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俺虽做了匪寇,可俺在家乡还有老婆孩子爹娘要俺养啊,这都把俺运到天边了,俺家里的娘俩可怎么办啊……”
……
得到他们大概要去的地方后,船舱里关押的匪寇顿时躁动起来,一个个在那嚎叫哭喊起来。
“一个个的嚎丧啊,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两个军兵骂骂咧咧道。
“军爷啊,连续两三年田里种下的庄稼颗粒无收,实在是没办法才上山当了匪寇啊。”
“有这个当匪寇的胆,难道还没当兵上阵杀敌博取功名的胆吗?这几年朝廷正值用兵之际,在民间可是广泛募壮士为兵。尔等作何去了?”
军兵当即斥骂起来,想当初他不一样因家乡受灾逃荒的吗?只是他没选择上山为匪,而是投了安东军。
初唐虽是以兵农合一的府兵为主,但也以募兵为辅,募兵也要像府兵一样自备兵甲。如名将薛仁贵就是在唐太宗征高句丽时,自带军械粮响投军作为募兵参加对高句丽的战争,在战场上的优异表现被观战的唐太宗一举相中。
哀嚎不止的匪寇们顿时被军兵训的无地自容,总不能抗辩说自己怕死在征讨四夷的战争中吧。比起那些凶悍不畏死的蛮夷,明显普通百姓更好对付一些,还有财发。当兵打赢了,朝廷发下来的赏赐大头是将军们的,普通士兵就只能得几十个铜板罢了,立了功还能得个勋官回乡夸耀夸耀。
可近几年朝廷赏给立功将士的勋官在民间的声望是越来越低,当兵上战场立功博个勋官以经越发不受百姓看重了。
等到三十几年后的开元年间,勋官在民间更是沦落到被百姓所不耻的地步。就像几百年后的宋明时期社会盛行的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风气。军人打仗彻底变成养家糊口的雇佣军,而不再是像初唐一样博取一份军人的荣誉。
初唐募兵还得自备出征的衣粮和军械铠甲,为的就是战场上博功名博出人头地。当然啦,还有打胜后在敌境抢一把发财的心思。
到盛唐,就变成军人所需的一切全靠国家负担了,军人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与初唐时期大相径庭。
军人与国家之间更像是买卖的关系,谁招的他们,谁直接给他们发军响,他们就忠于谁。节度使就变成了军人与国家之间的中介商,长此以往,军人只知跟他们常打交道的节度使,而不知节度使背后的真正雇主国家了。
这才有了安禄山、史思明敢于反叛的根本。
如果把安禄山放在初唐时期,纵使给他三镇兵马,他也造不起反来。
……
随船队而来的建筑师于当地选好建造稚内堡的地址后,将由安置于此的五百名匪寇,现在的稚内军自行建造一座可容纳千人,五百人即可守卫的棱堡。
供稚内军一年所需的口粮和垦荒的农具、粮种、饲养的牲畜留下后,船队再度起航,只是航向不再向北,而是转向东南。
三日后于北海道东北部知床半岛西南海岸平原靠岸,即后世的斜里町处。
此地是一片东西南北四五十公里范围内的海岸平原,是船队此行要建立殖民点中自然环境最为优越的一个点。在李煜的计划中是做为未来北海道北部一带的粮食、牲畜产业基地,用以供给少海之北各殖民地。
故船队在此安置了一千五百名匪寇,设立寿诞县而非堡,将由一名安东军中校尉兼任县令,领兵一百统辖匪寇于此开展建设。
稚内堡及将在南千岛群岛中的国后岛上建设的古釜堡和捉择岛上建设的纱那堡,共三堡皆隶属于寿诞县。
古釜堡和纱那堡各安置三百名匪寇,以曾经的一名匪首为守捉使,领众匪建堡镇守岛屿,兼具自行征讨不服王化的岛上毛人。
船队沿千岛群岛继续北上,到达少海东北的勘察加半岛,于上次胡安君、陆元庆等人北探时靠岸的海湾(阿瓦查湾),放下五百名匪寇令其于此地筑蓝水堡镇守。
船队沿勘察加半岛海岸北上,于勘察加河入海口南岸,即后世俄罗斯小城乌斯季堪察茨克。将大名鼎鼎的匪首麓牛郞及其五百名部下安置于此,令其修筑钵池堡,麓牛郞任守捉使。
临行前,一名军兵也不知是好心还是有意调笑,告知麓牛郞,他们要修建镇守的钵池堡是此次所有建设的城堡中最北的一座,提醒一句注意寒冬。
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北面是奔腾的勘察加河及周围被密林、草原交替掩盖下的河口三角州平原。远方,东西北三面皆是莽莽群山,西北面一座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的雪山更是赫然耸立。
纵横江湖十余载的麓牛郞也难免对此地露出了无奈的苦笑,毫无文明和人类生存的迹像。
五百名匪寇们踏上这片陌生抵御显得手足无措,心里更是担心船队离开后,会不会有大股夷人从远方的山林里冲出来将他们杀了吃肉。
