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为这块地域的重要性,所以梁军才会全力抵挡。此刻上将军桓仲率领三万北军坐镇蓟城,而郑大带着十数万大军云集在盛干湖,与妖军对垒。
盛干湖对于梁军和妖军都很重要,这场战争的走向将决定着双方攻守之势的变化。但盛干湖对于周军来说可谓没有用处,因为周军不可能饶过鹿府,去占这块地方,便是占得住,也守不了。
所以,对于这场战争而言,周军完全便是旁观者。
“羊氏一族有何动静?”
“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羊检便加强了对于族中子弟的管理,我们接触羊氏子弟的速度放慢了。而在这场战争之中,羊检也完全没有动静。”
周军驻扎在河湟之地,北有蛮王郝维,东有鹿府羊检,可谓被两面包围。这种情况下,无论周军有什么动静,都无法瞒过这两方。
而想要打破这种局势,取得鹿府是最好的破局之法。
不过周军的阻力是多重的,因为不想让周军夺取鹿府,是羊检、桓氏乃至于乌昊都愿意见到的。在这个方向上,他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经过上一次的事件,桓氏内部两位上将军对于羊氏一族的态度已经达成了一致。那便是用而不废,默认了羊检对于上犀骑和鹿府的控制,以此来抵御周军的攻势。
不过具体执行起来,桓氏内部分歧还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说,梁廷内部对于羊氏一族的态度是多向的。桓恭虽然能够控制局势,但却无法阻止权力越来越膨胀的桓氏耆老们对于羊氏一族的敌意与恶意。
不然,桓氏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小动作,在不断地挑动着羊检的神经。
“此时梁军与妖军已经开战,我等要不要趁此机会攻取鹿府?”
并州中北部只有八万梁军,而且还分散在两地。相比于周军的兵力,要少得多。也因此,趁着此刻妖军与梁军打起来,袭取鹿府,乃是个好机会。
杨羡一笑,微微摇了摇头。
“郝维并不是个简单的角色,我等攻取鹿府,他未必会坐视不管。而且,若是此刻攻取鹿府,纵然能够拿下,那么我等此前的布局便都会废了。所以,再等等。”
“主公在等什么?”
“等到梁廷人心尽失。”
听着杨羡的话语,娄敬若有所思。杨羡的话音很轻很淡,然而话语之意给予娄敬的感觉却像是徘徊在大山之中,周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的山峰雄阔高远,望不见尽头。
“天下如局,一子换得千古业。娄爷,一切如旧,静待时机。”
杨羡手中的羽扇轻挥,带着一股风,微微吹拂起了一丝衣角。
“臣明白了!”
娄敬微微躬身,此刻对于杨羡而言,一城一地的得失已经不再重要了。
第四百九十六章 是非之地()
盛干湖北部。
妖军与梁军在这块区域对峙,妖军数量虽多,但是梁军早已经占据了地利。一时间,两军在这快地域僵持了起来。
草地之上,营帐连绵。王帐之中,乌昊正与他的两位幕臣在研究着一张地图。
此刻在盛干湖南部梁军的部署图。
在乌昊面前的这张军事地图,内容详尽,梁军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存、各个营寨的器具兵械数量,上面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只是,便是已经得到了这张梁军的军事部署图,乌昊也不得不惊叹一声。
“郑大不愧是梁军的上将军,便是此时我等已经知道了梁军的虚实,可要攻破他布置的营房,怕也是会损失惨重。”
“陛下,郑大以善守闻名,他麾下坚柳营更是天下强兵。此时他已占地利,我军若是要强攻,的确不易。”
荼川微微拱手,便看向了一旁的苏婴。事实上,这张地图便是从她手里拿过来的。
“我们只有让郑大主动出击,才能获取最大的效益。毕竟此时杨羡便在河湟之地,我们若是和梁军拼得两败俱伤,他一定会趁势拿下鹿府。所以,我们要跟他比快。”
苏婴摇了摇头,说道:“这怕是不易,郑大是不会轻易出击的。他知道梁军在数量上的劣势,所以才会在盛干湖早早布局。”
“那梁廷内部呢?”
荼川说得很是隐晦,不过意思再清楚不过。苏眉如今是大梁的太后,能够轻易知道所有大梁内部的核心机密。让苏眉去想办法,再由他们配合设局,将郑大引出来。
荼川知道苏眉是苏婴的心结,不过此时苏婴却没有表现出来那么抗拒。
“姐姐固然已经当上了大梁的太后,可一应的军事,都由桓彪、桓仲经手。他们两个都是沙场宿将,不可能看不出盛干湖的形势。”
“那么便想办法除去他们两个!”
乌昊一笑而道,打破了这帐中的僵持之状。
“陛下的意思是?”
