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著领导阶层,而中下阶层的生活渐渐好转,社会辖制在一点点放松,这肯定会赢得他们的拥护。或许百年之后的土著人群会重新叫嚷着权利,叫嚷着真正的公平,但就现在的情况来说,中国人在锡兰做的非常好,短期内维莱尔根本就看不到这一政策倒台的可能。这比奥地利统治捷克斯洛伐克的统治都要稳固。

    “这座城市真实充满了生机,它的明天必然会更加灿烂。”

    现如今的科伦坡在维莱尔眼中也不算是个小港口了,但是同欧洲的那些一流大港比起来,还是有不足的,它还只能算一个及格分。可是科伦坡的地理优势非常明显,面靠着偌大的印度,只要像现在这样的继续发展下去,那可是厉害了。

    阿尔芒耸了耸肩头,心中十分赞同维莱尔的这句话。要不是看好科伦坡的地理优势,他也不会从广州挪到这儿来。

    实际上,中国对洋商的管制还是很严的,至少不弱于陈鸣的前世。每个入境洋商,都必须在登陆城市办理入境手续和居住证,然后凭文书到地方政府去办理行商证件等,有了这些才可以在中国行走。可依旧需要每年次数不等的报官。要是居住证超期了,而洋商并没办理延期,呵呵,那轻的是罚款,重的就是撩进监狱。

    现如今的中国的确是开放了内陆,洋商可以随意的在中国内陆通行,但是在管理手续上却半点没变。

    每个洋商的证件上都有时限,那是一条没人敢于轻易逾越的警戒线。不然,他们这些洋人要是犯在东部沿海地区或是各省的一线城镇中,那还算是好的,怕的就是落到了内地的小县城官府手里,那每次都会让欧洲人感受到一股记忆终生的难忘体验。

    视线再转回南京城。

    这段日子南京城里内外太平安定,就连小偷小摸的机会都绝迹了。

    各国使臣陆续的到来,以及一些有足够的空闲和时间来南京游荡一阵的藩属国国王,这些人的到来让整个南京城的繁华都向上升了一级。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使团的成员。就像之前朝鲜的使团来中国一样,那每个人都兼职着商人啊。眼下的这些藩属国的成员也丝毫不差,他们或者是带着当地的土特产,就算是美洲的那些小属国也带来了大批的珍贵木材和贵金属。

    后者不仅处于战争状态,许多的国家更处于大建设中,这次回南京参加观礼,就实用性来说,那就是各国补充物资的大好机会啊。

    陈汉的无数商家也知道这个机会,早早的就来到了南京周边,那是每天都有无数的合同、订单和贷款协定被签署啊。

    而且时间在进入了农历的十月份之后,还有一个崭新的情况出现,那个就是全国各地的很多人都涌入了南京城。

    这一现象是超过政府的预料的,可以说是给南京城的安全局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现任警察部尚书的周添才整个人都忙的脚不沾地,恨不得能会分身术了。

    这位尚书大人的年纪也不小了,这一届干完,很可能连资政院都不进了,直接回家歇息了。周添才的姐夫邱甲山曾任警察部的右侍郎,周添才也是在多个部门转悠、浪费了不少时间后,这才在邱甲山卸任了右侍郎一职后进入了警察部。

    作为警察部门这个暴力机关的领导层人物,周添才并不需要会刑侦破案,他更需要发挥的是领导力、组织力,而这两点正是周添才的优点。

    早在陈汉从鲁山迁都南京的时候,周添才就联手刘之协筹备了整个迁都过程中的船只。要不是刘之协前些年死得早,内阁中绝对会有他的一席之地,刘之协比周添才可混的好多了。

    拜伦也从上海来到了南京,中国皇帝新旧更替这历史性的时刻,他可不愿意缺席。一座位于秦淮河畔的茶楼,距离世界闻名的大报恩寺琉璃塔非常近,站在茶楼上可以望见秦淮河对岸的大报恩寺内人来人往的游客和香客。当然,秦淮河已然漂洋过海的艳名也是拜伦来到这里喝茶的重要原因。

    现如今的秦淮河那可是东南西北,黄白黑红,各色佳丽因有尽有。

    这才是吸引拜伦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秦淮河畔那一流西式风格,更准确的说是法兰西风格的别墅。

    作为南京城热闹之地的夫子庙于茶楼上来看,是一目了然,这里真的很热闹人很多。

    中国人、外国人,男人、女人,将这附近的大街小巷挤得水泄不通,就连茶楼上也挤满了人,拜伦是不容易才抢到一个包间的,整个茶楼上上下下全然没有座位了,这个包间足足花了他50华元。

    “知道这个国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么?那就是人口,随便在哪个地方都可以看见密集如沙丁鱼群一样的人流。根据去年中国政府的人口调查,这个国家的本土人口已经达到了四亿,我并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这儿的实际人口五亿也会有的。”

    “所以,这个国家强大无比。中国的人力资源是这个国家雄霸地球的最大支柱。想象一下,四五亿人口中可以编练出多少军队吧?这可不是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这是一个完成了工业化并建立起了强大预备役和军事动员机制的国家,这是足以让整个欧洲战栗的力量。”

    没办法,谁让整个欧洲加到一块也才两亿人口呢?

