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商业集团拿走了很多的利益,可并不能只看这一部分利益就去判定商业集团是吸血鬼属性。

    同时还要看到,商业集团承担了皇室所有的开销,也就是说,商业集团每年的盈利,除了留下他们下年财政预算以外,其余的全部要拿给皇室用作日常开销。

    换而言之,如果商业集团的收入出现了下滑,那么就只能缩减自己的预算来保证皇室的开销。

    而皇室的开销,往往也是朝廷财政支出的很大一部分,现在朝廷没了这部分压力,便可以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别的地方。

    除此之外,皇家商业集团还是大唐最大的纳税单位,去年一年就纳税三万多贯,按照三十税一的比例来计算,他们去年营业收入就有三十多万贯。

    可账目不是这么算的,三十税一,看的不是你的利润,而是整体的营业额度,除去各项成本,实际上商业集团去年的总利润大约在十万贯左右。

    再除去交给皇室的将近六万贯开销,实际上自留的资金仅有四万贯左右。

    “所以,朕觉得在这些开放的技术领域里,最好的办法就是免税,以此来提高百姓的创业热情。”李元吉毫不犹豫的祭出了后世的招商**。

    “免税?”在座的诸位纷纷一愣,旋即脸上便是一脸震惊的模样,如果免税的话,那还玩个什么啊?辛辛苦苦给别人做了一锅饭?最后自己只能看着?连口汤也喝不着?

    这算不算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免税!”李元吉将大臣们的震惊置之不理,继续点头确定了自己所说的话:“确切的说,应该被称之为退税更合适一些。在这些产业里,实行三年免税的政策。但考虑到现如今朝廷的问题,这个政策可以做出一定的改动,比如说税费每年都要按照规定进行缴纳,但是到了第四年的时候,可以一次性退还前一年半的税费,第五年的时候退还剩下一年半的税费。”

    房玄龄在认认真真的思考着李元吉说的话,马周也同样在思考着。

    接受了李元吉思想的马周,在这方面显然要比房玄龄更具优势一些,而且切入点也不同。

    不大会儿的功夫,马周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好处,当即附议道:“臣附议!”

    瞧见其他的大臣依旧一脸的懵逼,马周不得不详细的解释道:“这种政策的好处很明显,而坏处却几乎是了了的。其最大的好处在于,每年都可以收到税费,即便是要退还,那也是在第四年的时候才会开始。

    而那个时候,朝廷的收入必然会大增,也完全可以支撑得起这笔支出。

    当然,更重要的是,任何事情的运作,也包括商业的运作,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大多数的作坊,在第一年的时候,他们的精力主要在于摸索阶段,处于累积经验,开拓市场这一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的盈利是有限的。甚至不排除要用几年的时间去积累,去摸索。

    不管这个时间是多久,每一个作坊的前几年,都不可能出现大幅盈利的情况,也就是说,即便没有免税政策,前几年朝廷能收到的税费也是了了的。而再往后,他们每年缴纳的税费几乎都是比前几年成倍增长的,如果运作得当的话,我们只需要做好第四年和第五年税收减半,或者只少三四个月的准备就可以了,而这个代价,我们完全可以接受。

    同时这个政策也会让投资者咬牙坚持下去,可既然要坚持,就要吃不不断的投资支撑,可只有投资而没有收益,显然是不行的,他们必然会想尽办法去打开销路,增加自己的营收,从而可以保证自己撑到第四年,第五年。

    甚至,为了保证这些企业的存活率,我们可以做出一些保护性的政策,即每个地区相同产业限定规模,以确保有足够的市场可以养活他们,如此一来,既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他们能够存活下来,也可以保证市场的竞争力。”

    马周的话倒是让众人忽然眼前一亮,仔细的琢磨琢磨,好像的确是这么个理。

    一个企业的开始,绝不可能直接就能赚钱,这中间必然会有一个过程的,而这个过程是真空的,是没有收入,或者有很少收入的,而等到他们真正的成长起来了,朝廷才能收到真正的大钱,而所需要付出的,只是前面几年那少的可怜的税费而已。

    所以,这个好处很明显,似乎让人找不到拒绝的理由,特别是马周随后提起的保护性政策,这几乎就是为这些企业送了道护身符。

    当然,护身符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有人作死的话,那谁也拦不住。

    紧接着,附议的大臣越来越多,没人可以拒绝这种好处,特别是已经处于思想转变初期的大臣们,这个时候因为对整个事物的了解并不透彻,所以期待感也更强烈一些,这是人之常情,谁也无法避免的。

    “至于提高粮食保护价格,这个朕觉得暂时不必担忧,也有些不太现实,如果真的出现了无人耕种的情况,朕倒是还有个别的法子可以缓解,只是现在还用不上!”至于最后一个问题,李元吉则是摇了摇头。

    士农工商,虽说这个阶级已经被打破了,但是要让百姓放弃耕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就业岗位有限,余下的人不种地还能干啥?

