸脑后,手上一个虚引说道。
“大人请内堂中请,屋内详谈。”
“既然志才邀请,那便却之不恭了。”
孔武带着越兮大步朝着内堂中走去,内堂乃是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学生们讲课的地方,现在不是上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