    陪同拜伦的一个英国使馆书记官摊开手说道。

第一千一百零五十九章 阅兵仪式() 
天色已经明亮,奥斯曼驻华大使馆名下的一座于南京城外西郊的庄园里,哈桑鲁哈尼被一阵“轰隆隆”的声音从床上震了起来。虽然在一开始的时候,他误以为是在做梦,不过很快,他就明白过来了,这是真的,是这次阅兵仪式的受阅官兵已经进抵演练场了,那“轰隆隆”的声音显然是受阅的骑兵部队的马蹄声。

    “帕夏!阅兵式很快就要开始了,我们什么时候出发?你的早餐怎么安排?”

    秘书站在卧室的门外,喊了起来。

    “不必紧张。根据中国内阁下达的通知,阅兵式要在10点才正式开始,现在只是受阅官兵进抵到郊外演练场。”鲁哈尼嘴上如此说着,可自己起床穿衣的速度还是加快了不少。因为他要在九点半之前到达观礼台,而在抵达观礼台之前他还需要前往受阅部队群中寻找到奥斯曼方阵的士兵,看望他们一遍。

    这次中国人搞得阅兵仪式人数比不上年前的那一次四十年大庆,可这并不意味着规模就小了。相反,因为此次阅兵的特殊意义,陈汉第一次邀请了其他国家的仪仗队参加阅兵。这次的阅兵式中国人请来了各个友好国家的仪仗队,比如天方的奥斯曼和波斯,印度区的廓尔喀和锡克,东方世界的日本和暹罗,中亚的蒙古方阵和哈萨克方阵,还有美洲上大小属国。后者的国家数量太多,阅兵仪式不可能让他们每个国家的仪仗队都走一遍,于是美洲方面就采用了混编

    以至于陈汉的陆海军仪仗队之后出场的仪仗兵方阵足足有小二十个。

    此外还有日本挺身队和廓尔喀雇佣兵方阵。

    这些受阅部队在抵达演练场之后,将在全部抵达后的次日进行一次入营仪式,也就是适才秘书所说的阅兵式。之后再展开集训!

    陈汉此次阅兵式规定,受阅官兵在抵达场地之后将先休整半个小时,然后才会正式进入受阅阶段。

    所以,鲁哈尼他们至少还有半个小时的准备时间,足够穿好衣服,打理好仪容,并安排交通工具。而至于吃饭,现在你还有心情吃饭么?时间是八点半,而不是八点。鲁哈尼昨夜不应该应酬那么晚的。

    哈桑鲁哈尼亲手拉开房门,冲着秘书看了一眼。

    “帕夏,庄园里的很多人现在都跑到楼顶上去了,他们想在那里看一看中国国防军的风采。”秘书看了一眼满脸倦意的大使先生,心理面一片郁闷,这种把发困的人从睡梦中叫醒来的工作真的很容易吃排头的。但他还是很狗腿的把手里提着的那架双筒军用望远镜递了过去。

    双筒望远镜的发明时间与单筒望远镜的发明时间几乎是一致的,1608年荷兰米德尔堡眼镜师汉斯李波尔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望远镜。同年里,他为自己制作的望远镜申请专利,并遵从当局的要求,造了一个双筒望远镜。之所以随后的二百多年一直是单筒望远镜占据着望远镜世界的主流地位,那完全是出于单筒望远镜的造价低廉的缘故。

    “如果帕夏也想从楼顶上看一看阅兵部队的话,这架望远镜是从武官那儿拿来的,可以非常清楚地看见演练场的每一个细节。”

    而鲁哈尼并没有接手望远镜,对于大使表现出的漫不经心,秘书感到有些奇怪。实际上,今天天还没有亮的时候,各国驻华使馆的武官们就已经赶去演练场那边了;陈汉那些藩属国的使者也纷纷起个大早,赶去皇宫外等候,他们是准备与中国的老皇帝一起观看阅兵部队的入营式。只有这位奥斯曼驻华大使阁下多少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一直睡到现在才起来。

    “谢谢!我想我不必在楼顶上眺望那些阅兵部队,我完全可以坐在观礼台上,近距离地观察这些受阅部队,甚至可以与中国的那位老皇帝交换一下对世界局势的新感想。”自从东西两世界彻底刚上之后,奥斯曼的存在感就在迅速变弱。到了眼下,奥斯曼与奥地利的双簧配合默契,划水动作世界一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中国对奥斯曼的感官。

    说真的,换做鲁哈尼是中国人,他也会对伊斯坦布尔嗤之以鼻。这都什么人啊?自己困难的时候可是死乞白赖的央求着中国给力的,事实证明人家中国人也的确给力,一口吐沫一个钉,说道做到。但是伊斯坦布尔的贵人们在形式扭转后,却就想把人抛在脑后,这种行为太丢分了。

    奥斯曼在这场战争中发挥出的作用,现如今已经远远落在波斯的后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