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越坡-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队土匪在后面追。哈丹巴特尔隔了老远就向他们喊话:“快别攻了,赶紧走,快与千户大人汇合。”

    那队蒙古兵见副千户大人发话了,也顾不得进攻了,眼见来的土匪比自己这边的兵多,想战恐怕是战不过,还是跑路吧。这路蒙古兵本来人也不多,就三十多人,刚才死了两个,现在加上哈丹巴特尔几个人,也不足四十人。这四十多人,迅速放弃了进攻,快速向前逃跑,一边跑一边向后面放箭,虽然是逃跑,但队形可没乱。看样子,这哈丹巴特尔带兵作战还是有一套的。

    既然前面跑,刘聚、常遇春他们就在后面一路追,但这次前面是有序地撤退,想趁机从后面大杀四方是不可能的了,反而得一边追一边防备前方射来的流矢。但刘聚、常遇春的功夫也不是盖的,既然前面向他们射箭,他俩也一边追一边向前面射箭。总之,这一路追下来,直到追到下一路蒙古兵与土匪交战的地方,蒙古兵又被射杀了十来个。哈丹巴特尔带着这剩下的二十几个人与下一路蒙古兵又汇合了。

    这路蒙古兵同样还是由一个百户带队的,也只有三十多人,刚刚在这里与土匪激战,死了几个人。加上现在哈丹巴特尔带来的二十几人,他们的总兵力已有五十多人了。刘聚、常遇春带的队伍一路上也死伤了十来个,现在也是五十多人,双方的兵力算是旗鼓相当了。

    但这路蒙古兵进攻山寨也还没有攻下来,山上的土匪还在不断向他们还击。天色也不早了,已到酉时了,冬天本来天气就短,马上就要天黑了。哈丹巴特尔还是决定不在此处与刘聚、常遇春他们作战,还是尽快与千户阿古达木他们那一路人马汇合,更加稳妥。虽然与对方兵力相当,但哈丹巴特尔还是非常忌惮刘聚、常遇春二人。况且现在天色已晚,一旦天黑了下来,他们不熟悉这里的地形,而这些土匪长住在此,到时候自己就是被动挨打的份儿了。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哈丹巴特尔的决定是十分明智的。既然准备撤,那就要迅速,哈丹巴特尔立即找到这路蒙古兵带队的百户,把命令传达了,然后就是有序地撤退。这次撤退由一名百户在前面开路,哈丹巴特尔与另一名百户在队伍的最后面,边抵抗边掩护前队撤退。哈丹巴特尔确实是一名合格的领导,在这种关键时刻,他没有选择在最前面跑路,而是在最后压阵,这也是给这些撤退的蒙古兵传递了一个信息,大家不要慌,领导还在一线坚持作战。

    刘聚、常遇春二人带着手底下这五个多个人,还是在后面紧追不舍,虽然哈丹巴特尔是边抵抗边撤退,但战局还是刘聚、常遇春他们占优,毕竟对方是背身作战,而自己这边是面向前作战。这一路追过去,追到下一个土匪据点的时候,蒙古兵这边又折了十多个人,只剩下不到四十人了。而刘聚、常遇春这边只有几个受伤的。

    刘聚、常遇春他们一路追到又一处土匪据点的山寨门口,除了前面哈丹巴特尔带着的三十多个蒙古兵,并无其他人员。但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些尸体,有不少已身首异处,同样也是有土匪的,也有蒙古兵的,显然这里已经过了一场恶战。看现场的样子,应该是这个土匪据点已被蒙古兵攻克,很可能蒙古兵已杀到山上去了。哈丹巴特尔也是这么判断的,只是稍作停留观察,马上带着人就往山上跑。

    这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大概也就再过个一刻钟,天就要全黑了。刘聚、常遇春追到山寨门口,仔细察看了一下现场的情况,然后商议决定,不上山了,先撤回锥子山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今天已战了大半天了,大家都累了;二是天黑了,山上情况不明,容易遭受伏击;三是,根据现场情况判断,这个土匪窝应该是被端了,山上肯定还有为数不少的蒙古兵,而且那个阿古达木还没出现,很可能就在这山上,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

    事实证明,刘聚、常遇春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这一路蒙古兵的确是由阿古达木率领,而且兵力还不少,分兵出发时是五十人,攻这山寨时死伤不到十人。现在山上还有四十多个蒙古兵,加上哈丹巴特尔带上去的三十多人,总兵力约八十人,比刘聚、常遇春的人多。

    当时,阿古达木率领着人马直奔这个土匪据点而来,在山寨门口进行了一场恶战,但那几个土匪头子的身手比起阿古达木来说就差远了。很快,阿古达木带领的队伍就冲上了山,这股土匪就被打散了。好在他们熟悉地形,年青力壮的基本都逃跑了,有伤在身或老弱病残的就没这么幸运了,只能成为阿古达木的刀下之鬼。此时的阿古达木正准备在此处安营扎寨,因为天已黑了,只能明天回县城了。哈丹巴特尔带着的三十多人也上山与他们汇合了,哈丹巴特尔将那几路的战况都作了个汇报。阿古达木再一次被气得牙直痒痒,这次本想偷袭锥子山,但没想到带去了五百五十人,现在只剩下不足百人。好在是攻下了两个土匪据点,也斩杀了不少土匪,那几路还没来得及攻克的土匪据点,也元气大伤,成不了什么气候了,总算是给达鲁花赤大人能有所交待了。

