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壤城内的李煜则下令紧闭四门,从韩始城抓来的活口探知剑牟岑足足集结了三万大军于韩始城、马邑城、白水城一线。令只有其一半兵马的李煜龟缩城中暂时不出,好在带来的粮草足够,足以等待大军来援。
好在高崇德二日后就率朱雀卫与平夷军赶到平壤,李尚旦所部以至辱夷城,再等两日全军就集结完毕,兵力将与剑牟岑不相上下。
现在令李煜唯一有些担心的就是新罗,前世高侃与李谨行率军比自己迟一年至平壤时,就在位于白水城与高句丽军大战。高句丽军败退新罗军冒出来增援,虽同样被二人大败,可从俘虏两千新罗人来看,新罗来援兵马可不在少数。
高句丽人复国浪潮下被早有准备的李煜在短短几个月内打的一败涂地,本要到明年七月才能将叛军逼出平壤,现在足足提前了一年。
新罗按前世历史记载可要到明年才能完全吞并百济,想必新罗兵马不在少数一时陷在百济难以抽身,李煜就以经把高句丽叛军逼成现在这副模样,新罗恐怕要狗急跳墙。万一调派大股军队来支援高句丽,这一仗恐怕就有些麻烦了。
眼下李煜手上以无兵可调,后方各地都需要兵马镇守保障后路,都有些后悔令王虎所部去攻不甚紧要的鸭绿城与东栅州都督府了。
“对了,还有一支兵马!”李煜拍案而起,对身边的侍从下令:“速传司马薛俊。”
“殿下什么事,这么着急传某?”薛俊小跑过来,这大热天的浑身都布了汗水。
“叫你来当然是有大事了。”李煜上前抓住薛俊争切的问道:“高侃与李谨行的兵马现在到哪了?”
“殿下别激动。”
薛俊将李煜的爪子弄开,抓着衣服更热,提着身上的衣服抖了抖回道:“今日接到陈宣来报,两位将军率兵以到泊灼城十里外,想必这会以经过了鸭渌水。”
“好好好!速传令二位将军速至平壤。”
李煜甚是庆幸,心中那块大石沉垫垫的落下。有了这两位身经百战的大将赶来,还有他们率领的四万久经沙场的士卒,此战有何可虑?
第69章 南征4()
李煜在安东意气风发时,驻军于大非川的薛仁贵却愁容满面。
薛仁贵闻郭待封兵败自乌海撤回大非川后,吐蕃大军便紧紧的围了上来。两月间,唐军与吐蕃对峙于大非川上,大小数十战,可一直没能让薛仁贵抓住机会击败吐蕃军主力。
吐蕃大相钦陵亲率大军远远的驻于数十里外按兵不动,仅派偏师与唐军纠缠。
两月间吐蕃不断的有援军从西、南两个方向而来,以对唐军乘包围之势。令薛仁贵在大非川中撤又撤不得,北面就是大非岭,山路险峻,若撤必被吐蕃军追击,撤退恐怕就变成全军大溃逃。何况薛仁贵心中一直都在寻找战机一战击败吐蕃,扭转败势。
两年前在高句丽战场上扬名立万的薛仁贵隐隐有大唐第一名将之姿。自李绩死后,大唐军界更是无人战功能出其右者,一生征战沙场从未败绩,心中的傲气岂会轻易因郭待封善自行动战败而苍慌退回大唐?
更何况此次出征的唐军主力三万精骑并没有太大损失,在薛仁贵眼里,还有扭转战机的可能。虽郭待封损失了大量粮草辎重,但他还在大非岭上留下了不少,加上薛仁贵在乌海缴获的吐蕃军大量牛羊粮草才撑到了现在。
可眼下薛仁贵以经等不下去了,吐蕃军严防死守令薛仁贵抓不住战机,源源不断的吐蕃军更是呈三面合围之势令薛仁贵此时想退军都退不得,以经到了必须与吐蕃分个你死我活。
军中粮草以尽,薛仁贵召集诸将,准备在近几日与吐蕃决战。
此时的吐蕃大营,吐蕃大相钦陵胸有成竹,为了打败薛仁贵,两月间为了缠住他不惜损耗兵力,白白伤亡两万余。不过和眼下增援来的援军和即将获得战果比起来,两万人就显的不过是牦牛身上的一小块皮,何况都是些吐谷浑人。
四十万大军,钦陵几乎倾国而来,连入西域的大半兵马都被调回,整个吐蕃现在除了国都逻娑还有不少精锐部队外,以无可调之兵。
钦陵眼神深邃的遥望唐军大营,对左右将领说道:“近几日薛仁贵必出营与我军决战,下令全军做好准备,务求一战击败唐军。”
“谨遵大相令。”
两日后,薛仁贵率全军出营与吐蕃战于大非川。除了北面的大非岭,黑压压的吐蕃军从东南西三面杀入战场,大非川中四十三万余唐吐两军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自开天辟地以来,这座世界屋脊上爆发的最大规模的两军交战。
唐吐两军连战两日竟不分上下,而战场上则布满了两军士兵的尸体,更多的则是吐蕃士兵的尸体,三万余唐军损失过半。
薛仁贵也身被十数创,若不是武艺精湛,悍勇难当又箭术超群,说不定就如明之张献忠、黄得功一般在率军冲锋时被清军一箭射杀。
