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以后大唐百姓不仅仅能够吃到白面馒头,也可以吃到白米饭。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的事情,绝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决定的,需要用事实来证明。

    “这种粮食怎么种,怎么吃,什么地方适合种植,什么时候可以种植,这些事情都要经过周密的测量之后才能确定。所以定远侯此举虽然说是功在千秋,但是却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解决的!”房玄龄说道。

    “这个我知道,这是我在岭南种植的时候弄出来的一份简单的资料,还有其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应该会有帮助,至于怎么吃,待会儿会有人给大家解释的!”刘伟说道,对于水稻他是很有信心的。

    当这一切都摆平之后,李二和冯盎的谈话也已经该一段落,李二设宴款待冯盎,诸位文武大臣作陪,当然刘伟也有幸跟着进去混了一顿,只是吃的东西让他难以忍受,说得好听这叫做国宴,可是基本上没有人吃饭,全都是在说着一些没营养的话,然后灌一肚子的酒而已。

    所以刘伟这个小辈在这里就只有蜷缩在角落的份儿,根本就没有混到一顿饱饭吃,而这个时候岭南带来的厨子将白米饭端上来了。那一股明显区别于糜子馍馍还有白面馒头的味道让这些从未见过白米饭的人全都吸了吸鼻子。

    因为从未遇到过,所以新鲜,因为新鲜,所以才会感兴趣。所以这个时候白米饭上桌,这些大唐的金字塔最顶端的一小撮人全都停下了彼此之间的吹捧,或者彼此之间的灌酒行为,而是在这个时候转头看向了那一碗碗如同一颗颗雪白的珍珠一样的大米饭。

    “这就是水稻做出来的饭食,称之为大米饭,臣将糜子成为小米,这是大米!两者有着几分相似,但是产量相差甚远!岭南入京几乎所有的合适的土地都开垦出来了准备种植水稻,这样我大唐就能够消灭饥荒,让所有百姓都能够吃饱饭!”冯盎借着几分酒力说道。

    “这是好东西……这味道,不错,和白面馒头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适合作为主食,这样才能够和百味调和!”长孙无忌首先端了一碗,然后用筷子扒了一口,这不是藐视皇权,而是帮李二试毒。

    “俺老程也尝尝……”程咬金说着就直接抓起了一碗,然后扒了一大口,顿时烫得他直接张开嘴然后灌了一大口的酒水:“这玩意儿和馒头是一家的,都这么烫嘴!”

第七章 赈灾() 
有了粮食,李二心中不再发愁了,整个人的精神都旺盛了不少,和冯盎在宴席上面是推杯换盏,喝得不亦乐乎。而其余的大臣们也是一样,武将自不用说,只要有酒喝,怎么都行。而长孙无忌为首的一帮文臣需要拿出一份合适的救灾的章程来,虽然不能多喝,但是却也是比起平时多喝了两杯。

    作为一路上和冯盎一起前来,原本做好准备面对李二责难的刘伟,此时却也在边角上落座,虽然不怎么喝酒,但是却在使劲儿的吃菜。这皇宫之中的御厨做出来的饭菜确实是是比起他自己胡乱的做出来的要好吃。

    宴席之中气氛虽然热烈,但是却没有歌舞助兴,就连喝多了的武将也都没有撒酒疯,因为现在国难当头,这样做显得太过放肆,大唐的史官并不是吃素的,特别是给皇帝写《起居注》的颜氏一族,这是一个非常坚持自家祖训的家族,现在的家族族长颜之推先生是大唐最德高望重的大儒,这一点就算是将那些千年世家一起加上都是首屈一指。而且这个老先生还是大唐现在第二高寿的人,仅次于活了六百岁的袁守诚。

    一夜无话,宴会完毕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第二天码头上就热闹了起来了,整个洛阳城的码头上面就已经被洛阳留守侯君集再加上左右千牛卫围了个水泄不通,这些东西关乎到大唐这一次的蝗灾能否迅速地进行赈灾工作,丝毫容不得马虎。

    一代代的稻谷被扛了下来,这是送往京畿地区的,至于别的地区,只要这些船开拔,然后顺流而下,就能够就近进行赈灾。这件事情上面刘伟和冯盎曾经还出现过分歧,因为刘伟主张在来的路上就分给百姓,让这些受灾的百姓能够尽快得到救助。

    而冯盎却是强烈要求要将这些东西送到李二面前之后才能够用来救济灾民,他的理由很充分:这种大灾大难面前,要分清楚主次,他们是臣,李二是君,他们先给了李二,让李二用来救济灾民那是朝廷赈灾;而他们两人先在路上给灾民这些粮食,那么就是收买民心。

    这一点是李二最为忌惮的,既然没有准备要造反,那么就不能够将这些东西先给灾民。而且现在虽然说是受灾了,可是关中大地上面今年的粮食是肯定没有收成了,可是之前两年却并非如此,百姓家中虽然粮食剩余可能不多,但是在这短短的时间还是能够坚持下来的。

    衡量再三之后,刘伟被冯盎说服了,这种政治上的智慧是刘伟最欠缺的。

    救灾工作展开,所有的大唐的除了防备变换的边军没有出动之外,各地的府兵全都被调集起来,然后无数的粮食从朝廷的粮仓,还有冯盎的船只上面运送了出去,然后官府还组织了无数的舍粥的地方。

