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大官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我会定时检查功课,不得偷懒。”

    读书一事需要的是一天分,二则需要勤勉,这两样在龚老夫子看来范铭都没有,家中困顿的贫家子弟一般很少能够坚持下去,因此也就随手给了他两本手抄的幼学文和千字文,让他背诵并抄写一遍回来,以考证他的功底,但时间并未限制,只说完全背熟之后再来交作业。

    这两本书都是属于启蒙读物,但文辞都十分优美,字数也不算太多,他估计背诵下来的话也不会超过二天的时间,但如果完全明白其中辞句的典故的话却是只能回来再请教龚夫子了。

    在龚老夫子交代完一些劝诫训勉之后,范铭这才谢过从村学出来,如今虽然也总算是迈进了读书人的行列,按照后世的话说这才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接下来的日子还是得勤勤恳恳的做工立业。

    走在路上,范铭突然回想起方才龚老夫子偶尔提及的一个信息来,夫子说新皇上位以来,新党得势,朝中大变法度,他这才记起今年刚好是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的开始,接下来不但经济、政治上,就连科举取士上都面临着改革。

    印象中王安石曾认为“欲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隧改革贡举法,废明经、存进士,专以进士一科取士,熙宁三年,进士殿试罢诗、赋、论三题而改试时务策。

    看来这还真是来对了时候,如果真的靠诗、赋、论的话就算给他十年的时间也不一定能比得过在这个环境下长大的读书人,但如果单考时务策论的话,这他倒是有些优势。

    用剩下的钱去镇上唯一的杂货店中买了文房四宝,就要往家的方向走去,突然间想起什么来,又转身回到曹府的方向走去。

    这次他是想去找一本字帖来临摹,读书人除了学问要好,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评判标准,而这也恰恰是他的弱项,如果能够找一套时下比较流行字帖就最好了。

    一直以来他就认为汉字只有通过毛笔写出来才能有真正的神韵,虽然他的字和后世的那些只会打键盘的那些所谓读书人来比还算可以,但跟这个这个时代真正的读书人来比却是差得太远。

    北宋四大书家“苏、黄、米、蔡”,在宋代乃至整个书法史上都可以称得上是顶尖。

    而且后世的标准字体宋体就是在这个时代形成的,在这个时代如果没有一手好字的话也是绝对混不开的。

    门房老福头认得范铭,昨天同户长一同来过,也知道要来书房借书的事,于是拿了钥匙领着他来到了书房中,交代他一些规矩之后就关上门退了出去。

    目送老福头走出书房,范铭立即将视线落到了满满当当的书架上,双手背在身后,仔细的扫着书架上的书,皱眉摇了摇头,书架上的书太多是释注之类的‘高级’读物,现在已经有了幼学文和千字文,贪多嚼不烂,而且也不见得不适合他。

    突然间在书架最上方的一个角落中,范铭看到了一本不起眼的字集,然而那封面上的字让他有点欣喜若狂,竟然是自书诗帖!

    蔡襄的自书诗帖正是北宋四大书家“苏、黄、米、蔡”中的蔡,也是他最喜欢的一个书法大家。蔡襄书法承继晋唐风格,而且稍加创新,蔡襄虽然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大师,也是整个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人物,最主要的是蔡襄已经过世,他的笔帖已然成了绝笔,也不知道这本笔帖是不是真的蔡襄的真迹。

    将这本笔帖小心的藏入怀中,欣喜之余范铭接着扫了扫书架,确定没有再适合他的书之后就走出了书房,眼下万事齐备,只欠认真读书了。

    想象着将来金榜题名时,体验体验这人生三大幸事中的头名,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那种畅快感觉,范铭又不禁的隐隐期待起将来的科考来,这是后世那个虚华的社会绝对体会不到的。

    回到家中,正好赶上范秦氏二人在做饭,做得是麦麸豆羹,端着粗瓷碗,范铭心里怎么也不是个滋味,这在后世是用作家畜的饲料,但他也知道如今家中光景不好,眼见着日子稍微的缓过来一点,小家小户的要节俭着过日子,以备不时之需。

    加上今天他拜师一天就用去二百文钱,这以后的日子还是紧着点来,他也打定主意,以后读书的同时还是要帮家中多做点农活,起码要让家中不愁吃不愁穿才行。

    这样想着他的心中也坦然了不少,胡乱的吃完饭,范铭迫不及待的进到房中,翻开幼学文,那熟悉而又飘逸的毛笔字映入眼帘,龚老夫子手书的字体有着他独特的味道,字如其人,长峻而又高亮。

    幼学文相对于千字文来说还比较接近白话,类似七言绝句,都是用平序的语言所表述出来,读起来没有丝毫的阻力。

    诗中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读到这句时范铭不禁摇头一笑,这其中公开鼓励从小就为“金榜题名”而奋斗的方式倒不失为一种有趣的方式。

