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伟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简单说一下吴三桂吧,说吴三桂就要说关宁军,崇祯帝这一辈子把一半儿的国帑都用在了这支军队的身上。然而这支军队的第一负责人袁崇焕却杀了皇太极恨了好多年,想杀又杀不了的毛文龙。毛文龙死后,再也没有敌人在后金的屁股后边儿帮他捣乱了。所以皇太极一年后带着十万大兵绕到了内蒙古,从北京的北面儿喜峰口入关,而袁崇焕带着关宁军跟在八旗大兵的身后绕了北京城大半圈儿,也没打一次像样的仗。

    要不是秦良玉这些人在最危急的时刻到来,皇太极就不打算走啦。八旗大兵们抢掠了京畿地区数十万的人口和数不尽的财货之后,送给了大明朝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百官莫送。”连句谢谢都没说,这太没礼貌啦。袁崇焕有了这两条儿罪过,就不用别的了,毛文龙的死就算得不到士大夫的同情,可好歹也是袁督师的一大罪状啊。士大夫和地主们在京郊地区的家财都被后金军抢光啦,他们恨死袁崇焕啦,所以弹劾袁崇焕通敌的奏本比雪片儿还多,这其中也肯定有收受皇太极贿赂的贪官在作祟。如此推敲,当初在朝中疯狂弹劾毛文龙的人,到底和皇太极有没有一腿呢?

    皇太极又适时的把袁崇焕多年来写给他的信送给了崇祯皇帝御览,所以崇祯皇帝也恨死袁崇焕了。所以就是这样的结果,袁崇焕就算再不该死,也必须得死。以毛文龙收到的那封信做蓝本,给后金写书信的不只有袁崇焕,所有想在后金军强势的时候劝后金军稳住驾儿别瞎闹的辽东主要将领几乎都写过。皇太极呢,你不和他通信他没事儿还会叫人给你写信,人家等的就是这样的机会,玩儿的就是俗套的小型儿离间计。可是崇祯不管这些,而且对于其他人的信,崇祯都装作看不见。

    不久被作为袁崇焕接班人的满桂也被崇祯送去了火葬场,皇太极吃完饭后都想要打包回家了,崇祯说什么都要再给他赠一道甜品。非要让满贵带着几千人儿跑去和皇太极的十万大军拼上一回,那根本不是去拼命而是去送命。此后,关宁军和毛文龙的部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一样,也开始产生了对崇祯皇帝的不满。

    只是关宁军没有像孔有德那么的倒霉,也没有最后造反的理由,因为没人敢逼他们,人家实力太强。等当李自成拿下了居庸关,一边儿烧着十三陵,一边儿跟崇祯皇帝聊天儿沟通感情的时候,关宁军来勤王了,却一直都在赶往去北京的路上。许久后,李自成想要让崇祯皇帝承认他是西王,而崇祯皇帝死也不答应的时候,关宁军依然还在路上。等北京城被李自成占领了、崇祯帝数敲景阳钟而无一大臣至的时候,关宁军还是在路上,不过这时已经在掉头回家了,想家的心情很急迫,速度更是奇快无比。

    崇祯等不到关宁军就只好找歪脖树上吊啦,死前他除了埋怨“君不是亡国之君,而臣却都是亡国之臣。”他还有没有算一算帐,他那一半儿的军费都花到哪儿去啦?是不是关宁军拿着大明一半儿的军费最后却玩儿死了皇帝?

    扯了一大通儿闲篇儿,咱还得往回说。多尔衮从北京带来了23万大军,又调来了平西王吴三桂所部关宁铁骑50000人马,以及汉军左梦庚部160000人,共计大军440000人,兵临山西。开头说到这儿,哈哈这才开头。

    秦兵耐苦战,西北爱反叛,多尔衮可以不在乎长江以南打成一锅粥,但是西北的叛乱是所有大清贵族眼里最大的威胁。没说的,西北人和东北人几乎一样,都是中国人中脾气最暴的一拨儿。那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多尔衮又都领教过,江南的南明******?在清廷眼里都是些小毛毛虾,靠着皇协军就可以消耗掉一大半儿,所以那边儿还不着急。

    历史上就是这样啊,清廷清剿南明各个政权时,都是皇协军先在前边儿当炮灰,然后碰到了难啃的硬骨头再亲王贝勒的上来给他们一通臭揍,打老实了以后皇协军再上。就这样一来二去,所有的南明皇帝和监国都被折腾的挺儿挺儿的了,人家清廷还没费多大力气。

    可西北不行啊,多尔衮当时两次亲征,带去剿灭姜襄等西北各路反王的八旗大军真的没有比咱小说里所描述的数字少多少,那左梦庚和吴三桂等人当时也确实都有这样的兵力。负责任的说,左梦庚正黄旗汉军的数字还是笔者压缩了的,太多了也实在没地方搁。别忘了当初左梦庚投降时,他那位该死却死得很不是时候的亲爹可是留给了他八十万大军啊。他的部队战斗力虽然不怎么样,可是当炮灰那是足够、足够用的了。

    吴三桂就更变态啦,虽然为崇祯勤王时从山海关到北京走了上百年,可人家全是骑兵啊,想回家,半天功夫就够用了。所以当他听到崇祯已经真的挂了,确实是挂树上了以后,他屁大个功夫就回到家啦。崇祯喜欢挂哪儿都跟老吴每一毛钱关系,冲冠一怒为红颜那才是‘纯爷们儿’。

