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枭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荣看出了李弘冀的犹豫,毕竟李是他的父亲,要他造反弑父,不是那么一下子容易接受的,至少心里那一关不是那么容易的。当年玄武门之变前,唐太宗还故意犹豫呢,所以郭荣决定再劝慰一番,当然,这种劝慰急不得,不然很有可能引起李弘冀的反感。

    “燕王放心,我的意思并非要造反,而是要替大唐陛下除残去秽,清除他身边的阿谀奉承之徒,若是能清君侧,以天子的精明,自然会肃清朝廷,还燕王一个公道。”郭荣说道,目光炯炯有神,他希望李弘冀能听懂他的话。

    李弘冀沉默了起来,郭荣已经把意思说的非常清楚了,清君侧,清的便是齐王李景遂与吴侯杨琏,这两人一个是大唐储君皇太弟,一个是新晋吴侯,都炙手可热,无论是政见还是私下里,都会父皇有很大的影响。

    耶律喜隐暗中冲着郭荣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办法好,若是能清君侧,燕王控制了金陵,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许多。

    郭荣又道:“燕王,如今的局势已经不能再等了,若是去了吉州,在金陵就什么都没了,就算燕王留下后手,燕王远在吉州,远水解不了近渴,一旦金陵有变,根本无法及时赶过来。”

    李弘冀仍然有他的顾虑,不过这一次他的口气松动了许多,若能够清君侧,就等于他已经控制了金陵,在那样的情况下,他就是第二个秦王,先逼迫父皇封为为太子,然后迅速继位,这样名正言顺,就算有人要造反,大义不够,天下人也不会站在叛军那边。

    可是,唐太宗之所以能够兵变成功,是因为他长期领兵,部下有诸多骁将,这些骁将跟随李世民多年,自然希望李世民能够登上帝位,自己也能水涨船高,成为新朝炙手可热的大臣。

    而自己呢,情况大为不同,前几年,他还有领兵的机会,认识一些将领,可是这些年来,随着杨琏的异军突起,杨琏成为大唐的主要战力,大多数的时间里,是杨琏在领兵。这种情形导致的结果,是支持李弘冀的人不多,依附杨琏的人却多了起来。

    很显然,若是光论两人在军中的影响力,如今的李弘冀比不上杨琏,而兵变,需要的是士兵,而且是骁勇善战忠心的士兵,李弘冀认为,自己兵力不足,就无法彻底掌控皇城,更不用说金陵乃至于整个大唐了。

    李弘冀把他的犹豫说了出来,郭荣却忍不住笑了。

    李弘冀的担心有他的道理,但是兵不在多,而在于调遣,而且放眼整个大唐,军部肯定也有人不服杨琏,别的不说,远征吴越国的时候,润州、广陵等地的水师就有一部分将领被杨琏除掉,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耻辱。及时天子一力的压制,他们的心中肯定是不满的。

    这些人,都是可以争取的对象,或者说,凡是对杨琏不满的,都是燕王的朋友,可以利用。

    李弘冀听了郭荣的话,仔细地想了起来,究竟有哪些人,可以为他所用?可是,要在短短的数日内找到足够而且愿意支持他的的人手,这似乎有些难了。(。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十六章 圈套() 
阳光明媚,杨琏在树荫下钓着鱼,一副看似悠闲的模样,心中却在沉吟着。

    他理解天子李璟的意思,让李弘冀去吉州,这意味着是放逐,可是对于杨琏来说,这还不够,李弘冀不是一个容易死心的人,不然齐王已经做了好几年的皇太弟,李弘冀若是死心早就该死心了。李弘冀一定不会放弃,那么李弘冀会安心地去吉州吗?

    显然不会,如果去了吉州,几乎可以宣判,李弘冀的政治生涯,最后的一丝希望,就会烟消云散,那么,李弘冀将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根据杨琏的眼线,最近燕王府内,不仅有郭荣出现,更有契丹人出现。毫不意外,这些人已经勾结在一起。

    杨衮倒是暗中来过杨府几次,与杨琏长谈论着事情。从杨衮的口中,杨琏知道了一些消息。耶律喜隐对似乎杨衮有了防备,好几次出门都不带着杨衮。

    这个消息杨琏不免一愣,因为根据杨衮知道的情况,耶律喜隐是不懂汉话的,而在金陵,恐怕懂契丹语的人并不多吧,不带着杨衮,耶律喜隐能与他人沟通?这不合理,想来在耶律喜隐的身上,还隐藏着许多秘密,只是一时不为杨琏所知罢了。

    如今耶律喜隐对杨衮有了忌惮之心,一是证明杨衮不是他的心腹,二是证明耶律喜隐有极大的秘密。这两者,杨琏觉得后者更为关键,耶律喜隐频频出入燕王府,毫无以为是要联络燕王,做些大事。

    暗地里,杨琏也找了心腹商量此事,觉得耶律喜隐、郭荣频频出入燕王府,一定有什么秘密,必须要好好调查一番。

    很快,杨琏派去的探子就把消息传回来了,这几人暂时没有什么异动,躲在燕王府吃吃喝喝,尤其是燕王李弘冀,从外表看来,对于被贬一事,李弘冀一点都不焦急。接到这个消息,杨琏稍稍心安,同时让人继续暗中监视燕王府。

