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最佳闲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恳凰掖系牟t望台上,都有两名士兵在望着。

    一百一十七艘船,二百三十四个瞭望兵,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永远也不可能的,除非二百三十四个瞭望兵全部脑袋短路。

    这个时代并没有航速表,船上所有的设备都很简陋,甚至连个压力表都没有,只能用简陋的设备。

    对于测绘部门来说,这也是个巨大的挑战,好在之前的几年,他们已经在习惯这种情况了,并且完成了从朝鲜开始,沿着海岸线一路开到安南,沿途不断的修改,做出了最终的航线图。

    而他们绘图的方式也很简单,一份草图,一份修改图,一份最终版本的航行图。

    草图上标注了船只的类型,当下的速度,速度是多少没人知道,但船只类型,加上简陋的设备提供的舱内压力数据,这个就是他们的航速标准。

    因为大量的工业化,大量的统一化标准,带来了这个方便之举,他们只需要按照当前的情况,绘制出海图,不同的船只,都可以根据这份海图来计算出适合自己情况的海图。

    比如说军舰,全速开动起来的话,他们的速度是运输船的两倍,这个时候他们只需要将航线图上的数据乘以二,这就是他们的航线图。

    航线图没有一份是固定不动的,每一艘船都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更改,从而确定自己的方位,确定自己是否偏航,并及时作出修改。

    而另一个,则是根据指北针,以及距离大陆架的位置,来确定自己在这条航线上的位置。

    测绘部门并不需要操心该怎么走,这不是他们应该负责的事情,他们的工作,就是将舰队航行的轨迹给画下来,并且标注上重要节点。

    例如说什么时候,在哪里进行的转向,指北针上的刻度是多少,每隔一个时辰都要标记一次。

    草稿纸已经用掉了四千多张,修改图纸同样用了四千多张,最终的航线版本,小图用了三百五十张,每张小图上标注了二十里地的详细路线,哪怕这个路线并没有什么变化,也没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但也依旧按照二十里一张的要求去制作的。

    一百里标准的海图,就是将五张海图绘制到一张图纸上,画了七十张,这份海图用于三个时辰修正图,每隔三个时辰就要对照一下这张图,对照着上面的参数确定自己的位置。

    再然后就是三百里标准的海图,这个是个更大范围的参考,每天起航或者停航的时候看一下,对照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基本就是一天的标准航程距离。

    后面还有一张总海图,这个是将整个海图绘制到一张图纸上,详细的数据并不多,只是能让人看出大约在哪里航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是个参考,对具体的航行而言没什么用处。

    三个绘制组,进行着同样的绘制工作,并且对每一张海图都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夜间停航之后,三个绘制组碰头讨论今天的绘制工作,如果结果是一样的,皆大欢喜,大家可以早点洗洗睡觉,如果结果不一样,那就需要进行更严谨的讨论了,必须要找出谁是对的,谁是错的,这不是较真,海图错了,对于未来的航行将会是巨大的威胁,甚至有可能让过往船只触礁沉没。

    而对于他们这种长途航行的船只来说,每一艘船上,都装载着价值连城的东西,哪怕这件东西本身不值钱,可经过了这么远的距离,他也是非常值钱的。

    所以,这份海图上的详细信息,分别标注了起点的位置,船用指北针精细到刻度的数据,以及航向转变的具体时间。

    什么?你说海上不容易得知具体的时间?

    好吧,这根本不是问题,海上航行也并不需要具体的时间,他们只需要记载下来,走完这张海图上的航线,用了多久就可以了。

    而在指挥舱内,有两个沙漏,一大一小,一个是一刻钟的,一个是一个时辰的,上面都标注有详细的参数,每一个都有十条相等的线,一刻钟是半个小时,十条线,也就意味着他的精确度已经到了三分钟,上下误差三分钟,只要不是触礁,这个误差对于航行来说是没什么大问题的。

    虽然实际上用处可能也不大,但海图一定要制作的精细,以防万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了。。。

    到了下午,前去探路的军舰回来了,他们是直接脱离舰队,朝着正东偏北一点的方位走的,而这期间舰队的速度也降了一半,他们要节约燃煤,避免绕路,不然的话,他们就不得不找个地方靠岸,然后去寻找燃煤。

    事实证明,余集的建议是正确的,他们的确应该转向了。

    于是,舰队开始转向,顺着军舰返程的航线继续前行,与此同时,他们的任务又多了一个,夜间停航的时候,他们需要与军舰上的航海兵进行沟通,确定他们探路的航线数据,并以这个数据作为最终数据。

