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恭仁为官多年,自然不会去干傻事,从汉王府出来的时候,还顺口一句,得了汉王允许,在汉王府中给自己挑了两个幕僚回来。

    小动作不断,却很有章法,其实官场之精华,也就都蕴含在这些小动作之中了,不但汉王殿下一笑置之,陈孝意等人听闻此事,也大多都在心中暗道一句,杨大郎进退得益,有其执掌刑部,果然正得其人也。

    而在大事上,参修刑律,补齐刑部官吏,以及政令的发放等等,杨恭仁也在冥思苦想中渐渐有了计划,并付诸文字,准备提交中书。

    差不多也就是说,明年必将是刑部确立权威的一年,有什么政绩,你这个刑部尚书当的合不合适,杨大郎又有没有才能,都将有所分晓。

    初初摆正了位置,又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杨恭仁终于进入了状态,是很累人,可像他们这样的人,正应了那句老话,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其他的都在其次,而身处战乱中的贵族们尤其如此。

    今日李破再次召集众人商议军政之事,人数上相比之前大幅缩减,只中书,六部的主官们在此,大会之后必定要接二连三的召开小会,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不需奇怪。

    而阿史那罗恒派来使者的事情,也被李破顺手扔了出来让众人商议一下,看看该怎么处置。

    陈孝意这些老人们当即就感觉到了不同,要知道,之前一旦事涉突厥,大多都是汉王独断,像是和突厥的历次战事,以及和突厥人的交往中,汉王殿下所表现出来的气势

    不知道的人一定以为这人跟突厥有着深仇大恨,作为臣下的陈孝意等人每次却被弄的心惊肉跳,可等结果出来,又大多都是瞠目结舌。

    换句话说,大家觉着汉王一旦听到突厥两个字,就兴奋的不像话,总要摆出一副冲上去咬一口的架势。

    而事实就是,突厥确实被他们这位大王咬的鲜血淋漓,大致上陷入了混乱之中,阿史那罗恒这种突厥王庭的大贵族都要遣使过来结好就是最好的证明。

    现在呢,突厥之事就这么突然被李破抛出来,摆在众人面前,让汉王近人们都感觉出了几分怪异,不免就想,您这是心里早有主意了吧,又想借此敲打于谁呢?

    所以,先开口说话的就是干劲很足的杨恭仁了,而且显然提出的是反对意见,连李破都有点诧异。

    多好的事情,你竟然觉着不妥?这厮肯定是不知道俺杀了多少突厥人,被区区一个“大便”给吓住了。

    李破有点不满意,习惯性的,脸上立马展现出了灿烂的笑容,道:“哦?有何不妥之处?且道来我听。”

    一瞧这神色,一听这话音,陈孝意立即正了正身子,不打算说话了,他年纪老大,可不想再跟大王玩这种把戏。

    何稠同样年纪不小,眯着眼睛好像要睡着了,只是嘴角耷拉了下来,很是不屑的在想,杨氏的子弟这么沉不住气,难怪将天下弄的这么乱法,害的老夫东奔西走,几乎无法安度晚年。

    苏亶抿住嘴角,以免笑容上脸,温彦博皱紧眉头,他可谓是深受其害,很不喜欢这样的大王。

    王泽暗哼了一声,王氏阀主涵养自不必提,可也难免在心里幸灾乐祸一下。

    王智辩和正巧到来的尉迟信则深深的垂下头,绝对没有半点冒头的想法。

    只记室杨续手一哆嗦,差点毁了之前的记录,接着就开始在心里替兄长着急,正应谨小慎微的时候,大兄怎么就不能忍一忍呢?这脾性,吃的亏还不够多吗?

    可杨恭仁不管那么多,只是站起来躬身道:“大王,臣以为,吾与突厥相盟,虽未显于文字,可这两年来,与突厥相安无事,互不侵扰,皆要归功于此。”

    “今吾突与突厥大人(大臣的意思)相交,一旦传于王庭,定为可汗所不喜,或有害于边事,当此之时,时机欠妥,此为其一。”

    “其二,有外国相交,必争其利,通商往来,小利尔,如此大王欲谋于漠北乎?不然,何见其利?”

    “再者,定襄郡本为隋土,今为突厥所侵,凡我志士皆恨不能操戈北去,驱逐虎狼,复我旧土,而今大王拥兵一方,屡据突厥,声名传于天下,此大义之名也,结于阿史那罗恒,无异于割土称盟。

    今之天下,诸人割据,一旦闻之,必有所诟,前时之义举岂非毁于一旦?此正舍大义而取小利也。”

    嗯?杨氏竟然还能养出个烈士?