第三日,前两日交战的战场上数万具尸体都没收拾,唐吐两军再于此地激烈交锋,战场上兵戈交织,喊杀、惨叫之声,声传十数里。
两军交战数日后,唐军仅剩数千余,人人都以有死志。他们以经陷于数十万吐蕃军重围,离最近的鄯城足有两百多里山路,撤退路上定被吐蕃军围追堵截,生还以无希望,唯有死前多拉几个吐蕃人垫背。
对于吐蕃来说此战胜利以无疑问,可吐蕃大营内兵将却是愁云惨淡,哀嚎遍野。
四十万大军与唐军激战数日,杀的唐军仅剩数千余,可自身伤亡竟超过了四分之一,战场上层层叠叠放眼望去几乎都是吐蕃士兵的尸体。
此战对钦陵来说虽胜,却只能用惨胜来形容了,代价以经大到他以经不愿承受的地步。哪怕再消灭那剩下的数千唐军,恐怕最低也的付出上万士兵的性命。
便令钦陵担忧的是,寻视一遍大军各营,几乎从全军将士眼中找不到即将胜利的喜悦,士兵心理出现了对唐军恐惧的情绪,用兵无战心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钦陵三弟提出与唐军议和,尽快结束此战。
“此战历时数月,结果不仅兵员损失巨大,粮草消耗更是天文数字。加上征发数十万大军时正值夏季,是牧民放牧,农民种粮时节,战事以经严重影响吐蕃国内农牧生产,再拖下去,于国于咱们噶尔家族都将不利。眼下唐军仅剩数千,议和放他们回去也没什影响,唐****法甚严,薛仁贵率五万大军而来,仅余几千人回去,必被唐皇重惩。何况我们的目的以经达到,我们又何必在这跟他死耗呢?”
钦陵听后沉思一夜,最后同意了三弟的意见,派使通薛仁贵,两军议和,吐蕃让开道路许薛仁贵率军回国。
薛仁贵也有此意,便与钦陵议和后,在吐蕃军遥望之下率侥幸逃出生天的数千部下踏上大非岭北返,吐蕃将士更是露出了庆幸之色。
走在回路的薛仁贵叹息道:“今年是庚午年,降娄星当值,不应到西方打仗,当年魏国的邓艾因此死在蜀国,吾料到此战会败。”
与此相对,数千里外的东方平壤城上李煜看向大非川方向,估计此时大非川之战以落下帷幕。
“哎,大非川之战结局吾无力改变,并不是穿越了就一定能改变历史走向,稍有差池那就万劫不复。就是可惜了薛仁贵。”
薛仁贵大非川惨败后被贬为平民流放,前世其人生虽后因新罗侵百济旧地而被重新启用至熊津都督府领兵抵抗新罗,却在与新罗交战中屡战屡败再度被贬流放象州。
大非川之战后十多年的时间里,薛仁贵再无胜绩,直到突厥第三次反叛,名将裴行俭以死朝中无将可用时才被李治重新启用为帅。以曾在草原上杀出的赫赫威名脱帽退万敌,创下人生最后一场时隔十多年的胜绩完美谢幕。
‘现在有了吾李煜跑到安东来搅乱局势,形势对大唐有利的情况下,薛仁贵明年基本上是不可能被大父起用派到熊津都督府领军作战了。对薛仁贵来说,吾的到来对他还是一件好事,总不至于像前世那般大非川惨败后再在新罗面前堕了自己在安东闯下的威名。’
第70章 南征5()
为了寻找北上支援高句丽的新罗军情况,李煜派出数百精锐斥候散布于平壤东、南方向,于各个要道中潜伏侦查,终于获悉新罗军情。
据斥候回报,新罗北上兵马估计有两万,以行至加火押,从南面对平壤够成了威胁。
李尚旦率军赶至平壤,高侃与李谨行所部以兵至平壤城北八十里外,决战时机以到,李煜决定在新罗军未赶至之前率先发动攻击,不给剑牟岑与新罗合军的机会。
李煜令张世率燕云铁骑右卫军与混沌卫过平壤东北的丘陵拔韩始城,秦景倩、秦佾兄弟率北海铁骑左卫军及平夷军沿浿水向上游挺进拔马邑城。历时两日,歼敌近万。
两城即下,解除了平壤东北方向的威胁及唐军后路安全,李煜立即率军出平壤兵临白水城下,张世、秦景倩率军赶至白水城汇合。
一时间白水城下唐军旌旗招展,令城上高句丽守军骇然。
剑牟岑登城远眺十数里外唐军大营,脸色阴沉到极点。韩始、马邑二城一失,损兵近万,对唐军占据的平壤不论是地理军事优势尽失,自己的实力也受到严重打击,唐军更是乘胜兵临城下,逼的剑牟岑以经等不下去,到了不得不开战的地步。若被唐军死死的围于白水城,大事晚已。
白水城外唐军大营内,李煜麾下统领十二卫军数十员将领坐于李煜的中军大帐。
“殿下,白水城就在眼下,当乘新罗军未至时速取之。”李业嗣提议道。
“殿下,末将愿率白虎卫先行攻城,试探高句丽军城防情况。”
诸将踊跃请命愿率军先行攻城,李煜微笑着抬手往下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