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句不好听的话,死了丈夫儿子的萧皇后也就只剩下那么一丝儿的利用价值了,他一个无官无职的老人,和皇后走的再近,也无关痛痒。

    而他让儿子出掌太府,就纯是出于私心了,他这个幼子本事不大,勉强在他这里学了点皮毛,就有点不耐烦的意思了,远不如他现在看好的那些年轻人,孜孜求教,满身的机灵。

    不过呢,虽说这个儿子有点不堪造就,却也不是一无是处,尤其是孝心上面,他的兄长们都比不得,千里逃亡,若非儿子在身边照看,他能不能走出太行山都是两码事儿。

    所以他要为儿子想个出路,别看如今皇后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可江南萧氏啊,那样的门阀可不是说倒下就能倒下的,那是世间一等一的门阀大族。

    将来那位一旦过了黄河,欲收萧氏为己用的时候,今日种下的种子,会得出怎样的果实呢?

    凭着与皇后的情分,足以让儿子有个进身之阶了。

    他想的挺好,可那位发了话,何稠咂摸了一下滋味儿,觉着自己以后待人和气点也就是了,不用想太多。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可能说的也是他凌于众人之上,有点傲慢的意思呢。

    此时,旁边有人走近,并笑道:“何兄神思不属,可是有心事?”

    听了声音,何稠胡子顿时一翘,如今在晋阳能称他一声何兄的,也就那么两位了。

    一个是前王氏阀主王丛,那个老东西还和当初一样无趣,官儿做的没多大,脾气架子却不小,很是让人厌烦,你瞧瞧,当年在朝中就不讨喜,如今老了老了,还挨了棒打,连阀主的位置都弄丢了。

    另外一个其实也挺讨人厌的,那就是太原郡守陈孝意了,这人按岁数将,堪堪能称呼他一声何兄,其他无论官职家世都没法和他相提并论。

    可这人当年也不能说简单,官声不错,更和骠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王仁恭,内史令李德林等交好,是洛阳门阀中比较显眼的一位。

    如今时过境迁,这人在代州边地死中求活,竟然老树开花儿,重又生发了起来,这乱纷纷的世道,真他娘的什么怪事都能出,老天没眼啊……

    说到这里其实也就清楚了,两个人当初是有些恩怨在的,王仁恭,陈孝意等人屡屡进谏皇帝不要再征辽东,不得杨广心意不说,和杨广的近臣们自然也就不同路,遭到排挤那是一定的了。

    何稠嘛,自然是在杨广近臣之列,说两人坏话没商量,不然这两位也不会被派去代州边塞,除了掣肘李渊之外,还要面对突厥人的进攻,几乎是处于了绝境。

    如今再碰头于晋阳城中,两个人相处也就可想而知了,总爱掐上几句,当然了,两个人见面的时候其实并不多,不然的话,晋阳不定就能传出点趣闻出来呢。

    老年人,总是爱回忆往事,因为可供他们回忆的事情非常多。

    陈孝意其实也是如此,他不喜欢何稠,何稠说再多,实际上也就是嫉妒于陈孝意的年纪还能蹦跶几年,还有就是陈孝意的好运气了。

    而陈孝意呢,他心底却认为何稠等人是隋亡的罪魁祸首,加上裴矩,宇文述,虞世基,裴蕴等都是佞臣之属,如今何稠老了,却好像还能安享晚年,过的很不错的样子,这让陈孝意也在暗叹,老天不长眼啊。

    老天爷要是知道这两位的心思,说不定就得一个雷劈下来,将俩人都弄死完事儿,给你们脸了是吧?

    可别看他们不对付,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嘛,但面对面说起话来,却都笑的连脸上的褶子都少了不少。

    “有贤弟在此,吾有何忧?娘娘托我传话于总管,奈何总管兴起,有不谈公事之言在先,老夫……呵呵,如此,却是有负娘娘所托了,正巧,贤弟乃总管近人,老夫说于贤弟听听,却也无妨。”

    “娘娘问于总管,王可曾有所定计,如今天下纷扰,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此事应速做决断才是啊。”

    说完,何稠告罪一声,乐呵呵的快步上了马车走了,身法快捷,那样子哪里像个七老八十的老人?

    陈孝意有点发呆,半晌才满头黑线的骂道:“老匹夫,到得如今,竟还如此奸猾,可恨可恨。”

    可这事儿……好吧,称王之事之所以现在没人提起,并非众人不上心,其实包括陈孝意在内的人都明白,总管称王就在眼前了。

    此时没一个人首议,却是因为当初李破的话说的很死,众人都怕自己说的不是时候,弄的总管一个不高兴,拿当初说过的话出来兑现一下,谁也受不了。

    现在皇后问起,看来已经是不能再拖了,这是好事儿无疑,皇后颁下封,虽说欠了点分量,可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正统性。

