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真别说,冬日在这荒郊野外的,能吃上一顿热腾腾,又麻又辣的火锅,便是脱光了身上的衣服也不觉得冷,这没想到这火锅还有这种功效。”脱下了衣服,感觉温度正好合适,房玄龄美美的伸了个懒腰,大发感慨道。

    这趟出来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受苦受难的准备了,可没想到李元吉竟然准备的这么齐全,而且以往自己并不大能完全接受的火锅,竟然在这个时候能有这么大的效果。

    还有这个被李元吉称之为自动挡,高配的马车,还真别说,坐起来还真是舒服。

    屁股下面垫着厚厚的垫子,可以很好的缓解马车的颠簸感,而四轮马车本就比双轮马车更稳,双轮马车不仅要经受地面的考验,马匹的移动也会对马车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唐代男人出行,宁可骑马遭罪,也不愿坐在马车上晕晕乎乎的。

    但是这台四轮马车却没有这些问题,更让房玄龄惊叹的是,李元吉不知道用什么办法解决了转向问题,两匹马可以很轻松的拉着这辆巨大的马车前行。

    于是乎,犯了职业病的房玄龄脑中再次飞速的旋转了起来。

    “殿下,这底料好制作不?价格又是多少?臣想搞一些到军中给将士们食用。”身为长史的房玄龄,除了要负责出谋划策以外,还要负责整个部队的后勤保障等工作,说白了就是除了直接指挥战斗,余下的他全都管。

    “给将士们吃这个?那你的做好连家底也搭进去的打算。”李元吉呵呵一笑,从只有小半锅底料的锅中夹起一块火腿。

    马车虽然平稳,但路面太过糟糕,依旧是颠簸不堪,尝了口火腿,依旧是有些咸:“你倒是可以让人多准备些茱萸,温水泡开,直接吃,效果虽然差了些,但胜在实用。”

    “哪有那么多茱萸?便是把整座长安的药铺都扫净,怕是也不够大军吃上两天的。”房玄龄痛苦的挠着头。

    茱萸在现在是药材,如果不是李元吉想出的这个遭点子,他还真想不出用茱萸来驱寒,原本还以为可以掺着点别的东西,茱萸只是当辅料来用,没想李元吉张口便是茱萸,这下可是让房玄龄难为透了。

    白天还好一些,大军在移动,便是冷,也不会太过难受,最难熬的还是夜间。

    气温本就低,将士们出征也不可能携带大量的过冬物资,甚至很多东西都是几个人共用一件的,真不敢想象这一仗该怎么打?

    面对如此糟糕的天气,却又无法凑足可以确保战斗力的药物,整个下午房玄龄都显的有些闷闷不乐。

    大军前进的速度很慢,从长安出发,中间又隔着条渭河,经过渭桥这么一绕,这第一天的行军也走不了多远。

    过了渭桥大约一个时辰不到,程知节便下令大军就地扎营,此时他们还没有赶到咸阳,直线距离甚至只有十几公里那么点距离,而换算一下时间,程知节下令扎营的时间约莫也就是下午三点半左右,命令传达给前锋,前锋在寻找合适的地方扎营,最快也要在四点钟才能搞定。

    一通营帐竖起,布置好大营的防御,等做好这些基本也就天黑了。

    记忆中对这套行军布阵的方案很熟悉,但实际上经历的时候却又感觉很陌生,比如很多完全颠倒李元吉三观的一些行为。

    比如长途行军,步兵竟然能将骑兵甩出去两三天的距离,比如扎营,以前从没见过那支军队下午三点多就下令扎营的,还有很多令人想不到的事情,无不在冲击着李元吉的意识。

    唐军用的营帐是那种类似于蒙古包之类的形态,但为了方便扎营和拔营,唐军在安装步骤方面做出了一些改动,用于支撑的木棍要比正规的少很多,但营帐必须要高,否则夜间无法在营帐中生火。

    李元吉的营帐也同样如此,但李元吉却不想那么麻烦,完全就是耽误时间,也没必要搞的那么牢靠,一个营帐而已,便是塌了也砸不死人。

    “本王的营帐有多大?去在地上画个圈出来。”脑袋再次缩回马车内,实在是太冷了,李元吉朝着紧随身后的两名仆人吩咐道。

    仆人就是李元吉的随从,让干什么干什么,扎营也是他们的工作,但这活两个人可干不来,所以得有亲兵过来帮忙。

    被李元吉指挥的那仆人麻利的抄起一杆长枪,枪头朝地,找了个合适的位置勉强划了个圆圈出来。

    这时李元吉才重新装扮好,整个人裹的严严实实的跳下马车,与此同时,十几名亲兵扛着刚刚砍下来的棍子走了过来。

    营帐很大,直径少说也有七八米,这么大一个营帐,足够二十人居住,但李元吉的这个营帐却还是比不上程知节的中军大帐,那才叫一个威风,即使站在大营之外,也能一眼看到中军大帐的身影。

