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次rì,贺拔岳率数十骑抵临渭水岸边,隔岸招抚尉迟菩萨。尉迟菩萨不理,令帐下亲信传语应答。贺拔岳以尉迟菩萨慢待他为由,隔水shè杀其所派的亲信,再次挑衅对方。

    连遭贺拔岳两次挑衅,尉迟菩萨怒火中烧。第三rì贺拔岳再次引百余骑驰临渭水边时,他立刻抛下步军,率五千轻骑渡河追杀。然而,这一次贺拔岳已有准备,在南岸横冈之后埋下了伏兵。当尉迟菩萨骑军半渡之时,伏兵立时发动,仗着居高临下的优势,向渡到渭水南岸的敌军发动冲锋。尉迟菩萨猝不及防,两千骑军尽被击溃,本人也被贺拔岳生擒。

    。。。

第九七章:关中征伐(二)()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眼看官军气势汹汹,自家的前部骑军溃散,首领尉迟菩萨被擒,剩下的三千骑军顿时士气大衰。他们好不容易才抢渡过河,原本是想支援前部,却没料到前部溃散得如此之快,如今他们猬集在渭水岸边,毫无腾挪转圜的余地,只能成为官军的活靶。

    有百余骑转身入水,试图泅渡回北岸,顿时被一阵箭雨笼罩,几乎死伤殆尽,而河面上也顿时绽放出一朵朵妖艳的血花来。

    贺拔岳满意的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支骑军已经丧失斗志,无法继续作战了。于是他收回马弓,向河岸边大声叫道:“下马免死!”

    “下马免死!”左厢军众人轰然响应,齐声大呼,一时震天动地。

    呼声之中,不知道是谁首先下马,于是便宛如头一张倒下的多米若骨牌似的,引起了叛军骑兵彻底崩溃。众叛军都纷纷效仿,各自下马弃械,随官军的命令离开了河滩。

    没有马匹,这些叛军就失去了绝大部分战力。贺拔岳也不再管他们,只是令都督刘道德率五百骑看守战马和尉迟菩萨,自己则率领其余军队渡河进击。

    北岸的叛军虽然人数不少,几乎是渡河左厢军的十倍,可他们却都是步军,战力极其低下,根本无法抵御贺拔岳。

    事实上,无论是北部六镇还是高平镇,都是以骑兵为主,步军只负责建立营寨、运送辎重等任务。与其说是步军,还不如说他们是辅兵更合适些。而这支叛军的人,很多都是豳州、泾州的普通编户,只因被万俟丑奴夺走了所有粮食,才不得不随军而来,冀图攻下长安,抢夺城中的粮食。眼看着首领尉迟菩萨被俘。南岸骑军非死即降,众人自然毫无抵抗之意,很快交出辎重投降官军。

    留守后方的叛军行台仆shè万俟仵同。乃万俟丑奴的族党,除辅佐尉迟菩萨外,也担负着监军之责。听说尉迟菩萨主力尽没。他连忙率残部向西逃窜,与围攻平秦郡雍县(原雍城镇,岐州州治所在)的万俟丑奴汇合。

    在报告战况的时候,万俟仵同为了逃脱战败之罪,一方面把责任都推给大行台尉迟菩萨,一方面极力夸大官军的人数和战力。万俟丑奴军力大丧,又畏于尔朱氏的威名,害怕重蹈河北葛荣的覆辙,连忙解围而去,全军向北逃往泾州的安定城(泾州州治所在)。

    到了这个时候。尔朱天光才率军出长安,与贺拔岳汇合,西向解岐州之围。不过,他并没有趁势进击,而是采纳了帐下都督、征虏将军于谨的主意。退回到汧水、渭水交汇处的岐州武都郡据险而守,然后宣告雍州、岐州诸郡道:“现在已经入夏,天气渐渐炎热,不是征讨之时,等到秋凉后再图进取。”

    于谨放出的这个假情报,让万俟丑奴深信不疑。他素知尔朱氏麾下素来畏热。之前侍奉朝廷时,每年只在冬chūn时节留驻洛阳,逢夏rì便退回北方凉爽之地,号为“雁臣”。去年五、六月间,尔朱荣奉天子南下,率五六十万大军围攻北中,职责何等重要!彼时他尚且有“秋凉后再行围城”之语,意图暂时休兵,何况是两度迟疑的尔朱天光?天光在潼关、长安逡巡不前,被尔朱荣派人重责一百军杖,这可是连整个关内都知道的。

    因此,万俟丑奴连忙前进至岐州以北,将诸军散布开去,分别在百里细川的肥沃之地立营屯田,好补充自家军粮的不足。

    既然抢不到雍州、岐州的粮食,那我们就自己种吧……万俟丑奴心里想道。

    为了防止官军的sāo扰,万俟丑奴还作了充分的准备。他派人在营田外的各处险要立下寨墙,各遣数百到一千骑军且战且守,又总立一处大寨,令太尉侯元进领五千骑军驻守,随时支援受袭的地方。

    只可惜,他的这番心血注定要白费了。官军并不打算sāo扰他们,而是要全力出击,一举荡平他们。

    得知万俟丑奴驻军分散,尔朱天光与贺拔岳决定趁势出击。他们先遣侯莫陈悦佯攻别寨,而后主力尽发,在半路截住前往支援的侯元进,不多时便将其俘虏,然后趁势攻破侯元进的主寨大营。

