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朝汉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就单纯的谋略本身来讲,宇文元道对此却是极为敬服。

    “这是柱国的妙策啊!”他赞叹道,“当rì柱国所部骑军虽强,却终究只有七千人,即使加上附从诸部,也不可能完全控制三十多万降伏义军,反而还要担心义军再次聚众起事。然而,发出那篇通告之后,义军便分散到了河北诸州,一时间难以聚集起来;然后再控制住义军中有实力和号召力的大部落,就没人能够再次统合义军。”

    “是这样么?”宇文博陷入了思索。

    “但是有个问题,”宇文元道话音一转,“义军之中,总有些桀骜不驯、又无家室之累的人。他们习惯了刀口上舔血的rì子,到了地方,起初或许还能安分一阵,时间稍长就不行了,肯定会作jiān犯科的……我听说,葛荣大头领的旧部韩楼已经在幽平二州起事,因此柱国才会拔擢贺拔胜为大都督镇守中山道,防止韩楼南下,同时派军讨伐韩楼。可是,河北的某些顽人听到韩楼起事的消息,很可能会跳出来,或者前往幽州投奔韩楼,或者趁乱袭击过路旅人。那么,咱们今天快些赶路,尽早安营设防,总能够减少几分遇袭的风险。”

    “原来如此!”宇文博恍然大悟,“难怪这几天,我总觉得有人在窥视咱们呢!大概就是沿途的零散贼人吧!”

    事实上,之前他弯弓shè雕,正是感觉有人在窥探,准备以自己的弓术震慑他们。不过,在内心深处,他并不认为有什么威胁,因此郡主一发话,他很快就放下了弓箭,却没有想到居然是这么一回事情。

    “不错,”宇文元道附和道,神情中不无庆幸,“可惜我到现在才想明白……好在一路上没有遇见大股贼人,咱们自己也戒备着,安营后防卫也安排得当,才没有给对方可乘之机。”

    “那么这最后一段路,咱们也得小心了,”宇文博点了点头,再次招呼众人道:“继续加快速度!尽快赶往滏口关!”

    滏口关位于两山之间的滏水之侧,滏水在此处切割出巨大的陉谷,即为“太行八径”之一的滏口径,是从山西高原穿越太行山脉、东下华北平原的战略要道,当rì尔朱荣与葛荣决战,走的正是这一条路,如今则驻有千余相州官军,受柱国大将军尔朱荣节制。而过关之后,就是相州魏郡的临水县,由于地处邯郸和邺城中段,又是从晋阳到邺城的必经之路,自然也有官军驻守。

    换而言之,只要到达了滏口关,他们就彻底安全了,不用再担心会受到贼寇的袭击。

    。。。

第二章:遇变滏口(中)() 
一行人加快速度,继续赶了近两个时辰,终于在晌午时分接近了滏口关。看着径口遥遥在望,宇文博心下安定了许多。回头看了看马车上的郡主,郡主的jīng神倒还好,但是拉车的马却露出了又累又渴的疲相,他略一思索,举臂止住了队伍,下令人马就地歇息一刻,然后率先下马,解下拉车的马儿走到路旁的滏水边。

    宇文元道同样跳下了战马,带着宇文灵吉来到河畔。赶了大半天的路,女孩的小脸上沾了不少灰尘,虽然很懂事的没说什么,但肯定不太舒服,因此宇文元道想带她洗一洗。

    看着同僚的动作,宇文博在心里点了点头。他可没想到这一桩。可是,目光掠到宇文元道的脸上,他却发现宇文元道眉头皱起,似乎想到了什么为难的事情。

    “有什么不妥吗,元道兄?”宇文博凑过去小声问道。

    “我在想,滏口关内都不安定,关外又该如何呢?河北之地,是当rì葛荣大头领的老地盘,既然北部的韩楼已经再次起事了,这相州魏郡恐怕也安稳不到哪去,”宇文元道脸上带着忧sè,“如果这样的话,咱们是否还要出关前往临水县?然后又怎么回转晋阳?”

    “元道兄!”宇文博不悦的瞪了宇文元道一眼,“送王妃前去合葬,这可是洛生王身后的一件大事!也是王妃临终前的遗愿!如今就要到魏郡了,怎么还要犹豫?”

    “这我自然明白,”宇文元道点了点头,“只不过,咱们总该考虑妥善些,至少不能让郡主陷于险地吧?”

    宇文博正要继续坚持,眼角却瞟到有人马疾驰过来,似乎是他派去探路的亲兵宇文罗仁。他眉头一皱,隐约感觉是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于是把手中的缰绳丢给宇文元道,主动迎向这位跟随他数年了的亲兵。

    “有什么情况吗?”他低声喝问道。

    “是!”宇文罗仁连忙跳下马,气喘吁吁的禀报,“统领!滏水关已经被一股乱军围困!人数大约有两千!其中三四百人骑着马,正聚在关前挑衅!”

    “两千乱军!还有骑兵!”宇文博感到十分惊讶。他没有想到,滏口关内这一带的乱军,居然已经合流,聚集了一股不小的势力!

