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杨忠迟疑着躬下身去,“如今正值夏汛,河水湍急,行船颇为困难,而且很容易被冲散队列,到时只有少数人登渚的话,恐怕起不到什么作用……陛下,微臣不怕死,只怕救援不成,耽误了陛下的大事!”

    “那你说怎么办?”元颢简直要气急败坏了,“难道就这样任由中渚陷落?!”

    “陛下请看!”身边的近侍史那桐忽然指着河北,尖着嗓音提醒元颢,“北中城有军队去支援中渚了!”

    “是吗!”元颢大喜,连忙撇开杨忠,转眼向北岸望去,果然见一支千余人军队出了北中城,飞快的向中渚冲过去。为首之人身着明光铠,手提五尺长剑,身后跟着好几个身着两裆铠的护卫,显然便是这支军队的主将。沿途遇见一支前来阻挡的小股乡兵,这主将即刻和身扑了过去,当即将前列的两名乡兵劈下了河桥。受他的鼓舞,身后的护卫和士卒大为振奋,很快便冲入敌军之中,将这支乡兵彻底击溃。

    “真是好一员勇将!果然不愧是陈车骑麾下的人!”元颢以手加额,感谢着上天的眷顾,“有此人率军支援,河桥中渚无忧矣!”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望台下的众臣闻言,纷纷躬身下拜,向元颢致上恭贺之词。

    “众卿不必多礼,”元颢遍观台下众臣,见诸臣大多碌碌,结果挽救这一危局的还是南军,心中不禁大为感叹,“可惜临淮不在……平rì他常谏朕疏离陈车骑,不知看到了这一幕,他还有什么话可说!”

    “陛下,这人不是南军,”史那桐虽为阉人,倒还有些见识,连忙提醒元颢道,“陛下请看,他们穿的是黑衣黑甲,是我大魏的军队!”

    “我大魏的军队?”元颢定睛一看,果然如史那桐所言,却是他刚才太过激动,一时忽略了这支军队的服sè。

    好在他此时心情极好,并不会在意这个疏忽,反而还有些高兴。看来,在他自己募集的军队中,还是有忠诚勇武之将的么!

    只不过,在高兴之余,元颢也感到非常疑惑。他很清楚的记得,除了陈庆之所部之外,他并没有安排其余军队入驻北中城。那么这突然冒出来的勇将,还有他麾下的千余军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

    已经攻上河渚的周惠,并不知道他给元颢带来的困惑,更不会想到居然会被冠上“忠诚勇武”之名。刚才遇到那小股乡兵阻截时,他其实颇感棘手,然而身处河桥之上,避无可避,只得仗着有铠甲防身,硬着头皮猛扑了上去,没想到却一下子劈倒一人,吓倒一人,从而大大鼓舞了本方士卒,一鼓作气的将这股乡兵全部赶进了黄河。

    这样干脆利落的胜利,让周惠对陈庆之的统军心得又多了几分体会。他抖擞起jīng神,率麾下千余士卒冲上河渚,径直前往交锋最为激烈的地方,也即是河渚另一边的河阳中城。

    由于河渚地基不牢,河阳中城自然也不可能修得有多坚固,与其说是一座城池,倒不如说是水寨更为确切些,大部分都是木制结构。宇文莫纥是个聪明人,他烧掉河桥南段的同时,事先安排在水寨中的人也趁机放了好几把火,把整个河阳中城搅得一片混乱。如此一来,尽管他只有六七百夏州义军(叛军?),算上策反的夏州郡兵也不到两千,依然比不上李苗手中的三千兵力,却成功的将其压制在了河阳中城之内。

    要说李苗,也是曾经外镇一地、讨平两州蜀贼,算是颇有经验的宿将。然而,他毕竟是文臣,在台军中并无职务,所领的都是仓促召集的地方兵马,统率并不能由心。夏州义军首领宇文莫纥,原本是他深为倚重的旧交,托以守备河桥的重要任务,却没想到对方会反叛,而且还选中了一个极好的时机。猝不及防之下,他不仅要平复城寨内部的混乱,而且军心也出现了动摇,理所当然的大落下风,哪能够贸然出城讨伐叛军呢?

    然而,当周惠挟着战胜之势,士气如虹的前来支援时,形势立刻发生了变化。城内的各地兵马,固然因此倍受鼓舞,人情大安;城外的围城叛军,更是不得不引兵散去,以免遭受内外夹击之厄。

    “往河湾退!”宇文莫纥满脸不甘,大声招呼手下的叛军,“河湾有小寨,可以抵挡敌人!事有不济,还有船只可以渡河!只要把船驶到河北,就是咱们的大功!”

    听到宇文莫纥如此鼓舞士气,周惠心中大定。显然,宇文莫纥仓促应对,犯了一个错误。他不提退路还好,一提退路,麾下士气固然有所回升,却失去了拼力死战的战意,绝对无法抵挡住自己这士气如虹的平叛军。

    由此看来,自己这一仗是赢定了!

