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蕴不是什么好东西,师兄就当是铲除恶臣了。”
公皙然摇了摇头,“并非如此,朝廷里的事情,牵一发而动全身,除掉黄蕴绝非单单拔掉一根钉子那么简单,这可能对朝局的稳定产生整体的影响。”
“呵呵,这倒是我家大王希望看到的。”
“嗯。”
“师兄,有时候,我觉得你看事情看得太清楚了,这反而不好。”
公皙然笑了笑,看着萧摄,问道:“怎么?”
“就说这吴越之间吧,迟早会有一战,可是我们师兄弟四人,两个效忠吴,两个效忠越,将来总难免在战场想见。”
公皙然皱起眉,点了点头。
“师兄想的清楚,自然心中痛苦,就比如这次吧。我们两个收拾黄蕴,这是为了兄弟情义,但事后,师兄又担心起吴家社稷。哎,如此两难局面,师兄又该如何兼顾?最后只能是自寻苦恼罢了。”
公皙然苦笑一番,说道:“你说的没错,我确实是自寻苦恼,或许有的时候还是不要看得太清楚,所以你暂时不要把姬师弟的事情告诉小循。”
萧摄摇了摇头,“师兄,你有些小看张循师弟了,其实你不说,不代表他不知道,也不代表他不明白。我觉得张循师弟是大智若愚,别看他一幅天真烂漫的样子,其实心中压抑了许多痛苦,许多想法,许多思辨……师兄,你总是太想保护我们了。”
“也许吧……”
“哦,对了,师兄,你那箱越国官制的金元是哪里来的?”
“说来话长了,我们三人刚下山的时候,路过义阳村,发现越国人盗采吴国金矿,缴获了一箱金元,此时总算是派上了用场。”
“是跟李子达相关的那件事么?”
“是的。”
“哦,那件事情我有所耳闻。”
公皙然又有些担心的问道:“篡改国书这件事不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吧?”
“能有什么影响?还不都是范大人的授意,吴国朝廷越乱,我家大王不是越高兴?”
“好吧,那你又是从哪里弄来的假指纹?”
“随便砍了两个人的手指罢了,把手指用特殊的药物处理一下,剥掉表皮,做成指套就行了。”萧摄毫不在意的说道。
公皙然无奈的摇了摇头,“云轻,不要总是这样草菅人命。”
“知道了,师兄,我只是砍了他们的手指,又没杀了他们,何况这些越国人一个比一个狂热。别说是手指了,就算是大王需要他们的脑袋,他们也会毫不犹豫自己割下来。”
“哎,越人如此精忠,恐怕吴国迟早被越国所灭。”
“师兄,我不劝你到越国去,但有一句话,请师兄一定要听我的。”
“你说吧。”
“将来船沉之时,切不可随之灭亡。”
公皙然沉默良久,并未回答什么。
萧摄叹了口气,“算了,到时候再说吧,世道如此,你我又能怎样,只是不管将来如何,我都会像师兄保护我那样,保护好师兄。”
公皙然微笑着摸了摸萧摄的头,并没有说什么。
“师兄,那我回去了。”
“保重。”
“师兄保重。”
第一百零五章 讨伐鲁国()
第一百零六章 调停()
摸越军营地里,姬政身着普通士兵军装,正低头行走。他沿着吴军营地摸索了半圈,那飘着“黄”字旗帜的营帐周围,仍然密密麻麻布满了守卫,两个月来,日夜如此。
其实,姬政一直都在联军营地,作为策士,他跟随萧摄参与了这场征伐,他想找机会除掉黄蕴,但黄蕴似乎知道有人会暗中加害一般,日日夜夜躲在营地里,就连如厕也要有数十人跟随保卫。
姬政找不到下手机会,只能用左手狠狠握了一下腰间的月刃,然后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黄蕴又能多活一天了。正准备离开时,他抬头看了一眼营地的中心,中军大营飘扬着“张”字旗帜,他感到一丝欣慰,虽然他为张循的进步感到高兴,但这也恰恰是他不能与张循再见面的原因。如今,他们已经分道扬镳,他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想不清楚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应该与张循再见面。
姬政轻叹一口气,然后默然转身,突然,他楞住了脚步,余光里似乎有一个字眼一闪而过。他猛然转身向营地中心望去,果然,那里竟真的飘扬着一面“周”字旗帜。
周?
姬政疑惑不解,却又充满了期待,毕竟这面旗帜就仿佛就是自己阔别多年的家乡和那遥不可及的梦想。
会是谁呢?
与此同时,黄蕴也看到了那面旗帜。
这些日子,他始终甲不离身,就连睡觉的时候也身着轻甲。现在更是铁甲铜盔,紧握宝剑,看着那面旗帜,他心中疑惑不解。
黄蕴挠了挠脖子,使劲抓上面的红疹,虽然想不明白这旗子意味着什么,但他无心这些,此次出征什么结果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有自己的性命。于是,黄蕴对身边侍卫下令道:“这几日加强戒备,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务必以本官的安保为第一要务!”
