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拒绝太子之位,两位相公不怨我就好了,可不奢求为我说好话。”
馨儿直接翻白眼,心里对李煜不愿坐太子是老大不理解,坐在长安或者洛阳号令天下,不比坐在偏远的平壤号令安东,上面还有人压着好万倍?
大唐的锦绣江山不要,真不知郞君要什么?
馨儿不满的情绪弥漫开来,没好气的咕隆:“三月,吐蕃攻陇右鄯、廓、河、芳等州,左监门卫中郎将令狐智通发兴、凤等州兵御之。十七日,陛下诏洛州牧周王李显为洮州道行军元帅,率工部尚书刘审礼等十二总管,并州大都督相王李旭轮为凉州道行军元帅,率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鸿胪卿萧嗣业等军讨吐蕃。二王并未随军出征。八月,吐蕃又攻叠州,破密恭、丹岭二县。原定于今冬封禅嵩山,因吐蕃来攻,诏停封。”
“今年三月至八月间,吐蕃屡攻陇右诸州,陛下以发十二总管征讨?”
李煜急问道。
“是啊。”
馨儿点点头,“不过,奴家很不理解陛下为何会让不通兵事,年纪轻轻的周、相二王任两道行军元帅,任命了又不让他们随军出征,军队打了胜仗二王也沾不到战功啊,岂不是多此一举?”
李煜此刻没心思去听馨儿的唠叨,魂以飞到万里之外的陇右。
想必这会陇右各州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了吧,洮州道十二总管,凉州道左卫大将军契苾何力、鸿胪卿萧嗣业等军,要调动的兵马十万不止。历史上唐与吐蕃在青藏高原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交锋,青海大战看来就要爆发了。
想起历史上的青海大战,李煜十分不解更不满大父与刘仁轨的做法,明知李敬玄不通兵事无将帅之才,两人却因个人对李敬玄厌恶故意把他派到陇右负责对吐蕃的战事,结果导致青海大败,工部尚书刘审礼一万先锋全军覆灭,刘审礼重伤被俘死于吐蕃。
李敬玄闻刘审礼兵败那是仓惶溃逃,乱不成军,被吐蕃军截断退路。诺非黑齿常之率五百敢死之士夜袭占据高岗切断唐军退路的吐蕃军营,将其击败,十八万唐军就全军覆灭于青海了,将创下唐朝立国以来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兵败。
可当下,朝廷调往陇右的诸军中并无黑齿常之啊,此人被李煜调往倭国东部战场去了。李煜诺是不干预青海大战的统帅问题,没了历史上拯救唐军的黑齿常之,后果难料啊。
李煜琢磨着是不是把黑齿常之召回,另遣良将代替指挥倭国东部战场,再把黑齿常之推荐给朝廷派往陇右统军。
转念一想此事也不急啊,青海大战爆发于仪凤三年(678)九月,还近两年时间呢,这会大父应该是委任文武双全的刘仁轨负责陇右对吐蕃战事。
想起李敬玄也是个奇葩,知道自己不是将才,还非得在朝中仗着自己是中书令对负责吐蕃战事的刘仁轨每有奏请就持不同意见从中阻扰,把刘仁轨给得罪了。其主掌吏部多年,又和赵郡李氏联宗,前后三任妻子都出身山东士族,在朝中势力极大。
李治对此很不高兴,后来越发厌恶他,李敬玄也不自知。
兵败青海,后又在湟川被吐蕃击败,连败两阵,丢这么大人,上表称病获准回京还不知引咎请罪,直接到中书省办公坐起了中书令,简直神了。
李治知其没有生病,一脚把他踢到衡州任刺史,大概是嫌他在衡州当老大没人制,再贬扬州任长史去了。
第476章 生趣的历史()
王勃去年在洪都参加洪州都督阎伯舆新修滕王阁成后举办的宴会,宴中作腾王阁序惊四座,遂传遍天下。
正待天下人吟颂腾王阁序时,王勃却以淡然南下至交趾县其父王福畴处,看到生活窘困的父亲,颇为自责的王勃在此停留数月后踏上归途。
带着一名仆人的王勃来到武安州海门镇,打算乘船至广州再视情况是走海路还是陆路北返河东。
蛟龙海航的一艘商船停于海门镇,船长是蛟龙海航总管谢越的族弟谢衡,此刻他正在甲板上焦急的等待在海门镇打探消息侍从回来。
“船长人找到了。”
五名侍从气喘嘘嘘的登上船说道。
“在哪?”
谢衡忙问道。
“王勃带着一名仆人在港口寻找可搭乘去广州的船只。”
“太好了,快带某去请王郞登船。”
谢衡迫不及待的催促着侍从带路,至于为什么要去请王勃登船?这还得从半年前说起。
其族兄谢越突然找到他,告知其从南洋北返时,至安南打探王勃的消息,并将他请到平壤,燕王有意召他为官。
既然是燕王的意思,那么谢衡是无论如何也要把王勃请到平壤。在下南洋路过安南时就以派人上岸打探王勃至交趾后的行踪,甚至担心王勃早早北返导致错过,谢衡草草处理了船商的货物就北返武安州海门镇,在此等待。
王勃本想在海门镇找一艘北上的渔船载他,没想一位身着锦衣带着数名仆从的中年男子前来寻问其是不是去年那个在洪都作下滕王阁序的王勃。
王勃点点头,有些疑惑:“不知兄台找某何事?”
