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有钱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无论怎样打探消息,最终却只传来一个“大概出口在北边”这么个模棱两可的消息。

    这就麻烦了。

    北边——温州城瓯江一线都是北边,上百里的路线上,都有可能是隧道出口的地方,总不见得拉起数万人马,一寸一寸地进行地毯式搜寻吧?真要这么做,搞出那么大的动静来,说不定徐鸿儒听见风吹草动,就又要改换方向,让官军扑个空了。

    这时候,姬庆文忽然想起了自己曾经在穿越之前,看了少说有十几遍的一部经典战争科教电影——《地道战》!

    电影里,为了探查游击队挖掘地道的情况,日本鬼子专门在地里埋了一个大水缸,通过从这个水缸里传来的回音,来判断地道挖掘的大概方向。

    这样的办法,在电影里头其实并没有奏效,最多只能听出大致方位而已。不过姬庆文可比日本鬼子精明多了,徐鸿儒更是远远比不上抗日游击队,用这个方法来对付徐鸿儒也算是绰绰有余了。

    于是姬庆文花了点小钱,买了七八口大缸,派人埋藏每逢十里地埋在温州城北的泥地里,又派了手下几个耳朵灵敏的弟兄,专门探听水缸里传来的声音。

    凭借不同地方传来的不同声音,姬庆文很快推算出了隧道挖掘的大概方位。之后,姬庆文便来了他个以毒攻毒,让刘孔昭召集起两千多官军兵丁,就在这个地方同样挖掘其壕沟来,要的就是要把地基挖断,让徐鸿儒的隧道挖不下去。

    当年朱元璋刚刚建立大明朝的时候,为了降低朝廷支付的军饷军费从而减轻国家困难,便设立了卫所屯田的军事制度,采用寓兵于农的方法,实现地方守备部队一定程度上的自给自足。

    然而经过两百年的变迁,除了大明朝边疆的军队之外,内地的卫所兵丁已完全沦为自耕农或者是世袭军官的佃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耕种上三百六十天也未必能有五天时间从事军事训练。

    因此卫所制度,到了明末崇祯年间,已从军事上完全破产了,却早就了一大群精于耕种的有编制的——农民……

    而这些农民,却在这个时候给了姬庆文莫大的帮助。

    只见这些捏锄头的功夫远强于捏兵器的军士们,听见要挖掘壕沟的命令,顿时来了精神,抄起无数农具便在地里挖掘起来。

    因是姬庆文出的主意,这两天办事做工时候的伙食供应,自然是由姬庆文来负责了。而姬庆文可是个有钱人,又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在伙食方面是从来不吝啬的,市场上面凡是新鲜的原料尽管买来,每顿饭都熬成几大锅杂烩粥,给这些农民兵士吃。

    这些杂烩粥比起明武军的军粮自然是要粗陋一些,却好歹也是有荤有素有精米,对这些一年难得吃上一顿饱饭的卫所兵丁来说,可以算是难得的美食了。

    吃着这些“美味”兵士们干起活来自然更卖力气,不过两天时间,就在温州城北老长一段距离之内挖出了一条深达一丈的堑壕,工程进度可谓是十分迅速的了。

    而温州城内的白莲教徒,因为缺衣少食,工作起来却没有那么高的效率,直到两天之后才挖到了壕沟的地方,却再也挖掘不下去了,抬头却只见到一大群官军站在自己头上,好像是围观斗蟋蟀的看客一般看着自己。

    这让这些辛辛苦苦才将隧道“挖通”的白莲教徒们进退两难,只能就地举手投降。

    战事发展到这种程度,姬庆文已从同白莲教之间的生死对决,变成了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因此他并不想为难这几只钻地打洞的小耗子,命人将这些教徒统统抓起来,又点了个面相老实些的,让他回去给教主徐鸿儒报信,让他再不要做这种无用之事,专心在温州城里等死就是了。

    临了,姬庆文还特意多嘱咐了一句:“请徐教主在城里头好好找找,看看城里还没有没剩下什么好棺材,可以给徐教主收尸。要是没有,尽管派人出城来说一声,我姬庆文保证给徐教主准备一口金丝楠的好棺材!”

    就是这句话,又将白莲教主徐鸿儒给激怒了,让他不听周秀英的劝告,又带领起几千白莲教的骨干,打开城门便往城外突围而去。

    这种没有道理的冒险行动,自然没有成功的道理。

    这次行动虽是由徐鸿儒亲自领军,却在朝廷几路大军的围攻之下,匆匆扔下两千具白莲教徒的尸体便又退了回去。

    经过这么几次尝试,徐鸿儒终于彻底打消了战胜官军的期望,借养伤的名义,将自己一个人关在温州府衙门之内,潜心研究那些之前连自己都不会去相信的白莲教义。至于温州城内的军事防务,则全部交托给周秀英、许道清两人打理。

    周秀英跟着徐鸿儒也有将近二十年了,知道自己这个“教主爹爹”每逢失败之后,都会闭关不出,因此也没有管他。

    其实周秀英心里却另有打算。

    别看官军现在围匝数重,但是只要选一个没有星光、月光的雨夜,由自己、许道清等教中几个武艺高强的弟子,护卫着徐鸿儒,想要脱身而去,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但是这样做的话,那这次白莲教在江南起事之中积累下的本钱,那就要丧失殆尽了,只能留待今后再东山再起了。

    谁知徐鸿儒闭关三天,重新出关之后,却提出了个奇怪的念头:命教徒这就准备妥当,本尊要登极称帝了!

