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目前为止,以宗泽的年岁,众人看到的仅仅是他的文才,而高峰却知道,宗泽还是一名著名的将领。
他沉毅知兵,在军事上完全能够与张叔夜、种师道齐名,而高峰想把宗泽要到身边来也是因为这一点。
第二个是张叔夜。张叔夜比宗泽小上几岁,也有近六十的年纪,他现任海州知州,是一名文武双全的人才。
起初,高峰就是建议谷城、杜松、闫锋、史强四位武公子投奔他去的,只是张叔夜当时还未到海州,四人才阴差阳错的投到了严伏的手下。
高峰早就知晓张叔夜,更清楚史上就是他擒住的宋江,只是因为自己的到来,反倒把张叔夜的功劳夺去了,要知道张叔夜因这番功劳可是在第二次金兵南犯时成为了东京保卫战的主将。
此种情况下,张叔夜还能不能继续承担将来的重任说不清,但高峰对这个忠心耿耿的老将军是发自内心的佩服,他之所以把他请到这厢来,也是为了他的大计而行。
第三个若说是为了那人,还不如说是因为他的娘子,或者说是高峰为了实现一份夙愿。
赵明诚,宰相赵挺之第三子,崇宁二年开始为官,不过,其仕途并不平坦。因受元佑党争的冲击,在赵挺之去世后遭蔡京诬陷,被追夺赠官,从此屏居青州乡里。
赵明诚致力于金石之学,是著名的金石家,成就了《金石录》一书。此书著录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与欧阳修的《集古录》齐名。
如果说赵明诚的这些来历高峰都不放在心上,那他的娘子高峰一定会大大的放在心上。
李清照,没错,赵明诚的娘子就是李清照,这可是高峰前世带来的钦佩,也是他不多钦佩的人之一,她的很多诗词他都记忆犹新,如今能既将见到真人,仅想想他都觉得激动。
自被蔡京诬陷后,夫妻俩人便屏居青州,他们命其室为“归来堂”,而李清照自号为“易安居士”,夫妻俩相互支持,节衣缩食,过着清贫、自乐、充实而安宁的生活。他们最大的成就便是编写成《金石录》一书。
此时,李清照已近中年,而赵明诚也将被朝廷启用去知莱州。高峰不想改变他的命运,更不想让李清照继续凄苦的生活,所以决定帮他一把,让他提前知莱州。
三人中,除了赵明诚知莱州外,高峰计划让张叔夜知济南府,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对将来可能要发生的大事件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若没有一个有能力的人在此,很难做到保险。
宗泽的事情比较好办,那就是来青州任高峰的副手通判,就是下一步高峰调离青州,也可由他接任知州,这样整个山东半岛也能安稳下来。
当然了,三人都是州府级的,另外高峰还讨要了几个县级的官吏,如沐阳县尉王师心等,这些都是有才有能的人,高峰自然要把他们用起来。
第500章 济州发展()
京东两路还有其它一些官员的调整,包括对一些不称职官员的清除都在同步进行,如原济南知府韩渊,表现可圈可点,高峰提请他去沂州,沂州知州蒋圆在收降宋江中立下大功,高峰提请他去登州,而东平知府蔡居厚,因其能力不错,高峰倒愿意让其留任。
如此等等,整个京东路基本在按高峰的要求打造,其目的也很简单,那就是要建设一支清廉、高效、正派、勤政的官员队伍。
官员队伍由高峰与朝廷沟通完成,其间少不了使用一些手段,不过,只要能达到目的,高峰不介意费些心神。
同一时间,高峰没有放松对济州岛的建设指导。
方腊起义给济州岛带来了近十万民众,百多艘船,还有大量的物资,另外各类工匠、耕畜牛马、器械工具多不胜数,要说最缺的应该就是粮食。
虽然前期从高丽和大宋购买了大量的粮食,但那只是对少量人来说的,十万民众就有十万张嘴,那些存粮根本无法满足这些人的长期使用,算一算也就够半年的。
不过,半年的跨度不算短,高峰有的是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开荒种地,这样便能解决自给自足的问题。岛屿新近开发,上面地多人少,这十来万人洒进去也显不出拥挤,于是倪语臣便按户给大家分发土地和耕牛,鼓励大家开荒种田,相信这样不用一年岛上便能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还是购买,在大宋买,去高丽买,偶尔也去日本买,其间还用商品兑换,总之一点,弄来的粮食是越多越好,这也是为了做好战略储备。
当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粮食的,无论哪个国家,粮食都是战略资源,外面的势力很难购买走大量的粮食。这还是高峰在大宋为地方官,占据着先天优势,否则,岛上的粮食肯定无法满足需要。
除了粮食的问题,成立一支优良的军队也是当务之急。原来岛上有两三万人,那时只有上千人的军队,现在人数多了,成立成规模的军队已不在话下。
宋江、张仙、李太的人马了民被运送到了岛上,他们都是战力极其强大的人,这些人肯定是军队的骨干力量。
江南招收来的十万民众,大部分来自方腊军,许多还都是经过吴玠精挑细选的,这些人吸收入军队正合适。
经过一番选拨,一支种类齐全的军队骨架终于形成了。
这支军队有一支千人的特种兵,五千人的水兵,万人的骑兵,二万人的步兵,还有一些负责装备、后勤、侦察、工程等任务的兵种,所有兵种加起来足有五万人。
当然,各大兵种内也有分工,如步兵中又有轻步兵、重步兵、弓弩兵、器械兵、盾牌手、朴刀手、斧兵、长枪兵等等。
事实上,这个时代,军中发射武器的步兵要比格斗兵多得多,这也是战争发展到一定阶段技术发达的结果。能远距离杀死敌人,谁愿意近身博击?
