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题是李煜会这么做吗?这么做的代价是,安东地区他这个都护府都护只能羁縻地方却不能直接统治地方,那费尽心血来辽东还有何意义呢?
“下去吧!”
“若。”
韦承庆的离开,留下的是李煜为兵力发愁的烦恼。
朝廷征派的援军想必以经在路上,不过要等朝廷大军到辽东起码最快得等到七月。还有近三个月的时间,这不是让安舜有足够的时间整顿所有高句丽叛军吗?
且朝廷派来的大军即使归自己指挥,但那也不是自己的嫡系部队。其兵马按历史上来看也在四万上下,和自己所掌兵马一样多了,会不会对自己掌控安东够成影响都是个问题。
好烦!李煜抱着头抬起来就见到馨儿端着泡好的茶水放在眼前。
“郞君还在为兵力不足的事烦恼?”
“是啊,商行的护卫大部分以经被吾给抽掉到辽东了,他们以经没人马可调,这兵员补充问题就不好解决了。”
“郞君不是命北方各商行招募灾民吗?”
“灾民最快的一批这会还在黄河上漂着呢,等灾民到辽东也不可能在他们刚下船就拉去当兵打仗。这要是传回大唐,我们是在诓骗灾民到辽东当兵,那往后还怎么招募灾民开发辽东?”李煜挺无奈的回道。
“灾民即没到暂时也用不上。。。。。。”馨儿皱着眉头想着,辽东、辽东,早为燕国所开之地,秦汉辽东郡。馨儿灵光一闪惊喜道:“郞君,我们可以就地招兵啊!”
“就地招兵?可这是原高句丽土地,生活着很多高句丽人,他们对我大唐恨还来不及,招他们当兵,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李煜摇摇头否决掉了。
“郞君你不是熟读史书吗?怎么把辽东历史给忘了?”馨儿注视着李煜提醒道。
“现我们占据的辽东地区可是秦汉时的辽东郡,当地世代居住的大多可是汉人,被高句丽人所据不过三百多年。像辽南地区居住的百姓仍大多是汉家儿郞,此番叛乱并无人响应高句丽人。辽东以西地区汉人虽以不多,但当地的高句丽富贵之家几乎全被移到大唐内地分散安置了,等于当地高句丽人也没高句丽时期那般的影响力。当地汉人据奴家来的这段时间调察,也没什么人响应高句丽人。可见辽东汉人对高句丽人并无认可忠诚之心。这些汉人值得我们信任征招他们为兵,解决眼下兵力不足的问题!”
馨儿一席话,一语点醒梦中人,让李煜恍然大悟,细想下还真觉得此法可行。
高句丽征服其他民族后,最初实行的是五部贵族统治,五部贵族不事生产,由像被征服的辽东汉人为下户,承担着高句丽五部贵族所需供给,汉人基本上处于被奴役地位。
后虽学习华夏改进了地方统治模式,但原高句丽的五部贵族后人仍居于统治上层,汉人整体仍居于整个国家的下层。
而且田地还都是高句丽贵族的,汉人大多是农奴性质的身份为高句丽人耕种土地。这也是为什么高句丽对辽东统治数百年,当地汉人与高句丽人区分仍然如此明显,并无融合之相,
“馨儿此法甚妙!”
欣喜的李煜伸出双手在馨儿惊叫声中将其拉入怀中,以经十五岁,身体渐渐长开的馨儿入怀,柔弱娇媚的少女身体让李煜想入非非。
第35章 兵员招募()
经馨儿提醒,李煜迫不及待的召来管理都护府户籍的户曹参军事卢景裕。其人本是燕王府户曹参军事,李煜来到辽东后做为都护府大都护可是有着自行任命都护府官员的权利。
自是不想再任用原都护府各级官员,把他们打发到地方,取代经李煜收复的城池原高句丽人的位置。直接把原燕王府各级官员连升数级,提拔为都护府各级官吏。
“殿下,经臣及各地官府一个多月的统计,现安东都护府控制地区的在籍人口大约有八万户,四十万口。”
户曹参军卢景裕拿着手上经过一个多月辛苦统计总章元年后,现李煜直接控制下的一都督府十几州的户口情况念道:“这个户口数只是一个大概,刚经历过高句丽叛乱,不少人躲进山林中统计不到,有些人可能以经死了,实际人口与户籍上的人口比可能有相应出入。”
“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坐在殿中擦拭手中宝剑的杏儿张着樱桃小嘴吃惊道。打了这么多年仗,人口应该更少才对。
卢景裕有些不以为然道:“呵呵!杏儿姑娘,总章元年平定高句丽后,朝廷统计高句丽户口可是有户六十九万七千,估计有三百四十八万五千余人。现安东都护府下控制的大概有四十万万口,可一点都不多。”
“也就是说高句丽叛军控制下的地区有三百多万人,那他们岂不是可以征集兵马数十万了?”杏儿更加吃惊,手中的剑也懒得擦拭,惊呀的眼神看向郞君。如果真是这样,那郞君手下不到三万的兵马还怎么打?恐怕得等朝廷抽掉大军来才行了。
“杏儿,不是你这么算的,卢参军说的只是纸面数字,实际人口会少不少。”
充当起李煜谋士外加生活小保姆,时常帮李煜处理下政务的馨儿浅笑道:“卢参军所说是总章元年的统计数,这两年里,陛下鉴于高句丽反叛不断,先后二次迁移数十万高句丽富贵豪强之家于江淮及山南、京西诸州空旷之地,眼下安东可没有两年前那么多人。”
“馨儿姑娘说的对,具臣所知,高藏有个庶出儿子叫安胜,曾于总章二年春二月率领高句丽人4000余户投奔新罗。再加上这两年里因安东地区局势混乱,叛乱时常发生,不少人因兵祸而亡,更多的人奔逃向其他地方。总章元年统计到的三百多万口到现在早以没有两年前那么多了。就辽河以东建安、辽东、新城三都督府下所治之民比照两年前就少了三成。”
四十万口倒是不少了,从中招募兵马大概也能招个两万,和自己五月后有兵马加起来也能有个六万了。想到这些,李煜皱着的眉头也展开了,露出了得意的笑容。等熬过最初这几个月,兵员补充就不再是太大问题。
不过只能招辽东地区的汉人才能保证其基本的忠心度,辽东地区陷入高句丽三百多年,除了辽南外其他地方还有会多少汉人呢?