    笑容在李破脸上渐渐隐去,甚至以他变脸的本事,都难免有些措手不及,显出了几许尴尬。

    因为这话听上去虽有夸大,但琢磨一下却让李破觉着很有道理,而他其实本就觉着,和阿史那罗恒交往有些鸡肋,和杨恭仁所言相互印证,李破不得不承认,舍大义而取小利这句话正中关节之处。

    和突厥的交往是打出来的,别人即便说他和突厥勾结如何如何,也都是些酸话,能和突厥王庭交通往来,是诸侯们求之不得的事情,所以在此事上,他占据了高点。

    如果他实力强劲,迫使阿史那罗恒内附,也就算了,可这会儿他正忙着跟李唐交战,北边抛开突厥王庭,跟阿史那罗恒这样的突厥边将结好,不论内外,都将使他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是的,这就是一个时机不对的问题,因为他现在还无法专心去面对突厥这个庞然大物,那么任何轻率的举动,都将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李破沉吟良久,而其他人再看向杨恭仁的目光可就复杂多了,小动作再多,也赶不上这番话的分量于万一,因为这才是才能的具体表现,直观而强烈

    (太累了,可阿草还是码出了一章。)

第716章兄妹() 
    李破的臣下大多都有着鲜明的特点,这和他们的天赋,性情,经历,学识都有着一定的关系。

    能将这些人都聚拢于麾下,除了表明李破眼光确实不错之外,也同样能显示出他的心胸,能力等等方面的优点。

    当然,每一个走到像李破这样地位的人,都不会少了猜忌,制衡等手段和性格。

    已经当了蛇头(蛇无头不行)有些年的李破,已经深刻认识到人无完人这句话的内涵所在,没有什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眼便能勘破万千气象的聪明人,起码他是没见到过。

    同样也没有满身缺点,一无是处的家伙。

    而他的臣下们,无疑都有着各自的才干和缺点,所以说,杨恭仁能说出有见地的话来,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要说这人有多聪明,那也是无稽之谈。

    这人出身关西杨氏,是出过两位帝王的家族,在与外国交通的经验上,天然就有着旁人难以企及的优势。

    其实呢,这就是李破的独到之处,他看人的时候,从来都会将这人之前的来历加进去,不会被突然冒出来的惊人话语所迷惑,所以,如今出现在他面前的人,皆非等闲之辈。

    而这其实同样造成了一个让李破比较无奈的结果,能和他商量政务的臣下们都是出身世族,没有一个会缺了根脚。

    没办法,他还在用着的荐举制度以及时下的环境,都不会允许那种令人意外的事情发生,有些人还能靠着军功来搏一搏,可一旦涉及政务,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了,除非是李破疯了,才会让尉迟恭和陈孝意调换个位置。

    寂静的厅堂之上,杨恭仁环目四顾,颇为自得,他杨大郎并非等闲,曾做过吏部尚书,也曾在六部,中书,内史等处轮转,更曾出任地方,在为官资历上,这里的人有几个能比得上他?不过是他们先来一步而已……

    没让他等太久,李破抬起头,按着手道:“坐下说话……”

    稍停片刻,李破环视众人笑道:“杨侍郎所言颇为精到,那依你之见,我当如何?”

    杨恭仁刚挨着坐榻,就又想站起来,可最终还是稳稳坐下,弄的他有点小难受,可话却不能迟了。

    “以臣之见,阿史那罗恒为突厥大罗便,如此重臣,却生左右摇摆之意,可见突厥之疲敝,不若趁此时机,传书突厥王庭,开通边易,除增两家之好外,又能善抚阿史那罗恒之心,以待来日。”

    “只需良机一至,便可仿效当年故事,无须一兵一卒,破突厥之藩屏……如此之功业,杨广不能善用之,今大王在位,内用贤臣,外据强邻,存心高远,有削平天下之志,将来若能建功,必令天下仰望,千秋万世,得人称颂。”

    此言一出,算是真的给了李破一个惊喜。

    这样的策略显然比生硬的拒绝更加高明,之外呢,还画出了一张老大的馅饼,即便李破常做这样的事情,听了之后也觉非常悦耳,当然,心里还是得嘀咕一声,狡猾的家伙。

    因为这人趁机将杨广拎出来,略加鞭挞,还表了表忠心,心思实在灵巧的不得了。

    这样的人物,得多提防一下,别出来个杨坚第二,那岂不成了笑话?只是瞅了瞅那颗花白的头颅,李破又放心了,他才不到三十,倒不用去和一个五十多岁的人较真。

    …………………………

    待众人散去,记室杨续呈上笔录,李破略略翻看,笑道:“你们兄弟两人,才干不凡,能尽心为我效力,吾甚慰之,可你也要记得,内外有别,行事之前,要仔细掂量,今次也就算了,下不为例,可好?”

    轻描淡写间,就让杨续冒出了一身的冷汗。

    还是那句话,杨恭仁并非聪明天纵,李破只提了提这事,就能引出这么一番有见地的话来,肯定是早前做过功课无疑,那泄露消息的也就不用问了。

    贴身之人将内里消息传给外臣,此乃大忌,也就是杨恭仁所言合了李破心意,不然的话,这事肯定不算完,尤其还是杨家的人,账本定要好好算一算。

    杨续诺诺而去,李破这才叫人送上吃食来垫肚子,嗯,他又没请人吃晚饭。

    刚刚动起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