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枭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给郭威一定压力!”

    方进昭点头,道:“金陵虽乱,但住在鸿胪寺的耶律喜隐没有受到影响,吴王不妨与他谈谈此事,想来他是十分乐意的。”

    杨琏其实也有些奇怪,根据他掌握的情报,耶律喜隐和郭荣有所勾结,但事实上,耶律喜隐在兵变当日并没有任何异动,这只能证明耶律喜隐与郭荣表面勾结,实际上他也在等待着某个机会,或许是在等李弘冀成功了,他再跳出来商量与大唐结盟的事情。因为直接参与兵变,对他来说实际的利益不大。

    如果是这样,这个耶律喜隐可不是省油的灯啊,杨琏如此想着,心中有了注意。与契丹人反正是互相利用,就看谁更技高一筹了。

    杨琏想明白了,又问那士兵,周邺现在在何处。

    那士兵只知道他出发前周邺在海陵,周邺得到消息赶去永宁宫查看情况,现在的话,或许跟踪郭荣去了。

    杨琏皱起了眉头,按道理水路是最为方便快捷的一条路,如果顺风顺水,要不了几天就能抵达开封,可是,郭荣会走水路吗?

第四十八章 新气象() 
郭荣行动诡异,一时查不到他们的行踪,永宁宫的情况杨琏与方进昭去禀告了天子,述说一下情况。

    李景遂心善,听了也颇为感伤,不管如何,永宁宫的杨氏对李氏有恩,虽说为了权利,杨氏被囚禁,这也是无奈的事情。如今死者为大,事情过去了,李景遂也就放下了心头的不安,派人去把永宁宫的杨氏都埋葬了。

    杨琏那里都没有去,他依旧留在金陵,每日处理政务,十分积极。文武科举的事情已经交办下去,各州县陆续贴出了告示,让各地的士子积极准备,来年参加科考。

    与文科举不同,武举少了许多限制,无论是士兵还是民间的武士,只要他有能耐,都可以参加。

    杨琏制定的计划里,武科举也做出区分,能文能武知兵法的,可为帅才,空有武力的,便只能做一个冲锋陷阵的武夫了。

    各地张贴了告示之后,反响很是热烈,大唐第一次文武科举并重,这些年来还是第一次,而且从规模来看,颇为浩大。

    有不少志在朝廷当官的百姓对朝廷有一定了解,这些年来,通过战争,有不少人从区区的士卒做起,成为一方节度使乃至于王爷,这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如今新皇登基,就举办文武科举,摆明了新朝新气象,是要有大动作,如果把握好了,成为第二个吴王或许有些难,但成为一地节度使不是难事。

    在文武科举的刺激下,还有各地减免赋税的喜悦下,大唐各地显得还算平静,没有太大的波澜,就算有人觉得燕王造反一事有些蹊跷,但这个时候,又有谁敢提出疑问?再说了,身处金陵的重要大臣都表明了态度,燕王造反一事证据确凿,谁又敢跳出来怀疑?这个时候跳出来,无疑是惹祸上身,自寻死路!

    各地情况逐步稳定下来,杨琏的心绪也稳定了下来,永宁宫的事情已经发生,悔恨无益,反而让杨琏抓住一个可以质问周国的理由。

    符金盏也劝慰过杨琏,在杨琏表明了身份之后,符金盏变得有些担忧起来。尤其是永宁宫的事情一出,她生恐杨琏顶不住,那些人毕竟是杨琏的亲人。不过,符金盏也有他的看法。

    如今虽说是乱世,很多东西都不在意,但永宁宫的人已经到了**的地步,有时候死了,反而是一种解脱。活着是巨大的负担。

    杨琏只是淡淡的一笑,后世有句话叫做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郭荣这样的行为,只会激起杨琏的恨意,让他奋发,不管是报仇也好,一统天下的责任也好,与郭荣早晚有一战,只是随着矛盾的激化,提前了而已。

    周邺那边,四处寻找着蛛丝马迹,但根本找不到郭荣的影子,为了逃走,郭荣策划了很久,并且提前做出了布局,周邺找不到他。

    杨琏见找不到郭荣,也就下令周邺回来,专注起其他事情来。周邺是沙场宿将,经验丰富,武举之后选拔出来的武将,杨琏要让周邺去带,有的人不是缺乏才能,而是缺乏锻炼的机会,如果有一个好的师傅,加上随之而来的大战,这些人就能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国家栋梁。

    先帝李暻下葬不久,李景遂正式称帝,并公告天下,年号依旧使用保大,算是一种缅怀,来年再定新的年号。

    李暻下葬那一天,杨琏站在李暻坟墓前很久,认认真真上了一束花。虽然杨琏是恢复旧的江山,李氏一门大多是仇人,但如果像伍子胥那般鞭尸,杨琏还是做不到,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或许就是最好的了。

    天气逐渐冷了下来,进入十月之后,气温下降了很多,北方那边,也有消息传了过来,郭荣果然逃回了开封,这在杨琏预料之中,而这个时候,孙晟也回到了金陵。

    对于孙晟来说,这一次回到金陵,让他情绪十分复杂,作为燕王一党的核心人物之一,他因为金陵城南的爆炸事件失势而被迫离开了金陵,随后燕王一党因为造反,死的死,被抓的被抓,而他回到金陵,意味着什么呢?孙晟不清楚,但他已经没有什么了畏惧的了,大不了一死而已。

