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冲很不喜欢割死人脑袋这种感觉,但没办法,他必须把自己这个弱点消除掉,他更不喜欢自己身上还有弱点。昨晚见得两个倭贼首级的时候,他居然发现自己还会感到恶心,这是他不能容忍的,他必须强迫自己克服这个弱点,这样才能让自己更加强大。
而消除这个毛病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亲自去割人首级,天还没亮,郑冲便带着两艘小船来到海岛北面,这里漂浮着许多倭贼尸首,能练上很久!
打扫战场割首级是明军的传统,首级是用来算军功的,不过以前这种脏活都是寻常士兵来干,这次却是由公子爷亲自领队,这让许多明军士兵都感到诧异。
郑冲才割了两个,便已经干呕了几次。但见得船上明军士兵们熟练的用挠钩将海面上的尸体勾过来,然后麻利的一刀割下脑袋来,谈笑自若之时,郑冲忽然觉得衣冠禽兽这四个字很适合现在大家。
明军士兵们一边热烈的说着家乡趣事,一边干着这割脑袋的事,他们温和而又残忍,好一副文明与野蛮交织的画面,这是这个时代的无奈,人类在迎接真正文明曙光之前,总要经历这些的。
小船上的首级渐渐堆得多了起来,郑冲慢慢吐啊吐的也习惯了,一个现代文明人想要融入一个与他格格不入的时代,总要付出点代价的。
可惜打捞起来的战利品少得可怜,久留岛通春说过,他的六艘战船里还装了不少的金银和货物,可惜都沉在了海底。郑冲没打算派士兵冒险下去打捞,这么冷的天气会要人命的。于是郑冲打算记好这个海岛,等夏天时候再派人来打捞便是了。
龙须号在一个时辰后来到海岛北面和郑冲的打捞队会合,看着一筐筐的首级吊上甲板来,监军大人趴在船舷边吐得更厉害了。可惜点验首级是他这个监军该干的活儿,于是侯隆吐得胃里空了之后,捂着鼻子继续这份苦差事。
勉强点了两筐,侯隆实在受不了,他也只能随便点个大概之数也便作罢,对郑冲道:“郑公子,后面首级让你手下点个数给我,咱家盖印坐实便是了。”
郑冲看了看黄道周,黄老先生也是一脸的扭曲,让他一个文明的传播者看这么野蛮的场面也是为难他了。
最后首级数量是麾下士卒点验完,用石灰盖了后,存在船舱底部,只等着上岸后交当地官府复验后便会就地掩埋处置。
对于死人头,侯隆更感兴趣的是那些倭寇俘虏如何处置,他与黄道周的意思是押到山东登岸后,派人进京献俘,皇上很久没有高兴过了,战胜倭贼,献俘一回,应该能让皇上高兴一阵。
郑冲却直截了当的拒绝了两人的提议,这些俘虏虽然是通春挑剩下的人,但郑冲还有大用的。这些人自秋田官兵卫、井口四郎以下,还有七十余人,他们都深恨通春,也亲眼见到通春杀害了堀田正盛、鸟居忠辰,乃是郑冲留下制约久留岛通春的后手,岂能献俘京城?按照大明朝的惯例,献俘之后都是一刀杀了的,这样也太可惜了。
当下郑冲花言巧语的说道:“监军大人,黄老先生,这趟北上与建奴恶战,我正愁没人手组建个敢死营呢。这些倭贼不如留下来,做个敢死营,待得与建奴开战,让他们冲头里,让我们的大明将士少些伤亡,不是更好?”
顿了顿郑冲道:“皇上更喜欢看的是咱们献上建奴俘虏,献这些倭贼,皇上也不会太开心,要是有小人趁机说我们这是随便用些倭贼敷衍朝廷,只怕会让皇上反而不高兴了。”
侯隆一听也觉得有理,黄道周觉得哪里不对,但也无可反驳,最后就这样还是郑冲说了算。就这样秋田官兵卫、井口四郎以下七十余名倭贼战俘便成了龙须号上的苦力。
而通春等三十余名倭寇则被大明郑守备藏在船舱底下,和李明梅等四人一样,都躲藏起来,等着找机会送他们回日本。
龙须号很快过了舟山群岛,乘风破浪,往长江入海口而去。航行了许多天,很多人都希望能登岸休整几天,特别是第一次出海的人。
第220章 要冲吴淞口()
松江府,一个人杰地灵的神奇之地。自元朝改华亭县为松江府直至此刻大明朝,松江府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其间奇人异事层出不穷。
松江府物产丰美,是大明朝重要的粮仓、布仓,此地所产的标布乃是大明朝的贡布,这里还有特产四腮鲈鱼和松江蟠桃、以及对天下四大绣影响极深的松江顾绣。
松江府文风鼎盛,永乐年间,松江府翰林学士沈度、沈粲所写正楷,号称“台阁体“,成为以后科举考试的标准书体。这里也是复社重要分支——几社的根据地,夏允彝、杜麟征、周立勋、徐孚远、彭宾、陈子龙等人都是松江府人氏。这里文风鼎盛,还曾经在天启四年发生过三千文童赴考科试,因人太多,为门槛所阻,当场踏毙十三人的惨事。
松江府在嘉靖年间闹倭寇的时候,还是抗倭的前线,俞大猷领军在此抗倭。这里也曾发生民抄董宦的事件,董其昌因其子为祸乡里,家被上万民众自发抄了。
当然这里还是徐光启的老家!
