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伟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州大战有一个豪气干云的开场,确是以一场闹剧结束。人生如戏,不是观众就是演员。在纷繁的世界里,谁都想选择自己看什么剧情。入戏的人们抱起了美梦,却放下了沉静的心。在金钱名利的诱惑、理想的憧憬与得失的恐惧中,被各种环境和人刺激着本已脆弱的神经,再坚强的战士一旦迷失其中,也会像李国翰一样被一只猴子气得吐血。

    (本章完)

第591章 决不妥协(1)() 
三通鼓角四更鸡,日色高升月色低。

    时序秋冬又春夏,舟车南北复东西。

    镜中次第人颜老,世上参差事不齐。

    若向其间寻稳便,一壶浊酒一餐齑。

    “齑就是腌韭菜,读到这首诗总会让笔者想起划粥断齑的文正公范仲淹,虽然庆历新政的失败令人遗憾,然而他在《岳阳楼记》中的那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称为历代文人的座右铭,可谓;‘先儒论宋朝人物,范文正为第一。”回到南京后的朱四,忽然觉得自己似乎多了很多时间,感觉又似乎马上就要忙碌起来了。趁着短暂的闲暇时光,他开始教育起自己的儿女来。从商鞅、吴起、晁错,再到王莽、范仲淹、王安石,乃至国朝的张居正,都是朱四讲课的重点。

    “父皇,为什么您讲的这些故事里面的人,他们想要改变天下,却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啊?”兄弟几个中年纪最大的朱慈炫也不到五岁,然而却是聪慧异常,这正是朱四最担心的,如果未来的大明要交到一个人的手里,朱四还是喜欢交给自己孩子中最愚笨的那一个。当然愚笨并不是白痴,比如唐高宗李治,而李治所谓的愚笨其实名不副实,如果不是武则天的光芒掩盖了他的病体,这位唐高宗也绝对是一位非常有为的君主,而就算是武则天,也无法掩盖这个资质平平的皇帝。她继承的也并非是唐太宗的治国政策,而是李治的。当然萧规曹随的首先是李治,武则天只能算是半个陈平。

    武则天六十七岁才终于爬上皇位,就算加上此前做太后的八年时间,她在位也不过二十四年,而李治在位比她多了整整十年。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皇帝却继承了李世民天可汗的威名,开创永徽之治。日本的天皇这个称谓,用的都是他的称号的盗版而已。他在位的期间破突厥平漠北,击败高句丽、百济联军,又于白江口之战大败倭国军队,分分钟便教导了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岛国土著三寸丁学做人。占平壤,灭高句丽,完成了隋炀帝与唐太宗都未能完成的事业。灭亡西突厥后,扩展西域边疆,使大唐的版图在他的手里发展到最大。大唐从此拥有了东起朝鲜半岛,西至里海,北越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的广大疆土。他在位三十四年,大唐这样的版图维持了三十二年。

    再看看商纣和隋炀,这二位哪一个不是聪明绝顶之辈,然而越是聪明自负之人,越不喜欢顾及他人的感受,这一点恰恰又是身为一个帝王最应该重视和警醒的。汉文帝、唐太宗、宋仁宗,这些明君中的哪一个如果不顾及百姓的感受会得到成功?可以说只要是心智正常的人,无论智慧高低。只要能够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生怕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那定是第一流的帝王。唐太宗智慧超群,而汉文帝和宋仁宗的资质都很平庸,然而他们的文治绝对不在唐太宗之下,美名更是远超其他资质聪慧的帝王。

    担心归担心,儿子还是自己生的,而且对于儿子所提出来的问题,朱四也必须回答。“朕说的这些想要改变天下的历史人物,商鞅是成功了的,然而他能够改变天下,却没有改变自己居功自傲的虚荣心。所以他的变法被后人沿袭了下来,而他被车裂而死。”

    “如果天下出了问题,就应该改变啊,可为什么那么多人想改变,却只有商鞅是成功的呢,而就连这个成功的人最后也死了。”朱慈焕连续地追问着,弟弟妹妹虽然懵懂,却有着帝王家的孩子对政治特有的兴趣,一个个都听得津津有味。

    朱四看了看漏钟,已经一个半时辰了,三个孩子却丝毫没有感到厌倦,这让他非常欣慰。虽然他已经有些倦乏,却依然打起精神想将自己半生的感悟都对儿女们娓娓道来,他说:“那是因为改革不同于其他,改革是天下的事,是天下所有人的事情,就跟一个新王朝开疆拓土一样。只要是天下的事,就必须顾及到天下所有人的利益。过去的事物即使再腐朽,那也是人们生活中所习惯了的一种承受;可对于新事物,所有人都会最先抱有戒心。只有这个新事物被他们真正觉得对自己有益了,他们才会接受。所以无论是想推翻一个王朝,还是想改变一个王朝,都必须顾及到最多数人的利益。否则即使你的想法再好,也只能失败。这些改革者中,商鞅照顾到的利益面最多,下至百姓,上至公候,都会因为他的变法而得到好处。所以即使人们恨商鞅,在杀掉他以后也会将变法继续下去。而其他人就没有将利益惠及所有人,比如晁错只考虑汉景帝;王莽名义上为国为民,其实暗藏私心;范仲淹和王安石到是为国为民,却最终一个触怒了贵族阶层、一个因用人不查,改革方案存在巨大漏洞而统统遭受失败。”

