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快亮时,一行人已赶到县城附近,高峰令各乡兵各自归队,同时令吴玠安排人看守好俘虏,他则直接回到了县衙。
听说高峰回来了,杨邦乂亲自出来迎接。“高大人这番辛苦了!”他根本不用询问事情办的怎么样,看高峰的情绪就知道,肯定一切顺利。
果然,高峰答道:“辛苦倒谈不上,总算一切顺利,事情都办妥了,也不枉跑这一趟。”
说这话时,他心情确实很愉悦。这趟的收获不小,不但把倪语臣安全救出,还剿灭了匪众,更得到了价值几十万贯的钱物,就是兵士也得到了锻炼,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若有此类事情,他肯定还愿意去,那可比在祸在县城强多了。
得到确认,杨邦乂同样高兴,不想高峰却说了一句令他更加高兴的话:“再兴这次表现不错,多次立下大功,可见是虎父无犬子。”
“他一个毛孩子能有什么表现?”杨邦乂虽然高兴,却还是以为高峰因他而夸杨再兴,所以谦逊了一句。
高峰知他还不完全相信,于是把杨再兴的表现如实说了一遍,杨邦乂听闻,这才相信下来,上前说道:“这都是大人栽培的好,否则哪有他的今天?”
他说的也是实话。杨再兴一直在高家庄园习练,进步十分明显,其能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他自然为此高兴。
高峰摆摆手说道:“杨再兴非一人物,他若能成才,我与你一样高兴,对此就不分彼此了。”
说话间俩人已进入县衙。
高峰把整个事情从头讲了一遍,最后又把自己计划四处派兵剿匪的打算说出。
杨邦乂听了并没有反对,只是提醒了一句:“此事须做到机密,否则传到朝廷的耳朵里又是一件麻烦事。”
高峰点了点头道:“先做着看吧,万一影响太大,我们就收手一段时间,”
此事谈完,高峰又道:“新县丞迟迟没有定下来,不知道朝廷是什么主意,可这样拖着也不是办法。目前县城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百姓的纠纷有所抬头,如果没有县丞,光靠我俩也忙不过来,杨大人,你可否有合适人选?”
杨邦乂想了想答道:“我倒听说一人,大观三年进士,其人做事仔细,又公正廉明,深有口碑。”
高峰急切地问道:“此乃何人?现在何处?”
杨邦乂道:“此人姓仇,名悆,字泰然,现任邠州司法。”
竟是此人,高峰惊喜起来。仇悆也算是历上名人,其不光是名能吏,更是一名抗金英雄,那份傲骨简直可比杨邦乂。若能把此人招来,自己将省去太多心思。于是说道:“杨大人,你以我的名义向张大人写封书信,就说请仇悆来此当县丞。”
操作此事,张业明显比他强多了,所以还是请张业来办为好。
杨邦乂答应下来,高峰又叫住了他:“我这里有一个沛’县知县洵私枉法、私通湖匪的证据,你一并让人带给张大人,或许在某些时刻能起到作用。”
对于派兵剿匪之事,高峰自然不会让杨邦乂提,就是张业怀疑是他所为,他也会矢口否认,反正怀疑是怀疑,只要没有证据,张业也不会明里安在他的头上。
衙门里的事情安排妥当,高峰又去看望倪语臣。
倪语臣已被送到城南别院,闫季忠一家就住在这里,而倪曦儿和其弟在高峰婚后也被留了下来住在此间,目的就是等倪语臣的到来。
高峰赶到时,闫季忠已帮倪语臣把过脉,结果还不错,除了身体虚弱和受到惊吓外,并无大恙,只需滋补一番便可恢复正常。
“多谢高大哥救回父亲。”看到高峰,倪曦儿拉着其弟就要向高峰跪拜。
高峰急忙喝止道:“曦儿,要是认我为大哥就不要如此多礼。”
倪曦儿脸一红,急忙起身道:“大哥的这份恩情奴家都不知道如何报答了。”
高峰听后“哈哈”一笑,说道:“报答倒不用,我却有一门好事欲与你商量。”
“什么好事?”倪曦儿不解地问道。
高峰直言说道:“就是你与那吴教头之事,你若有意,我便从中撮合。”
此事还是吴玠向他提起,高峰才知晓他对倪曦儿一见钟情的事情,当然,吴玠也说了倪曦儿不反感他,高峰这才决定成全俩人。
“啊!”倪曦儿听闻惊讶一声,脸色立马羞红,迟疑了一下说道:“此事全凭大哥和父亲做主。”
“哈哈,那就是说你同意了,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高峰爽快地答道。
第420章 积蓄力量()
促成吴玠和倪曦儿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吴玠虽然在这里有了归属感,却还是存在着意外,一旦前线有战事需要,依吴玠的志向定然有所踌躇,那时高峰便不宜阻拦。
