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效果十分显著,经过一上午的宣传,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已经凑了近三万两的粮食,还有两船够十几万人穿戴的旧衣服。
朱由校远远的在船楼上,看着远处密密麻麻的往集市聚集的人群。
有的一家几口推着装满了稻米的独轮车往集市里面赶,换回了一车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大多都是瓷器,罐子里面还装着几包茶叶,孩子手上还捧着一包淡黄色的糖块,跟在家人身边蹦蹦跳跳的。
瓷器因为是大明独有的特产,和其易碎的缘故,一直在远洋贸易中的价值比较高昂,而且瓷器的里面还可以装上茶叶这类货物,节省空间。
以至于朱由校在进货的时候进了大量的瓷器,但是在明朝本地同样是因为易碎性这个原因,在平民的使用中不多,而且价格也不算很高。
因此就成为了首当其冲的甩卖目标!三五斤粮食就能换上一个崭新的瓷碗!一家人推了一车几百斤的粮食,硬生生换了一车瓷器回去。
而有的妇人则是大包小包的把家里穿旧了的衣服,拿到集市上换回了几匹上号的锦缎,虽然看不清脸上的神色,但就朱由校所见的,她来来回回不辞辛苦的就跑了能有三四趟,想必也是欢喜的不得了。
“殿下!”李忠义喊声,把他目光吸引过去。
看到一脸兴奋的李忠义跑到他身边,朱由校很好奇到底什么事让他这样兴奋,正要问个清楚。
李忠义就悄悄贴在朱由校耳边小声说“殿下!您离宫的时候太后是不是怕您不习惯宫外的生活,送了您很多宫内常用的物件?”
“嗯。”朱由校茫然的点着头。
“殿下!太后送您的不是宫内的用品!而是金子!好多的金子!太后送您的两箱禅香中,除了最上面的一层是真的禅香,其余的全都是金条!两箱的金条六千多两!”
“金条?”朱由校听到这个词也是一惊,这事他是毫不知情啊!但是略一回想,他就明白了那个他只见过一面的皇祖奶奶的用心良苦。
记得刚要离宫的时候他去拜见过一次,当时祖奶奶就一直絮絮叨叨说怕他出宫之后不适应,硬是塞给了他不少宫内常用的物件,没想到里面居然塞夹大量的金条。
这是一个老者对后辈真切的疼爱和关怀,怕他不适应外面的吃,外面的住,说白了就是怕他在宫外没钱花!
记得前世小的时候,他总听小伙伴提过,爷爷奶奶偷偷背着父母送给他们零花钱,当时他就很羡慕,可惜他不禁没有爷爷奶奶,就连父母最后也失去了。
而今日的事情,让他找回来曾经一直求之不得的感动
第92章 人选()
兴王在集市上搞得这个慈善换购,很快就传遍了全城,不止是商贾们,就连在府衙中一心只赏风月,不问政事的王知府也收到了消息。毕竟是几百号人扯着条幅大街小巷的到处宣传,阵帐着实不小。
王知府一边陪着几位夫人吃着午膳,一边听着下人的汇报。听着听着突然神色一变,顾不得还没吃完的美酒佳肴,命人叫来了师爷和捕头。
王维这个人虽然沉迷美色,不喜政事,但他却不傻,反而十分机敏油滑,不然也轮不到他做这个油水丰厚的泉州知府。
他急忙交代了师爷去粮商的家中挨家挨户的拜访,告诉他们绝对不允许给粮食提价!也绝对不允许停售!还派出了捕头带着府衙里的捕快,去集市上、去个个粮铺门前,维持治安,也监督粮商们是否按照他的命令执行。
王维他没有什么雄心大志,他只希望能够维持住他现在娇妻美妾,锦衣玉食的生活,希望能够在泉州知府的位置上继续做下去,最好是能做到死。所以他格外在泉州府的安定,绝对不允许任何可能使他遭到弹劾,影响他连任的事情发生。
王维的命令很快就传到了商人们的耳中,商人们也无法拒绝他的命令,不是因为他知府的身份,而是因为商人本身也不愿看到泉州出事,不希望因为一个兴王把泉州搅得乱起来,毕竟这里是他们的根。
但是同意知府的命令,不代表着不暗地里继续使绊子。以粮商们为首的商贾们很快就采取了,对应的措施,就是限购!
