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交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让朱慕云有些遗憾,他早从吕世友嘴里,知道了阎恩甫的资料。阎恩甫,河南人,幼读私塾数年,曾任湖北省警察局第一分局警长,38年4月加入宪兵队司令部。古星沦陷后,担任特警第三队队长至今。

    没有抓到阎恩甫,案子就不算圆满解决。朱慕云去了趟政保局,除了向李邦藩详细汇报破案过程外,主要还是想让李邦藩协调,把阎恩甫等人,从宪兵队调过来。这本身就是二处的案子,宪兵队属于横插一竿。

    “恐怕不行,我已经向本清课长汇报过,他的意思,各审各的。宪兵队不向我们要人,咱们也不能向宪兵队要人。”李邦藩摇了摇头。

    “有些事情必须要阎恩甫才说得清楚,现在特警第三队有不少人愿意与我们合作。如果阎恩甫愿意投诚,正好安排他带领这些人。”朱慕云说,被宪兵队抓进去的人,会面临什么样的刑罚,他实在太清楚了。

    阎恩甫有什么样的骨气,朱慕云并不知道。可是特警第三队的其他人,到了六水洲上后,仅仅是“听审”了一次,很多人就主动表明,愿意与政保局合作,并且当场办理了自首手续。

    “想法可以,但也得注意他们可能会假投降。以后投诚过来的人,一定要仔细甄别,绝对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了。”李邦藩心有余悸的说,要不是孙明华机灵,先后把冯梓缘、刘上书、孔祥宇的身份识破,政保局在军统面前,根本没有秘密可言。

    “是。”朱慕云说,他心里很奇异,李邦藩怎么也特意这样交待?还有“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是指冯梓缘?还是其他人?

    “这些人你准备怎么处理?”李邦藩问。

    “我听局座的。”朱慕云忙不迭的说。

    “你先说说自己的想法。”李邦藩说,局里很多事务,比如说人事方面的安排,他总会听朱慕云的意见。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朱慕云对中国的人情世故颇有研究,有些事情,朱慕云考虑得更全面。

    “如果阎恩甫能归顺皇军,我觉得可以在宪佐班成立一个四科。或者,让他们单独在外面办公。可以与张斓合在一起办公,特警第三队和张斓的人,分开办公就是两个小团体。但如果合在一起,就会相互摩擦,有利于我们的控制。”朱慕云说。

    “阎恩甫已经招了,至于能否让他为皇军效力,得看宪兵队的意见。”李邦藩缓缓的说,虽然阎恩甫才被捕几个小时,但在宪兵队,已经经受了好几种酷刑。

    没有一个正常人,能经受宪兵队的酷刑。只是,经受了酷刑之后,身体和精神上还是否正常,就不得而知了。很多人经历了宪兵队的刑罚后,就算能活着出来,精神已经崩溃。不要说当干部,连正常人都算不上了。

    “好吧,我的意见是让他们这两起人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机构。”朱慕云说。

    “合在一起办公确实有利于‘管理’。”李邦藩点了点头,政保局的一处和三处,都是纯正的军统投诚人员和中统投诚人员。

    集中放在一起便于管理,可不利于控制。这些人容易抱团,他们终日在一起,如果有人煽动,很容易出事。如果想在他们当中安插线人,也很是不方便。

    想像一相,如果把一处和三处合在一起办公,是不是很有趣?军统的人当处长,中统的人当副处长,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或许,像杜华山这种情况,就应该能杜绝了。

    “孙处长提议,如果这次抓的人要处决,最好由他们自己人动手。局座,这种考验人的手段,是不是太残忍了?”朱慕云说。刚才李邦藩也说到了,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朱慕云相信,孙明华让刘上书处决孔祥宇,一定是经过李邦藩同意的。为的,就是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他们要考验刘上书,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样的考验,应该在刘上书担任一科长之前,而不是之后。

    “非常人就得用非常手段,这些从那边过来的,始终都不能太过相信。”李邦藩提醒着说。

    “好吧,如果确实有需要处决的人,我可以安排他们自己动手。只是,这批人对皇军并没有造成什么危害,应该不会被处决。”朱慕云说。

    “只要想杀人,就能找到理由。”李邦藩淡淡的说,这些投降过来的人,都是不可靠的。要不是没有办法,他甚至想将这些投降过来的人,全部送去当苦力。

    “是。”朱慕云突然觉得不寒而栗,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李邦藩吧。只要杀人,总能找到理由,这是人说的话吗?

