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悍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这个时候刘伟说他找到了答案,这就让段志玄要好好的了解一番了。

    “这是因为我们大唐的士兵都是在山脚下训练以及战斗,而他们是在山上进行训练和战斗的,他们从山上下来,没有这种情况,而我们从山脚上去却是出现了这种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的战斗力大受影响的症状是也不是?”刘伟询问道,对于这种事情,他当然是知道的一清二楚,但是他需要段志玄做一个肯定。

    “是的,确实是如此,我们的将士就算是在山下骁勇善战,但是上了他们的地方去,就完全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甚至有的士兵连呼吸都困难!”段志玄回答道,这样事情没有什么好隐瞒的。说的都是事实,大唐的大将军都知道,所以他们才会称之为蛮夷巫术,认为这是吐谷浑的蛮夷在他们的土地上对大唐军队下了诅咒。

    “这种事情其实用皇上的祖先的的理论就解释的清楚。”刘伟说道,在这个时候和段志玄讲解什么事大气压,什么事氧气含量实在是一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幸好有李二他们认下来老祖宗,也就是我们道家的创始人,伟大的老子李耳先生。这位春秋时期的思想家,认为天地之间有着一种不可见不可触摸的东西——气。

    “陛下的祖先?你是说老聃老子?”段志玄当然知道李二一家为了统治大唐编撰出来的这么一个老祖宗,按照血统排上去他们家和老聃八竿子都搭不上边。可是谁叫他们家现在是大唐的皇帝?想要扔一个祖宗当然是轻而易举,只是这个祖宗受不受别人的承认这一点他们可是管不了。

    在这个时候李二一家依旧被称之为胡人血统的蛮夷皇室,不仅仅因为他们家在血统追溯上几代都是南北朝时期北周的胡人,还在于李二自己的所作所为。

    李二在玄武门的事情发生之后,不仅仅杀害了自己的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还收纳了他们的女人充进了自己的后宫。这件事情在中原民族的眼中就是一种大逆不道的事情,绝对不会被认可的。所以李二一家被认为是胡人的陋习没有褪尽,从山东世家不愿意和皇室联姻,甚至别的一些地方就看得出来。

    “没错,就是老子,这位先贤说的气,这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却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东西,我们呼吸的就是这种气。但是在我们的大地上受到源远流长的先贤的遗泽,这种气比较充裕,而在吐谷浑和吐蕃这些地方,缺少了这些圣贤教化,这种气非常的少,那些蛮夷倒是足够了,但是我们的大唐儿郎一旦去了哪些地方这种气不足,就无法发挥他们的力量。”刘伟接着编造说道。

    “可是这和你在这里练兵有什么干系?”段志玄问道。

    “这个关系很大,以为虽然那些地方这种气稀薄,但是却不是没有,我们的儿郎需要适应这样的情况,所以找这么一个和吐谷浑的地势想接近的区域进行训练,让儿郎们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就能够发挥他们的战斗力了。”刘伟说道。

    “可是像是突厥,薛延陀这样的草原蛮夷所在的地方,也是没有教化的圣贤存在的,但是我们的军队在那些地方也能够作战?”段志玄接着问道。

    “这个其实这种气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就像是流水一样是流动的,如同是一个容器,这种气盛放在里面是会朝着低处不断地流动过去的,突厥草原那些地方的气就是从中原流过去的,而且这些气也会在草原上让他们的部落崛起,这也是为何草原异族总是不断地崛起对中原大地造成危害的原因所在。因为他们得到了气的好处,希望得到更多。这种东西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刘伟说道,虽然他知道自己的这一套理论有非常多的漏洞,但是他却觉得忽悠段志玄是足够了。

    只不过刘伟没有想到的是段志玄在回去之后将这一番言论写成了奏折告诉了李二,结果李二对他的印象大为改观,甚至觉得自己为豫章公主找了一个好驸马。

    “既然定远侯这么肯定,那么就让本将看看你这究竟会训练出一个什么样的军队来,要是达不到要求,那么本将可要军法处置!”段志玄说道。

    “这个末将愿立下军令状!”刘伟回答道,他可是爬上了这座雪山的,在上面他感受到了高原反应的情况。一起和他上山的几个人就都出现了高原反应,只有刘伟用自己野兽一样的强壮体魄生生的扛了下来,这也是为何他独自去登山看山顶一览众山小的原因。

    既然刘伟已经找到了,段志玄就没有必要再在这里待下去了,他需要回到自己的驻防区域,吐谷浑也不知道何时就会扣边,这个时候需要他在军中坐镇。而且刘伟训练这一支队伍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出成效的,这需要时间进行检验。到时候要是有效果他也会将自己属下的军队拉过来接受训练。到时候就能够做到反攻吐谷浑的国土了,总是在大唐的地盘上面打仗,对大唐也是一种伤害。