    杨琏还拜托了曾忆龄去调查这件事情,即使曾忆龄在一些事情上还藏着私心,但换而言之,若是杨琏,他也不会把心彻底交到盟友身上,靠自己,才是最靠谱的。

    曾忆龄动用了可以动用的力量来调查这件事情,不过从她掌握的信息来看,也查不到什么端倪。这只能说一来李弘冀没有什么心思,二来他这一次的行动太过于隐秘,所以对于杨琏来说,依旧没有什么答案。

    皇城里,李璟与李景遂正在院子里踱步,两人聊着的,多半是吴越旧地的事情,在各地官吏的努力下,农作物的长势喜人,从各地传回来的折子看,今年秋收,即使不是不丰收,收成也要比往年多上一成。这已经很不容易了,要知道吴越国战事结束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春耕时期,尤其是最后攻克的杭州。

    不过好在查文徽这几年的锻炼颇有成效,他似乎已经不是一个彻底的文人,指挥夸夸其谈。在福州的经历让他变得更加成熟,政务顺手捏来。

    李璟已经决定,等杭州局面稳定,吴越国旧地彻底没有了复国的心意,就把查文徽调回金陵,担任宰相一职。查文徽与杨琏关系不错,杨琏曾经举荐查文徽留守福州、杭州,事实证明,查文徽做得还是相当出色的。

    李璟本身与查文徽关系就非常好,所以调查文徽回京,只是时间问题。

    两人聊着的时候,不免说到了与契丹结盟一事。齐王李景遂虽然不明白杨琏究竟要做什么,但他觉得,杨琏的决定没有错。至于李璟,依旧是情绪十分复杂。

    两人聊了好一会,李景遂这才告辞。

    李璟见阳光明媚,想了想,便去了后宫。这几日来,钟皇后的情绪非常不佳,燕王毕竟是她的儿子,不久就要去吉州,怎能不让钟皇后心中郁郁呢。

    这几日来,钟皇后都没有与其他妃子打麻将,这让李璟颇为有些诧异。

    “梓童,可是为燕王的事情担心?”李璟问道,身为人父人夫,这点眼力他还是有的。

    钟皇后虽然极力掩饰,但眼中不免还是流出了泪水,道:“陛下,燕王毕竟还是个孩子,以前虽然也有外放,但多半是在宣州、润州等地,离金陵不过区区数日的路程。可是吉州山高水远,天气又十分炎热,恐怕”

    “儿行千里母担忧,梓童,你的心意朕明白。朕又何尝不清楚?只是燕王脾气如此之倔,如果让他继续留在金陵,必然会生出更多的事端。与齐王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李璟说道。

    “可是,以后就没有了矛盾?”钟皇后问道。

    “或许还会有吧,但如果有一天,齐王登基为帝,燕王也就绝了心中的念头,此事也就算揭过了吧。梓童你放心,今日朕已经与齐王说过,燕王就会好好待在吉州,如果齐王登基,就会赦免燕王,召他入京,这样一来,相比燕王心中的愤恨,也就会烟消云散了。”李璟慢慢说着。

    一边是誓言,天子自然不能食言,当初在烈祖梓宫前说过的话,不能不去做,所以齐王必须是储君,是大唐除了他之外,权利最大的人。而另一边,是他的儿子,虎毒不食子,李璟怎么忍心杀死儿子?哪怕他曾经有过那种心思。

    钟皇后闻言,只得含泪点点头,希望如此。

    燕王府,看似平静的下面,却隐藏着极为汹涌的暗流,在白天,燕王府看不出什么端倪,但在晚上,李弘冀则与心腹商量着事情。

    想要学李世民玩玄武门之变,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就算契丹、周国鼎力支持李弘冀,李弘冀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这件事情。偏偏时间紧迫,留给李弘冀的时间不多。

    由于李弘冀在苏常一带偷袭杨琏未遂,部下死士大多战死,所以如今李弘冀的帐下死士如今不过五十多人,而且随着孙晟案发,李弘冀的经济来源受到极大影响,时间再长一点,恐怕他无力支付高昂的费用。这些死士有奶就是娘,没有足够的利益,绝不会待在李弘冀的身边。

    光凭这五十多人显然不够,郭荣那边,暗中派遣了百余名甲士过来,这些甲士都被李弘冀妥善安置了,这些人的开销幸亏都是由郭荣负责,不然李弘冀还真的负担不起。

    这样满打满算,也只有一百五十人左右,至于契丹人,那就是可有可无,李弘冀根本没有考虑他们。

    关键还是要靠禁军,与李弘冀交好的禁军部将中,朱令赟这几年没有太大的进展,事实上一开始很明显的燕王一系将领由于没有出征在外的机会,所以没有升迁,至今朱令赟仍然是一名指挥使。掌握的权利并不大,在关键时刻,没有多大的作用。

    除了朱令赟,其他还有一些禁军将领投靠了燕王,可是有的人虽说有些权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