“哈哈哈,是王郞便好。”
谢衡亲切的称王勃为王郞,拱手作楫道:“奉我家殿下之命特来此请王郞登船前往平壤一叙,还望王郞不要推辞。”
王勃一听,能在平壤称殿下的,满朝也只有那位能文能武,领孤军平高句丽遗民叛乱,少年便名满天下的燕王了。
当初尚在沛王府修撰时,到与年仅十岁的燕王颇为交集。燕王此刻派人来请他一个两度被贬,现在一介白身的书生至平壤能有什么好叙的,无非是想召他于其麾下效力罢了。
王勃对于前往平壤并不热心,当官?一次在沛王与英王斗鸡时作檄英王鸡文助兴,被陛下不喜贬逐。一次又为同僚所嫉,被人设计构陷,差点丢了性命,连累父亲从身居长安的雍州司功参军远谪南荒之外的交趾县令。
对于仕途,王勃以经看淡了,视宦海为畏途,朝廷恢复他旧时的官职都没有接受。要他此时去遥远的平壤于燕王麾下谋个官当当,还真没什么兴趣。
王勃拱手拜谢道:“能劳燕王千里迢迢派兄台前来请在下,令在下有些惶恐。但,家有老母尚在河东家乡,某以离家近两年之久,急需回去照顾,恐难随兄台去平壤与燕王一叙”
“王郞别急着拒绝啊。”
谢衡忙道,从袖里抽出一个锦囊递上,心里却犯嘀咕。也不知锦囊里装着什么妙计,族兄说的一板一眼的,诺王勃不愿来平壤就将此锦囊交给他,你就等着他回心转意好生带回平壤就算立下大功一件。
在谢衡忐忑的注视下,王勃狐疑的打开锦囊,里面是一张折叠起来的青绿色彩纸,打开一瞧,平静的心起了波澜。
“乾封二年一别,子安兄与小弟已快十年未见,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当初弱冠的吾现以是平高句丽、败新罗、扫诸夷的安东大都护。年芳十九的吾一身功名世上有多少人可以企及?可当初那个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而名贯天下的子安兄呢?难道仕途两度失意就要畏之如虎了吗?就要蹉跎岁月,窝在家乡平时写写诗作作赋闲度余生?儒门子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就要弃之如撇履了吗?恕不相瞒,吾以召令弟王助、王劝至安东为官,二人皆以官至台湾都督府嘉、雄二州刺史。以令兄之才来安东,成就必不在令弟之下。对了,子安兄之母,令兄王勮以接入长安照顾,就不必长途跋涉回河东绛州龙门白跑一趟了。子安兄妻子孤身在家,恐有不测,吾以令人将她们接到平壤安置居住。”
王勃看完喟然长叹,燕王这是把他给算计好了,平壤之行是不去也得去了。
“兄台还请带路吧,某跟你走一趟便是。”
“王郞这边请。”
谢衡笑逐颜开,对族兄给的那个锦囊装了何妙计充满好奇,也不知写了些什么,竟让王大才子立马改了主意。回去得好生问问族兄,到底拿捏住了王勃哪里的软处?
谢衡所驾的这艘商船乃辽东造船坊建造的混元船,标准排水量三百五十吨,船大而坚固,因要适应南洋的大风大浪,固而在设计建造时更注重抗风抗沉的能力,即使遇险船上也有救生艇。
比起历史王勃北返时乘坐的渔船强了不知哪里去,可以不用靠近海岸线走。
谢衡直接驾船不走历史上王勃坠海而亡,风高、浪急、礁多的交趾郡北防城海域,直接横穿北部湾通过琼州海峡。因正处夏秋之季,南海多台风,船依次在广州、泉州短暂停留以避台风,再向北至登州东渡辽东。
历时三个多月的航行,谢衡终于将王勃安全的送到平壤,向其族兄谢越汇报此行时问起锦囊里出了何妙计促使王勃来平壤?
谢越直接回道:“锦囊是殿下给某的,要问你去问殿下吧。”
谢衡明智的闭了嘴,燕王岂是他一个小小商船长能去问的?
见到大名鼎鼎的王勃出现在眼前,李煜高兴坏了,初唐四大才子已入他麾下有二。
另一大才子卢照邻,李煜早早将其召入麾下任用。现任星州都督府都督,官职不高也不低,主掌海中的星州岛,不用担心有敌来袭。安抚教化岛上儋罗人,安置从中原移居的百姓,开垦荒地鼓励农桑搞得有声有色。
历史上卢照邻离蜀后,寓居洛阳期间被横祸下狱,后染风疾药石难治,便隐居于终南山中自练丹药服食中毒,致手足残废。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他终于自投颍水而死。
有了李煜在卢照邻的人生轨迹上横插一杠,至今未闻卢照邻有染风疾而服丹药的事发生,想必他能活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