“卢参军你统计眼下我军所收复的各州百姓户口时有没有统计下当地汉人有多少?”
“殿下稍等,让某找找。”卢景裕翻几页案几上的户籍册,“殿下找到了,眼下安市、面岳、牙岳、后黄、积利、乌骨、大行、泊灼、银城等州有汉民五万户,非汉人一万户。”
“那石城、卑沙、青泥浦三州汉人情况呢?”
“殿下,这三州基本上都是汉人,有户三万,非汉人口极少。”卢景裕又翻到记载辽东半岛南端三州的户口情况回道。这些数据是他特地命各地官员在统计当地剩余户口时,特地将汉人与非汉人户口分开统计得出。
做为一位炎黄子孙,卢景裕还是相当好奇被高句丽人统治三百多年的辽东地区还剩下多少汉人。
石城、卑沙、青泥浦三州官员虽非李煜任命,也不是从大唐内地调来的官员。但因当地以汉人为主,太宗时期攻下此地后所任命的是当地汉人官员,比起那些投降的高句丽人,对大唐更为忠心,李煜主政安东开始新的政策也并没有触及他们的利益,并无反感之心。
三州的地理位置也使的它们成为大唐渡海往辽东输送兵员、粮草的基地和控制安东的海上门户。
“只是殿下,某统计的辽东户口中还不知尚由高句丽人担任都督、刺史、县令的建安、辽东、新城、北扶余四都督府下辖各州县汉人户口情况!”
“吾以命四都督府都督回去后将其治下百姓户籍送至都护府来,到时汝再行统计。”
“这就太好了。”卢景裕很是高兴,待四都督府户籍送来后就能大概知晓辽东所存汉人情况。
“恭喜郞君,眼下辽东地区因长常战乱百姓生活困苦,以我们招兵条件,想必能招到数万兵马,可解眼下兵力不足问题。”馨儿俏皮可爱的向着李煜祝贺道。
“奴家再为郞君献一扩军的兵源地,不知郞君想不想知道?”
“哦?”李煜心中大喜,馨儿既然说有那一定是有,“馨儿就别卖关子了,快说下是哪?”
“四都督府除了北扶余是扶余人故地外,其它三都督府可是原汉代辽东、玄菟二郡,当地以汉人为主,历来为辽河以东地区的精华之地。数十年的战乱,当地人口减少不少,但仍比其它地区要繁华一些,就如辽东、岩州二城。且当地的高句丽人大多以被强迁大唐内地,留下来的大多是汉人,这也是之前高句丽叛军风起云涌之时,三都督府几座主要城池即无叛乱也没有沦陷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是说吾还可以在三都督府所治汉人中招募兵马?”
“当然!郞君,此举不仅可以消弱三都督府的实力,还可以增进当地汉人重归华夏心向大唐的民心。”
卢景裕亦说道:“此三都督府中还有不少汉人是前隋时期,征讨高句丽而没于当地的前隋士兵民夫,人数不下数十万,这几十年来他们的子孙在当地也不少。”
看来自己一直将辽河以东地区居住的不少百姓误当成高句丽人啊!辽河以东沿线居住的百姓竟还有这么多是自己的同胞。
可诺从三都督府区大量招兵也让李煜有些迟疑,毕竟这一带当初可是抵抗大唐异常激烈的地区,不像辽东半岛南部三州。
“招募三都督府区的汉人为兵还是甚重为好,等三位都督送来当地户籍,清查完汉人户口后再做是否在此三地征兵的决议。”李煜最终做了个稳妥的决定,要是在两军对阵之时,从三地招来的兵被高句丽叛军给策反了,临阵倒戈那可就闹大了。
第36章 城门告示()
李煜任命兵曹参军韦承庆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