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越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汉道:“太好了,我们走。”

    于是,二人骑着马,借着微弱的月光,由刘聚在前面引路,继续向东,准备走出这片大山,只要从东边出了这山,离他家就不远了。

    也就不到一个时辰,二人就出了山,刚走出这大山。前面大路上就听见有人在叫:“刘大哥,是你吗?”也有人叫“少爷,是不是你回来了?”一听这声音,刘聚就知道先前那喊话之人是常遇春了,因为他虽然是下人,刚来时,也管他叫“少爷”,但后来,他硬是让常遇春改口叫他“大哥”。后面那些人,应该是他家里的佃户。于是,他回了声:“是我,我是刘聚。”

    话音刚落,那边就亮起了火把。刘聚确定是他家的人来接应他无疑,于是拍马迅速前行。到了火把处,见到了常遇春,还有很多他家的长工、下人、佃户,几乎家里的青壮年劳动力都来了。更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群人的正中间,还有一个人——他的父亲。

    刘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忙对刘老爷子道:“爹,这大晚上的,您来干什么呀?”

    刘老爷子一脸愠怒,但见到有外人在场,便没有发作。当他听到常遇春回来把事情经过说了以后,二话没说,召集家里的所有青壮年迅速前去接应。毕竟他就这么一个儿子,而且得罪了蒙古兵,这个事情也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脱得了身的。

    但此时见到独子平安归来,他心里还是松了一大口气。因此也没理会儿子,而是转头对张然道:“这位英雄,犬子顽劣,让你见笑了。”

    张然已然明白,这是刘聚的父亲,便双手抱拳道:“刘老爷过谦了,今日若不是令郎舍命相救,我估计已成为蒙古挞子的刀下之鬼了,请受我一拜。”

    说罢,张然已然跪下,准备给刘老爷磕头。刘老爷连忙将他扶起来,道:“使不得,使不得,咱们快回家说话,这里并非是能久留之地。”

    于是,一行人举着火把,直奔刘家而去。进了家门,刘老爷对着刚才一起去接应的下人、佃户作了个罗圈揖,道:“今日多亏各位仗义相助,改日当备下薄酒与诸位痛饮。但今日之事,还请各位能保守秘密,此事万不可对外声张。”

    众人忙道:“刘老爷,您太客气了。今日之事我们定当守口如瓶,您放心吧。”于是,众人都散去了。

    不大一会儿功夫,就只剩下刘老爷、刘聚、常遇春、张然四人。张然道:“不知小女现在在哪里?”

    常遇春道:“那小妹妹今天累坏了,回到家,我们给她准备了吃的,让她吃饱了,然后洗了个澡,就让她睡觉了,估计这一觉得睡到明天大天亮。”

    张然听到这里就放心了,正准备再次对刘家人道谢,刘老爷发话了:“你们今天也累了一天了,先吃点饭吧,而且这位英雄受伤不轻,得赶紧找个大夫来。”

    于是,便吩咐厨房做饭,安排张然他们在客厅坐下了。这一坐下,张然便撑不住了,一杯茶还没喝完,便一头栽倒在地。说来也不奇怪,人的潜能有时是无法理解的,刚才张然在和刘聚逃避蒙古兵追杀的过程中,能支撑这么久,而且还射杀了几人。但这会儿,已经完全没有危险了,心里也就放松了,内心那股支撑着他的强大动力就瞬间消失了,人一下昏迷也很正常,也许是人体的潜意识告诉他,需要休息了。

    好在不大一会儿,大夫就请到了。大夫看了也连连称奇,说这人好在身强体健,如若是一般人,受了这么重的伤,失了这么多血,早就没命了,但他偏偏就撑住了,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性命是能保住,但至少得卧床休养半年,而且还有严重的后遗症,左胳膊以后不能用力了,这对于一个练功夫的人来说,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但事实已然如此,谁也没有办法,只能去接受这个事实。半年以后,张然才得以能够下床行走,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他也将自己的身世向大家做了个交待,也就解除了大家对他为什么会被蒙古兵苦苦追杀的疑惑。

    这事还得从张然的爷爷说起。张然的爷爷叫张珏,南宋末年抗元名将,民族英雄,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北)人,在乱世中流落到四川,18岁时在合州钓鱼城从军,以战功递升中军都统制。

    钓鱼城坐落在今重庆市(原四川省)合川区城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其山突兀耸立,相对高度约300米。山下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南、北、西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这里有山水之险,也有交通之便,经水路及陆上道,可通达四川各地。钓鱼城分内、外城,外城筑在悬崖峭壁之上,城墙系条石垒成。城内有大片田地和四季不绝的丰富水源,周围山麓也有许多可耕田地。这一切使钓鱼城具备了长期坚守的必要地理条件以及依恃天险、易守难攻的特点。公元1254年,合州守将王坚进一步完善城筑。四川边地之民多避兵乱至此,钓鱼城成为兵精食足的坚固堡垒。