    别看死了皇帝老吴不心疼,要是小妾被抢了,可是会和你玩儿命滴。为了一个妓女,人家在山海关一片石大战了大顺军主力好几天啊。给李自成都气傻了,心想:吴三桂你可以啊,没想到啊。原先我打北京时你行军了上百年。我还以为你真的是只老王八呢。结果一片石大战下来,我发现你没有王八可爱,你特娘就是个禽兽不如啊。所以老李杀了老吴的亲爹——吴老爷子以下全家一百多口,老吴哪有功夫理亲爹的死活这种小事儿,只要能搂着陈圆圆亲嘴儿,唱着:抱一抱我说抱一抱啊!抱着我的妹妹就笑弯了腰。以后死皇帝和死亲爹那都不叫事儿。

    (本章完)

第215章 碎语闲言话悲情(9)() 
顺治六年年末开始的山西大起义为何拖延了五个月,多尔衮才姗姗来迟的出现呢?这里有两个原因,除了多铎病逝,还有一个原因是姜襄在大同造反初期时,多尔衮是觉得这次贼首大同总兵姜襄之所以会这么做是源自于一个误会——就是阿济格当街抢人家新娘子回家过瘾的那个事儿。不过最后阿济格也脱光光的跳出城墙逃跑啦,腿都好悬没被摔折啊,还给你姜襄留下了半条龙内裤。这事儿按说应该两清啦,所以多尔衮想找个台阶让姜襄下来,然后招抚了事。

    这和他的那个留发不留头的政策一样的想当然,起初清军入关,口称吊民伐罪,前面由明军降将——三顺王和吴三桂做先锋,四面出击。给关内地主及旧官僚造成了错觉,就像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一样,美其名曰是为了帮助关内汉人打败大顺军贼寇来了。

    所以一时间盲从者甚众,带路党遍及各地,潼关的带路党尤其关键。后来这些人发觉这鞑子兵是不准备走了的,绝大部分人才知道已经上了贼船。可是满洲人此时已经占领了江北各处军事要隘、水陆要冲,还包括长江以南的武昌、九江、南京等重镇,控制了各地的军事及经济中心,这些人再想徒手起来反抗何其难也。

    不久多尔衮利令智昏的推行了剃发令——留发不留头。这个剃发令终于将汉人心中一直压抑着的反抗怒火点燃了起来,整个中国一时间狼烟遍地。先是江南,南直隶、广东,接着是江西又是广东,广东二次造反的李成栋当初就是平定第一次广东造反时的人。接着又有山西、陕西、山东陆续发生了大规模的起义。最后甚至扩散到了河南和北直隶一带。想想历史上江西金声桓起义以后的永历朝,多好的一副牌面儿啊!利用好了与清廷划江而治完全不是问题。可一副好牌,硬是让朱由朗四个二带俩王给炸出去了,一副好牌全散花子了。

    一个剃发令,终于点燃了这么多省份积蓄已久的大起义,大清朝的文臣武将们惊吓的跟什么似的,大意啦,防民之意甚于防川啊。可说出去的话也犹如泼出去的水,尤其政令更不可能朝令夕改呀。于是多尔衮便四处活动,该安抚的安抚,须征讨的征讨。这姜襄就是在多尔衮的安抚之列,原本他姜襄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面角色,到目前已经是三姓家奴啦。初为大明挂镇朔将军印大同总兵官,孙传庭潼关战死后,1644年三月,大顺军就顺利的攻克了太原,大明精兵良将尽失。

    这些咱之前都讲过,崇祯皇帝就是这个样子,听他话的忠臣良将他往死里霍霍,稍有异议便轻者下狱,重者处死。不听他话的他却高官厚禄伺候着。如果要是一个懂军事的人做皇帝,当时绝对不会让孙传庭出潼关。人家孙传庭都说了出兵不合时宜,军中又发生了瘟疫,你倒是好好了解一下为什么,到底有没有瘟疫这事儿呀,偏不信对吧?

    到是把与李自成近在咫尺的左良玉给养肥啦,留在那里最后等着清兵来受降。结果都没用人家受降,左梦庚自己就送货上门啦,那真是送货上门啊,因为碰到了阿济格那位奇葩王爷——这位是笔者很喜欢的一位,因为他很逗。这次阿济格嫌投降的人实在太多,他又不太会查数,所以干脆不接受左梦庚的投降。

    叫英亲王不一定就有多英明,他只是可爱罢了,左梦庚这条老实巴交的好狗他没看上眼,却喜欢上了马进忠这条老狐狸,结果差点儿没被老马给气死,就是这次南征,大炮全让马进忠给撇江里去的,结果仗也打不了了,马进忠也跑了,阿济格只好跟着左梦庚的屁股撵啊,便撵边喊:“左梦庚!等等我,我其实很喜欢交朋友!”

    追当然是追不上了,左梦庚已经带上十几万人从九江一路走到北京投降去了,当个汉奸都当到这个份儿上也真是没谁了。像左良玉这种人你崇祯皇帝留他有什么用?还给他发了50万两白银做奖金?你怎么不敢把他下狱呢?要么让他那个时候去剿灭李自成也好啊,你钱都花啦,怎么也得听个响啊。左良玉说朱仙镇被李自成打得大败你怎么就能信呢?你让人家孙督师歇息两天,好好准备准备不行吗?好了,这回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