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硕特汗国是以清海和凉州北部的蒙古部族为主体的一个汗国,人口比土尔扈特还要少,因为清海蒙古在罗卜藏丹津之乱中被满清杀得元气大伤,战后只剩下了两万来人。等到陈汉崛起的时候,清海又经战乱,等到和硕特汗国建立时候清海蒙古的人口还不足五万。

    所以别看和硕特汗国是清海和凉州北部蒙古的结合体,人口数量却还要落后于土尔扈特人。

    整个和硕特汗国就没有常备的师旅级军事单位,一个禁卫军囊括了一切,其中千人规模的禁卫步兵团总共才三个,他们的主力是骑兵。

    俄军的攻势很猛,巴格拉季昂虽然没再次领兵,可是俄军的进攻部队斗志昂扬,就是之前被打散的一些猎兵、步兵、甚至是轻伤员也群情激昂,跟着进攻部队投入了战斗。

    而和硕特的禁卫一团赶到时,守军打的也很坚决。潘昶带着自己的警卫亲自上了第一线。一场血腥到极点的拼杀从凌晨四点一直持续到天亮。

    天亮的时候,从天空上俯视地面,尸横遍野,鲜血横流。几个胸墙处的尸体都堆积像小山一样,战壕都恨不得被填满。

    “弟兄们!这座堡垒就是祖国,我们要用胸膛来捍卫它!”

    叶尔莫洛夫高声的叫喊着。

    俄军士兵们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拿下了这座堡垒。他们的攻势是那样猛烈,他们的态度是那么坚定,完全是不惜代价。

    可就俄军的这些力量,他们怎么敢做出这么大的牺牲呢?

    陈威托着下巴看着地图,同时在思考着。

    另外,他还在等待潘昶的好消息,他认为,潘昶的反扑一定能取得胜利。经历了昨夜的血腥厮杀后,俄国人的神经就算是钢铁做的,也会颤抖。

    而且这次潘昶的进攻也不是要等到落日后才发起,而是已经发起。就在早上的十点钟!

    陈汉是从015阵地上撤退了,但这并不意味着陈汉防御的阿斯特拉罕的外沿阵地就全丢失了。不管是现在的陈汉,还是之前的俄国人,阿斯特拉罕的防御都是一个宽幅纵深很大的空间,只是西面的阵地就足以装得下两个图林斯克战场绰绰有余。

    这里可是两边二三十万大军角力的所在,可不是图林斯克这种五万人的小战场。

    陈威并不知道,就在俄军大兵猛攻阿斯特拉罕的时候,成千上万的俄国人已经将伏尔加河道一点点的疏通开了,俄罗斯里海舰队的战船已经行至图林斯克,战船的威力正迅速改善着伏尔加水运的安全。中方派去的骑兵部队,还有侦察兵,固然可以继续搞破坏,比如放冷枪放水雷埋地雷什么的,可这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俄军对伏尔加河的利用已经走上了轨道。

    俄国人的里海海军战船都有可能在不久后的某天出现在伏尔加河口,而陈汉的运输补给虽然也能通过海运,从里海东岸直穿到阿斯特拉罕,节省了大大的精力。但中国的军需物资被运抵到里海的西岸,这本身就是一个耗费巨大的事情。

    两军的形式比起图林斯克之战时,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了。

    阿斯特拉罕战场上因为潘昶的反击而拉开了一场白日大战。

    时近晌午,远远望去,战场上烟尘蔽日。大批的士兵在战场上蠕动,时而能看到细线一般的纵队,不久又变成满天星一样的散兵;然后,阵脚变得大乱,人们一窝蜂似地往回逃窜,死伤者一个个扑倒在地上,失去主人的战马在狂奔;再过一会儿,又有新的纵队、方阵向前移动,人流如潮,一涨一落,往复不已。被击溃的团队在向后退却,新的团队又补充上来,投入白刃战,然后又被击溃,接着又是一场激烈的炮战。

    这场战斗好像在无休止地进行着,重复着,谁也不知道何时能结束。

    因为两边都有一个坚实的大后方作为依靠,这样的厮杀,不惜把大量军队暴露在霰弹和火箭弹的覆盖射程下的冲杀,那是很难彻底的击败某一方的。因为他们在军势后颓的时候,还有一个坚固的‘堡垒’可以依靠。而且两边的指挥官手中都握着大量的预备队!