    之前是小米粥,后面是白米粥,总之这种能够让人饿不死有最为节省粮食的方式是官府能够做到的最大的极限,要是舍白面馒头,白米饭,那么再多的粮食都不够,关中大地二十七洲,受灾人数上百万,怎么可能有那么多的粮食给他们吃。

    而刘伟也趁机提出了另一个办法:用蝗虫换粮食!这一条提出来顿时让所有人都觉得这件事情不靠谱。

    “陛下,定远侯提出用蝗虫换粮食,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房玄龄也是第一次处理这样的问题,他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这样的方法。首先蝗虫那东西飞起来铺天盖地赶在这个时候捉蝗虫的,是蝗神发怒,要是这个时候普捉蝗虫,会不会降下灾祸?

    封建时期就是如此,什么事情只要和神神怪怪联系上了之后这些人就失去了以往的智慧,因为他们对鬼神之说有着一种畏惧,在这个时候这些人听到刘伟的计划,简直就是差点吓尿了,在蝗神发怒的时候,你还要去捋虎须?这不是拿着大家伙的命去开玩笑吗?

    “只要能治理蝗虫,什么办法都行,有什么事情,朕一人担着!蝗虫既然祸害我大唐百姓,这是要绝了我大唐的生路,那么就让我大唐皇帝做这第一人!”李二这个时候已经换了一个心思,他在尝试着接受这个显得有些另类的臣子。

    而且这也是在蝗灾爆发之后,除了祭天,赈灾之外,第一个主动地应付蝗虫的方法,这一点比起那些只会抱着奏折让自己向上苍请罪的家伙要来得强。

    “既然如此,那么陛下请下圣旨把!”房玄龄说着就草拟了一份圣旨,等着李二盖上传国玉玺。

    拿起传国玉玺,李二心中微微一顿:就让朕相信你一次,看看你能够给朕一个什么样的答案!李二想到这里,重重的将让百姓捕捉蝗虫的圣旨上面盖上了传国玉玺,朱红色的八个大字就像是他此时心中无尽的心血凝聚。

    顿时在这一道圣旨之下,无数的百姓开始试图反抗了,而不是在蝗虫来的时候跪在地上磕头。人就是这样,有着一种怯懦之心,他们不愿意第一个站出来,这是华夏民族深入骨子里面的中庸的思想在作怪,他们明明不会畏惧这些东西,但是却不愿意第一个出头。

    蝗虫这种小虫子,谁没有抓过?当然你要说后世那种出生在大城市里面,每天呼吸着雾霾,然后见到一只麻雀都要激动半天的小孩子那么就没有任何的话说了。

    但是在大唐时期,关中大地上面的关中娃子,谁小时候不是漫山遍野的跑着?百姓家里面的孩子皮实,谁都小时候抓过蝗虫,甚至小毛孩子捉蝗虫烤着吃的时候都很多,要不是这些蝗虫实在是太多了的话,没有任何人会害怕这玩意儿。

    所以在这个时候刘伟提出,李二推动下的捉蝗虫的行动被通过之后,顿时无数的关中百姓受到了鼓舞,在饥饿的压迫下,这些人全都顾不得什么蝗神了,而且有了上面的高个子顶着,这些人有了从众的心思之下,顿时关中蝗灾的天平开始倾斜。

第八章 君臣对话() 
蝗灾被遏制住了,无数的百姓从瑟瑟发抖的情况下站了起来,在这个时候他们忘却了最初的畏惧,无数的孩子在田野之中收刮着这些蝗虫,只要不是在最开始铺天盖地的扑下来的那一下,之后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捕捉这些黄扑扑的昆虫了。

    因为最开始这些蝗虫飞过来的时候就像是下冰雹一样,只要挡在他们的前面的路上,就会被这些蝗虫砸中,虽然一下两下没有什么感觉,但是铺天盖地的蝗虫会让人内心生出非常深沉的恐惧,这种恐惧的支配下,人会崩溃。

    就算在那个时候一部分人会在恐惧的最后变成愤怒,然后奋起反抗,可是在那种铺天盖地的冲击之下又能够有多少人能够杀死蝗虫?

    现在不一样了,无数的百姓在李二的圣旨的鼓动下,全都开始走出家门,然后去抓蝗虫来换取粮食的诱惑下伸出了对蝗虫的罪恶之手,顿时没有人害怕了。

    一个个百姓抱着麻袋去抓蝗虫,然后将这些原本他们还非常畏惧的蝗神送到官府的手里面,没有晒干的蝗虫三斤换取一斤粮食,晒干的了,一斤换一斤。蝗虫这玩意儿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分。

    在无数粮食堆积起来的粮仓门口,无数的百姓扛着麻袋在等待着换取粮食,而官府朝廷也不再这个时候免费的给这些人粮食了,因为现在关中地区无数的蝗虫就是百姓们这一季的庄稼,而且李二发话了,今年受灾的州县全都不用缴纳赋税,不仅仅是朝廷的赋税,就连那些地主的佃租都不用缴纳,谁要是敢在这一年收取佃租的,那么就是意图搅乱大唐,其罪当诛。

    这样的圣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