    “另外还有件事,你必须配合中江实业银行完成。”李邦藩郑重其事的说,就算朱慕云不来找他,他也会专门找朱慕云谈一下。

    “配合中江实业银行?”朱慕云诧异的说,他突然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今年元月份,南京政府设立中央储备银行,并发行中储券。可中储券一向只在长沙中下游一带游通,至于华中地区,主要还是以军用票、华兴券和联银券以及法币为主。

    难道说,中储券要开始进入古星了么?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发现() 
朱慕云猜测的没错,中储券确实要进古星了。只是,中储券的推行,阻力很大。至少,在上海是如此。中江实业银行和中央储备银行古星分行是中储券在古星的发行和推广机构。

    为了避免像上海那样,遇到商家和百姓的强力抵制,要预先与政保局合作,通过特别手段,迅速推广中储券。

    推广中储券的第一步,就是兑换法币。现在法币依然是国内的“法定货币”,无论是在华北还是华中,上海还是古星,法币都能顺利流通。可是,南京政府和日本已经意识到,这种局面对他们的统治极为不利。

    日本早在古星发生了军票,现在的各种税收、日军的军费开支,包括朱慕云的官方薪水,都是以军用票发放的。

    “以后,关、盐、统税等税收,一律只收中储券,皇军支出的军费、日商收购物资的资金,都用中储券支付等办法。你的经济处,收付的各种费用,也必须以中储券作为唯一货币。最迟到今年底,法币就要退出古星市场,明年初,古星周边县市的法币,将全部退出市场。”李邦藩缓缓的说。

    “那军用票呢?”朱慕云说,这可是日本控制和掠夺控制区物资和金融的最重要工具,他们怎么可能舍得放弃呢。

    朱慕云一直喜欢使用硬通货结算,也是因为很清楚,市面上的这些纸币,随时可能贬值。到时候收的再多,也是一张废纸。

    “暂时共存,现在要驱逐的是法币。中储券将与法币按照一比二的汇率兑换,我们的任务,是保证法币无法在古星立足,市面上的法币,不再流通使用。”李邦藩说,这件事,仅靠朱慕云一人是不能完成的,需要政府机关通力合作。

    李邦藩之所以特意告诉朱慕云,只是要告诫他,以后要注意,除非特殊情况,否则再使用金条、银元、法币,那就是违法了。

    至于军用票,其实一点影响也没有。就算军用票以后退出市场,也只是从台前退到了幕后。甚至,能更好的为日军服务。

    “局座怎么说,我就怎么做。”朱慕云说。

    “很快,就要颁布实施《妨害新币治罪暂行条例》,你身为执法人员,可不能知法犯法。”李邦藩提醒着说。

    “那是当然,以后我手里只有中储券,不会再有法币和其他货币。身为执法人员,我们不但要带头使用中储券,还要告诉身边的人,都要使用中储券。”朱慕云郑重其事的说。

    从踏入政保局的那一刻起,朱慕云就已经犯法了。他是军统的卧底,日军的死敌。不要说使用对方货币的事,更严重的事情,朱慕云不知道干了多少。甚至,政保局的姜天明、阳金曲、马兴标、贾晓天等等,很多人出了意外,都是朱慕云一手造成的。

    “那就好。”李邦藩满意的点了点头,他拉开抽屉,拿出几张纸币,递给朱慕云,说:“这就是中储券,你看看吧。”

    中储券首批发行的有1元、5元、10元券和1分、5分、1角、2角、5角辅币券。这些纸币都是由日本本土的静冈工场、凸版印刷富士工场等厂家印刷,纸质精良,印刷精美。

    “不比法币差。”朱慕云随即拿出身上的法币对比,为了与法币抗衡,中储券在印刷上也下了大本钱。

    法币是在外国的支持下印刷的,无论是技术还是纸张,都还不错。中储券是日本印刷的,为了不让老百姓觉得中储券不如法币,从刚开始的印刷上,就下了功夫。至少,比日军发生的军用票,感觉要好得多。

    而且,这是“中央储备银行”发行的,对老百姓而言,看着上面的先总理像,就会有一种亲切感。

    “当然,这是日本本土印刷的,质量一流。”李邦藩得意的说,大日本的印刷术,比中国不知道要强多少倍。就算中国用的是外国技术和设备,可是中储券丝毫不比法币差。

    “局座,这是咱们自己印刷的货币,以后是不是可以放肆用了?”朱慕云一脸向往的说,以前南京政府没有自己的货币,市场上充斥着法币、军用票、华兴券和联银券。

    而共产党根据地还有一些本地货币,各种货币大行其道,反倒是名义上的中央政府,没有自己的货币。年初,成立中央储备银行后,终于推行中储券。只是,在上海的时候,中储券遇到了极大的阻力。

    不但面临百姓的不信任,还有法币的阻击,同时还有军用票、华兴券以及联银券的竞争。到目前为止,中储券能流通的区域也只是芜湖以下,蚌埠以南及杭州以北的长江下游地区。到现在快八月了,才开始进入古星。

    “想什么好事呢?军用票也是我们自己印的,能随便用么?”李邦藩说。

    “既然中储券与法币是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