    至于这有什么好处,明白的人自然明白,不明白的人也就不明白了。

    陈孝意想了良久,暗道,看来……正好也是个说话的机会……

    转身想再进去,趁着那位高兴,将此事大致定下来,他可是也想知道,那位到底想要讨一个什么样的王呢。

    不过他又止住了脚步,想起那位喝的醉醺醺的,连站都站不稳了,这样的大事可不能马虎,遂招呼从人过来,也钻进了马车,决定明日里再去进言了。【就爱中文】

第562章南北() 
听人说,王是君王的称,那应该是春秋战国时留下的习惯,也有人说是亲王的封,后来应该是和帝区别开了,得,也不管了,这里就是亲王的封。

    第二天,陈孝意也是庶务缠身,没得什么空闲。

    因为大军要在晋阳休整多日,晋阳令温彦博休的是丧假,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上任呢,许多事也就必须是他这个太原郡守来操劳了,顶替温彦博的是前临汾郡守吴伯远。

    这人是裴氏门下,之所以被调回晋阳任职,一来是他师从裴世清,李破不愿将大军后路交在这样一个人手中,二来呢,也算是裴氏伸往晋阳的一个触角。

    实际上呢,这人虽说丢掉了郡守的职位,可说起来运气真的很不错,晋阳官场上正在分蛋糕,他赶上了个尾巴,直接入总管府为户曹参军。

    以平常总管府的职能来讲,权力上肯定要比郡守大上一些,职衔呢,却要低上一级,而且过程肯定弄反了。

    一般来说,都是从总管府外派官吏,那叫实打实的升转,没有说一郡郡守回流的。

    可这并非是一般时节,发生这样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当然,吴伯远的运气其实在于,李破称王在即,如今总管府的户曹参军,之后会是什么职位呢?一些人肯定要水涨船高,里面八成就有这位吴大郎一个。

    而吴伯远运气爆棚的是,正在这个时节,他的上官温彦博去给兄弟办丧事去了,于是又暂代晋阳令,你说运气好不好?

    吴伯远正在壮年,精力充沛,家世能力也都不缺,很是为陈孝意分担了些压力。

    可陈孝意并不觉得欣喜,一个个年轻人如雨后春笋般在他眼前冒出来,你说作为前浪能好受吗?

    当然了,除了何稠那个越活越精神的老东西,也没人敢在他面前放肆,若非并州并未设下并州总管一职,不然的话,陈孝意就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选。

    所以说,如今晋阳总管府的称谓真的是越来越尴尬了。

    陈孝意忙了一天,瞅瞅天色,终于琢磨着去总管府蹭个晚饭什么的了,他还有点失望,总管回到晋阳宴饮众人之后,按理说应该召集众人议事了,可这会儿也没消息……

    好吧,和他一个想法的人少数,都准备好了,等着总管召见呢。

    陈孝意命人打听了一下,不多时,心腹便回来禀报,总管早间出门,去了城南王氏宅邸,午后又去了城东。

    好吧,如今对晋阳已然了若指掌的陈孝意一听就明白了,王氏修订的律法早些时就说有了眉目,当然,要修订完成,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

    只能说是王氏那边终于有了章法,接下来会最的修订环节,在王宅能留总管午宴,说明王氏这次算是过关了。

    王氏确实接了个好买卖……陈孝意不无妒意的暗道了一句。

    至于城东那边儿,温氏就住在城东,这肯定是去探望温彦博了,得,自己这边儿还得等一等啊。

    此时李破确实已至温氏宅中,先是给温大有上了一炷香,丧事李破已经见的多了,可亲身参与其中的其实也就三桩。

    一个是在去往辽东的路上给兵部尚书段文振打过幡,当时挺不满意,可听李碧将起段文振生平来,李破咂舌之余,随之觉着给这样一个人当回孝子贤孙倒也不是什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第二位就是王仁恭,王老头儿是个硬骨头,他鄙夷其行事,却敬佩其为人,在埋葬王仁恭的同时,也像是给大隋添了一把土上去。

    第三桩则是埋葬几位叔伯的遗骨,那才是他最真心诚意的一次,为死者祈祷。

    至于温大有……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没什么建树可言,他只看在温彦博的面子上,上一炷香已是极限。

    温氏的人看着还不错,也没弄出什么幺蛾子来,子弟都文质彬彬的,和温大临不太一样,正经是诗书传家的样子了。

    总管驾临,温氏少不得一番折腾,与有荣焉之外,还不能失了礼节。

    于是,李破见了几个人,说了些话,头一次觉着安抚一个家族虽说有点繁琐,可也挺有趣儿的。

    来到温氏主宅后面的书房,看着虽说面带戚容,可精气神儿还好的温彦博,李破心里道了一声果然,连温彦博这样的人在名声面前也多了许多虚伪出来,何况是其他人了。

    如果温大有只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呆书生,温彦博还会这么郑重其事的给兄弟办丧礼吗?

    李破觉着答案是肯定的,李渊礼送温大有灵柩回乡,李破不得不就此暂停战事,身为兄弟的温彦博便也不得不郑重接下,这就是儒家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