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手底下的兄弟们交代。

    在之前大唐拿不出那么多的钱粮来打仗,所以根本就没有办法,但是此时国库算是有点积蓄了,他们自然不能让文官集团继续把持着这些东西去做别的,这些文官在这两年的时间治理地方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好处,他们这两年可是在饿肚子。

    “报……潼关急报!”就在朝堂上这些家伙都在不断地争执这一点国帑是用来支撑一场战争还是用来安抚民生的时候,一骑红翎从远处滚滚而来,踏着黄尘,背后的八只小旗子在不断地迎风招展。

    这是八百里加急,那背后的那些小旗子就是标志,只要背上几只小旗子就是几百里加急。见到这八百里加急的传讯士兵,顿时所有朝堂上面的人全都安静了下来,他们可不是不知道大体的人,这个时候会动用八百里加急传递的消息,绝对超过了国库那点钱怎么花。

    “报……关中二十七州县出现蝗灾!正朝京师而来!”士兵连滚带爬的冲进了两仪殿外面的台阶,这种加急文书能够直接上殿。因为这样的消息耽搁不得,但是这样的文书传递也不能够靠近李二身边五十步之内,也就是说这玩意儿还是隔着一百多米的距离的。

    所以这个士兵是在店外直接这样进行传递消息的,这个消息在他的身上的那一个包裹之中裹着,他只是将最主要的事情先说出来而已。这一下子让整个大殿之中所有人全都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蝗灾?二十七洲!这么大地方怎么没有一点消息传出?”李二可是坐不住了,蝗灾这东西不是别的灾害,之前的大雪,大旱这样的事情,李二就已经写了好几封的罪己诏了,现在又来蝗灾。

    蝗虫这东西在古时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对付的,什么喷农药之类的还没有兴起之前,这东西被称之为蝗神,就是天上的神仙,代表的是人间帝王私德有亏,算是上苍对世间皇权的警告。

    所以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在面对蝗灾可以无动于衷,一般来讲要是出现蝗灾之后,皇帝都会直接被逼退位,而且还要发动祭天大典,向上苍进行一次忏悔。

    这样的事情做出来有没有用?答案是屁用没有,该发生的蝗灾还是继续肆虐,皇帝就算是退位了还是没有办法阻止,而且民间百姓在蝗灾发生之后也不敢上前扑杀蝗虫,而是对着在田间地头肆虐的蝗虫进行叩拜,希望蝗神爷爷能够早些离去。

    所以在这个时候蝗灾是任由它肆虐下去,而不是说去进行治理的,李二听到这个消息,第一个念头就是在心中质疑自己这个皇位是不是真的震怒了上苍。

第二章 冯盎进京() 
贞观三年,长安城可谓是风雨飘摇,整个关中二十七州县在短短旬日之间爆发了史无前例的超强蝗灾,整个关中大地上铺天盖地的蝗虫就像是一团团的乌云,遮天蔽日,甚至一度让人以为是世界末日了一般。

    李二带着一群文武大臣,然后求教了长安城之中最出名的道士——袁守诚,也就是袁天罡的老爹。当然作为整个大唐道家最出名的人物,也是现在道门的扛把子,怎么也要恪守一下清规戒律。

    虽然说道家其实并不禁婚嫁,可是你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道士怎么能够抱着一个鼻涕横着打的娃子然后宣称自己的得道高人不是?所以袁天罡这个儿子就成了他的侄子,这就说明了一点只要是特权阶级,那么借种这样的事情其实并不是不能接受的。

    当然这不是刘伟在后世看到的那种随便贴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这是整个大唐都手无数人敬仰的得道高人,甚至他的威望在这个时候超过了朝中文武诸公。

    这一点不吹嘘,袁守诚的名声在隋朝时期就已经威名远播,无数的王公贵族都希望能够让这位高人帮自己要么是进行家宅风水点化,要么就是寻龙点穴,甚至还有让他给自家孩子开光的。

    这样这个老家伙在在大唐越混越好,渐渐地被传扬成为了活神仙,因为道家宣扬袁守诚活了现在已经活了六百岁,这样算下来这个老家伙是从西汉末年一直活到现在。

    当然这样想的人全都是被欺骗了,在道家有着另外一种算法,那就是六十天算是一年,也就是说普通人一年算一岁,人家算六岁还要多一点,这样换算下来,袁守诚虽然高寿九十八,可是却也不是什么真正的六百岁的老妖怪。

    不过这一个六百岁的高人现在却还是身强体健,甚至比起一般的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还要更加的强壮,此时李二在他的带领下,在长安城外面三十里搭建了一个祭天的祭坛,然后上表上苍,希望他收了神通。

    “无量天尊,太上老君在此,急急如律令……”当袁守诚最里面念着谁也听不懂的经文,然后手持桃木剑正在不断地进行着跳大神的时候,李二带着文武群臣正在虔诚的跪在了祭坛下面,然后等待着袁守诚老神仙和天上的各路蝗神沟通好,然后消减大唐的蝗灾。

