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有皇帝分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一百多年前奠基立国之后,从遥远的亚特兰大和其它产军输入同文同种的人口,以保证主体民族数量,维持国家稳定,就成为了魔龙帝国的一项国策。

    然而魔龙帝国,实在是太遥远了!

    平时,都是借助顺路的它国船只向亚特兰大那边进行商业来回,很显然,任何垄断的生意都会导致暴利。因为只能借助封锁线路线,每个移民都要一百两银子的成本。

    问题是,成本价可能在出生地只要几两银子,如此代价昂贵的大宗开销,魔龙帝国坚持了几十年后,就吃不消了。

    相继开始了对东方航路的独自探索,可惜事情从一开始就不顺。

    最近十年来,因为和周边国家的不喝血关系,因为一山不能容二虎的关系,很快就爆发了严重的武力冲突……

    想要突破海路的封锁,只有两个办法,一是集结一支规模空前的大舰队前进。二是进行碰运气的偷渡,如果船速够快的话,或许能突破。

    但前者的代价太恐怖,后者又太不靠谱,维吾尔就是出于这种目的,以魔龙骑士的小目标不暴露的原因,偷偷的过来的。

    因为怕迷路,维吾尔几乎都是贴在海岸线飞行的,并且时不时要下来休息。

    这一路上,向岸上望去,入眼就是一片荒凉的漫漫黄沙,缺少植物、没有河流,贫瘠、于旱是这里的主色调。不过在远处那片隆起的山脉脚下,倒是有一些绿色的点缀,也许也只有山间才能有那么几条小溪能够给这片干旱的土地提供生命的源泉。

    最近,岸上的沙漠风景逐渐变成了一片平坦的大草原,但依然相当的于旱,连树木都很少见到。

    不过,当他来到海岛附近时,终于有了新发现。

    巨大的铁鸟向他飞来,并且有曾经听说过的汉语发出声音:“……你已经进入本海岛市的辖区,请表明你的身份,否则,将视为入侵者。这里是中国基地!”

    …

    在经历了刚开始的惊骇和震撼之后,维吾尔脸上闪现出狂喜的表情。

    他只是想找条路,结果直接找到了最终目标,中国人。

    在一轮番的表明态度后,终于维吾尔该兴奋的还是要兴奋的,此次的发现,却足以弥补任何损失。在得到了土豆、番薯、小麦、水稻、葫芦、番茄、辣椒、黄瓜、卷心菜、空心菜等等作物的种子后。

    他也相互间送了些礼物,然后就友好的表明了外交的架势。

    不过,中方基地的人对维吾尔的态度就是:可以考虑,但请换一个说话管用的人来谈!

    这个答复让维吾尔感到十分沮丧,但又无可奈何:如果让国内换人来谈判,自己的功劳就会大大缩水——如果没有被直接漂没掉的话……可若是直接用强的话,那后果就更是不堪设想。

    有中方战士提议用无线电联系后方基地,但是,没法把信号发射到半个地球之外。因为天气原因,卫星也不靠谱。

    除非立刻兴建一座高大的无线电发射塔……无奈手头的建筑材料有限,人力更是匮乏,搞不了如此庞大的工程。

    最后,他们采用了一个非常古老的发明来代替无线电发射塔:风筝。

    事实上,风筝的作用刚发明时,就是用于军事作用,而不是为了好玩。

    放风筝是从古至今就受到很多人喜欢的活动,在今天的各大城市的广场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放风筝的人,按传统的观念认为,放风筝最好的时节是农历二三月,以为刚经历过秋冬的肃杀之气,大地回春生气上扬,有一种“上扬”的气可以很好让风筝飞起来,而二月的风比较柔和,比较好控制风筝。

    有人认为,最早发明风筝的是春秋战国时的鲁班。《墨子。鲁问》篇说:“今输子(即鲁班)削竹木以为鹊(象鹰一样的风筝)。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淮南子。齐俗》称:“鲁般(班)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三日不集”,再次肯定了这种说法。

    据《独异志》记载:“梁武太清三年,侯景围台城,简文缚纸鸢,飞空告急于外。”这就是说:南北朝时的候景带兵围困粱武帝于台城,军事谋土羊侃给梁武帝想出了一个妙法:在城里放风筝,把讨救兵的告急文书通过空中的风筝送了出来。

    等到了唐朝,风筝不仅用于军事,也成了人们娱乐的高级玩具。直到今天,一般人只记的它的娱乐功能!

