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法俄呢?

    自《提尔西特和约》签订以来,法俄两国皇帝表现出极度的友好和亲热。然而,两人心里都

    明白,法俄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并未消除,法俄冲突最终不可避免。法俄矛盾首先表现在争夺奥斯曼上。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的深仇大恨就不需要多说了,但拿破仑为了自己的大计划却在不停的拉拢奥斯曼帝国。这一问题就决定着法俄之间的矛盾根本没有消除。

    另外,法俄两国在波兰问题上也是矛盾重重。法国虽在《提尔西特和约》中同意不重建波兰,但它把从普鲁士、奥地利手中夺到的波兰地区组成了一个华沙大公国,而且还准备恢复波兰王国的旧疆界,把立陶宛、加里西亚和乌克兰的一部分也合并进去,显然没有遵守诺言。俄国对此十分惊慌,害怕拿破仑会夺走它在三次瓜分波兰中所获得的领土。亚历山大曾用威胁语调要求拿破仑不要去继续加强华沙大公国的实力和重建波兰,拿破仑断然拒绝。

    再有就是,拿破仑迟迟不从普鲁士撤军也引起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极大不满。如今这个时期,沙俄在欧洲部分的军事力量早已经伸进波罗的海和波兰,并在多瑙河的下游区域站住了脚,在东方的战略遭受到重挫之后,圣彼得堡准备伸出另一只脚横跨中欧,德意志地区是它们的下一个目标。亚历山大强烈要求拿破仑根据和约从普鲁士撤军,拿破仑却充耳不闻。他甚至不顾亚历山大的强烈抗议,吞并了奥尔登堡,并放逐了奥尔登堡大公,而这位大公正是亚历山大的妹夫。他的妻子就是拿破仑曾经求娶不得的叶卡捷琳娜公主。

    另外沙俄对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阳奉阴违同样也激起了拿破仑的愤怒。沙皇曾默许了600艘英国商船装载着英国货品走私进入俄国,这些英国货品又从俄国流入德意志、奥地利、波兰和欧洲

    大陆各地,致使拿破仑的大陆封锁形同虚设。

    葡萄牙还从秘密情报得知,俄国正实行新税率。在1811年的1月,新税率将大大提高法国输往俄国商品的进口税,这完全是对拿破仑的挑衅。

    葡萄牙高层都相信,拿破仑必然会对俄国的这些行为大为震怒,法俄之间用不了多久就会爆发一场大战,这是葡萄牙的机会。

    不断激化的矛盾很快就把两国推向战争的边缘,法俄双方都在积极备战。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很强大,可俄罗斯也不是易于之辈,后者强大的人口基数和廉价的士兵耗费让他们能够‘生产’出无穷无尽的灰色牲口,再加上俄罗斯面积广阔,沙俄的战争潜力极其强大。

    葡萄牙认为法奥联盟已经彻底代替了法俄联盟,一场血腥大战的阴影又在欧洲地平线上升起。

    虽然俄罗斯很大可能不会是拿破仑的对手,但俄罗斯也有着很强大的战争潜力,就算最后抵抗失败,它也能将拿破仑的大军和帝国拖得疲惫不堪。这是葡萄牙摆脱法国威胁的最佳时机!

    所以,他们派出和谈代表前来南京。

    “陛下,葡萄牙人愿意割让亚马逊河以北区域……”这是葡萄牙人的初步方案,没有一毛的战争赔款,葡萄牙现在穷的叮当响,有一毛钱都恨不得画在军队建设上,中国如果不主动提起战争赔款,他们是绝对不会先开口的。

    可葡萄牙人只愿意割让亚马逊河以北地区又怎么能让陈鸣满意呢?

    陈鸣的打算可是要吞吃掉亚马逊河流域的。划线也至少要从圣马科斯湾开始,而张口要价的时候,那都是从南纬15°开始的。

    陈鸣现在也有实力在地图上用纬线分切土地了。

    这让他想起了前世的一首老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而现在,他也能唱:“承天三十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南美的中心那划了一条线……”六十岁的陈鸣在现在这个时代,也能称得上是老人了。

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暴风雨来临() 
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眨眼1811年就走过一半了。

    世界上的战争消失了,美洲重新恢复了和平,葡萄牙人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同中国缔结了和平协约,他们丢掉了半个巴西。中葡之间的分割线当然不是以南维15°,而是南纬13°,葡萄牙人打掉牙齿和血吞。

    然后是美国人。他们放弃了五大湖地区,放弃了南部地区也就是亚拉巴马州和佐治亚州,还有密西西比河西南部地区,整个国家的国土面积缩水了25%,但精华地段还保持了下来,灯塔国以此为代价,与陈汉达成了停战协议。

    美国人还有一定的抵抗力量,陈汉的又一批次援军抵到后,在五大湖地区对底特律展开了又一次的猛攻,但还是没能取得喜人的进展。陈鸣在接下的时间里又要调整布置,把精力转移到欧洲和沙俄上来,于是就放了美国人一马。

    英国人一直在中美之间进行着调停,突然的接到陈汉外交部的通知的时候,还楞了一下。

    中国人半年前还态度坚定的要消灭美国呢,怎么现在就松口了?

