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此事说来也是阴差阳错。岳飞就是在童贯兵败、刘韐招募“敢战士”时投得军,那时他只是一名分队长,可没过多久,因其父亲岳和病逝,他又赶回家守孝,至宣和六年才又投军,辗转来到宗泽手下,这才有了后来的辉煌,也就是说,他与宗泽的一段军旅情缘因高峰可能要提前结下了。
高峰的算盘打得很精,此时岳飞正要投军,可谓是无名小卒,自然没有人会关注他,高峰就是要利用这个契机把岳飞收入麾下,或许有一日这个大杀器一出就会令世人皆惊。
高峰这些盘算宗泽几人自然不会知晓,他们虽然不知道高峰为何对一个无名小卒感兴趣,却也懒得多管,能帮上这个忙也算填补一下对高峰的亏欠,自然乐得去做。
高峰坐定后接着又道:“北方战事一起,对距离较近的京东两路的影响定然不小,今天趁三位在此,大家一起做一下筹划。”
这话一引开,张叔夜立马赞同:“是呀,北方打仗,作为紧靠边境、又较为富庶的京东两路无论是钱粮还是人力都是调集的主要地区,此事确应早做准备,否则压力不小。”
王师心紧接着也插上一言:“北方战乱,那些难民也会逃入此间,同样也会给两路增加压力。”
这些都是可以看到的事情,并不值得大惊小怪,高峰给他们一个认可的眼神后却道:“若事情仅仅如此还则罢了,实则可能还会更糟。”
“还会更糟?又能糟到哪里去?”宗泽不解地问道。虽然他刚至此地,却也知道京东两路在高峰的多种手段之下早已今非夕比,若大家再稍加努力,承受这两点压力还是没问题的,只是任他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还有更多的问题存在。
张叔夜和王师心同样有此疑问,不由得望向高峰,想听听他的说法。
高峰忧心的说道:“北征军胜了咱先不说,就说败了吧,你们可否想过会出现什么结果?”
“无非是班师回朝,还能怎么样?”王师心答道。
“不对。”宗泽好似想起了什么,立马反驳道:“那就给了金兵攻打燕京的机会,万一金兵打下燕京”
说到这里,他不由得住了嘴,根本不敢往下说下去了。不仅是他,就是张叔夜和王师心也听出了玄外之音,他们也一时愣住了。
“没错。”高峰点了点头,说出了大家最不愿意听的话:“金人不比辽人,他们以牧猎为生,居无定所,生活物资也是以抢掠为计,因而十分贪婪。若他们占据了燕京,再看到我汉人的繁华,定起不轨之心,那时也许就是南袭之时。”
“”
沉默,死寂般的沉默。张叔夜三人都低着头,沉默下去,因为他们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
“子川的意思是让我们早做防范?”张叔夜终于开口问道。
“防患于未然。”高峰认同的说了一句。
“也只能如此了。”张叔夜无奈而忧心地应道。他实际上更希望北征军不会让人失望,早日夺取燕京,凯旋归来。只是这种事能赌吗?万一出现了偏差,可是至万民于水火之中的大事,他不得不忧心。
哪想到,就在此时高峰又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令他如坠冰窖。
“这还不算,大家都知道,这一带已有半月未曾下雨,我请人观看天象,可能这一年里都是大旱,也就是说,我们要准备抗灾了。”
第518章 再出产品()
高峰的话无疑令三人都吃惊不小。人祸令两路至今还心有余悸,战乱又将开始,若再加上个天灾,可想两路会紧迫到何种程度,看来他们到两路来不是坐享其成,而是要面临巨大的考验。
“如今该怎么办?”张叔夜终于开口询问。虽然大家对高峰预见的事情还有所质疑,但作为一名优秀的官员又岂能在事情已露出端倪时不作出筹划呢?
