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现在的形势是,薛举败亡,晋地却丢了个干净,这无疑拖累了李唐扩张的脚步,影响也是全方面的。

    战无不胜的秦王李世民被拖在了黄河边儿上,蜀中战事一直僵持不下,潼关坐拥雄兵的李建成也变得毫无作为,不能兵进河南去攻打王世充。

    全方位的由攻转守的李唐,立即暴露出了许多弱点。

    其中最为的一点就是,如今的形势将李渊用人上的缺陷放大了起来,内部斗争开始逐渐加剧。

    于是,李渊良好的政治声望产生出的副作用也明显的开始困扰李唐,就像晋地的这夫妇两个,对李渊的贤名就非常羡慕嫉妒恨,其他诸侯其实也是如此。

    所以一种比较奇怪的状态就此形成,凡和李唐接壤的诸侯,都红着眼睛瞅向长安,相互之间却都安然无事,这种隐隐约约的默契,才是李唐最可怕的敌人。

    当然,因道路阻隔,消息几乎完全断绝下来的情况,也让关西内部动荡的消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

    若是能够清楚的知晓长安中的风云涌动,李破和李碧此时说不定笑的会更加开心些。

    实际上,如今焦头烂额的李渊父子,对战事上的事情已经完全失去了兴趣。

    李渊在忙着补窟窿,将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平息独孤怀恩死后引发的政治动荡中去了,李世民也没闲着,除了在黄河边儿上品尝一战失利,彻底失去了渡河机会的苦果之外,还要不停应对来自长安的一连串儿坏消息。

    最为可怕的是,关中竟然又有了乱象,京兆武功人孙朗纠集同乡友好攻入县城,杀县令谢文行等人,开仓放粮,不多时便聚有数万众。

    这场乱事很快就被平定了下来。

    随之华阴人刘海又反了,他失败的更快,连县城都没进去,就被近在咫尺的潼关守军击破。

    这是典型的农民起义,口吃的铤而走险,没有政治上的诉求和目的。

    武功和华阴两县,一东一西,都在京兆边缘,几乎毫无干连的两个地方,却先后有人作乱。

    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因为京兆可不是别的什么地方,那是关西腹地的中心所在,离着长安城咫尺之遥。

    自从几年前李秀宁,李神通等人聚兵十数万攻打长安以来,京兆再无什么匪患,如今却乱事重现……

    李世民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这几年战事太多,接连征发关西府兵,民夫,粮价居高不下,就算税赋比之大业末年轻了不少,却还是让百姓不堪重负,想要揭竿而起,谋一条生路了。

    乱事平息的很快,有些将领们还在洋洋得意的报上军功,那杀的都是些什么人?老弱妇孺居多,壮年男子都没几个,李世民只想象了一下,便已不寒而栗。

第576章困境() 
隋末战乱至今,中原帝国烽烟四起,没有什么地方能够幸免于难,战乱规模之大,波及地域之广,人口亡逸之多,内忧外患之烈,在中原冷兵器战乱历史上,皆是首屈一指。

    只是到了这一年,也就是李唐武德三年,诸侯的势力范围渐渐清晰了起来,相互攻伐的烈度也随之降低。

    这几乎是不以众人意志为转移的一件事,从大业年间开始,十几年的动荡,已让中原元气大伤。

    王世充已经堪堪吃光了洛阳粮米,窦建德所处的河北山东一片萧条,蜀中南蛮屡屡起事,加上萧铣和李唐的诸般战事,让这个天府之国在血与火当中迅速破败下来。

    两淮情形稍稍好上一些,可萧铣所占据的荆襄之地在朱粲肆虐过后,也是满目疮痍。

    江南的门阀世族受创严重,在林士弘和萧铣之间几乎别无选择,纷纷投靠萧铣,以农民起义起家的林士弘已有不敌之像,可战事绵延,富庶的江南诸郡如今也早已是昨日黄花了。

    西北凉州的李轨没怎么动弹,其实他正在面对吐谷浑诸部以及不断叛乱的党项诸部的夹攻。

    李轨这边儿不得不多提一下,吐谷浑诸部这个高地族群在西魏年间达到鼎盛,屡屡寇略西北诸郡。

    于是,西魏,北周,大隋年间,吐谷浑诸部是各朝西北最为主要的一个敌人。

    当中原一统,大隋终于腾出了手脚,在北御突厥的同时,狠狠的给吐谷浑来了几下,严重的削弱了吐谷浑诸部的实力。

    到了大业年间,杨广加意经营西域,吐谷浑这个钉子就显得尤为碍眼,所以在大业初,杨广派兵彻底将吐谷浑诸部赶回了高地之上,顺便将很多党项部族变成了大隋的奴隶。

    而大业末年将西北闹的天翻地覆的白瑜娑反军,开始起事的时候就是党项奴作乱,后来很多人都称之为奴贼或是白奴儿。

    此时西北的情形很复杂,整个脱离了大隋统治的党项部族一部分投到了李轨麾下,一部分呢开始以劫掠为生,让李轨不得不屡屡派兵平乱。

    而高地的吐谷浑也来凑热闹,彻底拖住了李轨扩张的步伐,没能及时在薛举父子败亡时捡到便宜。

    可这会儿在高地之上,另外一个强大的部族终于出现了,他们就是高地南方的吐蕃人,在经历了漫长的部落仇杀之后,吐蕃人终于统一在了一面旗帜之下,势力从高地南方急速扩张了起来。

