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关西精锐一旦由一位英明的将领来率领,他们会变得尤为可怕,就像年初时,秦王李世民率兵强渡蒲津桥,虽说最终失败,可那只能说是形式使然,李唐军旅在过桥时爆发出来的强悍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

    随着时间推移,两军即便行走的都不快,却还是在逐渐接近,双方都没有掩藏行踪的意思,更无法像李破那样每战必先屏蔽战场。

    显然这样的较量,更加考验领兵将领的耐心和判断。

    相距不足二十里,张士贵仔细的盘算着时间,探报不断传来,周围也有着敌军的斥候在窥探,这已经是一个足以流下鲜血的距离了。

    不出所料,敌军正在聚拢起来,吕成业派回来的人不断在询问何时能够回转,那位还以为装个样子的事情,晚饭可以回潼关去吃呢。

    张士贵不断的在敷衍,理由也越来越充分,我等出来一趟,连敌人大军的影子都没怎么看见,怎能就此回转,回去之后又该怎么在太子殿下面前说话?

    好吧,出来三个人,到了这会其他两位都被张士贵骗上了贼船,李建成的良苦用心全都白费,类似于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事情就这么颇为古怪的发生了。

    估算着时间,张士贵率军不疾不徐的后撤了。

    这个举动的迷惑性太强了,甚至连张士贵所率的军卒们都觉得这位张将军也就是嘴上说的好听,其实胆子也就那么一点,瞧瞧,连敌人的影子都没见到呢,就想带咱们回去了。

    阿史那大奈也忍不住派人过来讯问了一下,他觉着要是一会想要带兵冲上去打一下的话,现在停下来歇歇马力才是真的,因为对于骑兵来说,两军相距已然不远,可若冲锋起来,距离可还不算近呢。

    而且回撤很伤士气啊

    即便张士贵“胸有成竹”,此时也渐渐紧张了起来,他娘的,这些家伙太烦人了,他又不是神仙,既要判断敌情,还要临时安抚部下,他甚至有点怀疑,带着这些家伙冲过去,会不会像是去送死?

    可随后敌军的反应却坚定了张士贵的信心。

    单雄信其实也算是将门之后,别看人家当过黑社会,后来转型成了劫匪,可人家祖上也是当过官的,而且不是小官呢。

    所以说单雄信能在瓦岗将领中立足,不是毫无来由的,勇猛善战,从战争当中脱颖而出,无疑是个很合格的统兵将领。

    潼关守军出关,他并无多少惊讶,骑兵,人数不多,还分兵为了两处,他当时便觉得是骚扰居多,这点兵马可不足以撼动他的五万大军。

    没错,就是他的五万大军,王世伟在他眼中,就是一个穿金戴银,看着光鲜的摆设而已,在瓦岗军中多年,兵权就是性命的概念早已深入骨髓。

    他此时绝对不会去想会受到攻击该如何,而是在琢磨到了潼关之下,该如何保存实力,让别人先去送死,等时机到了,又该怎么和众人争功。

    如果可能的话,楚王要是意外陨于军中,也不是不可能嘛,兵荒马乱的,谁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这样一个充满了阴暗,功利的思维模式,可不是他所独有,相信这会儿不少人都是这样一个想法,避战,争功,内讧,节奏很明快,也很清晰。

    单雄信如此,徐世绩也不差,其他诸如程知节,秦琼等人,作风也是一般,从这一点上可以看的出来,李密没能打下洛阳还真不算冤枉。

    当探报传来,唐军骑兵后撤了,单雄信有些遗憾的恨恨想着,且让张士贵那狗贼多活几日,等打下潼关,一定要捉住这个王八蛋,好好整治一番,为兄长报仇雪恨。

    嘴上则随口传令,“传令各部缓行,寻个平坦点的地方扎营。”

    张士贵又料中了,单雄信不想过早的去到潼关城下,这会儿他终于觉得该等一等后面的大军,咱在前面为大军扫清障碍,苦劳无数,是该让别人露露脸了。

    之后还需跟秦琼,程知节几个商议一下,看看他们什么意思,别一不留神被这几个他娘的小人给卖了。

    时间在缓慢的流淌而去,夕阳晚照,将大地染的通红,张士贵背对着夕阳,眼睛好像也红了起来。

    从下定决心一战,到了现在,也不过多半天的时间而已,一切都如他所料,可他没工夫得意,成败在此一举,这个时候,他已经彻底将那些隐约的后悔和犹豫抛在了脑后

第629章突袭() 
一  此时隔岸观火的李破也有些看不懂了。

    隔着一条黄河,探报的延迟简直让人无法忍受,可离着战场很近,到底不会成为聋子和瞎子。

    潼关守军一直没什么动静,等王世伟,单雄信所率的前锋五万人马过了弘农,潼关守军终于派兵出关了。

    这一点其实就让李破就很不明白,易地而处的话,如果是出关寻找战机,那么他会派兵先据弘农,将王世充的前锋所部挡在弘农一线,既能迟滞河南大军,又能接战几场,看看是不是有机可乘。