    细细的体味其中的滋味,许久没有体会到的那种读书的快感陡然间溢满心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种学和仕之间的必然联系范铭突然之间仿佛通透了不少,或许这就是人生最大的一项乐趣吧。

第14章 胚画匠工() 
看书的时间过得飞快,范铭感觉四周已经是静悄悄的,只余下蛙鸣声。

    也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

    合上书本,望了望窗外,半空中的月亮已经是透亮透亮,索性拿着书本走出门外,坐到院中的那块光滑大盘石上,习习凉风吹拂着,反倒十分惬意。

    月光虽然敞亮,但光线还是有点稍显不足,范铭看得还是有点吃力,范秦氏心疼儿子,摸索着把家中许久没用过的油灯那了出来,点上之后朝屋外喊道,“五郎,来屋里看吧,伤了眼睛可是一辈子的事。”

    “嗯!”范铭默默的答应着,心中颇有些感动,不论什么年代父母为儿的那种关切之心都是不会变的。

    在昏暗的油灯下范铭细细的体味着每一句话的含义,不时用毛笔沾了沾水在塌几上书写着一些较为生疏的字体,环境虽然非常的简陋,但范铭却格外的珍惜这来之不易能够读书的机会。

    这三个月的艰辛劳作让他明白一个道理,机会从来都是通过踏踏实实的做事得来的。

    一晚上的功夫,一本幼学文已经是差不多背诵了下来,幼学文是真宗所编制,通篇都是劝人向学的道理,以他的底子背诵这些简单的当然不是问题,不过如果要谈到灵活运用的话,可能就不是那么的得心应手了。

    主要其中一些典故的地方不是很了解,再加上文化思想的曲解让他有些难以接收,不过其中的一些语句按照当时的环境看来却是十分的有上进意义。

    自五代以来,武人当道,伦理尽丧,急需建立一套道德标准,而这本就充当了一个启蒙宣传的作用,就如后世的一位伟人所说教育从娃娃抓起是一个道理。

    当然,读书人也必须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往往有很大一部分的书生满腹才学却多半无用,进不能兴邦立国,素来有秀才造反百年不成之讥;退不能守家旺业,周全妻子儿女,读书人懂的东西多了,见的东西也多了,诱惑自然也多了,在进行正义和利益的取舍时便有了更多要考虑的东西。

    但如果读书人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的话,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便是极其重大的。

    读书人倾向正义还是倾向诱惑,更多的并不是在其知识的多少,而是在他存在的那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如果社会风尚好,读书人自然也能秉持读书人应该有的道义。

    胡思乱想着,估摸着时间也差不多该睡觉了,明天还要上工。

    这可是他升任胚画工匠的第一天,不能在别人的面前落了面子,还有陈耆长那里也不是那么好交代的,合上书本吹熄油灯,脱了褂子走到院子中准备冲个澡再睡,三伏天刚过,天气还是那么的闷热,刚才一动不动的看书几个时辰让他一身滑腻滑腻的特别难受。

    范铭正脱光了洗得痛快,外屋的门帘突然撩了起来,抬头一看却是张婉儿走了出来。

    张婉儿身上却是只穿着一件小衣,其中露出些许白腻之处,饶是范铭后世已经司空见惯也不由有些尴尬,索性蹲了下去,幸好处在角落的阴影之处,倒是不太明显。

    张婉儿本是出来解手,迷糊之间倒忘记小叔还在用功读书,一时看见一具精壮汉子的身体陡然红了脸,急急转了回去,半晌间从里面传出一句话来,“五郎,该睡了,再晚点鸡都该打鸣了,你可早点歇息才好!”

    “嗯!”范铭低头闷哼了一声,寻思着这样长久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脑中生出了将这个破茅草屋重新翻修的念头,要起一间三厢的青砖大瓦房显然是不可能,但多舔一间书房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窑上有许多木料,出点钱买的话可能花费也不多。

    有了决定,范铭的心也就坦然了,当下收拾了一番回屋上床睡了。

    第二天一早,范铭起身就沿河到了窑上。

    一路上他也没闲着,在脑中不断搜索着一些见过的画艺、画风,曹户长给他分配的工作就是装饰绘画。

    这些天他也研究了不少,心中也有些底子,也就是在坯胎成型后,匠师们据不同地域不同人物的审美需要进行装饰绘纹,方法多种多样,如刻、划、印、绘画、雕塑等。

    刻划纹饰需在坯胎将干未干时用竹刀等特殊工具进行,印花或雕塑需在坯泥较湿时进行制作,而绘画则是在胎体凉干后进行,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原料绘制,如釉下青花用钴料,釉里红用铜料,五彩、粉彩等釉上彩则是用不同彩料在烧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