    “弟兄们!敌人已经胆寒,速速随我进击!”周惠高举长剑,再次领头向敌军冲去。身后的千余军士,也无不奋勇争先,随军主追击仓促撤退的敌军。

    眼见属下尽皆弃小寨而不顾,人人争相逃往河湾抢夺船只,宇文莫纥总算明白过来,自己刚才犯了一个多大的错误。他试图召集身边的人抵抗,只可惜兵败如山倒,谁还会听他的呢?好不容易拉拢的夏州郡兵,已经纷纷丢下武器,向面前的军队投降;而自己那数百残部,则注定会遭到灭顶之灾,不是死于对方的冲击之下,就是死于水流湍急的河中。

    宇文莫纥叹息了一声,提剑刺入了自己的小腹。

    。。。

第四〇章:渐入风云(一)() 
红rì渐渐西沉,清凉的河风吹上北岸,将中渚的喧嚣送到河坛前边。元子攸看着河湾得胜欢呼的军队,看着出城会师的河阳中城守军,脸上的失望怎么也掩饰不住。刚才祭河过后,中渚有军队破桥立效,诸军皆呼万岁,诸臣也纷纷致上贺词,他还以为自己身负天运,因此有这样一番异兆。可是,随后的事态发展,却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就连攻击北中城的军队,也被尔朱荣收了回来。显然,中渚的失败,也影响到了大军的士气,因此尔朱荣才会下令收兵。

    “这混蛋军将,真是太可恶了!还有李子宣,枉我曾引他为司马,却丝毫不顾君臣之道、主从之情!”城阳王元徵满脸愤慨,说出了元子攸的心里话,“待陛下平定元颢,一定要重重的治这两人的从逆之罪!”

    元子攸心中一叹,自己终究是个信望不足、前途多舛的乱世天子啊!而大魏两帝并立的乱局,显然也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上党,你统领台军多时,可知这名军将的身份?能够和南军一同驻守北中,想必不会是无名之辈吧?”他问前列的元天穆道。

    “回陛下,此人并非台军军将,臣也不认识此人,”元天穆拱了拱手,“不过,据臣所知,北中城内皆是陈庆之南地部众,只有其录事参军义兴周惠,乃是我国朝之人,麾下才会身穿国朝戎服。”

    “义兴周惠?居然是这个人!”侍中、东平郡公李彧惊道。

    元天穆同样大为诧异。贺拔岳不是说那周惠素来籍籍无名,其家也非士族么?李彧乃司徒李延寔嫡子,尚丰亭公主,是元子攸的表兄兼姐夫,朝中屈指可数的亲贵,怎么会知道听过他的名字?

    元子攸也转头望向李彧:“怎么,子文认识他?”

    “是,臣的确听说过这个名字,”李彧拱了拱手,“上个月的月初,臣为五岁的长子庆生,邵县侯曾送给臣一篇《三字经》,其文颇为不凡,言简而蕴大义,兼之朗朗上口,正合孩童入学发蒙之用,署名即是这义兴周惠。邵县侯还说,这人虽出身寒门,却颇有士家子弟之风,而且为人淡薄,邵县侯曾许以西席之位,却被其以奉家命教导子侄为由拒绝……”

    “为人淡薄?那怎么会投靠南军,爬到从六品录事参军的高位?”元天穆呵呵一笑。

    对于这周惠,他心里倒没有多大的恶感。虽然这人坏了尔朱荣的计划,但是在另一方面却也算是帮了尔朱荣和他的忙。否则任由中渚陷落,元子攸将会获得巨大的信望,对他和尔朱荣篡权夺国颇为不利。

    依元天穆的意思,本不愿天子坐镇军中,是以他之前才会请命先发,并且和尔朱荣设计图谋中渚,希望在天子到达前抵定局势。只可惜此城太过坚固,天子又执意前来,才成了现在这样的情形。

    或许该和尔朱荣商议一下了……

    想到这里,元天穆向元子攸拱手作别:“臣还有军务要同柱国商议,就此先行告退。”

    说完,他骑上护卫牵过来的战马,丢下一干君臣,沿御道驰往中军大账。

    望着远去的上党王元天穆,黄门侍郎高道穆气得满面通红。

    “真是岂有此理!”他躬身上奏元子攸,“陛下!上党君前跋扈,御道直驰,臣请治其大不敬之罪!”

    “高卿无须如此。上党乃是武人,又立有大功,不必用朝廷礼仪严格约束他,”元子攸挥了挥手。这高道穆啊,也太忠直了些!治元天穆之罪,是眼下能办得到的事情么?还是讨论些实际点的议题吧!

    ……,……

    元天穆回到中军大帐,正好遇见出账的右厢都督宇文贵。后者见到元天穆,连忙止步躬身施礼,元天穆点了点头,径直走进大帐之中。

    尔朱荣离座上前,向元天穆问道:“大兄,河坛祭礼已经完成了么?”

    “还没完,但也没什么可看的,”元天穆和尔朱荣并肩前行,同往账中主位坐下,“天宝兄刚才,可是在接见这宇文贵?”

    天宝是尔朱荣的表字。如今有资格以表字私下称呼尔朱荣的,全天下恐怕也只有元天穆一人。

    “正是,”尔朱荣点了点头,“这人知道利用天子祭河的时机,可见是个机灵人。依我的意思,虽然立功不成,却也可以奖励一番,不知大兄有没有什么意见?”

    “天宝兄是说,河渚起事的时机,是宇文贵定下的?”元天穆沉吟着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