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明伟业-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首都的戍戎部队。两相比较,袁崇焕的死似乎就是必然的了。

    十年后,十余万起义军入寇四川,秦良玉留下独生子马祥麟和儿媳张凤仪夫妇及自己的侄儿秦翼明守卫都城北京,秦良玉亲身奉召前往回剿。后因王嘉胤、王自用的起义军危及京畿,朝廷又派张凤仪与夫君马祥麟二人分兵迎敌。石柱军仅留秦翼明独守京城,马祥麟与妻子张凤仪挥军前往绞杀王嘉胤和王自用,并一直追得起义军从山西逃到北直隶、再从北直隶逃到了河南。后来秦良玉的儿媳张凤仪战死于河南侯家庄。

    无奈呀,此时的农民大起义已经是一浪高过一浪了。九年后的襄阳,重整旗鼓的张献忠将马祥麟包围了。孤守襄阳的马祥麟在城破殉国之前,写给了他的母亲秦良玉一封绝命信,信中说:“儿誓与襄阳共存亡,愿大人勿以儿安危为念!”而秦良玉在给自己独生子的回信中只有一句话,共五个字:“好!好!真吾儿!”

    马祥麟永远也看不到母亲的回信了,然而世界上有哪一位母亲能在面对独生子即将殉国时,还可以说出这样的话?这需要多么伟大的胸襟?这需要经历多么痛苦的内心折磨啊?然而秦良玉就只有五个字来回答自己最后的儿子;回答儿子最后的留言。而这五个字却包括了古往今来中华道德传统里的最核心、最高尚的意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忠君报国、忍辱负重。她真的太伟大、太伟大,伟大的让人难以言表。

    我们这个华夏的历史过往,为国捐躯的英雄有太多了,然而当一位母亲在面对自己的独生子即将为国而死时,留下的不是眼泪,而是对儿子舍生取义的赞扬和因自己儿子能够为国尽忠而荣耀,问世间又能有几人?好!好!两个字是加倍的赞同与支持,真吾儿!是她为他感到骄傲!

    老人家,您能做得平凡一些吗?好让我们能看到您脆弱的一面?让我们能看到您在为独生子的牺牲而流泪。然而您没有,在您心中就只有神圣、只有那熠熠生辉的太阳之光。贵州水西的安邦彦谋反,弟弟秦民屏也死于此次平叛之役,这让秦良玉从此失去了全部的兄弟和唯一的儿子,几个字写的轻巧,可秦良玉所承受的是全部亲人的牺牲。

    (本章完)

第136章 丹青先画美人图(5)() 
当秦良玉回到家乡四川时,她已经被父老乡亲奉若神明。当她走在成一都的街头时,迎接她的成一都百姓都是纷纷在道路两旁对她焚香跪拜的,因为她是他们活着的丰碑和永远的守护神!

    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她百战百胜,换来了兄弟子侄先后牺牲在保卫同胞、保卫家国的战场。她当得起百姓对她的一拜。然而她的努力却换不回一个太平世界,赢不回一个朗朗乾坤。唯一能够留下的,就只有家乡父老的信奉、大明百姓的爱戴和后世的无限崇敬。

    不止百姓崇拜她,连皇帝也崇拜她,当皇太极被吓跑后,北京安全了,崇祯帝大喜过望,特意在平台召见秦良玉,优诏褒美,赏赐彩币羊酒,并赋诗四首以彰其功:

    其一: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其二:蜀锦征袍自裁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其三:露宿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胭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

    其四:凭将箕帚扫胡虏,一派欢声动地呼。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

    第一首诗里的‘由来巾帼甘心受,’大概是崇祯皇帝也在为秦良玉忍辱负重的过往感到自责吧。而第三首里的‘不是昭君出塞时,’则是这位苦命皇帝一生不投降、不和亲的抱负。而最后一首里的‘丹青先画美人图’,秦良玉真的做到了,而且也是至今的人类历史中唯一一位能够做到的女性。崇祯皇帝一生仅仅赋了五首诗赠予他人,而秦良玉一人独占四首。

    史载秦良玉解除了后金的包围,率军进驻北京时,“驭军严,秋毫无犯”,“都人闻白杆兵至,聚观者如堵,马不能前。”北京宣武门一带的四川营胡同,便是当年她和石柱军的驻地。那驻地的大门上刻有“蜀女界伟人秦少保驻兵遗址”。

    请大家注意‘伟人’两字,从明末至共和国开国,称得上伟人的能有几人?而这个评价对于秦良玉来说,真的是当仁不让。她带领士兵及家属纺棉织布,北京四川营附近的十几条‘棉花胡同’都因此而得名。清人的一首《四川营吊秦良玉驻兵遗址》诗中道:“金印夙传三世将,绣旗争认四川营。至今秋雨秋风夜,隐约钲声杂纺声。”

    崇祯终于因为他自己的穷兵黩武和不顾百姓死活而葬送了汉家的花花江山。他本该试着学习秦良玉身上的伟大,他本该将执政的主要精力用在削弱番王、整顿吏治和给予百姓土地还有生存权利之上。朱姓诸王也早已成为了一群食人肉、喝人血、吸人骨髓的恶魔,数十万的皇族占据着这个国家一半最肥沃的良田;大明的官吏们大多数人只知道贪墨、党争和媚上。这个帝国已经腐烂透顶了,如果无法改变这些状况,他的外敌只会越来越强大;他的内部叛乱永远也无法平息。