    本来吐谷浑诸部是他们几乎无法战胜的一个强大的敌人,可在吐谷浑诸部已经奄奄一息的今天,吐蕃人欣喜的骑着高地矮马,一步步的将吐谷浑诸部给肢解开来。

    于是,战败的吐谷浑部族一部分成为了吐蕃人的奴隶,一部分则被赶出了他们世代放牧的家园,重新来到了中原帝国的西北,和李轨纠缠在了一起。

    吐蕃人抓住了机会,走向强盛,他们唯一面临的问题好像就是扩张的太快,让他们有点不适,他们不但要消化胜利的成果,也还要防范投降的吐谷浑部族的反噬。

    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才会重新将目光望向远方……

    也就是说,如今西北活的最安逸的恐怕就是梁师都了,因为他还有余力去进攻灵州。

    只是地广人稀的西北,在白瑜娑反军分裂,再到薛举父子败亡,还能剩下多少资本,供人挥霍?

    其实,到了李唐武德三年,元气并未损伤太多的地方只剩下了关西腹地这一处了,因为李秀宁和李神通等人快速的扑灭了关西腹地的战乱,并助李渊攻下了长安城。

    作为天子脚下的京兆诸县,已经整整平静了近三个年头儿,可现在,却又有人行那开仓放粮,聚众起事之举。

    不光李世民晓得这意味着什么,他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同样知道的清清楚楚,在李世民还犹豫着要不要在这个时节向父亲进言的时候,太子李建成已经传书于长安。

    此时李渊自然没被京兆的两场小小的叛乱所惊动,他正在默默的关注着朝局,琢磨着该帮哪个儿子擦屁股呢。

    这个时候秦王李世民的战报也已摆在了他的案边。

    独孤彦云败死,蒲坂丢了,再要过河,怕是就不那么容易了呢。

    当然了,这样的失利有李神通二十余万大军一战而殁的事情在先,倒也不是那么令人难以接受。

    晋地整个丢了啊,这才是让李渊痛心无比的一件事,那是他起家之所在,如今却沦于敌手,感情上受到了挫伤,军事战略上更是一败涂地。

    晋地一旦为李破所据,那么潼关的十余万兵马就显得毫无必要了,若非唐俭等人也有文书送达,细述战事始末,李渊甚至在想,是不是李世民故意将蒲坂送给了李破,好借此讨要兵马,以分太子兵权?

    他的两个儿子斗的太凶了,已经让他感觉到麻烦。

    李世民不声不响的就杀了独孤怀恩,那可是他的表舅,胆子真是越来越大,是不是哪天就能弑兄杀弟?

    素重亲族的李渊对次子的不满,已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也是他默许独孤氏众人攻讦秦王的原因所在,独孤怀恩心怀不轨,确实该死,可你直接杀了他,那又算怎么回事呢……

    次子不让人省心也就算了,长子的作为其实也让李渊颇为不喜。

    这样一个时节,你按兵不动不想着帮秦王收复晋地也就算了,却还要在此时纠集众人,想要削夺弟弟的兵权,看来也是不怎么顾忌兄弟之情了,那你异日是不是也就不会念什么父子之情了?

    李渊本人是从文帝年间一路走过来的,文帝末年,杨勇和杨广兄弟争夺皇位掀起的一波波争斗他都看在眼中,同时也引以为戒。

    可此时,他的心意还是动摇了起来,太子不顾大局,度量上有所欠缺,武功之上也难与秦王相比,可拉帮结伙的本事却不小……

    而他的四子李元吉,却是典型的反面教材,做什么都太过急躁,心狠手辣,嫉贤妒能倒是占了个全乎。

    想到这些,李渊也是仰天长叹,想当初众人皆言,李氏诸子头角峥嵘,日后必非池中之物,可如今看来,却好像玩笑一般。

    可回过头来,李渊却还是不得不面对现实,开始着手平衡两个儿子掀起的朝争,明显落在下风的李世民,他要拉上一把。

    太子的党羽在朝中渐多,到处都有人在传颂太子的贤明,需要压一压。

    之外呢,李定安羽翼渐成,兵势大盛之下会不会冲过黄河来?所以潼关守军必须分兵驻守黄河沿岸。

    其实还是老套路,让两个儿子相互掣肘,哪一方坐大,都会让李渊寝食难安,天家之无情在李渊父子身上表现的很具体。

    就在这个时候,李渊收到了太子李建成的进言文书。

    这次李渊比较满意,太子的担忧和焦虑都跃然纸上,有这样的大局观,李渊自然很是欣慰。

    可这样一个难题,李渊父子就算都看到了也无济于事。

    李唐如今兵马有三四十万众,到处都是敌人,哪边也轻忽不得,就算这样,兵力也还捉襟见肘,想要减轻百姓负担,哪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