    和上次一样,贺拔岳并没有为难战败的叛军,除侯元进以外,其余的俘虏尽皆放之。得知官军如此宽大,其余诸小寨的守军纷纷出降,将各处营田和屯田诸军暴露在官军面前。万俟丑奴眼见大势已去,一时又无法聚拢诸军,只得弃营而走,准备逃往泾州。

    然而,贺拔岳的动作比他更快。才荡平了侯元进的大营,他便趁夜直取泾州,逼降叛军刺史俟几长贵。万俟丑奴无奈,只得率残部折往西北,意yù返回自家的高平镇老巢,却于次rì被贺拔岳轻骑追上,仓促间一军尽没,自己也被贺拔岳手下统军侯莫陈崇生擒。

    万俟丑奴被擒获,叛军立刻分崩离析。前魏朝齐王、关内大行台,叛军太傅萧宝夤留守高平镇城内,被城中归降的士卒抓获;叛军陇右行台万俟道洛率众六千,退保秦州、泾州交界处的牵屯山,被贺拔岳击破后又率千余轻骑往西南方逃去,投靠秦州略阳郡贼帅王庆云。

    至此,肆虐数年的高平镇叛乱,终于被朝廷平定了下去。

    ……,……

    消息传到洛阳,元子攸却没有多少欢欣之意,反倒有些忧心忡忡。他原本以为,这关内叛军肆虐多年,要费上许多时rì才能平定。那么,他新近整编的羽林军,正在重编的河南府户军,自然就有许多建功立业之机,从而成长为足以依靠的力量。

    可这样一封捷报,却将他的期望化为了泡影。

    “这么说,天下便是没有叛乱啦!”元子攸把尚书台呈上的奏疏放下,语气显得十分索然。

    “正是如此。”尚书令、临淮王元彧躬身应道。

    然而,见元子攸面无欢悦之sè,他大概也能想到他的担忧,于是隐晦的试探了一句:“只不过,臣恐贼平之后,方劳圣虑。”

    。。。

第九八章:关中征伐(三)() 
“贼平之后,方劳圣虑”云云,是晋朝镇南大将军杜预所上奏疏中的话。当时杜预犯病,晋武帝司马炎派他抱病征吴,杜预上奏疏推辞,说“取吴不必臣自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提醒晋武帝司马炎,让他妥善安抚东吴旧地和旧臣,以免有人趁机作乱。可惜晋武帝死后,其子晋惠帝愚痴,中枢频频变乱,于是妖贼石冰、广陵相陈敏、建威将军吴兴钱璯先后起事,据有扬州,全赖义兴周玘(时为吴兴人)、吴郡顾荣、会稽贺遁等本地大族才得以平定,继而由司马睿、王导入主,延续晋朝之祚。

    如今临淮王引用这句话,明里说关内屡经叛乱,民生凋敝不堪,需要择贤能可靠之人镇守和治理,暗里却是在提醒元子攸,天下寇盗未息时,尚且可以牵制尔朱荣,让他无暇图谋改朝换代的事情。而且他想要率军平乱,就不得不借助魏朝中枢的号令,以指挥各地的刺史、都督,调配全天下的兵力和钱粮。可是,如今各地贼寇皆平,尔朱荣声望达到顶峰,很可能会谋求取魏朝而代之。

    元子攸何尝听不出他的意思?不说别的,尔朱天光的报捷文书,并非直呈尚书台,而是呈给晋阳的尔朱荣和上党的元天穆,再由他们转呈过来。仅从只一点,这就可以看出尔朱家的跋扈。

    尔朱荣是都督中外诸军事,如果说把捷报呈送给他,还情有可原的话。那呈给元天穆是什么意思?他已经由从一品录尚书事晋封正一品太宰,正率虎贲军驻于河东上党封地,从侧面牵制万俟丑奴,军事职权上还不如尔朱天光,尔朱天光为何绕过尚书台,先呈书于他呢?

    不仅如此,随尔朱天光报捷文书而来的。还有尔朱荣和元天穆的两封奏疏。元天穆在奏疏中,不顾他已离开尚书台的事实,越俎代庖的建议朝廷给予诸将封赏;这倒也罢了。尔朱荣的奏疏,却是向朝廷要求九锡!

    九锡是天子赐给勋臣的九种礼器,乃人臣的最高礼遇。然而。自从王莽引用古礼、从汉平帝手中获得九锡以来,这一殊礼便成了人臣篡位的前奏。后汉的曹cāo、曹魏的司马昭、东晋的桓玄、以及其后的刘裕、萧道成、萧衍等,无一不是先取九锡,然后由自己或自己的儿子改朝换代。

    以魏朝而论,立国一百多年以来,获得九锡的仅有两人,一个是投降本朝的刘义隆之子、宋王刘昶,一个是辅佐高祖孝文帝迁都改制的任城王元澄。但这两人的九锡,都是死后才追加,并非生前所接受。

    当然了。尔朱荣并未直接向朝廷索要,而是说他府内的参军劝他自加九锡,而他听了很不高兴,将其逐出幕府云云。从这个表述上来看,他大概还有试探朝廷的意思。看朝廷如何答复这一无理要求,从而判断出朝廷对他篡位的态度。

    可是,既然尔朱荣出言试探,那就说明他已经有这份心思了。要知道,当初河yīn之乱时,他就曾经试图取代魏朝。只是因大多数将领反对、多次占卜皆为不吉才作罢。而到了现在,他显然是认为五分天下已有其四,自己的功劳和声望也达到了顶点,谋求取代魏朝的时机已经成熟。

    这正是元子攸一直担心的事情,担心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