    成了,挫敌锋芒之外,甚至还能找到决战的机会,不成也可退回潼关固守。

    换句话说,在李破看来,弘农有函谷旧址,地处险要,完全是一个能够阻拦大军西进的地方。

    若出关一击,而又不想让旁人有机可乘的话,弘农是最适合的战场,即便战心不够坚定,也可以最大程度上消耗王世充大军的实力。

    可之前既然完全放弃了弘农,风陵渡口这样的要害所在,说明李建成打算死守潼关了,按照李破的猜测,一个是王世充大军人多势众,把没怎么经过大战洗礼的李建成吓住了。

    另外可能就是李建成自感战力不足,又要防备其他人趁火打劫,所以采用了最为保守的战略。

    这都好理解,李破并没有鄙夷于人的意思,战争这东西,要因地制宜,激进的家伙往往能出人意料,得建大功不假,可更大的可能是一败涂地,保守的将领表现的比较平庸,可胜在一个稳字,让敌人无机可乘,有的时候就是最大的胜利。

    李破领兵多年,对战略战术的理解早已成熟,眼光也越发开阔,所以他和张士贵的想法完全不同。

    李建成若率军出关到弘农,李破会佩服他的胆量和勇气,而如今死守不出,李破照样会欣赏他的决心,乱糟糟的河南军旅,在谁眼中都是一块带点骨头的肥肉,作为李唐太子的李建成急欲建功之际,还能稳守潼关要隘,也是需要极大的决心和耐性的。

    让李破有点不理解的是,既然如此,这个时候派兵出来,完全是多此一举嘛。

    三千骑兵,在开阔之处,让数十万大军进退不能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当然,那是有着严苛的前提条件的,一个就是敌军骑兵不多,或者两军骑兵战斗力相差巨大,另外一个可能就是地形过于开阔。

    可在函关古道上……敌军又已进至如此之近,所有的战略战术好像就都失去了意义,根本没给少量骑兵作战留下足够的空间和回旋的余地。

    显然,没做过太子,也不知道唐军内里情形的他,在这件事上并不能理解李建成的苦衷。

    以前是李建成在朝中坐观秦王征杀,时不时的给其找点麻烦,如今却是颠倒了过来,秦王回京坐实了尚书左仆射之职,李建成却成了军前领兵之人,所以也就该轮到太子李建成担心“谗言”了。

    这种情形在知情的关西贵族那里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事,何况是李破了。

    所以,在李破眼中,出关的三千骑兵几乎毫无意义可言,更像是潼关的唐军派出了一队规模很大的斥候?

    他猜的一点都没错,可他不知道的是,这些“斥候”有着一个很大的脑袋,一个能擅作主张的脑袋。

    枉李破还仔细想了想两边的领兵之人,可到底也没当回事儿。

    楚王王世伟,他自然晓得,王世充的兄长嘛,单雄信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瓦岗军中的大贼头,知名度在他这里非常的高。

    可这两个人在他心目中却都无足轻重,王世伟作为王世充的亲族,如今已是土埋半边的人了,不定什么时候就掉了脑袋,倒霉蛋单雄信也许有点能耐,可应该也是时日无多。

    唐军出来的是张士贵,这也是个河南的土匪头子,这人他也“记得”,名声很不好,和薛仁贵联系在一起,典型的奸臣模板。

    这人的生平他不很了解,可后来官职确实不小,说明此人很有才干能为,想到这里,李破稍稍流了点口水。

    他现在麾下不缺能打仗的家伙,就缺一些有想法见识的将领,这人好像很不错的样子,将来出将入相,现在却还声名不显,瞧瞧,只带了三千人马就出来跟人见生死了,多可怜。

    其他两个,一个阿史那大奈,一个吕成业……嗯,很奇怪的组合……思维到此为止,李破已经准备派人将烂七八糟的一些军械云过河,等王世充来取了。

    是的,在他想来,第二天河南大军的前锋所部便能进至潼关之下,想来王世充派人来到河边,也不会光取用军械,还要派人留守在这里。

    李破已经准备好了说客,河南人心不齐,而他这里好吃好喝什么都有,说不定就能说的人来投效。

    一旦对岸有人接应,那可就省了他大功夫了……

    李破想的挺美好,如果不是觉得不能弄的太滑稽,他很想在岸边扯个横幅出来,上书大字,晋阳欢迎你……多美的画面,不是吗?

    可他万万没想到,有人会在这样一个垃圾时间一战成名。

    ……………………

    夕阳还挂在天边,两千五百唐军骑兵已经在张士贵军令之下排列开来,张士贵终于高高举起了手中的战刀,长刀出鞘的声音连成一片,残阳如血,映在这些人身上,刀光林立之间,好像有一层血色笼罩了下来。

    张士贵呼啸一声,摧动了战马,长刀在头顶不断挥舞,和上空的那面大旗一道,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