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伟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道都被锦衣卫实行了戒严。邓凯要做到的是,在明军抵达战场前,不放走一个清军在广西的探子。

    (本章完)

第163章 雪与春归落岁前(6)() 
这一年的春节,朱四和家人过得很开心,家里多添了一个大孙子,两位老太后则更是开心。靖江王府里的新年,也好过颠沛流离的往日,唯一让朱四放心不下的大概只有四川的战事了。朱四预计的没错,陕西山西两省起义后,多尔衮由于担心四川的清军成为孤军,而陕西的起义规模又极为庞大。所以他连续三次从四川调兵入陕平叛,最后一次的调令竟然是在刘文秀、李元胤已经开始进攻四川之后发来的。

    刘文秀这次的进攻,遇到的敌人已经与孙可望入川时遇到的豪格大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当永历四年正月李元胤与刘文秀先后分别赶回各自已经集结在云南和贵州的边境部队时,他们没有迟疑,立刻都向着对面的敌人发起了进攻。一个月后,捷报便接二连三的传回了桂林。

    每隔三五日,便会接到一封捷报,这让朱四的心情格外的好,更是精神百倍,整个桂林城更是比刚刚过去的春节更加热闹。“大捷!大捷!李将军攻克重庆府!”红翎急使的快马一边在街道上奔驰,一边高喊。他所经过的街道没过多时,就会有商贾和居民燃起鞭炮,为大军的胜利庆贺。桂林人载歌载舞,大街上锣鼓喧天,人们都为遥远的四川带回来的胜利而兴奋异常,靖江王府里的朱家人也都穿着新衣服来到皇帝的面前朝贺。

    “你们真是大惊小怪的,这才刚刚收复了重庆府,小妹就带上你们几个穿上了礼服,日后要是收复了顺天府,北京城,你们还会穿什么呀?”看着苏裴领着妃嫔大礼参拜,朱四嘴上虽然不以为然,内心却已经有些飘飘然了。

    “妾等祝贺的不是大军的胜利,而是祝贺万岁爷的用兵如神。李元胤接连收复了播州司和重庆府,刘文秀也逼近了雅州,而清军江南的两支主力却在守株待兔。难道妾等还不该为万岁的虚实之计拍案叫绝吗?”

    朱四一个个的将自己的老婆们都搀起来,挽着苏裴的手说:“你们就算在朕打了败仗的时候庆贺一下也没什么,朕只是怕小妹和兰儿这么折腾,伤了胎气。再说了,有什么好庆贺的呀,这场仗,大明打的就是时机和运气。谁让多尔衮不待见咱们大明的百姓呢,老百姓起来造他的反,又不是朕让他们那么做的,这才叫做咎由自取。唐太宗的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多尔衮哪里懂得其中道理呀。跟你们说啊,可别在这么三脱三换的了,过两天大概成都的捷报就该传来了。你们听听外面的鞭炮声,这要是成都的捷报回来了,咱们皇家仍然没什么表示,桂林的百姓会觉得咱们和地方上疏远了呢。”

    苏裴不解的问道:“万岁爷说,该怎么个表示法呢?”朱四剔了剔牙花子说道:“就让朕和全体大臣们,恩,还有。。。。。。还有咱家里的这些人多做一些饼子,每家每户都送上一些,怎么样?小妹和兰儿就免了,你们俩监工就好了,可要看住了这些馋嘴的,不许随便偷吃哦!”

    朱四怕众人反对,心里没什么底气,说话时也就吞吞吐吐的。“什么呀!又要花钱!请全城的老百姓吃面饼,那得多少粮食啊?”舒窈心疼了,声音也有些高。梅儿说道:“贤妃姐姐这么算计,未免小家子气了。咱皇家年底也没少了进项啊,皇后娘娘的宫分还有桃花江边那所宅子的钱不都在您的手上吗?用这些钱给城里的百姓们做一些吃食,不正是与民同乐吗?谁不会感谢咱万岁爷呢?”

    舒窈争辩不过,就想着放弃自己的意见了。不料穆清说道:“妾也以为不妥,皇家的人为百姓们做些吃食,原本没什么,可是毕竟咱们皇家的人口不多,一时间做不出来那么多的。万岁爷若是让大臣们也帮着做,这中间怕是会有许多的怨言,甚至是一旦出现有人偷工减料,或者干脆阳奉阴违,百姓的不满就会都转移到万岁爷的头上,若真是这样,咱们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

    梅儿又说道:“淑妃姐姐可真是替贤妃姐姐说话呀,还编了这么多的借口,若是你们都不愿意,那么妹妹就一个人帮着万岁爷做这件事好了。”正在拌嘴的时候,几个人看到朱四的脸色难看,就都不在说话了。

    “吵啊,继续,朕到是要看看你们最后谁有道理。这才过上几天舒坦日子啊。你们就是这么来给朕祝贺的?”朱四又转向了苏裴:“小妹,这后宫的事情不应该让朕操心吧,朕原本有你们三个就够了,连朕自己也觉得挺好的。贤妃虽是个有口无心的人,可是平日里也没什么错吧!咱们都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她可是陪朕从苦日子里过来的,家里那些钱又不都是她一个人的。淑妃的话也很有道理,这事儿朕想的就是不怎么周全嘛。可既然你们说的都对,怎么就会吵起来呢?这就是小妹该考虑的问题了,好啦,这面饼作坊太没劲了,朕回头再想别的主意,大不了请他几十个戏班子,在街面儿上唱他个十天八天的,老百姓要是不乐意听,大不了由着他们把戏台给拆了,那就跟朕没一点儿关系啦。”