    而在此之前,军舰脱离舰队的位置,三个绘制组也进行了标记。

    尽管确定了要用军舰的航线,但这个时候绘制组依旧没有懈怠,他们依旧要完成一整天的绘制任务,哪怕这是一条将要废弃的航线,他们也要绘制出来,以防万一,这就是个备胎。

    日出日落,潮起潮落,天空有时晴朗,有时乌云密布,有时狂风暴雨,但这都没有影响到整支船队。

    因为是沿着大陆架走的,加上是第一次航行,所以速度并不快,每天起航的时间相对早一些,但停航的时间也很早,按照正常航行可以走一天的路程,船队也只走了大约**成的距离,然后就开始停航,派遣小一些的船朝着岛屿过去,寻找适合停靠避风的地方。

    有些地方更适合一些,有些地方则根本无法停靠,于是第二天的时候,他们只能将速度放的更慢,沿途去寻找适合停靠的岛屿,然后进行标记。

    凭借着庞炳丰富的航海经验,船队成功的避过了五次极端天气,虽然有些损失,但损失并不大,狂风虽然厉害,但还奈何不了上百艘船只组成的船阵,加上海岛的掩护,狂风停止的时候,船舶工业人才便立即对损伤的船只进行修理,这里面有两艘专业的修理船,上面有所有的设备,搬到陆地上的话,只需要建造船务以及一些大型的设施,就可以直接造船了。

    航行时间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沿途的海岛,逐渐变成了大陆架,完完整整的大陆,连续半个月,他们再也没有见到大型的海岛,或者说,大陆架就没有消失过。

    四个月的航行时间并非从出发的时候就开始算的,而是船在行进的时间,只计算起航到停航这个时间,按照每天十二个时辰,每月三十天,一共一百二十天,即船航行的极限时间为一千四百四十个时辰,并非一百二十天。

    所以,船队还有大约七百多个航行时辰去挥霍。

    于是,庞炳开始派人登陆,按照绘制组的推算,此刻他们已经离开本土大约一万五千里左右了。

    但是登陆并没有任何的效果,陆战队分出了两个营,以两个连为单位,分别朝着四个方向,各自带着一台坦克以及一台步兵装甲车去探寻,按照陆战队的行军速度,一天大约可以行军一百四十里,实际上这里的条件很恶略,每天行军的速度只有六十多里,两天之后,没有任何收获的陆战队只能返程,一来一回,深入一百二十多里,原始的不能在原始了。

    船队因此也耽误了四天的时间,毫无收获之后,只能接着起航,朝着下一个目标出发。

    但庞炳却无比坚信,自己发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新大陆,大陆的内部到底有没有人?他不确定,也不需要确定,之后会在派人来这里,他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哪怕一无所获,实际上也是收获颇丰。

第七一零章:南进舰队的收获() 
与北线舰队相比,南线舰队获得成果的时间显然更早一些。

    首先,根据当地渔民的消息,加上舰队偶然间的一个发现,先是发现了流求岛,即后世的弯弯。

    随后舰队进行了小范围的登陆勘察,发现岛上原住民数量并不多,且几乎于原始时代一样,于是,消息被迅速的传向百里外的本土,之后船队继续向西前进,然后又向南走,一路上经过了东南亚,又抵达了印尼,途中收获颇丰,沿途做下标记之后,打算原路返回。

    但是偶然间救下了翻船的当地渔民,结果被告知,再往北走三四天的时间,是另一个地方,那里的情况不比这里好多少,但是自然资源却很丰富。

    于是,舰队当即决定向北前进,然后抵达了当今的菲律宾地区,发现那里果然有不少的自然资源,尤以橡胶居多。

    橡胶如今在大唐可是紧俏货物,很多单位都需要提前预定,即便是这样,也不一定能分配到,本土的产量实在是太少了。

    然后趁着舰队停止之后,测绘组进行了海图的汇总,然后惊奇的发现,如果他们的计算没有出错的话,再往北走大约两天左右,就可以抵达流求,最多三天,就可以回到本土。

    这个消息让舰队司令震惊不已,三四天的时间而已,就算计算出错了,大不了返航就是了,可若计算没有出错,那可就是个全新的发现。

    如果原路返回的话,以后这条航线就只能顺着他们来时的路,历经近两万里,耗时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到达。

    于是,在菲律宾补充了燃煤与淡水,以及食物之后,舰队果断北上,流求倒是没遇见,第四天夜间,他们发现了岸边的火光,虽然很微弱。

    当天亮以后,舰队开始靠岸,这才发现,自己到了南安县,即泉州下面的一个县,而根据之前的测绘,泉州东边便是流求。

    这个发现可是让舰队兴奋不已,冒险多走了五天的时间,然后意外的发现了一条新的航线,然后节约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接着,舰队直接北上,回到了出发点,海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