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王侯的荣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效大,以理服人,不伤和气。周兴左手拿了一只梨,右手拿了一个红果子,走到百步之外,看看有点黑,就让人在他身后点了一盏灯,对二人说:“二位可以动手了,黄澄澄的大梨,红艳艳的果子,你们谁先动手?文将军,你先来?”文丑哼了一声,引弓一箭将周兴背后的灯笼射落,嘿道:“灯下射箭,更见功力。”周兴吓了一哆嗦,叫道:“二位,别玩啦,怪吓人的。”话未落音,文丑早飞出一箭,不偏不倚正中周兴左手的红果子!周兴吓了一哆嗦,右手的大黄梨撒手滚了出去。“唉哟,妈也,吓死个人呢,喂,文将军我跟你没仇吧,你这么对我?”文丑闻言嘿嘿一笑,得意地笑道:“周将军莫怪,文某献丑啦。嘿嘿。”众人见文丑箭法如此精妙,一阵惊叹后,不觉纷纷叫好。唯有太史慈看的明白,他提着一盏灯笼走过去,左右寻了一圈,却问周兴:“你的梨呢。”“梨……”周兴弯腰四处寻找,左右寻不见,不觉疑惑,自己刚才吃文丑惊吓,撒手把梨弄丢了。“应该就在这儿,那么的大的梨,难道遁地跑啦?”周兴左右找不着那枚梨,情急之下招呼了五个兵卒一起寻找。众人举着火把一通乱找,还是不见踪迹,太史慈呵呵一笑,用手一指三丈外:“那不是你们要找的梨吗?”众人看时,果然在三丈外的一根木桩上找到了那枚大梨——梨身贯穿一支羽箭——正插在木桩上。众人倒吸了一口凉气,不解其意。太史慈微笑着接过小卒献上的梨和箭,看了看箭杆,笑道:“子龙这支雕翎箭果然是好箭。”众人听了这话,方知这梨是赵云射的。仔细观看,一时吃惊不小,这大水梨重约一斤,被赵云一箭穿透,然后拽着在空中飞行,飞了三丈远还能插在木桩上,犁未震碎,箭也没弯。“这,子龙,好箭法,不过……”周兴望向太史慈,他对箭术知之不多,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做评判。太史慈是军中有名的神箭手,当然能说出其中的道理来,但他也不说话,只是微笑着。文丑脸一红,拜道:“赵将军箭法出神,文丑佩服。”赵云道:“岂敢,赵云急中生智,不及文将军箭法来的厚重。”太史慈哈哈大笑,道:“以我观之,二位箭术本在伯仲之间,既是一家兄弟,又何必非要分个高下呢。今日算平手如何?”文丑道:“不,高下已定,文丑心服口服。”赵云也谦虚了两句,正说着李轨走了过来,赞道:“子义说的好,同袍兄弟,生死与共,那虚名听听便是,若为此争执,岂是大丈夫的的本色。”一手挽住一人,为二人和解。文丑道:“赵将军箭法精深,又有大功在身,文丑钦佩之至,甘拜下风。”推赵云坐了上席。酒至半酣,李轨忽然发出一声感叹。太史慈问道:“将军驱逐董卓,收复河内,正是英雄奋起之时,为何发此吁叹。”李轨道:“子义有所不知,董卓挟持天子西迁,本是诸侯奋起之时,奈何关东诸侯各怀私心,不肯共济大事。我欲独自统军西进,奈何势单力薄,不是老贼的敌手。心中烦闷,故此长吁短叹。”胡轸道:“河内民寡兵少,非英雄用武之地,并州山河险固,兵精粮多,牧守张扬又是个无用之人,将军何不北上取并州为根据地?”李轨道:“张扬乃是联盟一员,我怎忍心夺他地盘。”管亥道:“张扬无用之人,空占并州却无所作为,将军若不取之,早晚为董卓所取。那时节,汉室复兴就无望啦。”皇甫存道:“今日接连接到军报,张扬麾下大将张力与董卓使者私下会面,欲献并州于董卓也。”文丑道:“某得将军收留,未有寸功,敢请领一支劲旅北上取太原,助将军成就伟业。”太史慈和赵云也一起起身,说道:“我等愿效犬马之劳。”凌嵘见状,起身劝李轨道:“天与之,若不取,不吉也。将军取并州,训练士马,待关中有变,提劲旅入关,诛董卓,救陛下,复兴汉室,大有希望。届时立不世功勋,我等皆与有荣焉。”李轨见麾下大将思想都统一了,心中大喜。

    慷慨道:“愿与诸君齐心协力,扫灭群贼,复兴汉室,还天下百姓一份安乐。”

    当即下令出兵北上取并州为霸王之基。

    本章完

第113章 仁义者的形象() 
公孙瓒与袁绍对峙经月,大小三十余仗,公孙瓒胜多败少,袁军士气浮动,眼看就要全面崩溃。公孙瓒踌躇满志,决定一鼓作气全歼袁军。

    部署已毕,心中却徒生一种隐忧,总觉得那里有些不对劲。

    忽然听说李轨的信使到了营外。

    公孙瓒拧起了眉头,对左右说:“李无忌非君子,我要他出井陉击袁绍后方,他迟迟不予回应,前日得到他的信,居然跑去打张扬去了。我与袁绍你死我活之际,他却跑去捡漏,兄弟之情何在?”