    而刘聚、常遇春带着一帮小喽啰直奔锥子山而去。这一仗可以说是打得非常漂亮,锥子山这次损失不大,总共死伤也就二、三十人,但蒙古兵这边就损失大了,估计没个一年半截,蒙古兵是不敢在打锥子山的主意了。这一仗更深远的意义是让周边的小股土匪看到了锥子山的实力,为以后逐步拉拢、兼并这些小股土匪打下了思想基础。

    刘聚、常遇春他们回到锥子山的时候,也就不过是亥时时分,刘聚道:“今天兄弟们都辛苦了,但今天的战绩是巨大的。等会儿我们大家开怀畅饮,正好‘守岁’。”

    下面的小喽啰齐声叫好,常遇春还是一如既往地小心谨慎,安排了几个年青的、机灵的小伙子在山下警戒,然后道:“今天打了大胜仗,但大家还是要小心,要防着蒙古挞子杀个回马枪。今日饮得尽兴后,大家还是好好歇息,明日下午,我们再去山下打扫战场。”

    两大头领训话完毕,接着就是团年饭开席了,大家互相敬酒、猜拳,好不热闹,一天的疲惫也在这热烈的气氛中烟消云散了。席间,不时有哨兵来报,说是有人来上山投靠。原来是那几股被攻击或打散的土匪,他们一看还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投靠锥子山无疑是当前最好的选择。而且蒙古兵还没退去,眼下上锥子山最安全,他们可不想当蒙古兵的刀下之鬼。

    刘聚、常遇春一看这个情况,好不高兴。还不到子时正,就来了三、四十人,刘聚、常遇春赶紧安排人再上菜,为这些新上山的弟兄接风。这个年,对于刘聚、常遇春来说,那真是过得痛快。

    第二天,阿古达木带着他陆续收拢的近百人撤回了定远县城,刘聚、常遇春得到这个消息,高兴得很。大年初一嘛,这真是个好兆头。于是,锥子山又摆起了流水席,原定初一下午去收拾战场的也推迟一天进行。而且这天,也陆陆续续地有人上山投靠。

    也正是这一仗,奠定了锥子山再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的霸主地位。新年过后,刘聚、常遇春分析到,蒙古兵这次又吃了大亏,兵力损失了不少,即使是补充兵员,又是新兵,战斗力不强,于是,春节过后,刘聚、常遇春不断带人去县城骚扰,抢点粮食、兵器什么的,偶尔也杀死几个蒙古兵,但都是小打小闹,远远比不上这一仗的成果。但即使是这样,锥子山在定远县,乃至整个濠州都是小有名气。毕竟他们两次大胜蒙古兵,让蒙古兵损失了近千人。此后的一年多,零零星星地不断有人来投靠。到的这年年底,锥子山上已经有近四百人了,能战斗的生力军都快三百人了。

    (本章完)

第29章 常遇春成亲() 
这一年,是锥子山不断发展壮大的一年;这一年,是我穿越到元朝的前一年,即公元1352年。这一年,对于常遇春来说,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他和被他救上锥子山的蓝玫成亲了。

    俗话说“男追女,隔层山;女追男,隔层纱。”这话可一点不假。蓝玫是在1351年年底上的锥子山,自从她上锥子山,逃离了达鲁花赤那个老头子的魔爪之后,她就已经打算把自己的的终身托付给常遇春。但在那个时候,可没什么自由恋爱,况且她一个女子,也不能和现代一样,可以主动去找常遇春表白。

    好在蓝玫的心思,早就被她那个机灵鬼弟弟蓝玉看穿了。蓝玉这小子,虽然才十五、六岁,但他心思聪明,而且他这个年纪,正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时候,什么事都是敢说敢干。

    既然姐姐喜欢这个常遇春,他就给他们创造机会。他有事没事就往常遇春那里跑,他说常遇春功夫好,他也想跟他学几招,以后好对付蒙古兵。常遇春也见这小子聪明,十分地喜欢他,而且他自从拜师跟张然学艺,他也觉得张家的这些本领不能就这么埋没了,一定要发扬光大。因此,他也就乐得教蓝玉,蓝玉说还要拜他为师,常遇春坚决没同意,他让蓝玉叫他大哥就行了。

    既然蓝玉跟常遇春学功夫,跟常遇春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蓝玉便让姐姐一会儿熬点汤啦、一会儿做点儿点心啦什么的,提到他们练功夫的地方来,说是姐姐给弟弟送东西来吃的,但总不能光是蓝玉吃,不让常遇春吃吧。然后,蓝玉又把常遇春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的,衣服穿多大尺寸、鞋子穿多大码都搞得一清二楚,隔三岔五地,蓝玫给常遇春做身新衣服、做双新鞋子什么的,说是弟弟跟着他学功夫,自己也感谢他的救命之恩,也没什么好表达的,就给他做点衣服鞋子什么的。这么一说,常遇春也不好推辞,加上蓝玫这一手针线活儿也的确不错,毕竟她娘死得早,从小家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