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有皇帝分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为不守祖制,倒行逆施之事,能隐瞒一时,不能欺压一世?还请皇上圣载!”

    一时间,李邦华的声音雷霆般在堂内回荡不绝,形成回音,倒有几分气势。

    只可惜,早在朱子龙本体在山东开始搞一体化之时,就有想过这个问题要如何回答百官。特别是由皇帝如何来回答的画面,因而,他这一问,正中朱子龙的下怀。

    当下,朱子龙的皇帝分身冷哼一声,道:“有意思,你和我说祖制……?”

    “若论祖制,洪武年时,高皇帝便立下严令:国事农工商贾皆可言之,唯生员和太监不许建言。这二百多年过去了,现在国朝哪个书生不建言,哪个太监不管国事?祖制里可有巡抚一职……?”

    “祖制不许结社,现文社遍地,东林逆贼就是成立于此。此违背祖制之举,现如今可谓不胜例举。依李公之言,这是要尽杀天下文武不成?”

    朱子龙的皇帝分身,天音轰炸而来,哈哈大笑之。

    反观在皇帝的大笑中,李邦华面色铁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端是让人感觉快意十足。

    这还没完,看到李邦华还欲强打精神,似乎想反驳几句。

    朱子龙用带着冷意的目光瞧了他一眼,缓缓说道:“朕看刘公最爱高谈阔论,指点江山,若在高祖年间。严格执行祖制,恐怕就在那时,刘公之首级必然会在某处高悬吧?”

    天启皇帝此话一出,李邦华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不得不说,明朝的旧时代文人都很扯淡。

    祖制传统什么的,从来都是断章取义。对自己有利,那就拿来用。对自己没用,就无视之。反正社会地位和社会舆论都摆在那,从前一直都是控制在他们手中。

    当然,这种死脑筋的,呆板的旧式读书人,会变成这样子。也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出在朱元璋身上。

    元朝科举不兴,逐渐衰落,是朱元璋重新让科举兴盛的。但朱元璋实行的科举与以前大不相同。明朝以前,科举考的是策论,就国家大事让考生发表见解,养成了考生们关心国家的习性。

    明朝则不同,朱元璋考的是八股,让考生们“代圣人立言”,所有见解均不得超过朱熹注解。如此,考生们思想受到压制,再无创造力。

    本来科举是一项利弊兼备的制度,但到了明朝就只有弊而无利,成为造成中国近代衰落的,一个重要因素。

    朱元璋为什么要实行八股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朱元璋自己没文化,看见儒生们咬文嚼字,心里不舒服。儒生们动不动批评朝政,且振振有词地搬出圣人之言为证,让朱元璋无话可说。

    于是,朱元璋就搞了个八股,儒生们想做官,就不能关心国家大事,只能紧跟皇帝的意志,这就符合了朱熹所谓的君臣之义了。这就是朱元璋以朱熹思想,束缚知识分子的目的。

    总之,朱元璋说不过儒生,就搬出了朱熹束缚儒生。于是,科举由策论变成了八股取士。

    而玩到后来,朱元璋自认为这样做,出来的读书人和官员,很符合他的统治理念,于是就让其大行其道。

    只是,岁月是把杀猪刀,这句明言果然没假货。

    一二百年下来,朱元璋一定没想到,自己以前搞出来的死八股,把自己的大明也玩脱了。

    孔子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朱元璋始作八股,遗祸数百年,难怪老朱家被杀得屁滚尿流,只剩下几个冒牌的后代了。

    想到这,朱子龙似自语,其实却是在提醒台下百官。

    “国朝最大的祖制,就是八股科举制,以摘经拟题为志,自四书一经外。余者皆束之高阁,便图史满前,也尽不暇目。只可惜这样出来的所谓人才,大多呆头呆脑,不通实务。平时袖手谈心性,临事一死报君王。看似忠,却无能。可唉,可怜,可杯也!”

    其实朱子龙还有后半句,算是给了百官面子,没有直说出来。

    他更想说,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千里做官只为财。

    此时此刻,朱子龙的皇帝分身坐在龙椅上。全力冷嘲热讽,言语无情,李邦华的脸皮则如抽筋般抖动不停,几次三番要想开口。都想了想,一是不知如何回答,二是毕竟说话的是皇帝,君臣有别。

    只能是哑口无言,面露窘样。

    而到最后,一些看风向,而且暗中已经投靠朱子龙的官员。也站出来补刀了,一唱一和的,李邦华几次三番要开口,都是让人给堵了回去。

    朱子龙见了心中暗暗点头,心想这气势打出去,道德至高点也站上了,队友也出现了。

    今天还不把你打压下去的同时,不刹住这股歪风邪气?

    你再不怕死,再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可我直接从你的观点上下手,让你的坚持一无是处,毫无理由。看你还怎么和我玩?