    这消息将全城的白莲教徒都吓了一跳。

    第一个被吓到的,无疑就是徐鸿儒最亲信的女儿周秀英了。

    周秀英同徐鸿儒有父女之情在,说话自然随便许多,当即劝说道:“爹爹,现在朝廷重兵正在城外,爹爹何苦选在这个时候称王称帝?等有朝一日功成名就之后,再正经登极不好吗?”

    徐鸿儒脸色一沉,说道:“功成名就?本尊现在占据州县,堪称一方霸主,又怎么不算是功成名就了?又如何不是正经登极了?”

第三二三节 都什么时候了!() 
一方霸主?

    徐鸿儒哪当得起这四个字?他分明只是一城霸主而已,出了这座温州城,堂堂白莲教主就会变成过街老鼠,要么遁入深山不见人,要么就会成为大明朝廷天字第一号的大钦犯。

    凭这样的身份,又如何登极称帝呢?

    然而徐鸿儒已经等不及了。

    他现在今年已经将近七十岁了,而且曾经在南京城中受了枪伤,至今都没有养好,还能活几年他自己心里都没有底,更不知何时才能登基称帝。

    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徐鸿儒能当上皇帝,那也算是了却了心中的一番心愿了——虽然他这皇帝的权威,只能覆盖在这一座空城之内、维系不过三五天的时间而已。

    对此,周秀英是心知肚明的,也颇有几句话要对徐鸿儒讲:“爹爹,现在危机未除。爹爹乃是白莲教主、明尊转世,正要带领全教弟子突出重围,杀出生天。又缘何要做这等没有助益的事情?”

    徐鸿儒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了,说道:“什么叫没有助益?本尊登极称帝,乃是白莲圣教之中史无前例的一场盛世,必然能够激励弟子们的士气。届时天命所归,便能一举击败城外的朝廷鹰犬,活捉姬庆文这小贼。然后我们乘胜追击,大事可成!”

    周秀英听了,摇摇头,说道:“爹爹这话说得轻松,可惜天下大事并没有那么容易。若是只要登极称帝便能成功的话,那普天之下还不知几人称王、几人称霸?爹爹,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当年还采用了朱升的主意,搞了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就是三国里的曹操,不也只是受九锡、称魏王,而没有篡汉自立吗?”

    周秀英这些时日被困在温州空城之内,除了天天练习武艺、操练兵马之外,又从城内找了几本书看,也算是涨了一些知识了,因此说气话来引经据典,将徐鸿儒驳了个体无完肤。

    徐鸿儒听了这话,脸孔憋得通红,骂道:“秀英,你最近是越来越放肆了,居然那本尊比起朱元璋和曹操来了。这两人也算是人中英杰了,可我徐鸿儒是谁?是白莲教主,是明尊下凡,又岂是这些凡夫俗子可以相提并论的?”

    朱元璋开局一个讨饭的小和尚,捡了十几年装备、打了十几年经验值,终于成为开创大明朝将近三百年国祚的开国之君。论能力、论本事、论运气,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之中,就算排不上前三,无论如何也能排在前五。

    曹操虽然没有做过皇帝,在豪杰辈出的三国时期,能统一中原压制刘备、孙权,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当一个不是皇帝的皇帝,又兼之其文采斐然、流传千古,也算是中国历史上数得上名号的了不起的人物了。

    就是这两位伟大的人物,徐鸿儒却说他们都是凡夫俗子,比不上自己这位下凡的明尊,这不是得了失心疯了吗?

    因此周秀英听了这消息,禁不住有些目瞪口呆:“秀英,别的事情你别管,帮爹爹将登极大殿筹备完成,那便是一件首功。还有,我看许道清这厮也是块扶不上墙的烂泥,将来振兴白莲教的重任还在女儿你的身上。爹爹也知道自己没几天好活的了,我驾崩之后,便是你做皇帝。本来嘛,古时候也有武则天当皇帝的故事。女皇帝,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周秀英帮着徐鸿儒做事,一来是为了报答她这位“教主爹爹”的养育之恩,二来则是诚心实意为了建立起一个传说当中的“极乐世界”。因而她对功名利禄并没有什么兴趣,对这虚无缥缈的“女皇帝”更是嗤之以鼻。

    于是周秀英又劝道:“爹爹,女皇帝、男皇帝什么的,女儿我也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只求爹爹能够养好身体、早日痊愈而已。”

    这话虽然并没有附和徐鸿儒的意见,不过说得倒也还算贴心,让深深陷在交椅之内的徐鸿儒长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