    ……

第1454章 有关部门!() 
放风筝是从古至今就受到很多人喜欢的活动,在今天的各大城市的广场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放风筝的人,按传统的观念认为,放风筝最好的时节是农历二三月,以为刚经历过秋冬的肃杀之气,大地回春生气上扬,有一种“上扬”的气可以很好让风筝飞起来,而二月的风比较柔和,比较好控制风筝。

    有人认为,最早发明风筝的是春秋战国时的鲁班。《墨子。鲁问》篇说:“今输子(即鲁班)削竹木以为鹊(象鹰一样的风筝)。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淮南子。齐俗》称:“鲁般(班)墨子,以木为鸢而飞之,三日不集”,再次肯定了这种说法。

    据《独异志》记载:“梁武太清三年,侯景围台城,简文缚纸鸢,飞空告急于外。”这就是说:南北朝时的候景带兵围困粱武帝于台城,军事谋土羊侃给梁武帝想出了一个妙法:在城里放风筝,把讨救兵的告急文书通过空中的风筝送了出来。

    等到了唐朝,风筝不仅用于军事,也成了人们娱乐的高级玩具。

    不过,海风太乱,于是众人就让自告奋勇的维吾尔龙骑士,带上风筝上天。结果,不小心引来了雷电,将可怜的龙骑士轰了下来。

    第二天,风和日丽,无线电台设备也修好了,那么该放的风筝还是得放,该发的电报也还是得发。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好事出现了。

    电台设备的小帐篷里传出一阵震天的欢呼,几名连长冲进来激动的问:“……怎么样?对面有动静了?联系上了上级?”

    “是的……有回应了有回应了,连长快看!”通讯员指着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赫然显示出一行醒目的信息:“……你们是谁?请通报你们的所属单位和位置?若是已方人员,请报出通讯密码!”

    因为是自我寻找到的信号,与平时不是同一个来电显示,对方有些一问也属正常。

    …

    与此同时,接通了信号的中国控制区内。

    伴随着汽笛声,成群结队的穿着蓝粗布衣服的工人出现在道路上,就像潮水似的挤满了整个城区。路边的早点小吃摊也早已准备好了迎接生意,一个个卖力的吆喝起来,让清晨的街市迅速变得嘈杂无比。

    来来往往的各色人等,有穷有富,都在各自奔走忙碌。

    有戴着藤盔帽,穿着蓝布衣,敞胸挽袖的的工匠;戴草帽,挽起裤腿的的农民。来这里的归化百姓,不同于大明时期的百姓,没有人愿意主动出关去给女真人当奴才的,所以建奴基本上都要靠侵入中原、掳掠人口来补充劳动力,即使这样,辽东汉民依然连年逃亡个不停。

    而中国控制区内,中国方面实行的却是半自愿原则。

    只要你尊守中国方面定下的法律,从来没有见到那种鹑衣百结的极穷苦之人。即使是普通百姓的日子也很是过得去,因而在这乱世之中,格外显的珍贵无比。

    事实上就算圣火帝国没有内乱,朝廷对它的百姓同样毫不仁慈。官吏缙绅只知道自己的荣华富贵,对百姓的死活和疆土的沦丧毫不在意。所以才会有这许多拖家带口的百姓到处跑难!

    圣火帝国之中的读书人,以之以前的朝朝类似。

    自古以来,改朝换代也是常事,不改的是读圣贤书的士人与天子共天下。大部分缙绅士子虽然也承认这些“中国学问”的确堪称是经世致用,格物致知之学。

    但是因为和他们的习惯成自然的文章相比,完全不搭,所以那些还存在的势力文人们,很自信地认为,不管中国人眼下再怎么推崇杂学,背离圣人教诲,等到有朝一日得了天下之后,也肯定得要拨乱反正、礼贤下士、迁就他们这些读书人才是。

    然而,这些当然是不可能的。

    等到事成之时,朱子龙和中方势力,不但不会重视旧代文人,反而会拿起屠刀的。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走向成功,都离不开无数死亡与牺牲的残酷血祭……

    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的缔造者,被无数人敬如神明,也被许多人视若魔王的存在。

    历史只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扭曲的,仅此而已。

    踏着无数尸骨登上至高的王座,孤高地俯视众生……正是朱子龙这些年来,做的最多的事情。

    永远光荣、伟大、正确的朱上将,亚特兰大帝国的新皇帝,大明帝国的皇帝,龙宫的山寨龙太子同志。朱子龙站在墙壁面前,看着一幅巨大的地图,上面用红色小旗标明了在异界占领的地盘。

    许多地方都已经变成了朱子龙的实际领土,即使扣掉那些无法做到有效控制的“蛮荒地区”,实际掌握的版图也达到了比地球那边的中国还要大的面积。要不是有意放缓推进控制的时间和进度,只怕用不了几年,就统一西牛贺洲了。

    战乱给朱子龙源源不断地送来人口,提供劳动力……

    形势似乎十分喜人,但是各式各样的威胁和隐患也不少——事实上,自从穿越大业启动以来,所有的战略计划就一直是处于“计划赶不上变化”的脱轨状态。

    其中最多的一环,就是其他零星“疑似”穿越者的家伙,突然间出现的太多了。

    这些人都是中国人,一个处理不好。会对国家威信进一步下降。而对于宣传教育部门的工作来说,也实在是一大打击——意识形态的破产会带来怎样的恶果,可是谁都说不清楚的。

    …

    “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