“松江府,境东西一百六十里,南北一百五十二里,东至大海一百里、海无际;西至苏州府长洲县界六十里,到吴江县一百二十里,南至金山卫七十二里,到海无际北至苏州府昆山县吴松江北岸八十里、到昆山县一百三十里;东南到青村千户所,一百十里;西南到嘉兴府一百二十里;东北到苏州府嘉定县一百三十里;西北到苏州府一百八十里,自府治至京师三千八百二十里,至南京八百里。”
龙须号甲板上,徐光启负手而立,兴致很高,口中不停的给郑冲介绍着他的家乡松江府,不过作为天文地理大家,他更愿意用数字来描述。简单的一连串数据后,松江府的地理位置就被徐光启描述得清清楚楚了。
远望松江府,眼前临海所见之地,乃是其治下的华亭县,也就是后世著名的魔都上海!后世那个繁华的大上海,郑冲曾经去过,但此时看过去,却还是如此的荒芜和原生态。
“大上海……”郑冲感慨万千,忍不住自言自语道。
徐光启听到了,微微一笑接着说道:“上海乃华亭旧名,在宋时,番商辐续,乃以镇名,市舶提举司及榷货场在焉。元朝至元二十九年,以民物繁庶,始割华亭东北五乡,立县于镇,隶松江府,其名上海者,地居海之上洋也。至我朝时,方改华亭县。”
郑冲有些觉得惋惜,其实上海在宋朝时候便已经是海贸的重要集散港口了,可惜后来明朝禁海,使这里的海贸逐渐荒废,否则的话,上海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应该早就超越泉州、福州、广州等地了。
“水流有变化!”船舷边上,放着浮标的水兵大声喊道。自从舟山群岛起航开始,郑冲便命船上水兵开始测定风向、洋流变化、暗礁位置等等。航海的要点之一便是海图,海图的要点之一便是这些基本的水纹地理资料,所谓的开辟一条新航线,就是要通过航海,绘制出这条航线上的风向、洋流、暗礁等等一切资料,方才能称得上是开辟航线。
水体颜色也有明显的变化,长江水带着内河的泥沙进入大海,入海口是个巨大的喇叭口形状,其实长江每年带入大海的泥沙一点也不比黄河要少,是以在长江口,泥沙堆积形成了中华第三大岛,崇明岛!
而黄河虽然泥沙入海得多,但她居无定性,多次改道,反而没能在黄河入海口形成泥沙堆积的海岛。
“看来已经进了长江口了!”郑冲感慨道,最多还有一个时辰便要登岸,分别在即,郑冲心头满不是滋味。徐光启年事已高,这趟分别之后,还不知道能否再见到他。
“已经到了长江入海口?怎的四周还是一望无际的大海?”监军侯隆首次来到松江府,是以很是奇怪的问道。
侯隆有此一问并不稀奇,其实许多明国人终其一生都见不到大海,更不知道大海是何等的广阔。
“长江口远近宽阔数十里,人目难以一窥全貌,是以还以为依旧是在海上。”徐光启笑着说道。
便有水兵扔下水桶,打上一桶水来,一尝之下,果然比平素海水苦涩的咸味要淡了许多。
“好了,快到松江府了,让要登岸的人准备吧。”郑冲吩咐道:“想看热闹的也可来到甲板上。”
很快王月娘、黄绣英等女眷都来到甲板上看热闹,徐佛、柳如是等白莲教众则收拾好行李,抬到甲板上来,准备登岸。黄道周、傅青主等人负手而立,欣赏海口景色。经过许多天的远航,人们都无比渴望能脚踏实地,再次拥抱可爱的大地母亲,人始终是陆生动物,坐船久了会对陆地生出一种强烈的依赖来。
一个多时辰之后,龙须号驶入了长江口,到达了崇明岛南面的吴淞口。明初时,因吴淞江淤浅严重,黄浦口淤塞不通,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元吉疏浚吴淞江南北两岸支流,引太湖水入浏河、白茆直注长江,名唤“掣淞入浏“,又疏浚上海县城东北的范家浜,使黄浦从今复兴岛向西北流至吴淞口入注长江,此后吴淞口实际成了黄浦口,故有“黄浦夺淞“之说。其后海瑞主持在古东江金汇港口东侧修坝建闸港,使上游来水大多北折改走黄浦,冲刷了吴淞江下游河床,使吴淞江淤积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但即便是疏浚过的吴淞江,郑冲还是不敢轻易让龙须号驶入,因为明国的战船能进入的河道,龙须号这等庞大的战船却不一定能进入。
测定深度的小船派出去不久后,便传回了消息,“吴淞江主水路上水深一丈有余,但越靠岸边,水深越前,龙须号难以进入。”而吴淞口上唯一能让龙须号停靠的,只有位于吴淞口之处的得胜港!
此处当年乃是俞大猷领军抗倭之地,明军战船多停靠于此,因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