    这种做法究竟是好是坏没有人知道,至少在座的这些人里面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这件事情是装神弄鬼。因为他们对于鬼神之说深信不疑。要是让现在已经在岭南准备启程了的刘伟知道的话,他会笑掉大牙。

    李二在袁守诚将一段舞蹈挑完了之后,这才从地上爬了起来,在这个时候李二也不得不跪,这是在向上苍请罪,让他宽恕人间帝王的罪孽,从而让蝗神收了神通,所以李二虽然贵为天子却也不能免俗。

    当袁守诚跳过大神,之后就是李二的表演时间了:上表,焚香跪拜这些东西已经是常谈了,所有人都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当的,所以当李二的罪己诏伴随着青烟袅袅消散直入青云之后,这一场闹剧也就结束了。

    当然结果究竟如何,所有人都知道了,蝗灾还是没有因此缓解下来,依旧是从原本受灾的地方不断地朝着四面八方扩张,原本二十七洲受灾,之后这些地方被吃光光了之后,这些蝗虫就转移阵地,朝着周围扩张开来。

    渐渐地关内道的州县全都已经被波及了,而且京师所在的长安,万年,蓝田三县也出现了无数的蝗虫,这就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因为蝗虫这东西存活的时间绝对不长,也就是那么一段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它们会进行繁衍,然后产卵。

    这些产下来的蝗虫的卵又会在短时间之内孵化,形成新一波的蝗虫,这样几乎无穷无尽,知道最后没有可以吃的东西就进行大规模的迁徙。

    李二就在这个时候焦头烂额,原本以为能够渐渐好转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国库里面的钱财在这个时候也没有人跳出来说要用来打仗了。而是全都用来赈灾,也不见得够用。

    所以这个时候长安城之中发出去一道道的圣旨,要别的没有受灾的地方全都筹措出粮食然后运到关中,用来赈济灾民。这样的催粮圣旨发出,顿时那些接到圣旨的地区全都开始行动起来,就只有山东那一片地方却在哭穷。什么牛有德肆虐山东,造成了山东人民受到了无数的损失,现在自己吃都吃不饱这样的话进行敷衍。让李二在两仪殿之中不知道摔了多少的茶杯。

    而这个时候一支船队已经在海上漂泊了大半个月,早就已经离开了岭南的地盘,进入了江浙地区。而这些船只却没有在任何的港口停靠下来卸货,而是直接在江都扬州补充了一次之后,就沿着隋炀帝南巡的大运河的轨迹一路朝着北方前进。

    而船上究竟有什么东西没有人知道,只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一艘艘的船只全都吃水很深,在大运河上面行进起来都非常的困难,原本是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只,此时进入了河道当然是非常的艰难。

    索性杨广挖掘出来的大运河够深,河道也够宽,否则这些船只还真的有可能在大运河上面搁浅。只不过当这些船只在河面上行驶的时候,别的船只都只能靠边了。

    因为这些船只上面全都有着一支支的旗帜,上面斗大的冯字迎风飘扬,而且还有一个奇特的花纹,在这一个冯字旗的旁边的旗帜上面飞扬着,代表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感到忌惮不已。

    当然绝大多数人是不认识这一面旗帜上的图案代表着什么意义,但是他们有眼色啊。在船队最前面的那一艘船上面一支庞大的仪仗队举着依仗表示了这些船只的主人的身份。

    所以有识货的就认出了这是一个国公的船队,所以一路畅通无阻,因为设置关卡的官员在见到文书的时候就知道了这是谁了,无冕岭南王冯盎。

第三章 圣驾来迎() 
一支船队沿着大运河朝着长安而来,当然这一支船队是无法到达长安的,因为大运河只能到东都洛阳。但是这一路上地方官府全都给这一支船队开路,早在这一支船队出现在扬州的时候,从岭南而来的信使就已经出发。

    而到达江都的时候,信使已经到达长安,向李二禀明了耿国公冯盎离开岭南,要到长安面圣的事情。船队的消息自然是李二最为关心的的事情之一。当初冯盎投诚,被李渊册封为上柱国,整个大唐现在也就只有两个人有此殊荣。另一个是秦琼,就连军神李靖都没有受到如此优待。

    此时李二最关心的就只有两件事情,一件事就是冯盎的船队,另一件事就是闹得人心惶惶的蝗灾。这两件事情都不简单,冯盎为何离开岭南这一点李二现在都不是很清楚,百骑司和都水监这两个特殊的机构在岭南那一片地方都没有太大的能力,只是知道冯盎这一次进京好像和之前的水稻有关。

    但是这一切究竟如何,李二并不是一清二楚,对于整个帝国的掌控,李二还不是完全掌控,岭南和山东是他的心头大患,当然李二有信心将这两个地方彻底的收服,只是需要时间,这才两三年的时间,他已经将朝堂之上的世家的势力打压下去了。

    而且他在贞观元年开启了科举,让天下寒门士子站在了他的队列之中,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