    这跟拿破仑那样的野外对战是很不一样的。

    大炮的轰鸣声传到方圆数十里开外,连空气都在炮声中颤动。巨大的回声在二十公里宽的伏尔加入海口上荡漾。无数无家可归的俄国平民坐立不安地倾听着远方传来的炮声,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将决定着俄国的命运,也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中国人要是赢下了这场战斗,伏尔加河这条母亲河的下游就不输于俄罗斯了。他们的家园,他们的田地也再也拿不回来了。

    亚历山大一世这时正坐在远离阿斯特拉罕二三十里处的指挥所里,默默无言,闷闷不乐。他很少过问战斗进行的情况,他的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这是怎么了。

    在指挥所的东方,巴格拉季昂这个时候也坐在自己的指挥所里,如果不是他在抖着手里的马鞭,如果不是他不时地用马鞭在地图上比画着什么,他周围的人还以为他睡着了。

    巴格拉季昂身体很消瘦,跟肥胖的库图佐夫完全是两个极端。后者的衣服估计能装得下两个巴格拉季昂。

    以俄军少壮派代表而名扬欧洲的巴格拉季昂实际上已经不再年轻了,他已经四十八岁了。巴格拉季昂唯一还如年轻人一样‘年轻’的就是他的斗志。

    所以他的两鬓已经生出了斑斑白发,戴着一顶扁平的军帽。他沉稳地坐在大方凳上,镇定自若,默默无言,但仍显得很有气势。

    此时此刻正两军的统帅之间的较量,一场激烈的较量。

    只要看看战场上的情形,再想想这场交战的意义和整个战争的历史,就会明白,陈威和巴格拉季昂表面上的冷漠正是为了掩饰着他们内心的紧张。

    战场上的两支军队势均力敌,彼此的指挥官也谈不上什么天才的指挥,英明的决断,他们唯一要的是保证自己范下最少的错误。

    谁犯的错误最少,谁就能赢得先机。抓住对方的错误,给对方以出其不意的打击,谁的力量就会显得大一些,就更有可能夺取胜利。

    他们都知道,即使在015阵地上投入再多的兵力,自己也不会立刻得到胜利。

    而一旦在某些要害地方多抽动了一点兵力实施机动,那就有可能会使自己受到削弱,其结果不是在机动成功之前就被击败,就是由于机动失败招致无可挽回的灾难。

    所以这场战斗,很关键很关键。这就仿佛是一个节点,谁赢得了胜利,谁就掌握了节点;谁掌握住了战争的节点,谁就有更大可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巴格拉季昂深知,只要能稳定的在阿斯特拉罕的外围防御圈上打开一个缺口,那中国人的这层外围防御圈就算突破了。

    这是很关键的一场战斗。虽然突破了这层外围防御圈,并不意味着就突破了阿斯特拉罕中方的整个外围防御阵地,但突破了这里,俄军的肉眼至少就能看到阿斯特拉罕的城墙了。

    而且打015阵地实施迂回,这也是有可能把中国人围歼一部分的。虽然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抽调大量兵力,从而使自己在其他战场的实力受到削弱,他们是俄国人。受鲁缅采夫和苏沃洛夫军事思想影响深重的俄国人与普鲁士和奥地利人不同,他们不是那种消极被动的人,他们随时可以转入反攻,反过来歼灭敌人的军队。

    巴格拉季昂在突破点还没有彻底稳定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谋求着新计划了。而陈威呢,高高悬在天空的热气球报告给了他最新的俄军东向,于是他立刻决定对俄军阵线的正面进行猛烈炮击和实施压倒性的突击。突破点就在015阵地的东南方的010阵地。用占压倒优势的兵力去进攻俄军阵地,同时派出兵力对015阵地保持压力,待010阵地将俄军的防线粉碎后,就迂回包围015阵地的俄军部队。

    虽然交战一开始就表明,这不是一场马上就能分出胜负的战役。

    如此到了下午的三点钟,在经过反复的冲杀和长时间的战斗之后,陈威和巴格拉季昂还是难以预计战斗何时才能结束。

    叶尔莫洛夫很清楚,只要俄军的防线被突破,他就很可能被中方的军队给围歼。所以他一百个希望能先一步把面前的中国军队给彻底击溃。

    可惜,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还没等他实现自己的想法,俄军的防线就被突破了,俄军汇聚起来的突击力量只能被调去堵缺口。

    无论是陈威还是巴格拉季昂,只有在军队的数量上占有相当大的优势时,才能抽出兵力来按照自己意图实施具有决定意义的机动。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交战开始时,中方军队只比俄军多了3万兵力。

    在阿斯特拉罕战场上,俄军有12万人不到,中方军队则只有15万人不到。

    中方的军力相当一部分被弗拉季高加索要塞牵制,同时一部分七汗国骑兵也被撒到了伏尔加河广阔的地域里,他们或是袭击俄军的后勤运输,或是进攻俄国人刚刚恢复的一些小村镇,把刚刚平静下来的俄国平民再次转变为难民。

    所以阿斯特拉罕战场上,中俄两边的军力都有不足。十四五万陈汉大军中有很多的七汗国步骑兵,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可是堪忧。

    当然,如有一方在战斗中表现的优柔寡断,消极被动,那就会给对方可乘之机。但这两位统帅正是棋逢对手,不会给对方留下可以钻的空子。

    特别是巴格拉季昂,要是在别的战场上,他倒不会优柔寡断却很有可能孤注一掷,采取冒险行动,这是巴格拉季昂的性格。

    可眼前的这场战斗是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关系着俄国的国运,这一点他心里很清楚的。所以,巴格拉季昂按捺住了自己,按照俄军的大计划,力图消耗敌人,并且在后方修筑新的、坚实的防御阵地,依赖伏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