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伟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谭泰发现,众人中似乎只有何洛会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早在太宗年间就已经是蒙古正黄旗固山额真的何洛会身经百战,早在崇德五年便随同多尔衮和豪格兵围锦州的祖大寿,深受皇太极和豪格的信任。山海关大战时,他随征在豪格麾下大破李自成。顺治二年末,又以定西大将军的身份率军从陕一西一路打到四一川。

    此后他又以靖远大将军的身份一直在四一川攻打张献忠。功劳累计,让他成为了满洲正黄旗固山额真。只是由于豪格与多尔衮争位失败后,关内战事又趋于乐观,多尔衮就可以找机会处置豪格了。随着豪格的失势,两黄旗被多尔衮逐渐夺取,何洛会也从满洲正黄旗固山额真转为满洲镶白旗固山额真。

    如果不是因为他属于豪格一党而失宠于多尔衮,这次的南征怎么会轮到由谭泰这个多尔衮的亲信充当大将军?无论是资历还是战功,他谭泰哪一点可以比得上何洛会?可以说,此次南征的八固山之中,何洛会才真正的是第一大佬儿。

    刘良佐是必须为自己发出声音;马国柱是没资格发出声音;排除掉谭泰和何洛会之外的其他几位满蒙固山是不敢发出声音;谭泰是在等着别人发出声音;只有何洛会觉得自己应该发出声音。

    “刘将军所言甚是,我军如果以此计划行事,必然可以取得一定的胜利。明军刚刚经过了阶段性的整顿,已经合流了江南各地的多支反贼势力,此时他们所拥有的兵力正是最多的时候。仅仅九江与南昌就已经布置了二十万以上的兵力,由此我们便可以管中窥豹,明军在长沙至衡州、永州、全州这条正面防线上必然会布置更多的兵力用来防御我军的进攻。明军的战斗力虽然并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可要想将我大清的铁军放在坚城之下,去一个城池又一个城池的啃掉明军主力这块骨头也并不算是用智。即使我军可以接连拿下长沙、衡州、永州和全州,以我军目前不足二十万的兵力,在经过与明军主力在四座坚城下的消耗战之后,即使拿下了这些城池又将如何坚守下去?避实击虚、避重就轻,使守军疲于奔命才是攻击明军时一贯的最好方式。如果我军把攻击的目标选择在吉安,相信以明军的实力,绝不可能在两条防线上都投入重兵。况且吉安与赣州都是明军最新占领的城池,防御准备必然仓促,以我军的兵力要想拿下吉安和赣州一定更加容易。而一旦夺得了这两座城池,我军便可以穿插到广一东的纵深,那里的李成栋刚刚把广一东的复明势力搅了个天翻地覆,转而再投靠明军,立足必然不稳。再观察他进攻赣州时的表现,真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这样的军队怎会抵挡得住我八旗铁军的一击?一旦击败了李成栋,我军再突然向西攻击明军的腹地肇庆和梧州,则可以一刀插入明军的肋部。明军的阵脚必定会大乱。而再此之前,湖广之地的明军主力因为面前有汉阳孔有德等三王的掣肘,是不可能迅速回援的。而我军如果出现在了广一西,那么湖广的明军主力必然会为了回援他们的老巢而疲于奔命。此时汉阳的孔有德三王若再能趁势尾追这支明军掩杀一番,并与我广一西的大军形成南北合击之势。决战的地点就会出现在旷野荒郊,而野战中的明军想与我大清的铁骑交锋,无疑是在送死。如此一来我军便可以一战而全歼明军主力,继而追歼明军剩下的残余兵力,则天下可一战而定。”

    何洛会的侃侃而谈并没有换来掌声,没有人对他的计划赞扬,也没有人提出反对。他的计划即使再完美,其他的几位固山也不可能凑过来拍他的马屁,万一这种谄媚的马屁一巴掌扫到了摄政王多尔衮的脸上,哪怕是扫到了多尔衮的爱将谭泰的脸上,这些人的前途也就危险了。党同伐异,适用于所有政客。

    (本章完)

第63章 半壁江南血铺天 (4)() 
党争不仅只会出现在大明,在权利的诱惑之下,只要有人的国家就会有政治,只要有政治就会有争夺。然而这种争夺最好是建立在对自己无害的基础之上,对于清廷的这些中高级将领来说,他们也许没法猜得到或者选择准,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但是大多数人都会把这种选择的权利留到最后。巴山等人就是属于这一类,他们不好表态,然而也没人表示反对,在何洛会的这种近乎疯狂却又异常合理的计划之下,不表态就等同于赞成。

    谭泰即使再忌讳何洛会的喧宾夺主,以他多年征战的经验也没法在何洛会的计划中挑出毛病来。看到巴山等其他几位满洲固山继续装傻,汉军将领也根本没有资格对何洛会的计划品头论足。作为此次南征的主帅,谭泰必须要做出选择了:“既然大家对这两个计划都没有什么意见,那么就有本将军做最后的决定吧,众将听令!”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等待着谭泰的最后命令,只有何洛会似乎有些不甘心,但是毕竟自己不是大将军,军法他还是知道的。谭泰正色高声的说道:“命令江南总督马国柱率领30000人镇守南昌及九江各地,防御明军由湖光方向的偷袭。其余人马于明日寅时三刻启程,目标吉安!”