苏婴看向了乌昊,问道。
“桓仲在外,可急取。桓彪在内,可缓图。此一战关系着我族的大业,只要灭了眼前这近二十万梁军,那么我等便可进取惊月关,进入幽州。荼川说得不错,郝维此刻正在河湟之地北,以十万军力牵制着周军。我们只有做得比杨羡更快,才能够占据有利的态势。夺梁而立足中原,灭周则称霸天下。”
“臣等明白。”
深梧城外,苏氏小院。
身为四位顾命辅臣之一,也是在苏哲之后苏氏威望最高的人,苏闻此时则躺在葡萄架子之下,悠闲地享受着午后的时光。
“妖军此时急攻郑大的营寨,前线压力很重,苏大人还真有闲心啊!”
调笑的声音传来,苏闻睁开了眼睛,阳光有些刺眼,来者走到了他的面前。背光之下,苏闻看不清他的面目,只是这声音,他却很熟悉。
“常汾兄,你怎么有闲情来我这?”
常虞投向大周后,大梁这边常氏一族便由常汾掌控。不过与苏氏不同,常氏的地位自此可谓是一落千丈。这些年来,陆续有不少的常氏子弟投向了大周,而常汾在梁廷之中便更加尴尬。
“自然是来看看你这位顾命大臣了。”
苏闻一笑而道:“常汾兄,不要告诉我你看不出现在的情势。大梁这条船已经不是那么安稳了,赵烨那个老家伙都已经躲得远远的了。你以为我愿意当这个顾命大臣,在这是非之地瞎搅和么?”
听得苏闻的话,常汾悠悠一叹。他们本就是多年的好友,也曾一起在桓武麾下共过事,此刻常汾也没有什么隐瞒的。
“幼子登位,壮妇垂帘。诸桓秉政,异族祸乱。桓氏那帮人将这深梧城搅得是乌烟瘴气。苏闻兄啊!你就没有想过该如何抽身么?”
常汾有感而发。因为常虞和孟清的事情,桓氏一族对于常氏的排挤程度仅在羊氏之下,常汾这些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苏闻看了一眼常汾,说道:“你常氏不早就抽身了么?我听闻不少的常氏子弟都前往雍州,投在了杨羡的麾下。如今,你倒是还有心情来劝我?”
“我已经辞官了,桓氏那帮人怕是巴不得让我离开,免得碍他们的眼。你我多年交情,临别之际,我也不得不劝你一声,早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吧!”
“我也想啊!”苏闻一叹,说道,“只是我族中那些小家伙,他们并不甘心就此离开权力的中心,还幻想着与桓氏共享天下呢!”
“是啊!苏眉现在是大梁的太后。不过我总觉得这个女人有些不太对劲,先帝临终之时,曾秘诏洛侯桓珝进入行宫,这件事情不少人都知道。可是结果却什么都没有发生,你不觉得奇怪么?”
“你的意思是?”
“以先帝的性格,在临终之时,召见洛侯,不是为了杀他,便是为了传位于他。可是两者都没有发生,赵烨自此之后更是躲得远远的。若说这其中没有发生什么,那才有些不可置信。”
苏闻经过常汾这么一提点,却是想起了什么似的。
“难道。。。。。。”
苏闻觉得有些不对,看向了常汾,眼睛一眯。
“常汾兄,你这次前来,怕不只是为了来劝我的吧!”
常汾一笑,拱手一礼。
“苏闻兄啊!眼下大梁这条船还没有沉,只是波涛却由内而起。你苏氏所有人现在都在这条船上,未免不智啊!”
苏闻站了起来,对着常汾还了一礼。
“受教!”
常汾一笑,转身离去。苏闻看着他的背影,已经隐隐察觉了他的来意。
便在常汾走后不久,苏闻将他的管家招了过来。
“哲兄生前的遗物,现在都在哪里?”
“都归拢到了偏屋之中,堆积在了一起。”
“带我前去看看!”
苏闻想起来了,便在苏哲自裁之前,曾经跟他说过一句话。若是将来苏氏面临着重大的危机时,不妨回头看看。别人不清楚,可是苏闻对于苏眉这个侄孙女的来历,却是十分疑惑的。
因为他知道,这个侄孙女早在幼时就已经病逝了。
此后,这个早已经病逝的侄孙女便在冀州乡间生活了十多年,直到那年进京。
第四百九十七章 不足为惧()
梁廷。
大梁的皇帝年幼,梁国的政事已经完全由四位顾命大臣执掌,或者说,是由桓氏一族执掌。
“前方的情势如何?”
皇宫偏殿的职房之中,桓恭等人正聚集在一起,商讨着前线的战事。
“妖军全面进攻,我军的营寨被攻破许多,吃了个大亏,不过防线还能守住。”
桓恭言道,在场的三个顾命大臣之中,除了他之外,也就只有苏闻懂得军事。而桓礼,桓恭并不指望他能给与什么有效的建议。
所以,在说完了这一切之后,桓恭将目光看向了苏闻。却见他目光有些呆滞,深思不属。
“苏大人怎么了?”
“啊!没事,只是昨夜有些着凉,今日有些没精神罢了!”
桓恭点了点头,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