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各个卫府,包括左右卫府其实都很简陋,尉迟偕属右屯卫府辖制,仅居于他的兄长右屯卫将军尉迟信之下,任职右屯卫郎将,然后下面就是九个领兵校尉,差不多辖有一万兵马。

    除了左右卫府之外,其他各个卫府都差不多,兵力都在一万到一万五千之间,骑兵卫府的兵力要少一些,大约也都在八千左右。

    之前唯二能统领骑步大军作战的卫府将军就是左卫将军尉迟恭和右卫将军步群,现在却大致要加上一个张伦了。

    当然,只要汉王李破身在军中,大家就都得听令行事了。

    而近两年来,各部大军再没有接到扩军的军令,晋地的骑步大军,加上各处守军,大约也就维持在了十三四万人上下。

    其中一部分还在屯田,但对于如今的晋地而言,如此多的常备军旅,还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这一点不但李破明白,尉迟偕等人其实也明白。

    所以,他们既渴望汉王殿下能放开这个限制,让他们权势大增,同样也佩服于汉王的隐忍,要知道,以如今晋地府兵人家的数量来说,一旦放开了征召限制,那么兵力一下去到四五十万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而当今之世,还能颇为自如的将兵力控制在一定的数量,并保持各部军旅有着足够的战力的人,非汉王李破莫属。

    是的,将军们大多不会去管其他什么,他们只知道兵权在握,便能大声说话,手底下兵将越多,威权越重。

    其实这也正是自古以来,军中上将大多备受猜忌提防的根本原因所在。

    而现在尉迟偕看到的就是扩军的机会,河南降军一旦归入他的麾下,那么右屯卫府的兵力立时大增,只要他能在这个冬天里把河南降军操练出来,那么到时再要与敌相战,旁人还怎么跟右屯卫府争功?

    瞧瞧这位想的,其实你就可以明白,这些骄兵悍将一旦撒了欢,那将是怎样一种可怕的景象了。

    实际上,像李破就是撒着欢一路绝尘,将很多人甩在了身后的,而他一路行过的地方,同样遍布鲜血尸骸……这就是军阀割据带给世人的画面。

    而最终可以被讴歌的人,只有胜利者,事实上是,从战乱中走出来的人们,没有谁值得被赞颂,平定天下的人,当时也是战乱的掀起者……区别之处只在于,他们成功的登上了巅峰……

    尉迟偕在向李破做着保证,旁边的罗士信和赵世勋都羡慕的看着他,让尉迟偕有些飘飘然,他好像已经看到了离开兄长的卵翼,自开一府的前景。

    李破看着他们,觉得挺有意思,同时一种掌握全局,游刃有余的感觉油然而生。

    而在他的计划中,尉迟偕之后,还要对张伦做出些约束,不然这人立功心切之下,带人一头撞向洛阳……嗯,可能性不大,可也不保准,越是有才干的家伙,胆子越大,总想给你来个先斩后奏,就像张士贵……

    对岸几个家伙,心眼一个比一个多,可不比尉迟偕省心呢。

    这个时候,大人物在想大事,小人物呢,则在做小事。

    吃过晚饭的沈凡,贼头贼脑的溜出了帐篷,趁着天色昏黑,施展出当年在洛阳城中练就的本事,擦便遛缝的躲过巡哨,来到另外一片营地的边上。

第676章河边(三)() 
这一大片营地其实和当初马邑城中的流民大营的性质差不多,只是营中的人们在待遇上却非当初流民可比。

    多年战乱过去,其实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粮食是很珍贵,人口却同样也很珍贵,如今除了河南以外,其他地方的诸侯都在有意无意的吸纳着人口,几乎到了来者不拒的地步。

    没办法,各处人丁锐减之下,产生了很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诸如男女比例失衡,没人耕种土地,于是就算再极力压榨,也无法征收到足够的粮食和兵员等等。

    其实人口大减的恶果还远不至此,这和汉末战乱很像。

    只拿当初的蜀国为例,刘备死后,在十几年间,诸葛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次次出兵的时候都号称兵精粮足,实际上呢,在这些年间,几乎一年一战,即便有天府之国支撑,可人口上的损失哪里能补得回来?

    其实正是三国征伐期间,为后来的晋末战乱埋下了祸根。

    而人们总是犯同样的错误,并乐此不疲,当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现实逼着一些人终于陆续“冷静”了下来。

    其实现在已经没有人清楚,大业年间的各种劳役,征伐吐谷浑,皇帝四处巡游,三征辽东,以及之后的隋末战乱到底给中原带来了怎样的伤害。

    只是到了这一年,王世充率二十余万大军西攻潼关,一战而败后,只要能伸上手的诸侯,不约而同的都开始从河南吸纳逃人,连比较温和的杜伏威都是如此。

    能够来到晋地的河南逃人其实只是一小部分,其中逃卒占了几乎一半儿,剩下的则都是洛阳西北部郡县的人们,同样他们也是王世充大军西来的受害者。

    二十余万大军,又缺乏军纪约束,所过之处几乎将所有人都变成了流民……

    当然,沈凡不会去想这些,靠近营地的栅栏,沿着栅栏一边走,一边轻声吹着口哨,很像是后来的一些不良人士。

    不一会儿,一个小小的身影便凑了过来,隔着栅栏,沈凡掏出一包东西塞进对方怀里,小声问道:“怎么就你一个人,你娘呢?”