五万人的队伍,其它都好组建,唯有那个万人骑兵有些形同虚设,为何?因为没有那么多马匹。
高峰的育马计划已经启动,他引进阿拉伯马的船只也已经反航进港,这一路下来总算给他带来了几十匹马种。
只是育马还只是起步阶段,没有个几年很难见到成效,要想一下子得到上万匹良马,无异于天方夜谈。
别说刚刚起步的济州岛,就是实施了马政的大宋国也很难找到太多的良马,马再多,不能当战马用也是白扯,所以,大宋在战争中因缺马而造成的失利举不胜举,特别是下一步的金兵南犯,简直是被爆打的局面,纠其原因便是没有足够多的战马可用。
对于缺马的问题,高峰也没有好的办法,他只能先把骑兵队成立起来,用有限的马匹轮流训练,或许等他的育马计划见到成效才可以拥有足够多的马匹吧。
军队占用五万人,岛上还有一多半移民,这些移民就主要负责岛上的建设事项,包括各类作坊的生产也是从其中抽人,所以看上去人多,实际上根本不够用。
特别是开荒种田这一块,需要的人员更多,单靠哪些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而,倪语臣的策略是全体人员集中进行,一旦把荒地开垦出来,再承包给个人,这样便省去不少繁琐。
按高峰的说法,现今岛上的生活已与社会主义类似,一切都是公有的,而在劳动中又实行多劳多得,因此,这里既没有贫民,也没有地主,简直是一个大同社会。
实际上高峰还真想朝这个方向发展,只是他也知道暂时还不现实,这是他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地方,他还不想它失控,他要把这里作为他最强大的后方基地。
除了这些,岛上的作坊生产继续进行,这是养活这些人提升生活质量的根本,所以必须要做好。当然,这里生产的物品除了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各项需要外,面对的主要群体便是高丽。
通过这些商品,从高丽可以换取大量的粮食和金钱,可以打通一些关系,更有可能笼络一批权贵,而这些人将会有大用处。
除了高丽外,他们也渐渐地开始与日本进行生意往来,日本派别比较多,国内形势也更为复杂,若能通过通商的方式切入进去则是个不错的事情。
只是日本比高丽更排外,他们对外来商人十分不信任,要不是高峰与武井一条熟识,想在日本进驻码头都有难度。
当然了,他们贸易的商品除了作坊生产的外,还有从西洋泊来的商品,这些商品主要为布匹、香货、皮货、杂货、药材,还有一些象牙、宝石等宝物,这些东西在几国的贵族圈都很受欢迎,倒是很容易既赚钱又结交人。
整体来说,有了十万人和大批船队的参与,济州岛取得了极速的发展,渐渐地,它在这一带混出了名望,不过因实力在那里,并没有谁敢觊觎它。
第501章 发展策略()
如果说调整京东两路的官员仅是稳定、建设、发展两路的第一步,那么,制定官吏行为细则和统一行业规范就是高峰在两路进行的第二步。
实际上这些都是成形的,特别是在丰’县试行过,只需拿来把个别地方稍加改善就行了。
当然,两路可不等同于一县,这中间的利益纠葛也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要想把官吏行为细则和统一行业规范推行开,没有各个州的支持肯定是不行的。
高峰自然是考虑到这个事,早就和张业商量妥当,同时把方案上报到朝廷取得认可,这才是他动手的前提。
另一个前提就是把各州、县的头头搞定,他们才是发展成否的关键,没有他们的支持,肯定无法成功。
于是,高峰便一县一州的过,把初始方案传递给大家,既作思想动员,又算征求意见,更主要的是让各地有针对性的研究自身特点,从而制作出适宜的方案来。
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