    朱四在给一帮三五岁的孩子讲改革之道,看起来似乎有些可笑,然而江山是要代代相传的。在他看来,一个王朝能否延续得久,是要看她是否厚德载物。生为君王贵胄,如果能够一直心存国计民生、如果能够一直做民之父母,他的王朝是不需要改革的。这样的厚德养育的也不仅仅是这个王朝的臣民,更有这个王朝本身。就比如八百年的周朝,从太王到文王、武王、再到成王、周公,一代一代的周王都心系百姓,积累的深厚德行使得周王朝八百年国祚不绝。

    不管这样的课堂是否会让孩子们得到启发,朱四依然坚信着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如果想让大明朝的国祚打破三百年一循环的魔咒,除了教育后代这些,他想不出别的办法。课程刚刚结束,孩子们就恢复了本来的天真与欢笑,这让谨身殿里回荡着的,也不仅仅是百年的空寂。然而欢声笑语也好,空寂辉煌的宫殿也罢,又都值些什么?

    (本章完)

第592章 决不妥协(2)()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他究竟在担心什么?作为从后世走来的一个人,这时代里许多人的前世今生和一个王朝的兴亡更替他都已经阅尽,为何原本锐意进取的朱四忽然让人感到有些左顾右盼?难道是当初孑然一身,而现在他身边所需要珍视的人和事物都太多太多了?大明也眼看就能够恢复昔日的疆土,是否拥有的越多,心中的顾忌就越多呢?

    孩子们在大殿里玩耍,朱四需要继续陪伴他们,可是他并没有参与到孩童间的游戏中去,而是从袖子里拿出了一本书。这是一册手抄的文稿,连封皮儿也只匆匆的写了三个字《红楼梦》,那是令后世多少人在青葱岁月时起,再到白发暮年都一直在玩味的一部灵魂巨著。然而当这部巨著握在朱四的手中时,其中的故事和此书的作者似乎都已改变。可即使这样,对于朱四来说,它依然有着无比的吸引力。

    朱慈焕真的开始用自己的前半生经历凝结一部巨著,也许他也真的能够抛掉人世间的物欲繁华,为自己营造一幢精神殿堂。也许这幢殿堂依然带会给后世国人那种谜一般的召唤。刚刚翻看十几页,门外便传来了王坤急切的脚步声。“万岁爷,高必正遣人来报,有两个自称是清廷特使的人来到了南京城外,现在已被高必正关押在了五城兵马司,请万岁爷裁度。”

    “清廷特使?”朱四疑问道:“是跑来找朕玩耍的吗?”王坤道:“万岁爷,事出反常必有妖啊!高必正说只要万岁爷一句话,他就立刻把这两个没来由的特使给砍了。”朱四捋着自己下巴上面不多的一缕小胡子道:“两条狗而已,砍不砍了到是无甚打紧,听说开封一役战败后,多尔衮跑回北京城就卧床不起了。他八成是在床上躺得太久了,想找朕说说话儿,那他为什么不自己来呀,朕也正想要找他聊聊呢。可惜呀,中原大战与他接连对阵了那么多场战役,却始终没有机会和他聊一聊。叫那几个特使滚进来吧,看看多尔衮到底揣得是什么心思。”

    王坤刚要出去传旨,又被朱四叫住道:“对了,叫鄂国公陪朕一同见见这些人,先去叫他来。”“诺!”王坤答应一声,便去先唤马进忠入朝了。朱四紧锁眉头猜想着特使的来意,张福禄、全为国则看样子有些欣喜,并争着想对朱四说话,张福禄最先说:“万岁爷,莫不是鞑子是被咱们打怕了,想要向咱们投降吧?”全为国又道:“万岁爷,奴才这些年简直可以说是料事如神啊,每一次万岁爷出征,奴才都料定您必胜,您猜怎么着?”

    朱四有心踢他几脚,笑骂道:“还让朕猜怎么着,那是朕出征,还用得着猜吗?再说朕辛辛苦苦拿命拼回来的胜利,听这话怎么倒像是该感谢你呢?”全为国讪笑道:“万岁爷,咱不提以前,就在今天这两个特使的身上打赌,奴才赌他们肯定是来劝降的!”朱四这回真怒了,照着全为国的屁股踢了一脚道:“劝你姥姥的降!他们都快完蛋了,还跑南京来找朕劝降?”

    全为国用两只手打着自己的嘴啐道:“呸呸,奴才这张破嘴呀,说错啦,奴才想说他们是来投降的。”朱四仰望门外的天空幽幽地道:“还不至于如此,仅凭他们中原大战后撤往黄河以北的满八旗,也仍然有二十几万呢。他爹努尔哈赤不满十万人就敢造大明的反,多尔衮好歹也是爱新觉罗家的人,不至于这么软蛋。得了,先别乱猜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