第416章 文明进程()
PS:防盗章节,待会修改
在随后的几天里李煜一有时间就会拿起《地理学指南》来研究。全书共分8卷,第1卷为一般理论概述,阐述了托勒密的地理学体系和修正了马里努斯的制图方法。第2卷至第7卷列有欧、亚、非三大洲8100处地点位置的一览表,并采用喜帕恰斯所建立的纬度和经度网,把圆周分为360份,给每个地点都注明经纬度坐标。第8卷由27幅世界地图和26幅局部区域图组成。
托勒密在书中认为地理学是对地球整个已知地区及与之有关的一切事物作线性描述,即绘制图形,并用地名和测量一览表代替地理描述。他在《地理学指南》中采用了波昔东尼斯测定的地球周长的较小数值,这个波西东尼斯让李煜完全没印像,不由想到那个时候就能测量出地球周长吗?好几百年前的罗马人向东最远不过到波斯而以,听说过马来半岛和丝国(即中国)并不能确定两者的距离。向西以知最远地点托勒密自己都在书中说了为加那利群岛,并以它的一个最西边的岛屿为经度的本初子午线。根据前世的记忆和对地图的印像本初子午线是定在英国的格林尼址天文台,而这个加那利群岛的经度明显与英国的格林尼址天文台的0度经线差距可不小。
再对书中第2卷至第7卷列的欧、亚、非三大洲8100处地点位置的一览表的经纬度和记忆中这些熟悉的地方经纬度的大致比较后发现,如托勒密生活的亚历山大港、罗马城、耶路撒冷等历史名城,纬度差距不是太大,但经度差距就未免太大了,李煜估计起码与实际经度最小也差了十多度。
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书中标明的海上的距离,实在让人无语,海洋距离比实际上小了好多,看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将陆地向东延伸。把有人居住的世界想象为一片连续不断的陆块,中间包围着一些海盆。像欧、亚、非三大洲看起来紧紧挨在一起,那几个不大的海盆标识着地中海和黑海里海,印度洋小了好多,亚洲与欧洲太近。向西就是一个上下狭长的海,好像在向人诉说向西航行不远就能到东方似得,八百多年后哥伦布就是被他这副地图给骗了认为向西航行不远就能到东方,结果阴差阳错的发现了美洲。还有他在地图上表明:印度洋的南面还存在一块未知的南方大陆,实事是根本就没有南方大陆,只有一块最小的澳洲大陆和新西兰、塔斯马尼亚这三座岛,再向南可以把冰封的南极洲算作南方大陆了,李煜不由的对书中的错误置之一笑。
几天下来把这本书翻完,李煜不由得苦笑,书中错误真的是太多了,这本书的价值也只有借鉴经纬度和地圆学说的理论。将陆上测量的距离归算为度,一度等于多少里的经纬网格上定出地区的位置和海上的距离,但现在问题是经度无法进行科学测量。如此一来只能测得科学的纬度标定两地南北距离却无法准确标定两地的东西距离。
以目前的技术水准去搞钟表研究明显不现实,要知道能精确测量经度的时钟直到18世纪才问世,离钟的问世以经过了四百多年。
托勒密在《地理学指南》中还提出了两种新的地图投影:圆锥投影和球面投影。不过李煜看到这两种方法有些不太理解这用经纬线网来测量地面上的面积,看来只能交给专业人士了。
《地理学指南》这本书李煜觉得它的重大意义是向华夏文明关于地理学引入一种全新的理论体系。
华夏传统的地理学是属于典型的天圆地方说,与古希腊古罗马地圆学说大相径庭,制作的地图在精度上差距颇大。虽然同时期的西方地图制作也不过如此,但西方这种地理学体系拥有更大的前景。
李煜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引进来促进华夏地理学的融会贯通,便于对未来新世界的发现和海洋探索。
合上了书本,转头瞧见灵儿坐在摇椅上正拿着一本《搜神记》看得津津有味。这小妮子平时就喜欢看些志怪小说,原本李煜想让她多学些算数,看看《九章算术》和诸子百家的名作能像馨儿一样给自己打打下手,不过目前来看李煜的调教很失败,灵儿的志不在此啊!
“灵儿去拿根七尺长的竹竿来!”
“诺”灵儿懒洋洋的从摇椅上起来几步就向外跑去,李煜将书放书桌的一旁,便从抽屉中拿出了一个皮尺。皮尺是之前叫府里的工匠做的,宽0。7寸,长足有二丈也就6米。皮尺白色,上以不同长度的红色线条为尺度标明分、寸、尺、丈。
这套皮尺做出来后,府里的工匠兴奋极了,懊恼他们以前怎么没想到可以做这么个皮尺,轻便易于携带,长度还可以够长。
在给李煜做好后就给自己做了一个长达十丈的皮尺,还做了一个相匹配的外壳,壳中间有一个转轴,不用时就可以将皮尺卷到里面去,用时直接往外拉就可以了。当李煜看到一阵汗颜,这不就是后世常见的皮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