    就是强大如秦良玉也只能独自哀叹:“大厦将倾,一木难支”。可直到大明已经亡国了,崇祯也已经自缢了,秦良玉依然在战斗,依然在保卫着四川地方和大明的疆土。

    是时,张献忠的大西起义军面对着死对头李自成重新迅速崛起带来的压力,迫不得已再次入川。虽是迫不得已,不过这个时候的大西军那也是见谁灭谁,打到哪里就抢占到哪里,是他历史上最顶峰的一个时期。这时的老张眼里根本没别人,连到了蜀中的一座张飞庙里以后,都敢拉着张飞的手说:‘嘿嘿,我说张翼德啊,你看看,你也姓张,我也姓张,咱俩肯定是一家人,也就别分彼此啦,干脆咱俩做连襟算啦。’也不知差一千多岁的俩人上哪儿找相差一千多岁的姐俩当老婆的,再说他也没问人家张翼德同不同意呀!此次入川的其实还不止大西军,还有整个起义军中第三支最强大的力量——罗汝才,来四川和张献忠连兵。

    罗汝才其人就更不简单了,如果没有他给了李自成重新起家的部队,李自成在商洛山当缩头乌龟的时候,根本再也无法重新崛起。张献忠和李自成之间的数次矛盾,也都是他从中调和的。如果没有此人,不用等到最后一次进攻潼关,起义军之间就会发生彻底的火拼,那样明军也不用打,站在一旁看热闹就成了。

    如今罗汝才与张献忠联兵进攻四川,地方上的强寇、官军都纷纷投降。不投降的就等着被灭吧,两人可是带来了数十万兵马!可唯独对秦老太君的驻地石柱,张献忠和罗汝才必须绕着走,真是得罪不起呀。

    就算张献忠这样害怕招惹到秦老太太,秦老太君也没有饶了他,特意寻到起义军来灭他们。起义军围攻太平,年近七十岁的秦老太君再次爆发了。古稀之年的她依然可以跨马提枪再次上阵,一杆暴雨梨花白杆枪照样打得起义军各个狼哭鬼嚎,鸡飞狗跳。

    没有任何好话可以商量,骑着桃花马,秦老太太一路追杀,单骑所过之地遍是起义军的尸体。要是抓住了张献忠和罗汝才,老太太只准备揪住这俩家伙的耳朵问一句话:“你们看这事儿该咋办?”张献忠和罗汝才大概也只能回答说:“活祖宗唉!您想咋办就咋办还不行吗。俺们是彻底服啦,管你叫爹还不成吗?”“叫妈都不好使,得叫奶奶,再说了,奶奶打孙子还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削他,没毛病!”

    张献忠和罗汝才呱唧呱唧就是撩啊,秦老太噼噼啪啪就是削。张献忠跑得是身轻如燕啊,比兔子都快,惊鸿一瞥中,对秦良玉喊道:“您老人家都七十啦,咋还这么生猛呢?想我八大王十几年的血战,谁不叫我一声好汉?死在咱刀下的明军啊,那是尸骨累累排成行,咱却一战更比一战强。偏偏有个秦老太,我一遇见你就彷徨!”罗汝才对张献忠说:“我特妈都跟你说了别来四川、别来四川,你非拽着我来。人家都管我叫曹操,可我一见到这秦老太,每次都像是曹操在最倒霉的时候。人家曹操有华容道之败,我汝才跑到巫山去歇菜,我跟你们说,只要秦老太不走,俺老罗说啥也不出巫山找踹!”

    (本章完)

第137章 丹青先画美人图(6)() 
数十万的起义军都被石柱军打得散了架,被虐成了狗。秦老太一边儿将罗汝才围在了巫山,还一边儿到了谭家坪,灭了个‘东山虎’,杀得起义军尸山血海,张献忠连哭声都变调儿了,逃跑都不知道该先迈哪条腿了。那‘东山虎’也是罗汝才手下农民军的一大悍将。老将军又一路追杀至仙寺岭,再擒获罗汝才的副将‘轰塌天’,并阵斩八千余级,轰塌天,多么霸气的名字,却在秦老太君的面前,连抵抗一下的勇气都没有,直接跪在地上等着被杀啊!您能相信这样的结果吗?一位纵横沙场多年的猛将,见到秦老太君都已经筛糠了。

    起义军相互踩踏至死者填满了山谷,石柱军缴获无数,秦老太君的气场,应该比原子弹还要有震慑力吧。咱们在这里话说的轻巧,您道这两位是何许人也?所谓东虎、塌天,那可是与刘宗敏、孙可望齐名的起义军将领中一等一的角色啊。真是勇冠三军、杀人如麻啊,死在他们手底下的官军都查不过来!

    可这二位平生最倒霉的一次,就是碰到了这世上古往今来最猛的老太婆。秦老太君根本不惯着你什么‘东虎、塌天’,一刀一个卸掉,把罗汝才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都扔锅里给炖了。两名当世所谓第一流的猛将,遇到了真正的狠角儿便都现回原形了。别说是他们俩,想当年骄横到天上的努尔哈赤以及四大贝勒、四小贝勒,不也一样挨了秦良玉好顿窝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