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枭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与旁人无关。”

    李征古摸着胡须,连连点头,道:“好,敢作敢当,光明磊落,倒也不失一个汉子。”

    从李征古说话的蛛丝马迹,已经能看出一些端倪,只是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枢密使看起来有袒护杨琏的意思,这是为什么?虽然说陈德诚、雷震也有不对的地方,但杨琏的行为也太过了。公然在驻地斗殴,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朱匡业倒是挺能沉住气,负手并不说话,他也知道在这个时候说话,形势对他不利。毕竟陈德诚、雷震是他的部下,盗马这等罪过,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就看枢密使如何判定。

    不过李征古显然想做一个好人,枢密院虽然掌管军事,但这是他第一次领兵,主要的职责还是监督,唐末之后,从牙将变成节度使,从节度使变成皇帝又或者是国王的例子太多了,李昪就是这样登上九五之尊,痛定思痛,李昪便做出了改革,常以枢密院领兵或者是监军。不过李昪一朝,大多偃旗息鼓,不像如今,天子频频出击,欲要开疆拓土,只是运气查了一下罢了。

    杨琏打了雷震一顿,只是简简单单道歉,在众人看来,杨琏已经占了很大的便宜。李征古抱着息事的态度,解决了此事,朱匡业也觉得丢脸,虽然恨透了杨琏,也毫无办法,只得另寻机会了。

    高审思巴不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李征古的做法也很是赞同。

    此事暂时压了下来,但军中不免议论纷纷,杨琏的大名响彻军中,都知道此人是个愣头青,轻易惹不得。大军在常州停留了两日,从润州方面,又有三千人赶来,同时带来了大量的粮草辎重。加上常州的守军,李征古的部下顿时有一万五千多人。

    两日后,南唐大军浩浩荡荡,一路上敲锣打鼓,直奔苏州。吴越国方面,中吴节度使钱文奉已经得到了消息,虽说去年两国就在边境屯兵,但一直相安无事,到了冬日,军粮运输不便,两国还撤兵了。如今南唐国又派兵前来,钱文奉不敢怠慢,一边带兵巡视苏州防御,一边派人回禀。

    足足等待了五日,南唐大军才从常州抵达两国边境停下,由于苏常一带,几乎无险可守,只有河流纵横其中,钱文奉便在两国边境广筑堡垒,大肆栽种树木,以达到防御的目的。

    李征古到了望亭镇之后,没有急着攻打各地的堡垒,而是派兵四处巡查。这给了钱文奉时间。钱文奉亲自帅兵一万,在秦伯渎以西停下,依旧是坚守营寨,每日派出斥候无数,刺探军情。

    按道理,南唐军应该主动进攻,但实际上,除了每日例行出去的斥候,李征古就躲在大营里,每日只是视察士兵训练,比钱文奉还要淡定。不仅钱文奉摸不准李征古的态度,就连南唐士兵,也都觉得奇怪。

    可是,钱文奉却又不得不将大军驻扎在此地,死死地挡住南唐军的脚步,不然南唐军杀入苏州腹地,苏州的经济必然遭到巨大的破坏。尤其此时已经开春,正是栽种的季节,苏州土地肥沃,若是耕种受到影响,来年吴越国的军粮会大幅削减。国力受到影响,这也是钱文奉放弃守城的原因。

    虽然双方没有正式开战,但彼此之间的试探不少,斥候每日进出,带来消息的同时,也带来了伤亡。

    由于南唐、吴越均不产马,双方的战马少的可怜,不少所谓的战马更是只有半人多高——这也是陈德诚为什么看见杨琏骑着高头大马就动了心思的缘故。

    由于缺少战马,凡是有战马的士兵,主要是都头及其亲兵,以及一部分有钱的将虞侯等人,临时组成了斥候,往来刺探军情。

    杨琏也被征召,由于他战马高大,还被特别委以临时火长一职,管着十来个小兵。

    这一天天气晴朗,杨琏又与林仁肇、陈铁等人出外巡查,钱元瞭、钱文奉父子经营苏州三十多年,沿途多是堡垒,接着河势,还栽种了许多树木,这也是苏州地势相对平坦,只能如此才能增强防御能力。

    杨琏一边巡视,一边在一块白布上画着什么,林仁肇走过去,见他在正在画地图,稍远的苏州城、常州,常熟夹在其中,位于东北方向。

    杨琏画的很仔细,甚至还按了比例来画,若有湖泊,山,便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

    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杨琏也是初次出征,因此只能暂时做到这一步,心中却在想,如何改良?打仗要讲天时地利,每到一地,若是将地理都探查清楚了,居高而下,可以一览全局,水源、风向,乃至于气候都有大的影响,这些东西看似是细节,无关大局,实际上却非常重要,细节决定成败,这是杨琏第一次打仗,能学习到很多东西,自然会非常用心。

    林仁肇倒想不到杨琏如此,不免对杨琏刮目相看,他这个打过仗的人,居然没有想到这点,让他有些惭愧。

    一行人总共二十人,沿着秦伯渎缓缓而行,不时停下来勘察。杨琏在秦伯渎边上停下。

    秦伯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存在了,后来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经历了唐末战乱,多处损毁。而且,处于军事与政治上的考虑,吴越人将位于吴越国境内的秦伯渎一段,堵塞了一部分,使得南唐想要使用秦伯渎运输军粮的企图落空。