要说筹划,实际上高峰早就在进行,否则也不会有京东两路的今天,只是他力单势薄,这么大一个摊子想完全按自己的心意发展无异于千难万难,这才有了把张叔夜等人招揽过来的做法。
张叔夜几人都是能人,而且是心系于民的好官,有了他们高峰身上的压力自然会大大减小,他才能腾出手来干更多的事情。
当然,这种压力无疑转移到张叔夜他们身上,在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之前,他们还是有些无所释从的。
高峰自然有思路,也愿意与他们分享,因而听到张叔夜询问便讲了起来。
“当前我们该做的还是好好发展两路,只有两路走稳了,才能兼顾其它。”
“第二手就是做好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既要全力应对灾情和难民的流入,又要做好可能来临的外敌入侵,只有把这些全部做好,才能用两路之地保大宋一时平安”
随即高峰把自己早已筹划好的几项措施和盘托出,包括宣传动员的策略、抗灾救助的方案、加强防御措施的内容、训练军兵的方式等都说了出来,同时他还告诫大家,要时时关注由上述事件可能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如暴民造反、瘟疫流行等。
听高峰事无巨细的把想法说出,张叔夜三人不由得频频点头。若如此处理确是最佳的方式,也是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的方式。
看到三人都认可了自己的方案,最后高峰又十分诚恳地加了一句:“与道和我一般年纪,多出点力影响不大,但是宗老和张老这般年纪却要多多保重,要知道你们可是我们的主心骨,万不可因工作而不顾身体,此事万分重要,切记,切记。”
高峰虽然年青,做事却稳重而有谋略,更加上他的诚挚,张叔夜三人听来深感温心,一扫之前那番沉重,纷纷表示尽力做好一切。
送走三人,高峰长出了一口气。危机离发生越来越近,他一直以来都在做准备,是快要到见真章的时候了,如今他也有了不小的资本,能否活得更好,只看下面一搏了。
当然,他不可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哪几个人身上,他知道就算那几人能力再强大,也不可能一力回天,他要的是全面提升实力,因而他还得要继续努力,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人才的事情要继续收笼,发展的事情要继续保持,就是技术的发展他也准备再进一步。
恰在这时,喜讯传来,高峰一直推动的自行车制作终于实现了。
别看仅仅是个自行车的制作,它却克服了两大难题,一是加工工艺的问题,包括链条和轴承都是难点,不过,这个在高家作坊不断提升工艺技术的时候就被攻克了。
另一个是合成橡胶,这一项是高峰重点攻克的难题,虽然几经波折,用时几年也终于攻克了。
橡胶的出现可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并不仅仅是用来制作自行车那般简单,其更多的功能和用途将很快被开发出来。
当然,无论是橡胶还是自行车本身,其产品都还远达不到高峰的满意,毕竟是太粗糙了,也只是具备相应的功能,要想完美一时间还达不到,还需不断完善。
不过,高峰还是决定把自行车推出来。这是一项重要举措,可以大大减缓人们出行和载物的压力,因而十分必要。
自行车节省体力,利于出行,对道路要求也不高,更不用象马匹那样要饲养,其速度介于马匹和步行之间,相信它推出后定能大受欢迎。
当然,真正的推广使用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说人们一时间习不习惯这种工具,也不说人们学会骑车难度有多大,仅它的制作成本和产量都是其推广使用的巨大限制,也就是说,它的售价将会很高,不是一般老百姓能够用得起的,目前,它顶多只能算是上层人士彰显身份的一个玩物。
不过,这个过程必须走,这也是完善和推广自行车的必然过程,在技术没有达到完美和成本降低下来之前,高峰可不会为了普及而做亏本生意。
他的想法是用三到五年完善技术,五到十年在一定范围内普及,以后则朝全民性发展,至于能发展到什么程度,那就视情而定吧。
当然,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的普及,对高峰来说它都是一项赚钱的利器,在他用钱缺口仍然很大的时候,推出它来正是时候。
高峰的摊子铺得越来越大,还要救万民于水火,更想在战争中保持活力,没有几个重要的支柱型产业是不行的,所以他才决定把自行车推出来,这也是他准备挑战权威的一个举动。
一个自行车上面的技术含量不少,不说早已公诸于世的钢管,就是轴承就是够吸引人眼球的了。
轴承可以作为车轴和任何轮式结构的组成,有了它,那些马车、拖车等都会得到极大的改进,就是一些可旋转的器具也能大大增加效率,因而用途十分广泛。
链条同样不光用在自行车上,所有需要传动的机构都可以借鉴来使用,它传递力量稳定可靠,加上持久耐用,肯定也能在众多行业受到欢迎。
若再加上橡胶等,要是没有人对它感兴趣才是奇了怪。
当然,就是再感兴趣,此时也没有人敢对高家作坊巧取豪夺,因此高峰对此并不害怕,他唯一担心就是有人在赵佶面前进谄言。
只是他知道,赵佶也快要没精力管这些闲事了,北方战事一起,他头疼的事情多着呢,哪有余力考虑这些杂事。
第519章 艮岳初成()
赵佶确实没有精力管这些。此时,他不是为北方的战事所牵累,也不是为忧国忧民而忙碌,其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那个大园子上。
没错,就是艮岳,这个用时五年,拼尽了大半个宋朝的家底,弄得人心惶惶、无数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甚至引起了方腊造反的大园子,就是赵佶作为一届帝王最大的功勋,也是凝结了他心血的最得意之作。
艮岳,又叫万岁山,或“寿山”、“寿岳”,它的存在可以说是震古烁今。它不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