    “娘说,不能再要沈家叔父的东西了,一旦让人捉住,怕要连累于恩人,叔父以后还是莫要来了,营中查的越来越严,听说已经死了很多人……”

    小人开始时还说的有理有据,显然受到过良好的教养,可说着说着,不由自主便哭泣起来,语气也趋于混乱恐惧。

    沈凡呲开牙齿就笑了,拍着小人的脑袋道:“放心放心,有叔父在呢,你和你娘再忍些日子,俺一定将你们从这里弄出来。”

    小人使劲的点着头,又和沈凡说了几句,便在沈凡催促之下抱着东西吃力的走了。

    没错,这是逃过黄河的母女两人,也并非无依无靠,和十几个族人一道逃到了这里,也没什么奇妙的地方,协助人们过河的时候,沈凡一眼就看上了这个带着孩子,外加面黄肌瘦的寡妇。

    因为之前砍了两颗脑袋,沈凡已经被选为了沈青奴亲兵,实际上情况呢,其实就是乞儿军被拆开了。

    和刘安世,牛进达的部属差不多,一部分被送去了绛郡安置,这里面有些人会被编入府兵,在绛郡军营中操练一番,然后便会发下田土,分散到平遥临汾等处,其实就算是暂时解甲归田了。

    另外一部分人留在了大营当中,继续归牛进达等人率领,汰弱留强,外加回炉再造,就是降军各部所要面临的命运。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的部下还要分拆几次,这是晋地大军的惯例,不可能让一个地方的人过多的聚集在一处,说突厥人,又说幽州人等等。

    尤其是河南人,更是如此。

    乞儿军被拆的很厉害,能留在沈青奴身边的已经不足二百人,没办法,乞儿军在河南军中还算能战,也有些名声,可到了晋地,人家讲究的不是你抱不抱团,而是先以身强力壮为准,然后再提其他。

    乞儿军先天不足,能够达到晋地成军标准的寥寥无几,若非念在沈青奴有功的份上,说不定裁汰到最后,连沈青奴自己都要被赶回去种田的。

    如果放在河南,这么一番动作下来,别说沈青奴不会答应,就算是牛进达也要率人努力的反抗一下。

    可经历了之前一战,大家都被晋军的疯狂吓的不轻,于是乎,曾经赖以保命的东西也就都不情不愿的放了手。

    他们其实和张士贵一样,想要适应晋地的军旅生涯,都还有一段路要走,即便是徐世绩,也是如此。

    沈青奴看上去最惨,而且是前途无亮那种,乞儿出身,加入过黑社会,麾下的乞儿军也从没受过多少正经的军事训练,唯一比那些乱糟糟的义军强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凝聚力还成,尤其是在粮食短缺的时候,乞儿军的生存能力也极为出色。

    好吧,这并不足以让沈青奴保住他的三千人马,直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沈青奴心中寒意渐起,卸磨杀驴的事情他见过太多太多,于是他觉着自己可能投错人了。

    找牛进达说话,牛进达也是无法可想,这里和河南可是不一样,没什么义军,也没什么匪人,清一色的“官兵”,人心齐的不像话,从上到下都是唯汉王马首是瞻。

    相比之下,洛阳被人称作匪巢还真有些道理……牛进达,刘安世等人对这样的地方认同度无疑要比沈青奴等人高一些,毕竟他们都是隋末官兵出身嘛。

    沈青奴悄悄走动了一下,被打击的不轻,回来之后坐困愁城,也只能听天由命了,从乞儿军中挑了些心腹留在身边,之后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看上去硬是比其他人都要老实几分。

    岸边有人来有人走,大量的粮草被运进建好的仓房,随着河南逃人的到来,让这处兵民混杂的大营看上去比之前还要庞大几分。

    就此,沈凡“幸运”的留在了沈青奴身边,跟军主朝夕相伴的机会落在身上,让沈凡很高兴,最高兴的是他看上的寡妇离着他所在的营房不远。

    而且男女隔绝的做法也让他极为赞赏,那些流民的可恶之处,他在洛阳城中可没少见了呢,这样的做法真的很英明,不然的话,女人和孩子怎么能熬过这个冬天?

    而这也确实给了他机会,没几天他就用剩下来的肉食跟寡妇搭上了话,老天爷也很照顾他,一切都合乎他的预料。

    寡妇出身富贵人家,知书达理,除了那些族人之外,家里的男人都死光了,孤儿寡母的正好配他这个洛阳乞儿,嗯,现在人家已经是个队正了呢。

    这年头想要正正经经安个家,对沈凡这样的人来说,很不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