无论是柴米油盐,还是其他任何能帮助到救灾的东西,都收到了购买的限制。
而且理由也十分的冠冕堂皇,说是为了维持当地物价和粮食储备的稳定,防止有人倒买倒卖,每个人一次只能购买一家三口七天的口粮,或是相应的物资。
而这就造成了,下午的时候民众们拖家带口的,在粮铺前面,排起了长龙,或是为了继续转手到集市上换取货物,或是因为先前已经卖没了家里的粮食,此时无米下锅。。。。。
快到傍晚的时候,购买粮食和贩卖粮食的人群,已经在集市和粮铺的四周围得水泄不通。
这时府衙中的王维也坐不住了,眼瞅着街上的民众越来越多,天色已经暗了,但人群却不见丝毫减少。他担心一但民众之中混进几个心怀叵测的匪人,大晚上的再闹出什么民乱,他这个太平知府也就当到头了。
他一边派人去警告粮商们,今晚绝不能关门停业,一边立刻向兴王的船上赶去。
朱由校听着王维希望他能够停止换购的请求,再看了眼他拿来的价值一万石粮食的条子,和他脸上略显焦急的神情。
知道这王知府,怂了、怕了、服软了。如果他的换购活动继续持续下去,用不了多久,这王知府还得退让,到时候别说一万石,三万石都可能从他身上敲出来。
但朱由校并没有这样做,一是因为他之前已经换购了不少粮食,差不多四五万石,加上王知府的这一万石,第一批运输的物资已经凑够了。下午的时候他就已经把去江南采购的船队派了出去,现在即使再给他几万石他也运不走!
第二个原因,也是因为朱由校也不希望因为换购引起什么骚乱,如果不是见到府衙已经派出了大量的捕快上街维持秩序,害怕添乱,他也会派人过去维持秩序,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所以朱由校见好就收的,同意了王知府的请求,下令停止了此次慈善义购。并同时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能够在港口的集市旁画一片空地,以供留下的众人驻扎所用。
王维在收到了朱由校,不会再大规模举办这种换购的保证之后,也同意了他的要求。毕竟王爷的身份在这里,他一个官场上的人物,多少还是得卖点面子的。
送走了王知府之后,朱由校让人抓紧时间把货物装船。考虑到两地只有四五日的航程,当地也不会一点救灾的粮食都没有,他就命人少带了一万石的粮食,只带了三万石,剩下的用来装大量的救灾所用的药材,以防可能遇到的疫情。
而此时朱由校才发现,他没人可用了,曲来福福杨山和薛明礼这些目前看来能独挡一面的手下,都要跟着他去广州。
在这泉州府他没人可派了,但又不能不派人,毕竟泉州还留下大量的货物,集市还需要继续少量的换购物资,而且所有军队的家属也都在其中。
直到船队都已经装好了货物,准备启航的时候,他这个留守的人选还没定下,看着众人面面相视等着他发布指令,朱由校走到了薛明礼面前。
对他说道“薛老先生,不如你留下掌管泉州的事物?”朱由校这也是无奈之选,曲来福和杨山两人都不必问,谁也不能放心他自己前往广州,也就只剩下这个见过市面的老头了。
薛老头,显然一愣,诧异地问“殿下,不是有更好的人选吗?草民对政务这方面不熟悉啊。”
“人选?”朱由校听到他的回答也是一愣,这里哪还有什么人选?除了他们几人,还有跟在身边李忠义,赵虎和叶成武,难道把他们谁留下来?他也不放心啊!
“唉?叶成武!”念到叶成武的名字,朱由校突然一拍大腿,显然是想到了什么,而一旁的叶成武的眉头也跟着一皱,他总觉得殿下念道他的名字不是什么好事。
可惜这次是他想多了,朱由校想到的人不是他,而是和他同姓的叶知秋,这个曾经名为叶良辰的状元知县,如今不正好在他手下做个帐房吗?
他来做这个留守泉州的人选,在朱由校看来最是合适不过了。知县都当过,来管理这几千的随军家属和百名护卫,自然是不在话下,虽说他之前当的是个挂名的傀儡知县,但怎么说也是管过几万人的啊!比那些毫无经验的门外汉不是强多了。
不过也不怪朱由校一时没想起来叶知秋,自卫辉之后,除了昨日统计钱粮货物的时候见过这个帐房,叶知秋压根就没出现在他的视线里过。
估计是沉迷在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当中,不想引人注意,整天深入浅出的,根本就没往朱由校身边凑。
直到朱由校把他叫来,把这个留守的重任交给他的时候,他都是不情愿的无奈的接下了这份差事。
而此时一直心系灾情的朱由校,也没注意到他的那份不情愿。交代好事情之后,就下令起航直奔广州而去!
第93章 初至广州()
朱由校站在船首的甲板上,望着不远处的岸上
岸边紧邻着一座小山丘,依靠着山丘的地势,从上而下临时划分了无数个,灾民的安置点。
山丘的顶上,是临时搭建的存放物资的仓库,和临时的官府指挥部门。
为什么要说是临时的?因为好巧不巧的,广州府原本的知府,地震的时候在屋里被掉落的房梁砸死了。
没了知府再加上紧接着的洪水侵袭,一下子让整个广州府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府衙中也没有能独当一面的人才,差史一个个都跟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应对。
没有妥善的应急措施,这也紧接着导致了,瘟疫顷刻间在广州府爆发开来。等朱由校带着船队赶到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