    “总算是忽悠住了这家伙,现在就把队伍带上一部分人上去,修建营房,然后还要修建训练场,这是一个大工程。”刘伟在将段志玄忽悠走了之后,也没有休息而是在盘算着接下来该怎么做。当然他现在还想要好好地洗衣歌热水澡,在山上摸爬滚打了好几天了,身上可是非常的不舒服。

    没有多久时间他就让人烧好了洗澡水,然后整个人沉浸在浴桶里感受着这种温暖的休闲时刻,而士兵们也让他们好好休息,这一次上山可是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了,这一点刘伟早就对他们说过了。

第八章 吐谷浑扣边() 
时间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值钱的东西,转眼间就已经是冬去春来,刘伟的训练营也在岗什卡雪峰建成,属下的士兵们也已经在这里开始了训练。最开始上去的那一批人负责建造营地,但是大多数全都在上到这座海拔高度超过五千米的雪峰的山腰的时候就出现了剧烈的高原反应。

    这个时候没有相应的药物,这些人只能依靠自身的身体素质硬撑。所以最开始尤为艰难,甚至好多人情况非常严重,上吐下泻差点死在上面。但是这一次刘伟没有体恤他们,因为这是不休要适应的一个阶段。只要熬过这一个阶段,他们对高原气候有了适应,那么今后就不会在这般严重。

    这是今后反攻吐谷浑和吐蕃的最关键的一步,要是这一步跨不过去,那么就绝对无法完后后面的训练。所以这些人虽然在最严重的时候被允许下降一点高度,但是在恢复过来之后就再一次往上攀登。这种用人命去填一样的训练方法,让这一支接近四千人的军队在这一段时间之内全都苦不堪言。

    虽然很累,但是没有一个人抱怨,鄯州的地方上对刘伟的支持可以说是完全敞开了供应。刘伟来到鄯州这段时间也不是只顾着练兵,作为太守对于这些地方派系在吐谷浑的事情上的那些猫腻也是有了很深的了解。他直截了当的和这些人摊了牌,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再追究,但是谁要是敢在他的后面拖后腿那么鄯州这些地方的军队将会把他们驱逐出去。

    让他们这些原本被保护的最好的高人一等,变成当初他们舍弃掉的那些百姓一样的下场。这一点刘伟说得出做得到,所以这些人全然不敢忤逆了刘伟的意愿。全都乖乖的把自家的几寸的物资提供了出来,在刀枪面前他们没得选择。而且小辫子在刘伟的手中捏着,他们想上奏折参他一本都没有这个胆量。

    训练的事情有条不逊,最开始不适应的人现在也已经渐渐地适应了高原环境,渐渐地恢复了过来,每天这些人都和山下的时候一样做着相同的事情,早上出操,穿着铠甲进行山林之间的穿梭训练,这是训练体能。也有在高山上进行骑射练习,不仅仅是人会有高原反应,战马也是一样。

    就这样一切有条不絮的进行下去,渐渐地就到了秋天,训练营已经过了半年多的时间,贞观五年的深秋,中原大地上迎来了进入贞观年间以后的第一次无灾无难的一场丰收。举国欢庆,因为这一年不仅仅是关中地区的小麦丰收了,在两广,两湖等地区,水稻的种植更是让大唐彻底的有了底气说是丰收了,在两湖地区一年两熟,两广地区一年三熟,这两个地方的粮食产量比起过去提高了两倍以上,因为水稻比起小麦的种植更加的规范,精细化的耕作换来了更高的产量。

    这种种植方式推广过来之后,让刘伟在农学上面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管是耕作方式之中的施肥,还有深耕细作的观念,还是新的农具的制造与运用都有刘伟的印记。冯盎更是想要写封信给刘伟进行一番感谢,因为他的名头首次在岭南地区超过了他的祖母冼夫人。水稻的引进成为了他最大的功劳。

    甚至比起当初三箭定百越更加让冯盎感到骄傲,因为三箭定百越最多让他在大唐的历史上面留下一笔,可是这水稻在他的推广下成为大唐钦定的新的五谷之一,然后全天下的百姓只要还在种植水稻他就会被人记住,这种千古流芳的事情冯盎岂能不乐。

    当今年天下大熟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吐谷浑也开始了例行公事一样的下山打草谷,这个遥远游牧民族每一年都缺少粮食,因为他们不仅仅要养活自己还要向吐蕃进行纳贡。毕竟都是生存在高原上的民族,彼此之间争抢生存空间,吐谷浑可是远远比不上吐蕃的强大。单单看各自的子民数量就知道。

    吐谷浑只有人口十余万人,而吐蕃有着超过四十万人,双方的人口和可战斗的战士的比例相当,那么吐蕃就比起吐谷浑兵力多处四倍。这种差距让吐谷浑不得不朝吐蕃低头,每一年将自己种植出来的青稞上缴一部分给这个强大的高原民族。而他们不够吃了怎么办?下山抢劫就成了唯一的出路,因为大唐的军队在他们的眼中是无法登上高原的。

    所以,贞观五年的十月份,一股吐谷浑的骑兵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