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到了夜半时分,李破带人只稍稍巡视了一下河边各部的进度,就发觉出比自己料想的还要糟糕的多,速度太慢,慢到足以让他改变之前定下来的战略。

    之前是什么战略,他与军中众将商议的时候,大家都比较中意快速渡河,若不能各个击破,便寻找与唐军决战之机。

    很大气也很自信的一种战略,就是要以精兵良将硬生生压你一头,欺负你一下狠的……无论是李破还是众将,都不会认为李唐在短时间内能聚集处一只足以相抗的大军。

    可现在李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备战略,那就是分散李唐兵力,将河边守军各个击破,再进图长安。

    换句话说,之前那个是图的是速战速决,后面这个则得斗智斗勇,既然不能速战速决,那就只能斗智斗勇了呗。

    这一晚,黄河之上灯火通明,人喊马嘶,连黄河的流水声都被压的若有若无了起来,却也将大军渡河的艰难之处演绎的淋漓尽致。

    场面很红火,可无论是李破还是卫府将军们都很难高兴的起来,当然了,这只能是对战事进程的一种担忧,而非是其他什么。

    而对于李唐来说,那就要复杂的多了。

    李神符率兵退回了冯翊,黄河边上的动静却也瞒不过他,敌军大张旗鼓的在他眼皮底下过了河,李神符是急怒交加。

    整个黄河边上,近十万众的守军,好像就他一个在跟敌人厮杀激战,以求能阻挡敌军过河,其他人都在冷眼旁观,连长安那边都没了动静。

    孤零零的感觉伴随着李神符,让他愤怒而又焦灼,因为显然敌军过了蒲津渡口,必定来攻冯翊,他能不能守得住……

    好吧,想到这个,李神符眼前就浮现出了岸边那场短促的战事,于是他的信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当然他自己是不会承认有了惧敌之心,他把责任都推给了部下。

    众人无能,本王即为巧妇,可也难成无米之炊啊……

    当然,这纯属是精神上的自我安慰,他襄邑郡王李神符要是这么没担当,今日的领兵之权也到不了他的手上。

    这人呢,和许多李氏族人差不多,才能上没那么惊艳,却也不会太差,在人品上,李氏中人就算虚伪了些,可也能自信的站在关西贵族的前列。

    嗯,大抵就是这个样子,还是那句老话,这年月的贵族,尤其是关西贵族,大部分都是有才能的,可那是占据资源优势所形成的优势,不需称道,只能说是事实。

    可要与他们所占据的资源真正的来较真一下的话,贵族们大多都是酒囊饭袋无疑,也就是说,大致上投入都和产出无法相比。

    所以说,贵族也是凡人,成不了神仙,襄邑郡王李神符更是如此,剥除掉一层层的光环,本质上他也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关西贵族而已。

    回到冯翊,除了再次派人四处求援之外,便是打算率兵死守冯翊。

    之前和敌人争夺河滩时,李神符表现的颇为糟糕,让他的部下们心生不满,可话说回来了,却谁也不愿意把冯翊丢了不是?

    再者说了,李郡王在冯翊掌兵多时,赏罚还堪公正,也没像传说中的齐王之类,仗着身份欺压于谁,这样一个人就算领兵之能差了些,众人也还能忍受。

    反正,此时冯翊已是四城紧闭,即便有人心生恐惧,却也没谁敢劝李神符弃城而逃,嗯,世间像宇文歆那样的家伙毕竟还在少数嘛。

    相比有些焦虑的李破,李神符就只能用战战兢兢来形容了,而喧嚣的蒲津渡口,可不如李神符想象那般,无人关注。

    实际上,从李破聚兵于蒲坂时,这里的一切就已经成为关西人的焦点。

    李神符率兵与李破战于蒲津渡口,李神符自觉孤零零的像个悲情英雄,可事实上则是,不仅仅有人赶来围观,甚至于有人已经摆开架势,准备上桌了。

    就在李神符退兵而去的时候,于唐军西南二十余里处,五六百骑兵静静的聚在一处,好像等待着什么。

    一直到探子来报,李神符已领兵退往冯翊,敌军人少,并未追击,领兵的人听了,才懊恼的喃喃道:“哼,两兄弟一个比一个无能,也亏的大家都姓李……”

    坐在马上,左顾右盼,愤愤而言的不是旁人,正是镇守永丰仓的平阳公主,领陕东道行台刑部尚书,李秀宁。

    永丰仓离着冯翊最近,李秀宁会出现在这样一个地方,没什么好奇怪的。

    按理说,他应该是和李神符站在一处,共同领兵据敌于河岸,因为毕竟李神符是陕东道行台兵部尚书,而且领有卫府大将军之职,名义上来说,战时是可以直接指挥河边各部的。

    可就像当初张士贵所言,唐军令出多门,各部不相统属,极易为人所乘……此时别说李神符指挥不动李秀宁,即便是驻兵韩城的侯君集,他也别想轻易调得动……

    (要住院最少三天,看情况延到四至七天,今天伤口不算很疼了,就是肿着呢,阿草拿来笔记本,码了一章出来,还成吧?)