    秦伯渎应该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疏通,河道里满是淤泥,天气晴朗之时,能看见这一段的水深,只有两三尺,根本无法行船,达到利用秦伯渎运输兵力,又或者是军粮的目的。

    走了大约半里,便看见一座石桥,上面布满了刀斧的痕迹,可以想象,当初在这里,发生了怎样的大战,恐怕那个时候,遍地都是死尸,秦伯渎河水也都被染红了吧。

    杨琏摆摆手,道:“走,我们过去看看。”

    林仁肇作为另一火的火长,自然是点头答应,二十多人小心翼翼越过石桥,便到了吴越国境内的另一边。

    吴越国的苏州占地面积极广,除了包含后世的苏州、昆山、常熟等地,还包括无锡的一部分。

    当杨琏越过石桥,又走了七八里的路,发现不远处立着一个石碑,上面写着常熟两个字。

    众人这一走,居然走了不短的距离,起码走了五十多里,已经是深入敌后了。

    看看日头西斜,杨琏摆摆手,道:“走,回去。”

    一行人扭转马头,从另一侧回去,走了三里,远远望见一座山。说是山,其实并不高,目测只有七八十丈的高度,算起来只能是山丘。不过苏州没有太高的山,这样的地方全是高的了。

    一名士兵道:“此地似乎叫做虞山。”

    杨琏点点头,虞山,好像有点印象,只是记得也不清楚了,似乎是前世旅游的时候,听说过。想不到这个时候就有了。

    杨琏眯起了眼睛,仔细打量了一番,这个地方虽然不高,但足以俯视四周,可以在这里建立一个哨点。

    正想着,忽然,前方突兀出现了一群人,约有二三十人的模样。仔细看他们身上的铠甲,应该是吴越人。

    那群吴越人看见杨琏等人,也是吃了一惊。不等他们反应过来,杨琏已经抽出了长刀,喝道:“兄弟们,随我杀!”

    说着,双腿轻轻一夹马腹,挥舞着长刀杀了过去。

    “杀!”陈铁同样大喝一声,手中舞着一杆长长的马槊,杀了上去,余下林仁肇等人,也一窝蜂冲了上去。

    在吴越人的地盘上,那群人显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一群身着南唐士兵铠甲的家伙出现,顿时有些惊慌。但毕竟他们人多,在一名文士打扮模样的人主持下,那群人迅速组成了锋矢阵型,打算与南唐士兵对阵厮杀。

    战马的蹄声瞬间响彻在虞山下,士兵们悍不畏死的上前厮杀。杨琏眯起了眼睛,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杨琏已经看见那群人举起了手中的弓箭,准备来一场箭雨。

    杨琏冷笑了一声,收起了长刀,虽然他箭法不精,但两军对垒的时候,箭法是其次,前方密密麻麻的全是人,随便射一箭,恐怕就能射中。

    林仁肇也取出了弓箭,旋即,在距离进入射程之际,南唐士兵和吴越国的士兵,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射出了箭雨。

    “当当当。”射出箭雨后,杨琏一点也不停留,取出长刀,将奔袭而来的箭雨全部砍落马下,匆匆回头一看,有几名袍泽惨叫着,他们身上中了箭雨,有人已经栽落马下,有人被射中了肩膀,又或者是大腿。这场厮杀,在一场意外的相遇后,激烈地展开了。

第四十九章 意外收获() 
看见一个身着细鳞甲的士兵冲了过来,那名文士微微有些诧异,己方人多,足足有五十人,而这群人,最多不过二十人,此人居然敢冲过来?

    “杀了他!”文士下令。

    杨琏伏在战马上,以减轻阻力,跑的快一些。战马的速度很快,七八十步的距离转瞬就只有了五十多步,风声在耳边呼啸,刮得脸颊隐隐生疼。随着距离越来越近,杨琏已经能看清那名文士的相貌。那名文士留着长长的胡须,一脸儒雅,不过,他那一双细长的眸子很是有神,甚至,那种犀利的目光犹如冬日的寒风,让人忍不住的战栗。

    文士吩咐之后,几名吴越兵挥舞着兵刃杀了上来,他们左右包夹,试图将这个突然杀来的汉子绞杀。杨琏冷笑了一声,一点都不畏惧,手中长刀紧紧握在手中,两军相逢勇者胜,这个时候,他只能拼了。

    琏在寻找着机会,一个杀死文士的机会,但是,文士被那群士兵保护着,至少七八个人将他死死的围在中央。陈铁在杨琏的身后,手中的马槊已经握紧了。

    “铛!”杨琏手中的长刀和吴越军士兵的兵刃激烈地碰撞,发出一声脆响,杨琏手臂发麻,虽然没有杀死那人,但战马已经向前冲杀而去。

    “死!”陈铁一声厉喝,手中马槊狠狠刺向逃过一劫的吴越兵,只听“咔擦”一声,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