    英国人直截了当的向陈汉外交部门询问了,而陈汉也没什么遮掩的对英国人把实话说了。

    欧洲风云聚会,十有八、九是又要打大仗了。而且参战国很可能是拿破仑主导的一方,进攻欧陆北端的与陈汉有着一定历史矛盾的俄罗斯帝国。

    陈汉需要转移注意力了。毕竟俄罗斯与陈汉之间始终有了很强烈的敌对意识。法俄这次的战争不管从哪个角度上看,都必然会吸引了陈汉大量的注意力。这种情况下,陈汉‘顾不得’美国了,也是有可能的。

    虽然陈汉借着机会在谈判桌上拿下了他们在战争中从未拿到的底特律。

    加勒比海的物质源源不断地运输到欧洲去,中国和北美藩国的船只频繁往来这里和欧洲,一次次经过伊比利亚半岛,却没有发生过任何被拦截之事,一切就像南美洲战争没有出现过一样。

    这真的是和平了吗?

    不,不是!

    葡萄牙和西班牙只不过是暂时按捺住了自己的愤怒,他们永远也不会忘记殖民地的仇恨,但对比殖民地,他们更看重本土。1810年和1811年的上半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法国士兵数量恢复到了二十三万,压力大增。

    尤其是葡萄牙战场上。随着早年阿瑟·韦尔斯利的退出,英国陆军中将约翰·穆尔成为了新的英国远征军的司令,这是一个有着三十年沙场经验的老将,但驻葡萄牙的英国远征军并不是只听他一个人的命令。

    1809年,奥地利再一次掀起反法战争的时候,西班牙战场上的抗法义军也蜂拥而起,他受伦敦的命令率部前去增援。但在途中他接到了拿破仑已经取得对奥战争胜利的消息,老谋深算的他断定退往葡萄牙才是上策。可是迫于伦敦的命令,他依旧自萨拉曼卡北上,攻击布尔戈斯以西卡里翁河上的有苏尔特元帅指挥的法国军团,并于12月21日将其击败。然后他得知拿破仑已经从巴黎带兵火速来援,而且一只法军已经切断了他退往葡萄牙的道路,他决心翻越雪山,撤往400公里外的另一港口科伦纳。在登船前夕,得到米歇尔·内伊带领的援兵加强的法军,在尼古拉·苏尔特元帅的率领迫近科伦纳,约翰·穆尔以凌厉的反击打退了法军的冲锋,可他自己也死在了那一场激烈的反击战中。

    没有了阿瑟·韦尔斯利,就没有了英军重返葡萄牙的壮举,也就没有了同盟军在半岛战场上的塔拉韦战役、布萨科战役等的胜利,更没有横跨里斯本半岛的著名“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

    何为“托里什韦德拉什”防线?

    那就是原时空的阿瑟·韦尔斯利修筑的一条19世纪的‘马奇诺防线’。他在与法军的反复拉锯战中,虽然多次获得胜利,却也认识到了法军的强大。

    个战术的胜利是短暂的,想要立于不败之地,英国人在葡萄牙必须修筑起一座稳固的防线。

    韦尔斯利决定在葡萄牙境内加强防御力量,组织民兵,实行焦土战略,对必将来临的法军采用拖垮战术。

    托里什维德拉什防线就是以防线中前沿的托里什维德拉什镇命名。以三条筑垒防御链组成,屏障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以北防线。每一条筑垒防线按一定间隔修筑要塞,并依托自然地形修筑壕沟和工事。里斯本所在的地形易受难攻,西南临大西洋,东有塔霍河,三面是水。北面是唯一的路上通路,这一地区也有两道绵延的山丘成为天然掩护。防线的作用主要是沿这两道山丘,用上百堡垒要塞控制通路和战略要点,杀伤消耗进攻之敌,延缓其进攻,通报并配合后方养精蓄锐的主力最终击败来敌。这条由点成线的防线使里斯本成为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壁垒。

    历史上的半岛战争中,阿瑟·韦尔斯利就依靠着这条防线保护了葡萄牙的安全,法军元帅马塞纳曾率6万5千法军远征葡萄牙,最终在防线面前磕了个头破血流,损失了足足两万法军。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葡萄牙的安全,让英国人在欧洲大路上获得了一个稳固的桥头堡。

    可是现在这个时空,阿瑟·韦尔斯利在早年战胜了朱诺之后就被伦敦派往加拿大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他就像一个非常非常平庸的殖民政府将领一样,为美国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攻击着军需物资,方便着他们的一切方便。

    这根本就没有发挥出‘威灵顿’公爵的能力,任何一个平庸的英军军官都能做到这一点。而没有赫赫战功,现在的阿瑟·韦尔斯利就还依旧是一个平凡的爵士,他还不是威灵顿子爵,陈鸣现在都很怀疑他最终能否当上那威灵顿公爵。

    英国人在葡萄牙都快被法国人赶下大海了,伦敦或许会拿威灵顿去救火,可是威灵顿真的有那么强吗?陈鸣表示怀疑。

    当然,葡萄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