“喏!”众侍卫齐声应命。
说罢,黄蕴甩起披风,一头扎进自己营帐。
中军大营里,谈判依然在进行,萧摄狂妄而不屑,言辞咄咄逼人;姬尚始终堆着笑容,苦口婆心好言相劝;张循则冷眼旁观,少言寡词,心中盘算着利弊得失。
萧摄问道:“姬大人可曾见过鲁王?”
“还未曾见过,我刚一到鲁国就直奔将军这边来了,毕竟将军攻城在即,姬某生怕来迟啊。”
“那姬大人是想让我们放弃攻城的念头喽?”
“萧将军,您身经百战,必然知道攻城乃是最下之策,军士伤亡不计其数,百姓也难免惨遭涂炭,最后即便攻下城池,也只是夺下了一座破城罢啦。”
“但若不破城,又如何击败鲁国?”
“欸,萧将军,我这不是来了嘛?有什么事情,咱们都好商量嘛。”姬尚说罢,笑眯眯的看向张循。
萧摄冷笑道:“既然如此,姬大人不如就说说鲁王开出的条件吧。”
“嘿嘿,鲁王嘛,自然是想要和平解决眼下局面,他既然向天子请求调停,自然就是有诚意的。”
“姬大人在绕圈子。”
“我哪里是在绕什么圈子嘛,只不过,鲁王之前也只是派遣使者向天子请命,具体的条件嘛,鲁使也说不清楚。所以天子才派我来调停,也是希望我见机行事嘛。我怕来晚了这仗就已经打起来了,所以才先来跟张将军和萧将军谈谈,看看咱们有什么打算。然后呢,我就再去问问鲁王有什么想法,一趟谈不拢,我就城里城外多跑几趟,我多跑几趟没关系。但我相信啊,最后咱们总能谈妥,呵呵,费点事不要紧,拖得久点也没关系,总好过生灵涂炭吧。”
姬尚说了半天,最后转身向张循行礼道:“您说是不是呢,张将军?”
张循笑了笑,终于开口说道:“姬大人不辞辛劳也是为了黎民百姓,本将一样不愿意看到将士厮杀,百姓涂炭。更何况,天子有意和平,我等又怎能执意征战?”
“哎呀!张将军宅心仁厚,敬重天子,实在是天下人的表率啊!在下敬佩啊,敬佩。”
张循摆了摆手,继续说道:“既然如此,我倒是愿意跟鲁王谈谈,但要有个前提。”
姬尚一听这话,立即来了精神,急忙问道:“什么前提?张将军请讲。”
“鲁国必须解除与齐国的盟约,并与吴国订立同盟!”
“哦……哦……”姬尚不停点头,“这个嘛……这个好商量,呵呵,好商量,大家都是天子的子民,都是天子册封的诸侯国嘛,说起来,嘿嘿,都是同盟,都是,都是……我想鲁王会接受的。”
“好,那既然如此,就有劳姬大人前往鲁国跟鲁王谈一谈。”
“请张将军放心,姬某自当尽力而为!”
“呵呵,好,有劳!另外,本将略备酒宴,还请姬大人赏光。”
“哦,那便多谢,多谢了!”
晚上,中军大营里灯火辉煌,众人觥筹交错。
酒过三巡,张循起酒爵,笑道:“姬大人,如今这世道,像姬大人这般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的士大夫可是不多了,来,我敬您。”
姬尚连忙举起酒爵,回礼道:“若不是张将军宅心仁厚、慈悲为怀,这和谈就没有基础,姬某感谢张将军!”
“呵呵,来,诸位请同饮。”张循向座下众人示意,于是众人共同举起酒爵,尽饮爵中酒。
随后,众人纷纷向姬尚敬酒,姬尚很快喝得晕头转向,开始飘然起来,他举着酒爵对张循说道:“张将军!在下有一问,不知当不当说。”
“姬大人但说无妨。”
“呵呵,诸侯,嗝,强如吴国,呵呵,在其心中,天子居于何处?”
姬尚这话一出口,余兰和几个副将便对姬尚怒目而视,张循却只是摆手笑道:“强如吴国?姬大人岂不知这世间还有齐国、楚国、晋国,哪个不是强霸之主?吴国地处边陲,不过近年风调雨顺,百姓才勉强糊口,又怎能说是强大之国?再者,就连吴国的黄口小儿也知道,衣食之丰皆有赖于天子之赐,更何况,大王祭祀之时,皆是向西方——天子之地祈福请愿,由此来看,天子之重也算可见一斑了吧。”
“哈哈!”姬尚心满意足,大笑道:“好!待我回朝,定要向天子禀明吴国气象!”
“来,姬大人,喝酒。”
“好!哈哈!”姬尚又将酒爵一饮而尽。
这时,萧摄也举起酒爵,向姬尚敬酒:“姬大人,和谈之事,有劳大人费心,来,萧某敬您。”
“呵呵,好,好!”姬尚也不推辞,又将酒一饮而尽。
萧摄喝了一小口,“在下不胜酒力,不得不回去睡了,还望姬大人能够尽兴。”
“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