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前一日比一日萎缩的运河两岸经济已经有了复苏,而且复苏的势头很快。这里或许再难达到往日在中国经济上那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了,可看看这里,也总比让蒙古人去放马逛荡的强。这运河两岸的城市和繁多的人口更能向蒙古人展示中原强大的实力。

    临清的市井比去年热闹的太多了,废墟一片的济宁也在迅速的重建中。在贡献了自家大部分钱粮后,悄无声息的被剥夺了实权的孔家、孟家等等,正瞧瞧的向济宁伸出手去。过往的经历告诉他们,想要继续保障家族的存在,就别把目光寄托在土地上。土地只是基础,经商理财才是维持家族的更有效的手段!而众所皆知的胶州湾和烟台,这两处即将开港的城市,孔孟曾颜四大家没有一个不眼红的,但生存智慧告诉他们,还是趁早别想望了。

    现在的胶州、烟台那是山东区域里的新朝新贵的地盘,自己这种不尴不尬的身份,根本就没有插手的余地的。至少在前者还没有吃饱喝足的时候,是没有插手的份儿的。

    沈世英不知道临清比之张家口如何,但是临清绝对不如北京繁华。

    哈拉柱在山东境内的神色只有好奇式的兴奋,而并没有震惊感,直到船队抵到了清江浦。

    在战火后复苏的清江浦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一船船的粮食、布绸和江南产物,从这里向北,从这里西向。向北进入山东,向西沿着黄河运送到中国的腹心。

    虽然这里还没有恢复到最鼎盛时候的过五十万人口,“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但千万别小瞧了这个时代商人的眼光。

    提前投资是任何一个时代的商人都会点亮的技能。

    淮安这个地方明显大有前途,又有几个商人会等人把盘子做大做熟了,自己再掺和进来呢?

    而到了扬州,这跟北京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风情,让哈拉柱是大开了一回眼界。等船队从扬州转到入江口瓜洲镇,看到往来长江之上络绎不绝的运船之后,哈拉柱把眼睛都睁大了。

    “中原的富庶令我大开眼界。长江上往来的船只比四子王旗的牧民都要多。”

    哈拉柱在瓜洲镇停了五天,因为他要学习觐见陈惠时候的礼节,陈汉跟满清的礼节可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他是真的感觉着五天里往来瓜洲镇的船只,比他四子王旗的人都要多,太多太密集了。

    前后历时二十二天,哈拉柱安全抵达南京,沿途陈汉的繁荣已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至于陈汉武力的强大,那是不需要用这些证明的。复汉军的战斗力已经用满蒙的鲜血在每一个蒙古人心中刻上了‘无敌’二字!

    四子王旗分二十个苏木,也就是佐领,全旗上下人口接近一万七千三百人。而扣除了在战争中死难和被俘的人口,现在的四子王旗人口不足一万六千八百人。

    对比中原的富庶,江南的繁华,哈拉柱印象最深的是中原的人多。沿途一路上,随随便便一个城镇里都能看到堪比整个四子王旗的人口,那些大的城市,更是比整个内蒙六盟的人口还多。虽然战争证明中原的城池真的不堪用了,但这里的即使一座县城都是那么的庞大。

    哈拉柱曾经以为张家口已经算得上繁华,京师更是无与伦比的壮观,可是那北京比南京似乎也就那么回事。

    南京城的人口现在已经超过了四十万,这是有户籍的,没户籍的外来人员也不下二十万人。不管是规模还是繁华都一点不逊于鼎盛时候的北京城,而且市井市容比当初的北京更强出的太多了。再脏的人也喜欢干净,哈拉柱记忆里的北京跟现在的那就一比,一个是大通铺,一个是上房雅间,下意识的就觉得后者超出太多了。

    何况在南下之前,他还见到了北京城破败无比的一面。哪儿比得上眼前的人间天堂。

    “如果这些都是自己的该多好!”

    任何一个塞外游牧民族都对中原保佑着深深地‘期望’,蒙古人作为彻底断绝汉室江山的先烈,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只是这种冲动来得快,去得更快。因为复汉军那强大的战斗力毫不留情地警告着他不要心存半点非分之想。

    “沈大人,这南京城头上架设了多少门大炮?”原谅哈拉柱问出这么个没水平的问题。

    抵到南京的哈拉柱一刻也不停的就在南京城里转了起来,穿着绫罗绸缎,他也不像是汉人。圆胖大饼脸,红脸蛋,罗圈腿,与汉人站到一块对比,咋看咋不一样。

    而哈拉柱震惊的发现,南京城并非只对着码头这一片城墙上布置了如此密集的大炮,整个南京城,他所看到的城墙上,一个个露天或是封闭、半封闭的炮位,根本不论重要不重要的位置,炮位都完全是一样的密集。哈拉柱可是清楚南京城墙的长度的,换算一下,他的心头不自觉地打起了寒颤来。如果这是真的!