    当谭泰大军于会议的第二日出发去攻打吉安的时候,时间是九月初七。虽然他留下了马国柱防守南昌至九江一带,然而马国柱的兵力太少,所以谭泰很担心自己真的被李定国断了后路,对于吉安的进攻也不再肆无忌惮,而是小心翼翼。

    全军抵达吉安城下已经是九月中旬以后了,而且进攻也并没有马上就展开。对于需要迅速突破江一西明军的防守,进占广一东全境,而后再挺近广一西的这个计划。谭泰这样做是否真的合理是有待商榷的。不过统军大将需要顾全大局,然而使大军不至于深入险地,这也是任何的一位统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谭泰认为,在全军稳稳的拿下吉安后,再派一支奇兵,突击赣州,一旦得手才后,才可以全军放心大胆的扑向广一东去剿灭李成栋。

    山势西来断,江流北去平。万家深树里,闻是吉州城。谭泰对吉安的进攻是经过了充分准备的,无论从部队规模到武器配备,清军也是有理由自信的。一个小小的吉安城,就算明军的人数再多,面对优势炮火的火力覆盖,恐怕也是难逃一死。

    秋日的骄阳高高挂起,照射在赣江之上,白鹭洲头。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白鹭洲因李白的这句诗而得名,虽然李白这句诗说的不是吉安,然而吉安白鹭洲的享誉中华却也不是因为李白,而是因为白鹭洲书院。江南四大书院中有三个位于江一西。白鹭洲书院又与庐山的白鹿洞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奉新华林书院齐名,并称为江一西四大书院。

    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科考,当年共有601名进士金榜题名,其中吉州就占44名,这其中绝大多数人又都出自白鹭洲书院,相当于当年南宋朝的十个进士中就有一人出自白鹭洲书院。这44名学子中,有一个人最为著名,他就是21岁的状元及第——文天祥。

    理宗夸赞文天祥说:“此天之祥,及宋之瑞也”,于是亲笔题写了“白鹭洲书院”的匾额,悬挂在书院大门之上。文天祥是白鹭洲书院的骄傲、是吉安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骄傲,同为失败了的英雄,比起霸王项籍,文天祥对中国人的影响则更为深刻和悠远。

    “南人无如天祥者”,因为文天祥,坚贞不屈也似乎就成了吉安这座城市的代名词。文天祥是中国人对于英雄的一个新的诠释,他告诉了世人,失败了的斗争精神也可以擎天捧日。

    江水依然在静静地流淌、山也继续吹着秋风,而秋阳之下的吉安城却即将要接受煎熬。马进忠明知不敌,而朱四却想拼死一战。“万岁爷,戒急用忍啊,我大明如同南昌一样的府城有140座,如同九江一样的军州有193个,县城更是拥有1100多座。而大明皇帝却只有您一个呀!我的万岁爷!”

    马进忠急的跳脚,朱四却笑得很惨然:“哈哈哈,可惜呀,大明的这些州、府、县,如今却大多不属于大明了,如今也许只有朕的性命才是属于大明的!”“万岁爷若执意如此,恐怕你我只能去九泉之下做兄弟了。”“那又怎样?难道你怕了?”“我马进忠如何会怕?只是九江、南昌数十万亡灵的大仇由谁来报?”“朕就是为报此仇!”“死守吉安根本不是报仇,而是送命!”“你将这话对着文天祥说去!对着九江和南昌死难的十几万百姓去说!九江和南昌都战至最后一人,你让朕在吉安逃跑,朕做不到,死也做不到!”

    “好好好,您是皇帝,您说了算,大不了我马进忠陪您一起死了,只恐怕九江与南昌百姓们的公道会留在鞑子的青史里书写,如果那样,就算他们战死的再悲壮,也会被小鞑子们说成是螳臂当车,阻挡正义的潮流!”“你休要胡说,朕要翻脸了!”“翻脸又怎样?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吗?您死了,谁还能给死去的亡魂一个公道?谁又能给活着的大明百姓一个公道?只要你一死,大明就特娘的全完了,那样会死更多的人,您知道吗?这样的结果,你朱由郎能付得起责任吗?”

    朱四的眼前发黑,身子直摇晃,马进忠说的对,这种结果即使皇帝也承受不起。朱四有气无力的靠在了墙上:“难道你还有更好的办法?”

    “当然有了,您不是一直说我老马主意多吗?因何到了关键时刻您却想不听一听呢?”却不料刚刚冷静下来的朱四又发疯一般的高喊:“几十万人就这么没了,你想让朕听些什么?朕是他们的君父啊,他们的死不是在打朕的脸,而是在挖朕的心!!!”

    (本章完)

第64章 半壁江南血铺天 (5)() 
因为九江和南昌人的惨死,朱四泪如泉涌,马进忠也是泣不成声,他们就这样一直的哭着,一个坐在地上,一个蹲在一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