    今儿个事,有报纸利器在手,到时候再社会舆论引导一下,效果绝对杠杠的。

    ……(未完待续。)

第1002章 李邦华惨败!() 
李邦华的脸皮,如抽筋般抖动不停。

    朱子龙看在眼中,心里则痛快无比。李邦华面红耳赤,感到有些招架不住,颇为狼狈。

    不过,想到千万人,吾必从之。

    他咬牙切齿的突然,向那些冲他说三说四的官员喝道:“以众凌寡,非君子所为。我是为不允之处,但是心照大明,天日可见。有错必究不假,可否一视同仁?”

    “四海国公不顾高皇帝定下的规矩,然不成他的任何定计,都要凌驾与中枢之上,还得推行天下不成?便是士绅一体纳粮之策,以后也会推行天下?”

    李邦华此言很有深意,有祸水引流之嫌。

    但,确实是关系所有官员和大明读书人的利益,一时间堂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向主位上的朱子龙。

    …

    朱子龙的皇帝分身眼睛眯起,李邦华这句话里颇为险恶,一句话里面不知道多少个坑!

    还以为他是个清流,也不知是兔子急了也咬人呢,还是本来就是大忠似奸!

    随口一句话,便是如此的刁钻阴狠,难怪是半只脚能跨进内阁之人。

    当然,内阁中多辈此等之人。

    只可惜,这些人把心思放在了错误的地方。彼此党争不停,对朝政的损害是非常大的,明末朝堂为何乱象纷呈?多半原因来源于此!

    明明诛心大半成功,可是此人却仍然不愿意面对现实。

    朱子龙从龙椅子上缓慢踱下来,背手看着李邦华,轻呼一句斥道:“李公,论年纪,你可以做朕的爷爷那一辈份的人了,可是怎么还如此不成熟?连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都不知道?你张嘴就来,什么都敢说,就没想过后果是什么?”

    “邦华公啊邦华公,你让我很失望,你知道吗?枉你为清流中柱!真是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

    李邦华被朱子龙猛的劈头盖脸一阵教训,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可是,皇帝骂大臣,就算无理也占三分势,何况这会儿还占着理,他只能是听着。

    良久过后,他涨红了脸,嘶声叫道:“皇上,臣今日本来只是一腔碧血……”

    “碧血不碧血的,谁知道?哦不对,是根本就不重要!”

    朱子龙毫不留情的打断了他的话,重语喝斥道:“天子替天行道,上天罚行不罚心,评判一人种种,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到底做了什么。你说碧血就碧血了,我怎么知道你内心在想什么?俗话说的好,知人知面不知心。何况,你身为大臣,仅仅有碧血就够了吗?”

    “圣人还有言,民为重,君为轻。再说了,是国家社稷重点,还是你个人的清名重要?还是说在你心中,个人名位,其实比国家社稷还重要?”

    朱子龙这话,说的可就有些诛心了。

    一阵暴风骤雨似的喝斥,骂得李邦华脑海中麻乱一片。也让百官们张口结舌,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自始至终,朱子龙都是在用嘴说理,没用过廷杖。

    倒不是,他是啥正人君子,喜欢动嘴不动手。

    主要是,你杀他吧,没讲清楚的话,铁定是杀人容易,失理更容易,那自己就白废功夫了。

    不杀人,用廷杖吧!

    那等于是帮人家增加名望,简直就是赔本的生意。

    廷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创立的不人道、严酷的刑罚之一,主要用来对付不听话的官员。大庭广众之下,让校尉用棍子打屁股,这不仅是对**的伤害,也是对人格的侮辱。

    但事物总在不断地变化,因为触怒圣颜而被廷杖的多是耿直之士,往往获得舆论的同情,有辱斯文的廷杖便演变成一种荣誉性标志。

    黄仁宇评价道:“有的人却正好把这危险看成表现自己刚毅正直的大好机会,即使因此而牺牲,也可以博得舍生取义的美名而流芳百世。”

    正德朝的王阳明说得很明白:“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然其利心归一。”

    搞到最后,还有大臣故意冲撞皇帝,直言而上,希望自己把挨打的。因为,每每打完之后,就让一下子成为天下士大夫仰慕的楷模!

    朱子龙哪能随他的愿?

    你想死,我偏不。你想挨揍,我也偏不,我要诛心,然后是死是活,到时候就和我没关系了。

    因为,你那到时候叫无脸见人而亡,是一种失败的体现。

    反过来,是会帮对立方增加强声望的。

    …

    看到李邦华哆嗦的站在当地不知所措,有些心灰意冷的意思。

    朱子龙却是继续痛打落水狗,喝斥道:“有道是炒房兴邦,实业误国。哦不对,是空谈误国!什么叫空谈误国?就是你这种!说话不过脑子,张嘴就来。你这种行为叫严重的不负责任,又叫沽名钓誉!”

    嘴巴说的太快,朱子龙差点把后世21世纪新中国,房价顺口溜拿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