    沈世英谦逊的笑了笑,“南京城内城墙三十五里,布置轻重火炮一百零八门。外郭号称180里固然是有点虚数,各段用砖砌的部分加起来约四十里,加土山也有一百二三十里。布置有各类火炮一百五十二门,外加大小炮台五座。”

    “此乃我朝都城所在,岂能疏忽大意。”沈世英说话的语气真的很谦逊,看着哈拉柱都忍不住变换了颜色的脸,笑的很无杀伤力。

    不管哈拉柱此刻内心里确切是怎么想的,沈世英第一次觉得在都城布置上三百多门大炮还是挺不错的。至少对蒙古人的震慑,很有力量。而在此之前,他一直很赞同陈鸣的那句话的:

    南京不需要城防炮!

    当敌人打到都城的时候,这个国家也就可以灭亡了!

    但是当时陈鸣这很有‘气势’的提议被朝野上下一致给否决了。南京不仅需要城防,还要有整个世界最厉害的城防,所以五个炮台,超过三百门大炮,尤其是里头超过一半的重炮,就陆陆续续的到来了。(。)

第五百零三章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北京白塔寺。

    坐在熟悉的禅床上,章嘉三世内心里的涌动久久不能平息。作为京师最古老也最大的密宗寺庙,章嘉三世对这里绝对不陌生。

    当初离开北京的时候,章嘉三世都以为自己再也回不来了。因为清军败得太惨了!

    永珹还以为自己忍耐一二,学一学勾践,大清就还有将来,章嘉三世却一点信心也没有了。但是柳暗花明,他只不过灵机一闪换个角度来考虑,事情就完全不一样了。靠着背后的蒙古四盟,哈萨克,还有归绥六厅【土默特】,他章嘉三世现在不仅回来了,还是在陈汉太子的‘恭请’下,回到的北京。哈哈,回到了他所熟悉的白塔寺!

    一切都是那般的顺利,内蒙六盟中的四盟跳下了满清的大船,虽然这一切才都只刚刚开始,谁也不敢保证以后双边的关系会发展成什么样儿,但至少现在蒙古没有伤及根本的损失,复汉军也认可了这种存在。

    局势发展到现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已经在陕西、中原、直隶等战场前后损失不下三万骑兵,对于人口越来越少的蒙古人来说,三万成年丁壮的损失已经很受伤了。虽然蒙古人臣服于陈汉后,蒙古王公们的地位没有先前时候的尊贵,也没有了赏赐。甚至他们头上的爵位陈汉还承不承认都是两码事。陈汉的皇帝更不可能从南京一年来一次大草原。但整个蒙古至少保住了自己的元气!

    对于章嘉三世来说,这就足够了!

    毕竟形势比人强。

    将来的一切都要交给将来的人吧,他所能做的就是维持着蒙古人眼下的利益,如此就是万幸了。纵观历史,每当中原由汉人来主宰的时候,塞北的草原民族就没有几天与中原王朝是平安相处的,然而时代已经变了。金戈铁马再不能像往日那般纵横中原,大炮火枪才是真正的武力。

    复汉军北伐以来的几次战斗,章嘉三世都了解甚深,不得不说,草原骑兵的辉煌暗淡了。

    今后不要说是攻城,就是平原野战,草原骑兵也啃不动复汉军的步兵。

    章嘉三世现在每天都给雍正皇帝还有乾隆皇帝诵经,但他嘴巴上从来不对外人说起过。

    “呼图克图,汉人的太子对于密宗,可愿意皈依我佛?”有身边的大和尚这么问。

    章嘉三世答道:“汉人太子敬佛不信佛。”见过陈鸣的密宗和尚不在少数,但真正跟陈鸣谈过心的密宗和尚只有章嘉三世一个。对于这些和尚来说,什么是最大的支持?不是金银,而是君王的‘虔诚’!

    可惜陈鸣前世是一个标准的无神论者,今生因为对于‘穿越’的敬畏,对于满天神佛也是敬而远之。可这就谈不上啥子信奉了。否则他怎敢对一神教那样呢!

    英法等国请在上海、南京、广州等地设立领事馆,陈惠已经答应了,但是对于耶稣会请求的传教自由,陈家父子俩全部是一个意见——拒绝。陈惠是本着t朝上国的骄傲,陈鸣就是本着‘歧视’了。

    章嘉三世现在已经不期望与把陈鸣给忽悠了,想想陈鸣年轻气盛,大权在握,领军纵横天下,风光无边,这样的人又没‘传统’的熏陶,比如乾隆雍正啊,满清从顺治开始就信佛,虽然他还信奉了一神教,所以下面的康麻子,雍老四,乾隆,在佛教教义上都有着一定的造诣,尤其是雍老四。

    而汉人的历史上呢,又几个风华正茂的英雄豪杰会信格老子的阿弥陀佛?不经历时光的磨搓和打击,没有感受到死亡的阴影,天下豪杰谁会拜一团虚妄,一尊泥胎木雕呢?就算是和尚出身的朱洪武的子孙们,也更多地是信奉道家。对比意气风发的陈鸣,章嘉三世的目光已经看向了英雄暮迟的陈惠。

    就他所知,陈惠的身体不好,世上多有传言——此人好色。想想看,数年里生下子嗣十人,自身又是年近半百的人了,如此‘业绩’确实有够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