第762章平阳() 
“殿下料事如神,郡王果已回军,可……敌军未曾追至,殿下此举看来是要无功而返了,而郡王那里,以臣之见,还是派人去知会一声为好。”

    在李秀宁耳边开始唠叨的是参军褚遂良,温文尔雅又不失敏捷强悍,虽祖籍阳翟,可如今却隐隐为西北健儿中年轻一辈的翘楚人物。

    这很好解释,他和他的父亲褚亮都曾在薛举麾下效力,降唐之后,自然被归为薛举降人,差不多也就等同于西北人一系了。

    之后父子两人随在秦王李世民身边为幕僚辅佐,因参与斩杀独孤怀恩一事,终于进入到了秦王府心腹一列。

    秦王李世民回京,褚亮便去到了陕东道行台任职,褚遂良则来了永丰仓,实际上,都是秦王留在军中的触角。

    除了能保持秦王府在军中的影响力之外,还在时刻为秦王回来领兵做着准备。

    褚遂良当然知晓自己在永丰仓任职都需要做什么,目的为何,只是这个相貌俊朗,自诩文武全才的年轻人动了点异样的心思而已。

    李秀宁,李渊三女,嫡出,如今封平阳公主,因军功开府建牙,不让于兄弟,在京掌千牛备身府,出外则领兵守永丰大仓重地,不但是女中豪杰,还是贵无可贵的大贵族。

    这样的女人,如果再有着美貌,你说说她对一些有志气,有才能的男人而言,得散发出多大的诱惑力?

    当然了,即便年轻的褚大郎在永丰仓一见公主之下,便生钦慕之心,可话说回来了,给他个天做胆,也不敢起什么求凰之意的。

    原因都在明面上,不但平阳公主李秀宁本身不容轻辱,公主的夫家可也厉害着呢,再者……人家的情郎更是凶猛如虎狼……

    这样的女人,别说现如今只是才干稍显,小模样长的还算不错的褚遂良了,试问天下间又有几个男人敢于觊觎?

    所以,褚遂良跟李秀宁说话,从来都是一个调调,恭敬中不失温柔,诚恳中掺些荡漾,分寸拿捏的不算好,可相对于他的岁数来说,胆量实在不小,却也可以说是很有些城府了。

    只可惜,平阳公主李秀宁如今早已见多识广,又怎么会将一个小小的参军瞧在眼中,就算是当年她年幼的时候,那个北边的无赖儿也不过是趁着她没交过什么朋友而钻了空子而已。

    “知会什么?大兵压境,咱们这点兵马可看不在郡王眼中……”李秀宁看也没看褚遂良,只随意的回了一句,便挥舞了一下胳膊。

    “传令,咱们回去了。”

    马蹄声促,骑士们走的很快,因为河滩既然已经失守,那么冯翊周遭对于唐军来说也就成了战场,就他们这点人马,确实应该跑的快些。

    实际上不管平阳公主李秀宁如何如何,都改变不了永丰仓的尴尬地位。

    永丰仓不是一个可以驻扎大兵的地方,而位于冯翊,韩城侧后的它战略位置显然也不突出。

    其实,永丰仓作为离西京长安最近的一座大仓,从建立之初,它的作用便已经被决定了,那就是安放长安储备粮的地方。

    隋时,从晋地,河南送过来的粮米,都会进永丰仓走一遭,一部分拿去长安售卖,以平稳长安粮价,一部分被留下来,为应急之用。

    也就是说,它和洛口仓的作用差不离,如今看来它们最终的下场也大致相似。

    洛口仓已然空空如也,永丰仓也快了,自李秀宁接手,这处大仓依旧是每况愈下的形势,没办法,唐军缺粮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还能保持士气的原因只在于,缺粮不够严重而已。

    开始的时候,从各处运来的粮草多数要进永丰仓,然后再分配给黄河沿岸驻守各部,连潼关都不例外,所以说掌管永丰仓的人权力是非常大的。

    不然的话,独孤怀恩也不会平白无故的生出给李世民断粮的念头。

    如今永丰仓换了主人……好吧,这并不能改变什么,左边是太子,右边是秦王,也只能说明独孤怀恩死的实在不冤,换了平阳公主坐镇,又能如何?

    这些年秦王与太子渐渐势成水火,除了不错眼的盯着太子之位外,其他的还能顾得上什么呢。

    先就是太子李建成想要绕过永丰仓,直接将粮草运到潼关去,想要多吃多占那是肯定的了,还能减少掣肘。

    若非李建成头顶上有个太子光环,换了其他人,那和自立割据有什么分别?

    李世民也没闲着,回京之后没少找了户部的麻烦,最后的结果就是,潼关这边别想多占一丝一毫的粮秣。

    接着李建成又想派心腹辅佐妹妹坐镇永丰仓,李世民应对的轻松自如,不但把褚遂良派了过来,而且开始从永丰仓抽调人马。

    时至今日,永丰仓守军也只六七百人,除了例行看守粮草的军兵官吏外,就只剩下了李秀宁的亲军。

    这可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