    李元吉亲自操刀,走到一处,命人插一根棍子下去,亲兵们也不敢多言,只能埋头苦干。

    一盏茶的功夫,李元吉略有些不满的看了看自己的营帐,速度还是太慢了,如果连带上砍伐树木,自己这个营帐用了将近一个时辰的时间,而与此同时,营中扎好帐篷的也更是没有几个,大多数人还正在忙着摆架子,工程刚刚完成了三分之二。

    扎营,锻炼的是军士们的协作能力,但这样的速度,真的很耽误事。

    如果能够简化扎营的工序,每日少说可以多一个时辰的赶路时间,只需几日便可多走一日的路程,对于长途行军来说尤为重要。

    “啧啧……你这帐篷还真是奇特啊。”闲来无事的程知节,留着满脸的哈喇子,与尉迟敬德和房玄龄三人走到帐篷内,连连称奇道。

    帐篷虽然看着很简陋,一点也不符合齐王的身份,但胜在速度快,就是不知道耐不耐操。

    “放心,就算你的中军大帐塌了,本王的营帐也绝不会有事。”李元吉面带微笑,心中一阵嘲讽,相互作用你们懂不?别以为棍子扎的多就结实,其实都一个鸟样。

    程知节满脸黑线的看着李元吉:“俺的中军大帐真就那么不堪?俺不管了,今晚你要管俺的饭,不然俺就赖在这里不走了。”

    打着为自己的中军大帐鸣不平的理由,程知节很没节操的嚷嚷着要在李元吉这里蹭饭,白天冻了一整天,浑身早已被寒风刺透,看着房玄龄那小脸红润的模样,程知节便气不打一处来。

    “有件生意你们做不?”管饭什么的都是浮云,自己什么都不多,就是吃的多,不过李元吉却有感而发的想起了一件生意,虽说赚不了什么大钱,但赚点小钱还是没问题的。

    “什么生意?”程知节瞬间提高警惕的看向李元吉,一脸的你别坑我的表情问道。

    突然有那么一瞬间,让自己感觉到在唐朝赚钱好像还挺容易的,随随便便折腾个什么物件出来就能赚钱。李元吉微微挑了挑眉,道:“让整座大营可以在一盏茶的功夫里完成扎营的生意!”

第一三九章:现在开始,这里归本王管!() 
行军是枯燥的,无聊的,特别是在冬日里的行军,在这样一个拥有着糟糕的天气,糟糕的过冬物资的情况下行军,更是极为要命的。

    连续四天的行军,前锋三千骑兵部队已经引发了大大小小约百场战斗,斩敌近千,配备了全新弓箭的一千新军,更是展示出了他们的强悍,将李艺部叛军远远的吊打。

    战局喜人,但另一个方面却又不得不让所有人都深深的感到了担忧。

    不算后勤兵,此番从长安出来的时候,战兵整整两万人,但是到现在,仅仅四天的时间,他们便非战斗减员大约一千人左右。

    这将近一千人被分散留在了沿途各个县城,或是寄居于沿途百姓家中,并留下一些粮食。

    随着出征的时间越来越久,非战斗减员的人数也在成倍的增加,这令所有人都感到无奈,感到心急,可却毫无办法。

    第五日,大军直扑新平县。

    “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的异常!”房玄龄深皱着眉头,望着守备森严的新平县,心中更是增添了一些未知。

    想象中的局面并没有出现,叛军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显的慌乱,兵临城下,李艺部叛军却好似没有看到似的,就好像出现在城下的是敌军,而非大唐官军。

    “等等看!”微微眯着眼睛,李元吉仍旧有些不太相信。

    第六日,连续六日的严寒袭扰,非战斗减员再次剧增,仅仅一天的时间,便倒下了将近三百人,有冻伤的,有感冒发烧的,这些都是无法继续作战的人员,病情稍微轻一些的,都没有计算在内。

    第七日,非战斗减员逼近五百,七日的时间,他们已经从两万人减员到了一万八千人,而且越往后,减员的人数便越多。

    反观新平县李艺部叛军,却依旧是毫不动心,守在城头的守军数量也不多,倒是城内催烟袅袅升起。

    “不能再等了!必须要强攻!”看着日益剧增的伤员,程知节再也坐不住了,对峙了一整天的时间,回到中军大帐之后便愤怒的咆哮着。

    房玄龄没有开口,现在局势越来越不明朗,他的脑子里很乱,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城内装不下一个军团!”面对这样的情况,李元吉也同样的痛心,可痛心又有什么办法?战争就是这样,不可能总是朝着你预想的方向发展。

    “装不装的下那是李艺狗贼的事,老夫只知道,若是在这么拖上十天半个月,这仗也不用打了,冻也能把我们给冻死!”程知节的情绪异常激动,每日增添数百伤员,身为主帅的他没办法不去激动。

    “斥候呢?”李元吉屏住口气,问道。

    “斥候连续侦查三日,最远的时候已经出了豳州,一切正常,郊外没有发现其他的敌军,三水那边倒是有敌军,不过也是拒城不出。”尉迟敬德开口道,斥候是他负责安排的,情况也是他最为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