    孙晟正在思考的时候,韩熙载进来了,自从选择了为杨琏效力之后,韩熙载很是卖力。而且他也非常有能力,比起冯延鲁冯延巳等人强了不是一点半点。

    更让韩熙载兴奋的是,杨琏并没有重用冯延鲁、冯延巳等人,而是提议天子李景遂,把他们都弄到了翰林院去。冯延鲁文章写的非常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得到了先帝李暻的赏识。

    吴王不用这些人,表明了他的态度,新朝以能力最为重要,溜须拍马已经行不通了,只要好好干,就能博得一个前程。

    孙晟并不知道韩熙载被杨琏赦免,并委以了重任,看见韩熙载的瞬间,他很是吃惊。

    韩熙载很满意孙晟的这种态度,他笑了起来,拱拱手,道:“孙宰相,别来无恙?”

    孙晟也不是愚笨的人,见韩熙载如此,心中猜到一些,道:“韩叔言,这是怎么回事?你是不是”

    韩熙载笑着点头,道:“这一次燕王造反,死了很多人,天子也被他所杀。”

    孙晟倒吸了一口冷气,这有些超出了他的想象,尽管他已经知道燕王造反兵败,可他以为燕王只是针对杨琏发动的行动,根本不知道天子,不,应该是先帝了。先帝居然是被燕王所杀,而他想杀的人却完好无损,牢牢掌控了大唐的权利。

    齐王已经登基,各地也没有什么波澜,反而因为天子的善政而对新君赞不绝口,这就意味着,大唐朝廷已经稳定了。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再翻起什么波澜显然不太现实也不可能,孙晟脑子急速转动,吴王把他召回来,是要秋后算账吗?

    韩熙载看出了孙晟的疑惑,笑了笑,道:“孙宰相,实不相瞒,我前来是得到了陛下的旨意。”

    孙晟挺直了腰杆,就算是死,他也要站着死去!孙晟一脸严肃,道:“说吧,陛下要怎样处置老夫?”

    韩熙载微微一笑,道:“孙宰相多虑了,陛下相召,是有一项重大的任务交给你,陛下说了,这件事恐怕只有孙宰相才能完成!”

    孙晟一愣,疑惑地问道:“什么事情?”

    韩熙载叹息了一声,道:“实不相瞒,这一次燕王造反,有周国人质郭荣的功劳,此人为了逃回开封,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以至于金陵发生这样的事情!”

    孙晟眼睛眯成一条缝,燕王的死居然与郭荣有关!他知道燕王和郭荣的事情,虽说都有各自利用的关系,但是郭荣如此未免太狠了一些。

    “郭荣呢,他死了吗?”孙晟迫不及待地问道。

    韩熙载摇摇头,苦笑了一声,道:“他不仅没有被擒,反而兵行险招,逃出金陵之后,去了永宁宫,把关押在里面的杨氏一门,杀了个干干净净!”

    “啊?!”孙晟大吃一惊,这个消息让他更为惊讶,郭荣去永宁宫杀人,他的动机是什么?因为这对于他来说,并不划算啊!

    孙晟下意识的想到了一个问题,郭荣如此,应该是要报复杨琏,因为一直传言杨琏是前朝旧太子,只有这样,郭荣的行为才比较合理。孙晟咽了咽口水,问道:“吴、吴王他还好吗?”

    韩熙载点点头,道:“吴王一切安好,目前正在筹备武举一事。”

    孙晟下意识的舔了舔嘴唇,这意味着吴王没有受到永宁宫的影响,换而言之,他并不是前朝的人。这样的事情换成是他,肯定早就勃然大怒,挥兵直扑开封了。

    孙晟仔细想了想,问道:“所以陛下召老夫回来,是要做什么?”韩熙载扯了半天,他只知道一个前因,还不知道要做什么。

    “陛下要孙宰相出使开封,强烈谴责周国的行为,同时也是查看周国的情况。”韩熙载说道。

    孙晟抿着嘴,这个责任重大,他出使周国,就代表着大唐的颜面,绝不能在周人面前丢了颜面。孙晟个性极为坚强,要他向敌人投降这绝不可能。

    “好,这件事情我答应了,什么时候走。”孙晟问道,他已经想通了,燕王已死,为李弘冀效忠就没有了半点意义,更何况他已经被定性为反贼,再无翻身的可能。

    “吴王说了,此事不急,为了配合谈判,吴王已经在边境调动兵马,威慑周国。”韩熙载说。

    孙晟道:“你的意思是,这件事情是吴王的意思?”

    “是吴王举荐孙宰相,陛下同意的。”韩熙载说道,他说的这么清楚,是希望孙晟能够明白。

    孙晟的一颗心放下了,既然是吴王做出的安排,那他的家人就安全了。吴王想要杀自己,只要扯上燕王,他根本逃不掉,不可能会举荐他出使周国。

    孙晟忽然意识到杨琏虽然是敌人,在对付敌人的时候,不讲手段。可是对待曾经的敌人,现在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