    发了一通牢骚。

    谋士田楷道:“人已到了门外,且放进来问问。”

    见公孙瓒没有反对的意思,田楷便命把人放进来。来使献上李轨的书信,公孙瓒作势不接,田楷接了,看完,面色一变,把信交给了公孙瓒。

    公孙瓒看完,眉头也拧了起来。

    李轨在信中,先是解释了为什么没有越过井陉东进的原因:并州牧张扬部将张成窃据上党郡的沽县,左右不肯放行,自己根本无法靠近井陉。

    而且他收到情报:张扬已经秘密投靠了袁绍,正准备闪击幽州,断公孙瓒的大后方。

    基于以上两点,李轨决定按兵不动,监视张扬,以为牵制。

    解释了原因之后,李轨提醒公孙瓒,袁绍麾下大将麴义擅用弩兵,且最近正大力征募工匠打造弩箭,估计会有大动作。

    他提醒公孙瓒一定要万分注意这个人,小心吃他的亏。

    公孙瓒倒吸了一口凉气,跟袁绍对峙这么久,袁绍的路数他大体已经弄清楚了,麴义是袁绍麾下有数的大将,地位很高,但最近几次交锋他都没有露面。

    他有些看不透这个人,不知道他要耍什么名堂。

    所以每次大战前,他都会留出后手提防麴义,但这次部署与袁绍决战时,因为兵力不足他就没有留这个后手。

    公孙瓒突然明白过来,自己为何一直心神不宁,正是因为麴义的缘故啊。

    他内心是忌惮这个人的,又没有留后手,所以他心里一直没底,总觉得会有什么不祥之事发生,经李轨这么一提醒,他出了一身热汗,反而彻底放松了。

    他抹了一把额头,连叫:“快,快,快,我要从新部署兵马。”

    连夜把军中谋士叫过来,叫他们调整部署,把麴义作为重点盯防对象。

    谋士们很为难,这一仗公孙瓒给的任务太多了,实在抽不出多余的兵力。

    公孙瓒一时大怒,当即召唤自己的白马义从,道:“若是没人肯做预备队,你们就来充当预备队,我就不信区区一个麴义他能翻了天!”

    ……

    公孙瓒在大营咆哮怒吼的时候,李轨正驻军太原郡阳邑县,太原是并州的首郡,一州精华所在。

    张扬用兵确实不行,自起兵时大小十余战,未尝一胜,他麾下最能打的悍将张成在李轨手下没走上一个回合就让太史慈生擒活拿了。

    战事的进展远远超过原先的想象。

    但现在麻烦也不少,一来张扬无能,造成了并州权力分散,各郡太守拥兵自重,并不买张扬的账。这就意味着,即便攻下太原,也不可能一呼百应占据并州,要想占据并州还得跟下面的太守们打交道,一家一家的去谈、去打。

    其次,张扬奉行无为而治,于民休息,深得民心,李轨以属下郡守起兵,名不正言不顺,各方抵触很大。

    若是强行用武力解决,后遗症会很大,这是李轨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理想的结果是张杨主动退出,把并州“让”给李轨。

    这方面冀州韩馥和袁绍却起了一个很坏的表率,袁绍得到冀州后亏待韩馥,致使韩馥单身独骑去投奔张邈。

    这个头一开,张扬打死也不肯主动让贤。

    没办法,李轨只好暂时停止进军,慢慢地跟张扬磨。

    “张扬又反悔了,前次答应的条件现在也不承认了。这个人反复无常,实在难缠。”

    凌嵘从太原归来,一脸的沮丧。

    一见素来沉稳的军师都不淡定了,众将顿时就炸了,纷纷请求攻城。

    李轨却迟迟没有回应。

    血洗太原容易,但失去的人心就很难挽回。

    “他究竟想怎么样?”

    “他想让将军入府去谈,别人谁去他都信不过。”

    李轨道:“好,我去跟他谈。”

    众将大惊,纷纷起身苦劝。

    李轨嘿道:“张扬若非怕死岂会出此下策?我纵然单枪匹马去,又有何惧?”

    凌嵘最先明白了李轨的意思,便道:“张扬若敢动将军半根毫毛,管教晋阳血流成河,张扬阖族一个不留。”

    周兴嘿道:“这话得让张扬知道,我这就去安排。”

    皇甫存道:“要你安排,我城里现成的耳目,叫他们传话即可。”

    赵云道:“赵云愿随将军一起进城。”

    众人纷纷请随。

    周兴道:“诸位都歇歇吧,谅一个晋阳城有什么可怕的,你们领兵在外以为威慑,贴身保护将军的任务就交给我和王攀将军好啦,小事一桩,对吧王将军。”

    王攀横了周兴一眼,周兴也不介意。

    李轨当下以太史慈、凌嵘掌军,自与赵云、周兴、王攀三人率五十骑入城见张杨。

    得知李轨亲自进城来见自己,张扬默然半晌,方道:“设宴,我与李将军小酌。”

    喝酒的地点在牧守府的后宅,林木苍翠欲滴,是个绝好的去处。

    这是临水的一处亭榭,冬天冷,里面加了火炉,但依然有些冷。

    不过两个热腾腾的火锅却很喜人。

    火锅本不是这个时代该有的东西,但在辽东,尤其是军中,吃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