有了倪曦儿便又不同,根本不用他说一句话,倪曦儿便会把吴玠给劝下来了,也就是说,从今以后他在哪里,吴玠就会跟在哪里。
同样的,教育学社真正有音乐天赋的人才不多,倪曦儿正是那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有了她留在县城,在这一块又将上一个档次。
至于徐州凤栖楼的事,有阮香打理,已是无碍。
随即高峰进入里间。倪语臣正半卧在床上休息,看到高峰进来,便挣扎着要起身,高峰急忙把他拦住:“倪大叔还是躺着为好。”
倪语臣却道:“吾哪里有那么金贵?都是曦儿对我不放心,这才令吾躺着,大人来了自然要起身。”
高峰笑着安慰道:“令爱的一片孝心,大叔可不能弃之不理,你还是多加休息吧。”
倪语臣只得躺好,却深有感触地说道:“不知倪家何世修来的福份,竟得公子如此眷顾。”
高峰应道:“这都是大叔为官之时的德行所至,我如今也是在向大叔学习。”
“吾岂能与大人相提并论?”倪语臣苦笑一声道,“如大人这般屈伸有度才真正能为民谋福,吾之前固执了。”
“大叔不可妄自菲薄,若没有众多如大叔般铁骨铮铮的好官,大宋就会失去脊梁,也不会有如今的繁荣之世。”
“繁荣之事?”倪语臣哂笑一声道,“世风日下,大不如前了。”
倪语臣说的自然是前面几朝,那时大宋虽然没有现今世界繁华,却文人能臣众多,而且都是干吏,整个朝政还是比较清明的,百姓也算安居乐业。
现今当然是一片乌烟瘴气,上有昏君,下有奸臣,整个朝政把持在他们手中,不衰败才怪。一个好好的天下,却因人为的原因遭到破坏,正是自作孽不可活的道理。
“国将不国,我倒是与倪大叔有同感!”高峰接着问道,“不知大叔可否有救国良策?”
想不到高峰与自己的想法一致,倪语臣精神为之一振,只是一想到高峰的身份,他又萎了下来,张了张嘴却没有出声。
高峰知其顾虑,宽慰道:“此间仅你我二人,出门任何话都不作数,大叔放心好了。”
倪语臣定了定神道:“也罢,我的命是由大人所救,大人要求自无不言。”
接着说道:“大人以为救国良策能救得了国吗?”
高峰默默地听着,并不答言,他已感觉到倪语臣话中有话。
倪语臣轻吐一口浊气道:“世道不济,权者非为,就是有良策也无法纳谏,要良策又有何用?”
“退一步讲,就算实施了良策那又如何?无非为他人做嫁衣而已,只要那帮人不倒,结果一样是国政乱象、民不聊生,如王安公变法,变来变去愈让百姓受苦,这种良策不要也罢。”
经过身世变迁,他果然看得通透。高峰心下有了数,还是问了一句:“难道就这样听之任之?”
“当然不是。”倪语臣果敢地讲道,“我预感用不了多久就会生一些变故,或许那时就是契机。”
厉害!高峰暗赞了一句。他知晓历史,对后势看的明白,所以才在极力筹措各种应对之法。但是倪语臣不同,他只是对现实的一种直觉加判断,居然能料到即将出现的一些变故,可见其高明之处。
“若按大叔之意,真要生了变故,我们将如何策应?”高峰请教道。
“积蓄力量,伺机而。”倪语臣简短地说道。
高明,实在是高明,高峰忍不住想挑大拇指。倪语臣与自己所想毫无出入,简直说到心里去了,他不得不佩服。
高峰真诚地说道:“倪大叔所言甚合我意,只是其中太过繁杂,而且又很敏感,所以我想请大叔帮我。”
他要做的事情太多,每一项都牵扯很大,若没有可信任的人,根本无法成事。倪语臣作过知县,能力很强,人品极佳,正是他的不二人选。
得到救助,倪语臣早已倾向高峰,如今又得到认可,倪语臣更无二话,应道:“吾谨从大人吩咐,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高峰“哈哈”一笑道:“好,那大叔就好好将养身体,下面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没有好身体可是不行。”
倪语臣也是一笑道:“既然如此,敢不从命。”
此事撇过,高峰又向倪语臣提及了吴玠和倪曦儿之事。倪语臣亲眼见证了吴玠的能力,对他深为满意,倒也没有推辞,满口答应下来。
得到倪语臣的答应,此事也就定了下来,高峰回去后只要把事情交给老人们来操办就成了。
告别倪语臣,高峰又把闫季忠单独叫到一个房间,问道:“我大哥、大嫂之事如何了?”
闫季忠答道:“已经调养得差不多了,我又开了几副药,吃完这些即可怀产,你就放心吧。”
高峰点了点头,说道:“你也帮我把把脉,看有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
他自己龙精虎猛,一直不知何种原因,正好找闫季忠看看是否正常。
闫季忠不疑有它,伸手把了起来,只是一探脉便露出一丝惊疑。
“怎么样?”高峰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