    “大概是要去幽州和韩楼汇合吧!但是晋阳有柱国的大军驻扎,他们自然是不敢碰的,只好出关绕道河北的相、冀等州……这形势,很不妙啊。”宇文元道在一旁叹息说。

    他刚把宇文灵吉放下过来这边,就听到了这个消息。这让他既感到担忧,同时却也在心里暗暗松了口气。

    至少,遇到这种情况,宇文博总不会还坚持去魏郡吧。

    宇文博没有说话。他不是蠢人,而是久历战事的宿将,当然知道在两千乱兵的包围下,想通过这滏口关绝无可能。且不说他们十来骑能否冲过乱兵的战线,就算能冲过去,关内的守军也绝对不会冒险打开关门放他们进关。

    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必须要顾及郡主的安危,不能让她陷入危险之中。

    然而,就这样半途而废的话,宇文博却也很不甘心。他定定的望着滏口关的方向,忽然咬了咬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咱们不走关口!咱们在这里过滏水,然后走左侧的山道!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开关前的乱兵!绕过滏口关进入相州!”

    “走山道?”宇文元道点了点头,“咱们人少,倒是能走得通,但马匹和马车就只好留在这边山下……没有了马匹和马车,万一相州也不太平,我们又该如何保护郡主?”

    “总该先看看情况吧!”宇文博坚持道,“咱们小心点,应该不会有事的……真有什么不妥,咱们原路返回就是,总比现在就放弃要强!”

    “……也好。”宇文元道只好点头同意。

    他们这行人,向来以宇文博为首,现在既然他有了决断,那自然就遵从。

    于是,稍事休息后,一行人再次整装出发。他们渡过滏水,找到一处山势较缓的地方,然后将战马和马车拴在山下的密林内。宇文博走到宇文灵吉身前,准备背着她翻过这几道山。

    “拨力叔叔,让我自己走吧!我自己能走的,”宇文灵吉摇了摇头,“宇文家的女儿,可没有那么娇气。”

    “好,郡主就跟着我。”宇文博回道。对于小女孩的坚毅,他倒是十分欣赏。

    于是一行人离开密林,由宇文罗仁作为先导,沿着崎岖的山道向山上进发。宇文元道和宇文博一前一后,将宇文灵吉护在中间,两旁同样安排了两名亲兵。

    说是山道,其实非常勉强,道上同样林木丛生,只是比周围稀疏些,有一点山路的样子而已。宇文元道猜测,这可能是去年的时候,附近乡民们躲上山时开出的路线,当时他们还在葛荣大头领的军中,准备进关攻击晋阳,而这一带的乡民就纷纷逃入了山中。要知道,在当时的纷乱局面,兵和匪实在没有多大区别,而他们那支“义军”的纪律更是不怎么样……

    对于葛荣大头领,宇文元道的心里很有些复杂。尽管他现在已经重归朝廷,而朝廷已经将葛荣定为叛党首逆,但是直到现在,不少六镇镇民提起时,依然习惯于称他为“大头领”。

    在他们很多人的心中,起事反对朝廷并无什么大错,这些年来,朝廷对他们六镇镇民实在太过于苛刻,苛刻到了让他们活不下去的地步。

    当生存都成为奢望时,忠诚还有什么意义呢?

    当初六镇初设时,是为了拱卫国都平城,隶下的镇民不是鲜卑本族,就是中原的强宗子弟,号称“国之肺腑”,他们进入仕途,升叙往往优先,rì子过得极为滋润。可是,随着国家的重心南移,朝廷重用汉族士人和汉化族人,六镇镇民不仅失去了以前的优厚待遇,还因为旧都平城的废弃、蠕蠕汗国的衰落而失去了绝大部分价值,由“国之肺腑”沦为清贫军户,而六镇则变成了安置充军流犯、罪囚的地方。那些担任镇将的,也往往是被排挤出中枢、仕途绝望的失意者,或者干脆就是能力低下、品质败坏的庸官,只知截留军资,压榨镇民,拼命聚敛私财……如此种种,怎能不让大家满怀怨愤?同为鲜卑子民,为什么在河南的飞黄腾达,他们在漠南的却是仕途无望,连生计都难以维持?

    纵横大漠的鲜卑儿郎,可不会甘心忍受种种欺压。南边的朝廷也好,拓跋家族也好,都欠他们一个公道。

    就连宇文元道自己,虽然是汉化鲜卑,先代也曾经有过显赫的经历,元道的几位从叔父,目前仍在洛阳担任显官。但是,他们这一支谪戍武川镇后,就遭到了和其余镇民相同的命运,再也无法翻过身来。

    按照他们的普遍看法,葛荣大头领和尔朱柱国,其实都是在为鲜卑武人张目。葛荣大头领统合六镇镇民,屡次击败朝廷的讨伐,让朝廷不得不正视他们的诉求;而柱国则厉行兵谏,联合台军清除朝中的汉化族人和汉人士族,一举打破了他们对朝政的垄断,重新起用洛阳台军和北地武人。正因为如此,尽管义军初起时,他们怀朔、武川镇诸部为了保卫家园,曾经竭力抵抗过,但最后还是辗转加入了义军;而在尔朱柱国击败葛荣大头领后,义军中绝大多数的六镇镇民和部族,又都毫无负担的投靠到了尔朱柱国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