    加上作坊招募的多为年轻人,年纪最大的也不会超过四十岁,那么四十岁以上的人,不种地又能干啥?

    所以,这个担忧显然是多余的,而且提高保护价格,也意味着粮食售卖价格会提高,显然并不划算。。

    a

第四七九章:一场意外带来的好处() 
    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这不仅仅只是口号上提一提那么简单的。

    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更是多到令人无法想象。

    甚至在很多人的脑袋里,对于工业化的认知也是很有限的。

    就拿内阁这些成员来说,他们听到工业化这个词语是最多的,接触的也同样是最多的一批人,可到目前为止,工业化在他们的脑海里,仅仅只是以蒸汽机,或者在加上蒸汽机被运用在各个作坊从事生产这个阶段上。

    思想上的认知,才是最大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的一个衡量目标。

    李元吉同样的也有些心急,因为他很清楚,人类自工业化开始到工业化一百年期间,这一百年的生产力,就相当于人类社会之前两千年的生产总和。

    而这仅仅只是在工业化初期的时候,各种高科技还没有满世界乱飞的时候。

    到了李元吉穿越的时候,一年的功夫,基本上就能抵得上古代一百年的发展成果。

    而那个时候,距离新中国成立仅仅只有不到七十年,正式放开思想大力发展,才刚刚三十余年。

    李元吉不奢求能够在有生之年达到自己穿越前的水平,但他却想在自己有生之年,达到工业化百年里程的水平。

    退税政策,其实也是推广工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

    只有参与的人多了,科研部门才会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技术的研发上。

    当使用的人多了,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对此会有更高的期待,紧接着的,就是各种工业设备的出现,各种工业技术的升级换代。

    但凡事终归是有个过程的,即便李元吉也很清楚这一点,可他还是忍不住的想要在短短几年,甚至一年内去达到规划中几十年才能达到的地步,但是很显然,这并不现实。

    内阁成员对于工业化的认知度,将李元吉从那些不现实的幻想中拉回了现实。

    “陛下!”内阁会议历来禁止被人打扰,除非遇到重大情况,但哪又来的那么多重大情况?不过这一次,宋忠还是决定闯入会场,甚至直接忽略了并不怎么愉快的气氛,直接走到李元吉身旁。

    “陛下,科学院那边来说,蒸汽机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实验室内测试结果为动力比之前强了将近三倍。”

    “什么?”李元吉大吃一惊,觉得有些不敢相信。

    限制蒸汽机的问题在于密封性,这几乎是个无解的问题,除非在材料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现在自己那些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距离独自研究还远着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只能靠他们自己。

    而在此之前,李元吉甚至已经做好一个火车头只拉四节车厢的准备了。

    “这才几个月的时间?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李元吉猛的摇了摇头,不是不肯相信,而是他知道这里面的难度到底有多大。

    “这个奴婢也不清楚,他们只说实验室内已经没有问题了,接下来他们打算进入正式性的试验。”宋忠一个劲儿的摇着头。

    “好!哈哈!好!”李元吉兴奋的连连叫着好,只留下一堆一脸懵逼的内阁大臣。

    蒸汽机的问题解决了好是好,可无非也就是让铁路更快的运转起来,虽说铁路的好处他们也都看到了,但是对于蒸汽机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这个他们还真的没有意识到,你永远也无法强迫一个只见过战马疾驰的速度以及拉力的人,去想象一台重型卡车的速度和拉力以及耐力。

    “让他们尽快准备,朕要去看看!”实验室测试李元吉没多大兴趣,而正式性的测试,其实也就是路试。

    路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测试场内的铁轨上空跑,然后逐渐的增加车厢,装载货物,测试他的极限。

    然后第二阶段就是正式的离开测试场,到已经铺设好的铁轨上去测试,而这个测试就难的多了,因为路况环境无法与试验场相比,同样是两个步骤,先空车,后逐渐的增加车厢以及载重。

    “到时候诸卿与朕一同前去,朕要让诸卿见识一下工业化的魅力!”

    准备工作其实并不难,老许等人在蒸汽机这个项目上已经待了几年的时间,经历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