    公元1257年,蒙哥汗决定发动大规模的灭宋战争。蒙哥命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武昌),塔察儿、李等攻两淮,分宋兵力;又命兀良合台自云南出兵,经广西北上;蒙哥则亲自率蒙军主力攻四川。蒙哥以四川作为战略主攻方向,意欲发挥蒙古骑兵长于陆地野战而短于水战的特点,以主力夺取四川,然后顺江东下,与诸路会师,直捣宋都临安(今杭州)。

    公元1258年秋,蒙哥率军4万分三道入蜀,加上在蜀中的蒙军及从各地征调来的部队,蒙军总数大大超过4万之数。蒙军相继占据剑门苦竹隘、长宁山城、蓬州运山城、阆州大获城、广安大良城等,迫近合州。蒙哥汗遣宋降人晋国宝至钓鱼城招降,反为宋合州守将王坚所杀。钓鱼城之战由此展开。

    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二月二日,蒙哥率诸军从鸡爪滩渡过渠汇,进至石子山扎营。三日,蒙哥亲督诸军战于钓鱼城下。七日,蒙军攻一字城墙。一字城墙又叫横城墙,其作用在于阻碍城外敌军运动,同时城内守军又可通过外城墙运动至一字城墙拒敌,与外城墙形成夹角交叉攻击点。钓鱼城的城南、城北各筑有一道一字城墙。九日,蒙军猛攻镇西门,不克。这日,蒙古东道军史天泽率部也到达钓鱼城参战。三月,蒙军攻东新门、奇胜门及镇西门小堡,均失利。从四月三日起,大雷雨持续了二十天。雨停后,蒙军于四月二十二日重点进攻护国门。二十四日夜,蒙军登上外城,与守城宋军展开激战。五月,蒙军屡攻钓鱼城不克。

    蒙哥汗率军入蜀以来,所经沿途各山城寨堡,多因南宋守将投降而轻易得手,尚未碰上一场真正的硬仗。因此,至钓鱼山后,蒙哥欲乘拉槁之势,攻拔其城,虽久屯于坚城之下,亦不愿弃之而去。尽管蒙军的攻城器具十分精备,奈何钓鱼城地势险峻,致使其不能发挥作用。钓鱼城守军在主将王坚及副将张珏的协力指挥下,击退了蒙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千户董文蔚奉蒙哥汗之命,率所部邓州汉兵攻城,董文蔚激励将士,挟云梯,冒飞石,履崎岖以登,直抵其城与宋军苦战,但因所部伤亡惨重,被迫退军。其侄董士元请代叔父董文蔚攻城,率所部锐卒登城,与宋军力战良久,终因后援不继,亦被迫撤还。

    由于屡攻不克,前锋主帅汪德臣又受伤而死,加上夏季到来,蜀地炎热,疫症流行,令蒙军士气低落。另一方面,城内南宋军民在张珏、王坚的率领下,白天抵抗蒙军进攻,夜晚则偷袭蒙军营寨,蒙军无计可施。七月,蒙哥在督师攻城时被张珏一箭射中要害负伤,后伤重死亡,征蜀的蒙古大军被迫撤退,进攻荆鄂的忽必烈也于年底北还争汗位,南宋遂得以喘息之机。

    此后十多年间,张珏率部在四川多次击败蒙军。直至公元1276年,以恭帝与谢太皇太后为首的南宋朝廷,向元军投降。当年五月,宋端宗在福州(今属福建)重建南宋政权,改当年为景炎元年。张珏仍在四川坚持战斗,直至公元1279年,因为部将赵安、韩忠显等开城门向元军投降,张珏只好率余部进行巷战,再次战败,回家想自杀,未成。于是,用小船载家眷从水路向东逃走,途中张珏又要投水自尽,被家人拦阻。元军追到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张珏被俘。在押往元大都(今北京)途中,张珏于安西(今陕西西安城东北)的赵老庵中自尽殉国。

    说起南宋末年的抗元名将,可能大家第一时间会想起那个留下千古佳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很少有人会知道张珏。但如果说起另一个人物,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就是杨过。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塑造的人物杨过的原型就是张珏,只不过是将射死蒙哥的地点由钓鱼城改成了小说中的襄阳城。

    张珏死后,他的家眷全部被害,当时,只有他最小的儿子,也就是张然的父亲,在蒙古军中南宋降将的帮助下得以逃脱。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蒙古军对张珏后人的追杀行动一直没有停止。

    (本章完)

第12章 拜师学艺() 
张然的父亲一直在四川、陕西一带流窜,毕竟虽然南宋亡国了,元朝建立了,但这两地是他父亲经营多年之地,还有一些故旧。在躲避元军追杀的途中,张然的父亲也成了家,于公元1299年生下独子张然。

    张然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立志将来要成就一番事业,将蒙古挞子驱逐出中华大地。同时,张然也跟着父亲学了一身好本事,但在他十五岁那年,父亲因长年流窜奔波,积劳成疾,病逝了。好在祖父张珏的本领张然全部学会了,十多岁的张然在四川也联络了一些江湖豪杰,意欲举事反元。

    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虽然过了半个世纪,蒙古铁骑的威力已不能与当年铁木真、忽必烈时同日而语,但毕竟还是相当有战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