    朱四走了,到底在帮谁也不用别人说,没当众训斥梅儿那是在给苏裴留面子,毕竟梅儿是苏裴的陪嫁,何况后宫的事情本就是女主该管的。

    舒窈和穆清也告别了苏裴,悄悄的离开了,只留下三个女人站在这里。梅儿说道:“娘娘,万岁爷好偏心啊!”苏裴冷冷的看着梅儿说:“既然你觉得万岁爷偏心,干嘛刚刚不和他理论?你总是觉得自己有道理,却从来没有体谅过别人。孤早跟你说过,贤妃和淑妃不是你想的那样人,你却为了自己的那点儿心思总想着争来争去的。既然今天万岁爷已经发话了,日后孤也不能再由着你任性下去了。作为从小的姐妹,孤再最后说一句真心话,凭你的小聪明,绝不会是贤妃和淑妃的对手,她们没有小聪明,却都有自己的智慧,更何况她们是已经走进了万岁爷心里的人。如果说孤和万岁爷之间更多的是爱情,那么她们二人和万岁爷之间则更多的是亲情。你要好自为之,大家都是姐妹,孤日后也只会就事论事。”苏裴也走了,走时她还拉着兰儿,只留下了梅儿一个人站在那里。

    不久后,刘文秀夺回雅州,雅州的捷报刚刚收到没几天,成都的捷报也传来了,刘文秀几乎未做停留,继续西进保宁府,与陕西的汉中,就只隔着一座巴山了。左路的刘文秀后来居上,右路的李元胤也是再接再厉,他占领重庆后,兵分两路北取顺庆府、东取夔州府,至此,明军几乎轻易就夺回了四川的全境。而此时清军镇守四川的最后一支部队李国翰的部将陈万略已经且战且退,撤至了汉中与李国翰的主力汇合。

    (本章完)

第164章 西风忽来皱清水(1)() 
长安已随西风逝,大明宫处荒草堆。

    梨园落英葬罗裳,又发新枝待燕归。

    雄关毁、江河碎,青山空留征夫泪。

    苍天莫夺匹夫志,卷地风吼破紫薇。

    经过了三年的流血与牺牲,大明人的顽强和守护终于得到了清廷的尊重与让步。双方的势力边界在汉水、长江一线暂时稳定了下来。这种让步让大明人付出了多少生命;这场坚持不懈的斗争中究竟破坏了多少个家庭,没人统计过。南直隶、江西、广东的起义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每一次起义的规模都达到了十万人以上。

    逝去的生命也许无法改变历史,但是大明人还是向着当世最强大的敌人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让这段历史的天空中到处回荡着他们的呐喊:苍天莫夺匹夫志,卷地风吼破紫薇!

    永历三年、清顺治六年十二月,山西大起义。(因本书情节须要,此事件发生时间比真实历史延后一整年。)

    大旱之下,晋陕两省田地里的收成几乎减半,更有一些人家一年都颗粒无收,活不下去的人变卖田地寄身为奴者有之,卖儿卖女者有之。而我们的故事,要从一只黄狗说起。

    山西的冬天,坚硬的大地掩盖着厚厚的积雪,也掩盖着生机。肃杀的空气中,土坡下的村落只有几户炊烟。已经是傍晚了,被地主家丢弃的大黄狗趴在村口的柴草堆旁瑟瑟的发抖。早已瘦骨嶙峋的它目光呆滞的看着不远处那几只树上的老鸦们在恶毒地叽叽喳喳。

    它饿着、老鸦们也饿着,它也许在梦想着有只老鸦一会儿能跌落到它眼前,作为食物让它美美的吃上一顿,若真是那样,它一定连老鸦的羽毛也不会浪费。只是老鸦们并不会那么做,反而像是在一起讨论着关于这只狗的话题:“喂我说大黑!这黄毛畜牲挺了五天了,虽说还没咽气儿,我猜也不会有力气反抗了吧。咱哥几个现在就上吧,趁着没有跟咱抢的,立马把这老狗给办喽!”

    一年中连续几次的捐税下来,又赶上了灾年,村儿里的过冬粮几乎都没了。家家年纪大些的早已经牵着孙儿孙女去外地讨饭了,仅剩的一点余粮和种子都已经被乡民偷埋的差不多和水井一样深了。若不是前几年闯王帮村里分了田地、抢了大户,这个村子早就该没了活路。

    可刚刚过上能吃饱饭的日子,清兵又入了关,清兵打败了闯王,打败了大西军、又要打喀尔喀蒙古。战争没有停止,劫掠就不会停止,什么永不加赋,都是骗人的鬼话。清军一直在西北各省大肆征粮,将村里老少逼向了绝路。城头变幻着大王旗,村头的王家大牛紧了紧系腰的草绳,恶狠狠的骂道:“操儿八蛋的鞑子,抢了俺们的粮食还让俺们剃头!他们的样子球眉悻眼的,也想把俺们弄成他们那样。”

    几个一起长大的男娃儿这会儿都坐在村儿里的大户刘家的炕上,刘家老大这会儿也紧绷身子,恨恨的说道:“赶上大旱那些年俺家都有的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